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中国邮政金融体制改革的观察与思考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邮政金融体制改革的观察与思考姓名:秦静凌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黄旭20051101中国邮政金融体制改革的观察与思考作者:秦静凌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持续稳步发展再创新的辉煌——信息化领导小组武士雄副组长在第17次全国邮政金融计算机系统安全运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邮政研究2009,25(2)在邮储体制改革迅速深化,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功实现第一年独立运营之际,隆重举行第17次邮政金融计算机系统安全运行工作会议暨2008年安全运行竞赛活动总结表彰大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一是按照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通知精神切实做好元旦、春节期间银行业稳定与服务工作的通知(银监办通[2008]255号文)的要求,进一步落实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刘安东总经理有关金融计算机系统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春节期间邮政金融计算机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二是总结2008年邮政金融计算机系统安全运行工作,表彰在安全运行年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三是部署2009年安全运行任务.动员全国邮政金融信息技术战线的广大员工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继续把全国邮政金融计算机系统安全运行工作推向新的高潮,全力支撑邮储体制改革平稳推进和邮政金融业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学位论文冯学文我国邮政储蓄市场化改革方向探讨——对日本改革经验的借鉴2005邮政金融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一国的金融自由化改革进程,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金融需求,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我国现行邮政邮政储蓄制度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邮政储蓄在我国金融组织体系中的定位问题,指出现行邮政储蓄制度存在的问题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为了促进邮政储蓄健康、有序发展,理顺和完善我国银行机构组织体系,便于银监会加强对邮政金融业务的监管,应该尽快对现行邮政体制进行改革。为了面对现实状况,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平稳的发展,在改革的进程中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中国的邮政储蓄改革应当在深入调查本国实际的基础上,借鉴金融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作为我们的邻国日本,与我国有着地缘相似性,邮政储蓄业务发展较为成熟,其邮政储蓄改革的中出现的问题与我国比较相似。因而,深入研究日本的邮政储蓄业发展史,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并以此为参照,来研究和分析我国邮政储蓄改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改革对策,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实践价值。考虑到中日两国国情的不同,研究对象的时期不同,本论文不采取一一对应的比较分析法,而是采用现状分析(中国)-借鉴点提炼(日本案例)-可行性分析(中国国情)这样一个由提出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提出设想这样一个具体的研究方法。按照历史的、逻辑的顺序,对我国邮政储蓄业务展开实证研究,对邮政储蓄机构在我国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格局中的位置作了较为准确的定位,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运用实证分析和归纳分析的方法,结合一定的定量分析,对日本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改革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概括;最后,从比较经济学的角度,把日本邮政储蓄的经验运用到我国实际,对我国邮政储蓄改革提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措施。3.期刊论文郎秋洪.胡丽峰.赵贵峰关于邮政金融会计核算模式方案的研究-邮政研究2001,17(5)不同的组织管理体制决定着与之相配套的会计核算模式,文章根据邮政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对邮政金融会计核算模式的不同方案进行设计和研究,并提出了可选方案.4.学位论文林旭进邮政金融行业性转轨与产业发展的挑战和对策2009行业性转轨在目前已经是一个相对前沿的研究方向,我国国有企业经历了相当长的企业转轨过程,像企业改制、经营方式探索到今天相对成熟的股份制企业模式。在最近三年来,邮政金融作为一个新的行业性转轨新事物,在具有百年历史的邮政领域带来耳目一新的变化。邮政金融行业性转轨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和一般的转轨有哪些类似或区别的地方呢?国际上邮政金融是怎样的一个演变过程以及其发展趋势?鉴于目前国内对邮政金融转轨的专业性研究还不是很多,因此本文就试图通过对邮政金融的行业性转轨和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为邮政金融的体制转变提供一个理论性的解释,或为已有的解释提供新的证据,特别是结合近几年金融经济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对普遍的行业性转轨和产业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br 主要结论有:转轨是渐进式的,国有经济的大量进入是改革启动和保持增长的必要条件,随着改革的推进和深入,行业性的转轨成为渐进式改革的一种必由之路;从产业组织特性的角度对行业性转轨进行理论性分析探讨;着眼于世界邮政金融行业的发展变化,对我国邮政金融行业的转轨和产业演变进行分析探讨;邮政金融的行业性转轨是这种转轨的一部分,是我国金融企业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无法脱离行业性转轨的基本特征和特点,同时它的转轨对产业组织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意义;邮政金融的行业性转轨是内外体制共同作业和推动的结果,综合环境的变化构成行业性转轨的重要动力;邮政金融转轨必须与邮政体制改革联动,重点分析这种联动的内在因素。对我国邮政金融行业性转轨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提出适当的参考方案,解决转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基本问题。5.期刊论文祝玉喜荷兰邮政简介及对中国邮政改革的设想-邮政研究2001,17(3)对荷兰邮政银行机构设置、市场定位、业务和服务手段等方面做了一些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邮政改革的现状,对中国邮政体制改革、邮政金融业务改革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提出了建设邮政资金汇划系统的设想.6.学位论文包宏宇我国邮储银行的发展定位及对策研究2009中国邮储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承继原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的邮政金融业务及因此而形成的资产和负债,于2007年3月依法成立。