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浅谈低年级朗读教学的点滴感悟
浅谈低年级朗读教学的点滴感悟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就是指导学生能正确利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朗读方面的锻炼。曾不止听到一位教师抱怨不论自己如何努力指导学生的朗读,但学生总是维持原有的水平,一点进步都没有。分析原因,真是学生学不会还是教师们的指导有误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的朗读训练是个难点,指导低年级小学生朗读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打好朗读基础。但是在课堂的教学中朗读的误区却随处可见:误区一:“走过场”式的朗读案例:《晚上的“太阳”》第一课时教学片断师:同学们,请大家将这篇课文读一遍。注意:读时要把生字、词的音读准确。学生自由读。大约过了一分钟左右,教师喊停止。(部分学生未读完)师:接着,请大家再把这篇课文读一遍。注意:把一些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再次自由读。又过了一分钟左右,教师喊停止。(部分学生还是没有读完)师:停!还没有读完课文的同学,请你下课后再读。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既要读准生字、词,又要读通顺句子,看似简单的要求,但对于那些预习工作没有认真完成的学生而言,这没有任何作用。为了完成该节课的进度,教师必须转入下一个环节。这时的朗读来去匆匆,如蜻蜓点水般,成了教学的摆设。误区二:“填鸭”式的朗读案例:《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片断师:读了课文的第二段,你读懂了什么?生: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多了。师:那你能把小松树骄傲的语气读出来吗?注意:要把这句话中的“多高”、“很远很远”读得重些。上述案例,学生已经提到了“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教师此时就应该让学生自己体会出小松树骄傲的语气,从而把课文读好。我觉得教师不要直接将某种感情告诉学生来让他们读,而是应该给学生说的机会,让他们在多次朗读后,自己体会到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思考究竟用什么语气来朗读。学生用自己的话来体会的意思,往往比教师多次强调的更加有用。同时如果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那么在最后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把有感情朗读课文变成了“喊读”课文了。误区三:“零散”式的朗读案例:《大禹治水》教学片断师:请大家读课文的第二段,找找有几句话?生1:有三句。师:你能把这三句话读读吗?生1:第一句“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第二句“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第三句“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师:第一句为什么禹要下决心治理洪水?生2:因为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师:第二句写了什么?生3:写了禹吃了很多苦,爬了很多山,渡了很多河,仔细察看水流和地形。师:第三句写了什么?生4:禹和老百姓挖通了很多河,劈开了很多山,终于把洪水制服了。师:第一句该怎么读好?生5:读出禹治水的决心。(指名读、评价、齐读)师:第二句怎样读?生6:读出禹的辛苦。(指名读,赛读)师:第三句怎么读?生7:读出制服洪水的喜悦。上述案例,一个完整的段落被教师肢解成了多个部分,在点拨时又缺乏层次。学生学得七零八落,读时一头雾水,针对以上的一些误区,我就简单说说工作几年积累的经验:一、创设情境,激发朗读情感。兴趣,是学习的老师,也是学习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力。要想让学生自觉地、声情并茂地参与朗读,教师就要针对不同课文的内容和特点,创设出各种有趣的朗读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朗读中来。1、情境渲染简单直接地让学生接触课文内容,无论教师多么声情并茂,学生都不会有太深的感情体验。而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进入情境,获得情感的体验,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第二册《识字1》是一篇描写春天景物的韵文,教学一开始,我就用深情的语调导入:“小朋友,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我们身边。听,多热闹啊……”接着,我播放了一段春天山涧中清泉叮咚,鸟音婉转的配乐录音,让学生凝神静听,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录音结束,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清清的泉水从山中流出。”有的说:“小燕子在空中自由地飞翔,”还有的说:“桃花、杏花开放了。”……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此时,教师已把学生带入了情境,已激起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进行情感朗读已不是难事。例如在教学《2008,北京》一文时,我通过讲述使学生了解奥运会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的体育盛事,同时也告诉他们奥运会在我们中国却一次也没有举办过,从而调动起学生想带奥运回中国的迫切的心情。然后我再利用多媒体带学生进入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那天晚上,向学生展示“四面八方的人们还是像潮水一般涌来”;“人们欢呼着,跳跃着,一次又一次的将满把的鲜花抛向空中”;“长龙舞起来了,锣鼓敲起来了”;“五颜六色的礼花映亮了北京的夜空,也映亮了狂欢的人们”;“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朗读课文时也就能很容易读出北京人们、全国人们申奥的喜悦。