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逍遥游》导学案+答案精改稿
1/6第二单元《逍遥游》导学案高二语文备课组主备人:审核人:时间:2017-9-8【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常用文言字、词、句式,品味作者极富表现力的语言。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鉴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鉴赏作品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3.在理解、领悟的基础上熟能成诵,体会“逍遥游”的深刻内涵,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学习重难点】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2、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及用法。3、体会“逍遥游”的深刻内涵。【学法指导】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掌握课文内容和大意。2、对照注释弄清文章大意,把不懂的语句画下来。2、诵读三到五遍,找出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看看作者运用哪些神话传说、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这些道理,结合课后习题理清作者的思路。第一课时预习案一、背景知识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当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暴君佞臣杀人如麻,战争也空前残酷。孟子所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庄子才华横溢,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二、文学常识庄子(约前369~前286),名,时期人,著名的、,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庄子的主要思想是。在政治上,他主张。为了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摒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三、自主学习1.明确字音。北冥()鲲()鹏齐谐()抟()扶摇尘埃()坳()堂夭阏()蜩()决()起而飞抢()榆枋()舂()米朝()菌晦朔()蟪()蛄()斥鴳()翱()翔蓬蒿()而()征一国知()效一官恶()乎待哉泠()然数数()然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6(1)北冥有鱼(______通______,_______)(2)小知不及大知(_____通____,_____)(3)汤之问棘也是已(_____通_____,_____)(4)而征一国者(_____通_____,_____)(5)此小大之辩也(_____通____,____)(6)而御六气之辩(____通_____,_____)(7)旬有五日而后反(_____通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海洋上的运输。(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野生的马。(3)腹犹果然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①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②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4)蟪蛄不知春秋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春天和秋天。(5)众人匹之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很多人。(6)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转折连词,与“但是”相呼应。(7)神人无功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无功劳。4.文言句式(1)南冥者,天池也。()(2)《齐谐》者,志怪者也。()(3)莫之夭阏者。()(4)之二虫又何知!()(5)奚以知其然也?()(6)彼且奚适也?()(7)彼且恶乎待哉?()(8)翱翔蓬蒿之间()(9)以游无穷者()5.解释下面一词多义1(1)之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二虫又何知()众人匹之()(2)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化而为鸟()若属皆为所虏()不足为外人道也()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3)辩御六气之辩()小大之辩()(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请息交以绝游()长太息以掩涕兮()(5)志《齐谐》者,志怪者也()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博闻强志()项脊轩志()6.阅读下面的诗歌泊岳阳城下(唐)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请说一说尾联中运用了什么典故?诗人用典有何用意?3/6第二课时探究案一、阅读引导1、题目《逍遥游》中“逍遥”的含义是什么?2、作者认为鲲鹏逍遥吗?说说你的理由。3、蜩与学鸠是怎样嘲笑大鹏的?对于这种嘲笑,作者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4、作者为了说明“小大之辩”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根据作者“小”与“大”观点其中哪些事物是“小”,哪些是“大”?5、第三段作者提到了哪些人?这样写有何用意?6、作者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二、探讨研究(1)本文的写作思路有何特色,请你具体谈谈。(2)请你谈谈本文的写作特色。训练案一、名句填空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置杯焉则胶,。风之积也不厚,。2、,小年不及大年3、故曰:至人无己,,。4、风之积也不厚,。4/65、奚以知其然也?,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6、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怒而飞__________(2)六月息____________(3)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_(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_________(5)控于地而已矣_______(6)宿舂粮_____________2、大鹏南飞,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其中的道理,用文中的话来解释,就是因为三、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溪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注]①渚:水中的小块陆地。②河伯:黄河水神。③旋:转,这里是改变的意思。④若:传说中北海的海神。⑤少:认为……少。⑥殆;危险。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秋水时.至()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今我睹子之难穷.也()2.翻译下面的句子。(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译文:(2)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译文:3.写出与本段文字有关的两个成语并且解释其中一个的含义。成语:含义:4.请你谈谈从这则寓言中受到的启示。5/6第二单元《逍遥游》导学案答案预习案二、周战国宋国思想家文学家道家老庄清静无为无为而治三、1.明确字音:míngkūnxiétuánāiāoètiáoxuèqiāngfāngchōngzhāoshuòhuìgūyànáohāonéngzhìwūlíngshuò2.(1)冥溟海(2)知智智慧(3)已矣了(4)而耐能力(5)辩辨区别(6)辩变变化(7)有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反返返回3.(1)海动(2)游动的雾气(3)很饱的样子(4)指四季(5)一般人(6)虽然这样(7)无功利4.(1)判断句(2)判断句(3)宾语前置(4)宾语前置(5)宾语前置(6)宾语前置(7)宾语前置(8)省略句省略“于”(9)省略句省略“于”5.(1)之(助词,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v,到……去、前往);(代词,此、这);(代词,彭祖)(2)为(句末表疑问的语气词);(v,成为);(介词,被);(介词,向);(介词,给)(3)辩(辩通变,变化);(辩通辨,区别)(4)息(n,气息);(n,气息);(v,停止);(v,叹息)(5)志(v,记载);(n,标志);(n,志向);(v,记);(n,一种文体,记)6.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鲲鹏图南”的典故。诗人以鲲鹏自喻,激励自己在动荡艰难的时局、怀才不遇的困苦中,要胸怀远大志向,在迷茫中寻找希望,砥砺前行。探究案一、1、“逍遥”为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2、不逍遥。因为它“去以六月息”,要依靠巨风才能负大翼,然后南飞。3、“奚至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蜩与学鸠满足现状,而用反讽的语气嘲笑有积极追求——图南的鲲鹏。作者反对他们对鲲鹏的嘲笑。“之二虫又何知!”认为蜩与学鸠是小智,他们不懂胸怀大志的鲲鹏。4、举例:“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以及蜩、学鸠、斥鷃笑鲲鹏从时间上说,朝菌、蟪蛄是“小年”,冥灵、大椿是“大年”。与众人比,彭祖是“大年”,但他与冥灵、大椿比,又是“小年”。鲲鹏是“大智”,蜩、学鸠、斥鴳等见识浅陋,只能算是“小智”。5、提到“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这四种人、宋荣子、列子以及至人、神人、圣人。反衬,四种人要凭借自己的才智、品行、道德、能力;宋荣子尽管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但是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需御风行走,通过这些人的不逍遥来反衬至人、神人、圣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的逍遥。6、逍遥是指“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的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逍遥是“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只有“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二、(1)作者采用了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作顺序.6/6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事物形象地说明:无论是“扶摇而上”的乘天大鹏,还是“决起而飞”的蓬间小雀,也无论是“不知晦朔”的短命朝菌,还是春秋八千的长寿大椿,它们之间虽然有着大小之分,长短之别,但有所依赖,有所期待都是一样的,都是并不得逍遥游,进不了绝对自由的境界的.然后又通过三个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那些为世所累,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不必说,就是“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之流仍是“犹有未树”;列子虽然已能“御风而行”,胜过宋荣子,但是仍然“犹有所待”,待于风,算不上逍遥游。怎样才能“无所待”地去作逍遥游呢?必须能够“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才是无所待,才是逍遥游。(2)1.借用寓言说理。本文运用鲲、鹏、蜩、学鸠、斥鴳等寓言故事,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这些寓言或取材于神话故事,或取材于历史传说,或随手拈来幻想虚构,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2.想像丰富,意境开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
本文标题:《逍遥游》导学案+答案精改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25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