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浅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浅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既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又是一个准公共行业。金融的稳定与否,不仅涉及到金融业自身的生死存亡,而且还关系到经济、政治、社会的稳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曾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本身也固化了计划经济的一系列特征,虽然其在资产规模、人员素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积累了不少风险。本文就国有商业银行面临风险的表现形式和成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防范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对策。关键词:国有银行;市场;监管;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目前的金融结构中占有主体地位,在国民经济和金融的运行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主体,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投入产出行为,经营货币和资金,并向社会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从中创造服务性产值和利税,其产值直接成为中国第三产业产值和GDP的重要部分,并向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另外,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开展扩大消费信贷业务,对个人消费需求起到了拉动作用,同时,还对外贸出口,以及我国财政收入等起着巨大的作用,并为国际经济与技术合作提供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发展与改革中也有着重要地位:国有商业银行稳定金融秩序、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促进中国金融总量增长与金融结构改善、推动金融市场发展、促进金融开放以及金融体制改革。如上所述,国有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金融服务的全球化、监管的放松以及金融技术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和风险问题变得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一、什么是商业银行风险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说是银行的资产和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因为商业银行业务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银行经营既受到微观企业、家庭活动的影响,又受到宏观经济、政治环境的制约。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表现形式(一)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资金使用者信誉较差,债权债务人之间的关系倒置;企业间随意拖欠货款,形成“债务链”;企业的坏帐造成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偏高;有些企业甚至通过恶意破产来逃避银行债务等等。(二)流动性风险它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基本的风险。(三)管理操作风险指银行在运作过程中因账务或机构设置不合理、分工不协调、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不严谨以及操作手段落后等内部管理原因,而可能使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四)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价格风险。(五)法律风险现有法律有可能无法解决与银行有关的法律问题,或者影响银行的法律可能会有变化。在开拓新业务时,或交易对象的法律权力不明确时,银行尤其容易受到法律风险的影响。(六)其他风险银行管理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如被盗、遗失、自然灾害等带来的资金损失。这些风险主要由不可预测的自然力和社会矛盾所引发。三、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风险成因(一)国有商业银行的功能定位存在偏差(二)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较高,不良资产的形成与累积根源未除(三)资产负债数量与结构不合理1.贷款比重过高。2.贷款集中度高。3.准备率过低。4.“超贷”现象非常明显。(四)资本充足率偏低,呆帐准备金缺口较大(五)票据业务泡沫多(六)利率市场化带来转轨风险(七)经营机制超前,内控管理落后,风险控制与商业银行的发展不相适应四、防范国有商业银行风险对策(一)建立灵敏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银行风险的发生是以一系列经济指标的恶化为先兆的。因此,建立一套灵敏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于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调整策略,制定措施,实现对风险的事前防范和控制具有积极意义。一般来讲,这是一种传导机制,这种传导运作系统由四大部件构成:预警组织机构→预警操作工具→预警实施过程→预警防范措施。具体来讲,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该包括三个大的方面:一是宏观经济环境方面的指标,包括GDP的实际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财政赤字水平、国家外汇储备总额、股票指数变动等;二是金融体系的基础监测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率、存贷款比率、贷款质量比率等;三是对外开放指标,包括外汇储备可供进口月数、经常项目差额占GDP的比例、债务率等。(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犹如为存款人提供了一张安全网,由此可以树立公众对国有银行的信心,保护社会公众特别是小额存款人的利益,并使银行更加稳定,减少出现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三)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做到依法清收在处置不良资产上,要措施得力、人员到位、借用合力、抓住成效;在清收不良资产中,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同时,主动争取政府部门、法院、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支持,正确行使债权人权利,依法清收不良资产。(四)增资扩股,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按照银行监管部门的要求和市场原则开展增资扩股,确保资本充足率达到8%以上,并使股本金与业务发展规模相匹配,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在增资扩股中要严格按《公司法》等法规的要求,规范增资扩股行为,纠正以贷款虚假入股的问题,并逐步清收虚假入股贷款,避免新的风险发生。(五)大力发展无风险的中间业务银行既是整个社会的融资中心,又是结算、信息、咨询等服务中心。为了规避外部风险,银行在发展传统信贷业务的同时,还应多发展中间业务,这是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六)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首先,要把防范风险意识贯穿于银行员工的每一项活动中,并深入到银行内部每一个部门中,使他们在注重工作成果的同时,要善于查找和发现可能出现的风险。防止由于马虎大意和侥幸心理导致不应有的损失。其次,不能畏惧风险。银行是经营信用和管理风险的行业,不可能追求零风险,我们不能因为有风险就退缩,而要勇于面对风险。再次,要意识到风险是可以预防和化解的。尽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但只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可以认识它的,并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它。只要在金融部门内部形成风险意识氛围,开展金融风险管理就具备了条件。(七)大力引进和开发风险管理的技术风险管理是当代世界各国银行业探索的一个前沿问题。特别是很多新的风险技术的问题,我们必须现在着手去掌握,我们国有银行应该像其他商业银行一样花费一些成本,向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全球风险管得好的银行,引进一些先进软件。比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非常重要的就是能够跟踪相关客户的风险度,并且对每一个客户的业务组合进行收益的计算,为各业务线进行战略营销和交叉营销提供科学的依据。第二个是建立风险评级系统,力求准确地提供客户信用等级,为各业务线计算信用风险的议价提供科学的依据。第三是内部转移定价系统,这是把业务核算到每个客户,每一个产品和每一个员工身上的必要条件。最后是建立运营成本的分摊系统,可以有效的规避不计成本的盲目扩张。这些都是商业银行的管理技术,作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应该是努力地、尽快地学会这些风险管理的手段。(八)强化内部稽核制度,加大查处力度对超越权限,有章不循违规违纪者要严肃处理,追究责任,保障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形成真正意义的制度约束机制。同时,对稽核部门人员隐瞒不报、弄虚作假情况要严肃追究责任。(九)不断强化金融监管1.改革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好《银监法》,提高执法水平,突出监管重点,以风险监管为核心,准确把握金融风险点,逐步建立健全的银行内部控制、监管部门依法监管、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监控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工商、税务、财政,审计等公共监督机构以及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齐抓共管,最终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2.持与时俱进,创新金融监管。要创新监管理念,坚持依法监管,以创新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化解风险,在创新中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要改革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模式。要建立职责定位明确风险,努力实现现场监测现场监管的有机统一。3.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金融监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银监法》精神,不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公开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原则、内容、时间和方式,同时加强对信息披露全过程的监督,以确保其信息披露内容和程序的合法性、真实性。总之,要通过金融当局的监督管理,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十)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国有银行要从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入手,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离不开金融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促进资金的快速流动,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表现有多种形式,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我们应该对银行风险加以识别并且根据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内在成因,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参考文献:[1]郭友著:《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中国金融》2004年第20期。[2]白俊伟、樊卫列著:《当前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金融参考》2004年第2期。[3]李德著:《我国金融业总体风险状况分析和对策》,《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4]钟俊、葛志强著:《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与管理》,中国工商出版社,2004年。[5]李炳炎、徐银芬著:《金融深化改革与金融风险防范对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6]谢太峰、郑文堂著:《金融业务风险及其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7]聂庆平著:《中国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8]刘锡良、戴有根著:《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9]宋清华、李志辉著:《金融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10]李健、李建军著:《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宏观视角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本文标题:浅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11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