2、扮演角色在小学低年级课文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却极富童趣。此时,教师不妨放弃繁琐的讲解,让学生揣摩文中角色的心理,演一演,说一说,会取得极佳的朗读效果。如读《狼和小羊》一文时,学生戴上了头饰,分别扮演狼和小羊,学生在表演中揣摩人物的神态语气。时而愤怒,时而怜悯,极富感情色彩。这样,在读中演,演中读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学会了朗读的自我控制。如此让学生喜闻乐见而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有何乐而不为呢?3.想象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一下子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启迪想象,这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深层的含义。如教学《快乐的节日》一文,指导学生朗读“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一句时,我先让学生想象“六一”儿童节那天,大家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来到美丽的花园、草地上时,你的心情会怎样?大家都异口同声说道:“开心、愉快”。于是,我就让大家一边想象着自己在花园、草地上玩耍,一边把这句话读好二、教给方法,促进朗读技巧。当大多数学生对读书产生了兴趣时,整个班级就会形成一种浓郁的朗读氛围,这时教师就趁势教给学生读书的“金钥匙”,变“我要读”为“我会读”。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朗读,学生往往会将情感过分的“宣泄”出来,这就会造成“一字一顿”或“拖腔拖调”的现象。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容易受周围各种因素的影响,越是想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越是会“一字一顿”、“拖腔拖调”。我们可借助学生这种模仿力强的优点,采用范读的方法,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录音范读、读得好的学生的范读等,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形成基本的朗读“模式”,提高其朗读能力,克服朗读中“一字一顿”、“拖腔拖调”的现象。比如第三册《小鹰学飞》一文中,当小鹰第三次拼命向上飞,飞得更高时,喘着气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刚开始,学生不懂省略号的意思,读得不得要领。于是我先对课文进行疏通,在学生理解课文意境的基础上,让他们明白省略号表示小鹰飞得很累,在喘气,应该读得时间拖长一点,但不等于“拖腔拖调”。然后几位学生在操场跑几圈再来读体会边喘气边读的感受,再让读得好的学生示范,经过反复的练习,学生掌握了方法,也不再“拖腔拖调”了。三、变换形式,提升朗读热情。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都比较差,若在朗读过程中只采用一种形式,再生动的语言也会令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就不能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来,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势在必行。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导读、想象读、表演读等,但是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分角色朗读即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如《秋姑娘的信》一课,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秋姑娘、大雁、松鼠、青蛙、山村孩子,各自朗读表示他们语言的段落,这时,学生以把自己当成了文中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读起来更加入情入境,更富有激情。2、竞赛式朗读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我在班上开展“谁是朗读能手”的活动,并贯穿于每一课的朗读教学中。竞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3、配乐朗读在学生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加以衬托,以情激情,会更加感染学生,更加调动起学生的朗读热情。如读《静夜思》这首诗时,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后,朗读时我配上了一段音乐《明月几时有》,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朗读起来更有激情,将作者的思乡之情表达的更加淋漓尽致。四、引导学生对朗读进行评判朗读之后,趁学生还在对其回味之际,就应立即引导他们对刚才的朗读进行评判,鼓励他们说出朗读者读得不好和读得好的句子或段落,老师再带领大家分析比较:为什么读得不好或读得好?不好在哪里和好在哪里?怎样才能读得好或读得更好?根据同学们或老师提出的“好”和“更好”的方式,再组织新的朗读。通过这种“朗读——评判——再朗读”的方法,使学生在每次朗读之后都能在审美和朗读技巧上有所收获。总之,要想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就要重视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水平,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让学生感受朗读的无穷魅力。
本文标题:浅谈低年级朗读教学的点滴感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90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