组建中国邮储银行是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邮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我国邮政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邮储银行将继续依托邮政网络,按照公司治理架构和商业银行管理要求,不断丰富业务品种,拓宽经营渠道,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致力于建设沟通城乡覆盖全国的金融服务网络,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营运安全、竞争力强的现代银行。成立后的邮储银行其业务范围不断扩展,经营规模快速扩张,由准金融机构向商业银行的转型为邮储银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邮政金融机构的不断增设,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邮银合一”的管理体制也随着业务规模的发展暴露出诸多的弊端,客户资源的单一及业务功能的滞后等因素阻碍着邮储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对国外邮政金融业的经营模式进行分析,如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的邮政与金融混同经营模式;以荷兰为代表的邮政与金融分离经营模式;以瑞典为代表的的邮政退出金融领域的经营模式;并对各国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在借鉴国外邮政储蓄发展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特点设计了我国邮储银行的发展思路。同时,本文也着重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邮储银行进行了发展定位分析,通过分析对比,确认我国邮储银行当前特定的资源、能力的优势和劣势,其与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的匹配程度,以及邮储银行处理和应付环境变化的能力。本文运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企业竞争优势相关理论、企业的战略管理理论,并结合世界主要国家邮政金融业务的发展历程,对我国邮储银行发展进行定位分析,找出其合理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邮储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7.学位论文史文宓论我国邮政储蓄体制改革2007自1986年邮政储蓄业务恢复以来,邮政储蓄特殊的制度安排、鼓励储蓄的利率政策导向、邮政百年老店的品牌信誉和其公共服务部门的“公有”背景、储蓄市场竞争环境的相对宽松、居民投资渠道的狭窄与邮政部门采取的各种激励措施相结合,使邮政储蓄业务呈现出电子化水平不断提高,延伸业务种类不断增加,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大的特点。邮政储蓄已在我国个人金融行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因为多种原因逐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邮政金融业与邮政总局的关系不顺、管理体制不顺,邮政金融业独立于邮政总局的其他业务,但又隶属于邮政局,没有独立的核算体系和行政管理机构,实行的是“各级邮政局负责同级邮政储蓄业务人、财、物的管理,上一级邮政储汇局负责全辖邮政储蓄业务经营指导”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体制的弊端有:邮政管理人员不具有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机构内控制度薄弱;内部人员混岗作业;主副业务本末倒置。邮政吸收的储蓄资金量越来越多,但是其运用方式却是始终非常单一。2003年8月1日以前,邮政网点吸收的资金只能是转存到中国人民银行。邮政储蓄资金由网点经县邮政局流向中国人民银行在各县的分支机构,再上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一调度和运用。资金运用的价格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适时进行调整。从2003年8月1日起,央行对邮政储蓄的资金自主运用开闸放水。经国家邮政局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并获批准后,邮政储蓄机构可以进入银行间市场参与债券买卖,也可以与中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办理大额协议存款,与政策性银行进行业务合作,开展部分中间业务。此外,邮政储蓄机构还可以依程序申请成为国债、政策性金融债承销团成员。不过,资金自主运用并不是完全的,邮政储蓄直接发放贷款就受限制。但就目前来说,由于邮政储蓄从业人员金融知识水平普遍较低,高级金融管理人员缺乏,内控制度不健全等原因,若盲目大范围地开展央行批准的上述业务,会存在极大的金融风险。实质上,短期内,邮政储蓄机构的资金运用渠道还存在单一性的特点。这样的特点又给金融机构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人民银行的付息压力沉重;违规揽存、公款私存等做法扰乱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竞争秩序;最终导致了农村有限资金的外流,加剧了农村经济资金供求矛盾,扩大了城乡的贫富差距。所以,2005年7月,国务院通过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要求重组国家邮政局,作为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各类邮政业务;加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邮政储蓄银行筹建工作应严格按照国务院同意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筹建方案》具体实施,落实各项筹建要求。邮政储蓄银行要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公司治理原则,建立规范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制度,建立科学的权力制衡、责任约束和利益激励机制;尽快开展邮政储蓄业务的清产核资工作,确保邮政储蓄银行注册资本金足额实缴到位;完善邮政储蓄银行内部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核算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确立邮政储蓄银行与邮政储蓄营业网点的管理模式,以及所有邮政金融业务划一归邮政储蓄银行的管理方式。一方面针对农村资金紧张这一问题,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邮政储蓄银行要积极参与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设;另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邮政储蓄应改变其单纯转存人民银行的资金运用方式,对其吸收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市场化运作。同时还应积极拓展个人零售业务,满足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外国邮政私有化改革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我们应该在坚持国家控股的前提下,按主要业务细化改革,将邮政业务和邮政储蓄业务分开。新建立的邮政储蓄银行也不会跟日本的邮政储蓄公司和保险公司一样在将来完全实现民营化,政府只充当管理员的角色,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学习他们在壮大邮政储蓄中的以下经验:大力建设邮政储蓄的基层网点,重视人员素质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注重吸收个人储蓄存款,创新产品,积极参与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在保证安全经营的前提下,以盈利最大化为目的,扩大资金的自主运用范围。我国的邮政储蓄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邮政储蓄银行,独立规范办理邮政金融业务。邮政储蓄银行的设立方式有多种,每种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应该首先清楚地认识它们,再根据我国国情,确定合理的邮政储蓄银行市场定位。本文在分析综合型、零售型、地区型、农村型、中间业务型、批发型邮政储蓄银行的可取和不可取两方面后,根据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分支机构,农业发展银行支农作
本文标题:中国邮政金融体制改革的观察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