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一、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和基本问题,并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和优势在何处。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和基本问题:(1)内涵: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思想理论观点,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是:①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事关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哲学基础,是贯穿整个理论体系的灵魂和精髓。②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③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④实现什么样发展、怎样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也是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重点和难点。这一问题关系到能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基于中国国情自主探索的结果。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经济体制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②在政治体制上,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包括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建立公民政治参与体制;通过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③在文化体制上,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④在社会体制上,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⑤在实践中,形成了顺应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发展格局。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①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②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③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④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⑤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答:基本国情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有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两个没有变”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两个没有变”,是我们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人民群众新的期待,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要求,都会使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更为突出,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强,会给社会的主要矛盾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共产党人讲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就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实际,只有立足这个实际,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我们的事业才会不断取得胜利。正是由于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立足于“两个没有变”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并把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只有牢记“两个没有变”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三、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结合这一理论分析社会主义为什么与市场经济能够结合和怎样结合。答: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手段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不属于社会经济制度的范畴,但它需要以一定的社会制度为依托。如邓小平所说,市场经济不是只属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拿来用,而且可以用的很好。我国现在主要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说在坚持社会主义这个大方向不改变的前提下的市场经济,党的十四大明确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必然选择。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原因:(1)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而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发挥作用。(2)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实现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而市场经济是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必然形式。(3)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体系之外来谈自己的发展。世界经济运行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调节。我们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只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运行市场经济的关键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②在宏观调控上,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保证了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为商品关系和市场体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和创新的过程,只有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出发考虑问题,才能深刻把握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质和发展方向,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就是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一种既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模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创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方向确定以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有效的配置资源的方式,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中国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大加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使社会主义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其原因何在?针对这一情况,谈谈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方针以来,我国虽然已在这方面取得不少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在三大需求(消费、投资和出口)中,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强。近年来,我国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呈下降趋势,而资本形成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一降一升”状况的出现,主要不是由于消费增长慢,而是这一期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投资增长更快,造成经济增长更多依靠投资拉动;在三次产业中,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不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在可持续发展上,资源环境约束还在强化。尽管“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能源消耗仍然偏高,环境污染仍很严重,生态环境仍十分脆弱;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缩小差距的任务还很繁重。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3.调整需求结构,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4.调整产业结构,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向依靠三大产业协同带动转变。5.调整要素结构,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6.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绿色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7.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哪些内容?结合这一理论,分析中国为什么不能搞“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答:(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1.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5.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二)中国不搞西方“多党制”多党制反映着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特别是垄断资本集团分割国家权力的需要。中国之所以不搞西方“多党制”,是由于:(1)我国不存在多党轮流执政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不容许实行多党轮流执政。(2)西方多党制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很多弊端,不能盲目照搬。①多党制具有短期行为,强调竞争,强调选票,执政党只做对自己政党选举有利的事,这样就必然缺乏政策的连贯性和长期性。②多党竞选要耗费大量的金钱,政治深受利益集团的操纵和控制。③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社会动荡。为了拼选举,各政党相互攻击对方,引起拥护各自政党的民众对立。④党派间的竞争导致社会改革困难重重。(3)西方多党制被移植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后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冷战结束后,非洲许多部落众多的国家在西方的压力和影响下,宣布实行多党制,结果导致政党林立、竞争激烈,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停滞、国家陷入了长期纷乱之中。西方多党制在各国的名称和形式不尽相同,但其实质都是资产阶级通过其政党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统治。我们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决不搞西方的多党制,不搞西方的议会党团、轮流执政和政党政治。(三
本文标题:研究生政治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0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