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引领学生走进科学实验银坑中心小学肖斐【摘要】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实验是一种融操作性、思考性、变化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根据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及农村小学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本文就科学实验的基本要素、因地制宜拓展实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及发展性评价等进行实践性探讨,以引领学生更好地走进科学实验。【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创新能力发展性评价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实验是一种融操作性、思考性、变化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农村小学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引领学生走进科学实验,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明确实验的基本要素1、明确实验目的。有一节三年级的科学课,讲台上摆满了各种实验材料,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蜡光纸、小烧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学生开始试验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觉、用途等。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一下子蜂拥到讲台上领取材料,想领什么材料就领什么材料。学生顿时忙开了,课堂上很热闹。听课的老师问同学,“你们在研究什么呀?”学生摇摇头??这节课,教师准备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各种液体更多的不同,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由于教师没有让学生确定自己要探究的课题,致使学生盲目地忙乱了一节课,无论是在科学概念方面,还是在科学态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东西很有限。做实验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明确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而设置的。2、明确实验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想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提高其科学素质,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科学实验的方法。如在教学《清清的水》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分组实验把食盐、糖、味精放在水中并轻轻摇晃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对于这一现象你有什么疑惑吗?(学生:食盐、糖、味精哪里去了?)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但又莫衷一是。这时学生们的研究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探究阶段,我因势利导,鼓励他们根据观察阐诉自己的看法。生:“溶进水了!”“我看到了糖溶化的痕迹,如丝一般!”有个聪明的孩子让我震惊“我们可以通过对比重量来发现他们就藏在水里。”我没有立刻回答孩子谁对谁错,马上又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验当中去,让他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谁是谁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只作观众,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领路人。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把实验的方法、步骤交代清楚。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小组。3、明确观察任务。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充分细致的观察。根据内容的不同,采取的观察形式也有所不同,大致分为课堂观察、课外观察、独立观察。前两者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后者是学生根据要研究的对象,进行独立观察。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以《蚂蚁》教学为例,课前要布置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它们吃什么、怎样吃东西、喜欢吃什么东西、怎样搬运食物、它们的生活习性等方面。(注意:要教育学生在观察时不要伤害蚂蚁,要爱护蚂蚁,要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二、因地制宜拓展实验空间1、千方百计开辟实验场所。小学科学实践课的实验场所不局限于学校的实验室,实验教师应该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把实验场所搬出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甚至搬到学生自己的家里。如在教学《观察植物根的生长》一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自己做实验。学生通过自己亲自选材,亲自种植,并把每天的生长情况都记录下来,从而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2、让学生在享受大自然中获取知识。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农村,既有实验的劣势——实验器材不足,也有实验的优势——天然教学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各种动植物、地貌等。三、引导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1、注重于学生思索,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法理论认为:一切知识既是探索的结果,又是重新探索的起点,创新思维不仅体现在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而且还体现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并能在某些知识间建立联系,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果学生在发表不同观点的同时能启发其创新思维的发挥,对某一事情如果能亲手实践一下,更能促进其创新思维的迸发和创新能力的显露。如教学《空气占据空气》一课时,有一个实践题:一个装满水的塑料杯,倒立放入水中,不从水中拿出杯子,怎样才能把杯子中的水“赶”出去,让空气又占据杯子的空间。准备的材料是一根玻璃管,一个烧杯,一段橡胶管,让学生讨论利用这些材料,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用几种常规的方法解决后,继续启发:“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同学们冥思苦想,猛然一位学生站起来指着橡胶管说:“可先在塑料杯底戳一个小洞,然后把橡胶管插进去,接口处不要漏气,再向橡胶管吹气,这样可能会使空气占据杯子的空间。”边说边上实验台进行演示操作,果然成功了。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是要教师有意识的去培养他们。2、立足于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产生于动作。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如教学《沉浮的秘密》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物体沉浮的规律后,要求学生实践自制“潜水艇”。有的学生找来两个装眼药水的玻璃瓶,用胶布把大口连接起来做成船体,再在两端小口各套上一段自行车上的气门芯,一段插入水里,一段露出水面含在口里。想让它沉,就吸出瓶里的空气;想让它浮,则用口吹进气体,使水排出。在这个实践制作活动过程中,无疑增强了学生创新的思维与能力。当然,创新能力只有经过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和增长。四、发展性评价不能少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不再是为了追求给学生在科学素养的各方面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是更多地唤起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在实验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1.给予及时性的口头语言、体态语言评价。对于学生的实验,无论成功与否,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轻轻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如:“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我知道你能行!”“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等;2.采取有形的物质奖励。通过评选“科学之星”、“小小科学家”等活动使接受者感到光荣,没有得到者有所向往,有所期待,从而更加踊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3.组织学生建立档案袋。全班统一“档案袋”,指导学生建立袋中袋,把资料分类装袋,如:实验观察记录小袋、小组评议小袋,教师对我的评议小袋、特殊表现小袋等。学生档案袋的内容应包括记录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情况。课内情况记录有:实验情况记录单、观察情况记录表、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语、实验的成果等;课外学习情况记录包括课外科学资料的收集、课外观察活动的记录、采集实验物品的情况、课外新发现等。总之,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实验课是学生喜欢的课程,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实验老师要不断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引领学生走进科学实验,实现个体超越,走向成功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作用银坑中心小学肖斐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多媒体教学技术融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它把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电脑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形象具体的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下面谈谈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搭桥铺路。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此,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例如在教学数学第十一册,《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教师用课件动画演示一个戴着不对称眼镜的先生走进教室,全班学生大笑。教师故作不解:“大家为什么笑?”生甲:“这个同学的眼镜怎么一边大一边小啊?”教师问:“那么这位先生应该戴一副什么样的眼镜?”生乙说:“应该戴一副两边镜片一样大的。”教师说:“你说的真对,生活中的许多物体,一般来说,对称的比较美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轴对称图形”。这样以日常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新课,寻找生活当中的数学设计,不但通过多媒体进行讲解还能满足学生视觉直观需要,激发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二、借助动画技术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化解难点。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电脑多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的丰富的色彩和动态的变化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能够有效地进行一题多变,多题一解,一题多解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引导探究,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这样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提供了方便。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数学科教学中,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例如,在教学和、差、倍、分的问题上,我运用flash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小猴有50个苹果,比小熊的2倍还多10个,问小熊多少个?我用闪烁的线段图表示,同学们很容易读懂其中的数量关系。在小学阶段这是比较难理解的倍数问题,但用课件教学大多数同学都能迎刃而解。再如教学《24时计时法》一课时,为了在课堂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探究合作,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重、难点,我就剪切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情景,先放映鸟巢,和水立方场景。同学们的兴趣激昂,注意力集中,接着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的时间,少儿节目播放的时间,新闻联播播放的时间……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形成认知,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他们跟随教师一起研究新课内容,探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品尝到自己发现和学习的乐趣,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三、借助多媒体课件分层练习,巩固新知,提高效果在练习巩固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分层练习,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练习题,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破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计算机将事先录音播放出来,耐心地鼓励学生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再一次复习巩固知识。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
本文标题: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99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