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概论》,第1页,共8页题型辨析题8*5分=40分材料题2*10分=20分论述题15分+25分=40分复习提纲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新版P96-97)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旧版P164)和主要矛盾(新版P10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旧版P141-143)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⑴是由我国社会发展的低起点决定的;⑵是由社会主义历史使命决定的4、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新版P112)及其意义(新版P114-115)5、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揭示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揭示了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的统一;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和最终目的的统一。6、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旧版P128第一段最后一句,第三段)7、中国梦的提出及其思想内涵(新版P122-124)12级提纲T308、改革的必要性与全面性(旧版P161、166)必要性:1、国内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松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2、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考生姓名:学号:《概论》A卷,第2页,共8页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3、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全面性: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邓小平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改革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因为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对当代中国来说是最根本最急迫的任务。同时,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9、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新版P135-136)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暨南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试卷(开卷A卷)《概论》A卷,第3页,共8页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10、何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新版P144、P176)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第一阶段(1978—1982)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二阶段(1982—1987)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三阶段(1987—1991)提出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其运行机制总体上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以及“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机制。1987年中共十三大第四阶段(1991—1992)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从根本上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意义:理论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突破了传统的观念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由经济形式到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全面创新,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践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参照系。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旧版P183)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新版P146-147)14、我国的民主制度和政党合作制度(新版P157-158)15、民主与法制、民主与自由、民主与人权的关系(旧版P243-246)(一)民主是法制的基础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只有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由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掌握政权,才谈得上制定出体现自己意志的法制。现代意义上的法制,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反对超越法律的特权。这种法制只存在于民主政体中,决不能存在于专制政体中。2.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原则。法制的民主原考生姓名:学号:《概论》A卷,第4页,共8页则是指在立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法制的种种环节上。都实行民主。坚持法制的民主原则是由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决定的。3.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充分发扬民主,使人民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方面都发挥作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就有成功的保障。4.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不断完善、健全、发展。相应地,法制也必然随之发展、健全、完善。(二)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1.社会主义法制确认社会主义民主。民主要得以存在、实现和发展.需要法制加以确认、肯定。2.社会主义法制规定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3.社会主义法制规定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一方面法制规定实现民主的程序和方法,为人民行使各项民主权利提供有效措施。另一方面规定对行使民主权利的制约,保障人民能正确地行使民主权利。4.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危害民主的违法犯罪行为,这就需要用法来制裁这些行为,使民主得到切实保障。同时,法制也是同官僚主义进行斗争的武器,通过这种斗争,保障社会主义民主16、政治体制改革及其评价标准(新版P161-162、旧版P240-241)17、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新版P163)及其基本要求(旧版P253-254)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新版P163)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其结构(新版P165、12级提纲T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新版P164)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9、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新版P169-170)20、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和基本理念(新版P173-175)21、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的地位(新版P177)22、港澳台问题的性质(台新版P182、港澳P189)23、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基本态势(新版P196、198)暨南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试卷(开卷A卷)《概论》A卷,第5页,共8页24、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谐世界理论、新型大国关系(新版P206-212)和谐世界论:在沙特的演讲中,胡锦涛沙特主要谈了“和谐世界”的构想,其中包括:一、建立和谐世界,必须致力于实现各国和谐共处;二、建立和谐世界,必须致力于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三、建立和谐世界,必须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近年来,“和谐世界”与“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两大价值观。在对外关系方面,最重要的无疑是中美、中日和两岸关系,这将直接影响或制约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除此之外,中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欧洲、非洲和中东也与中国息息相关。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和谐世界”理论,放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其重要性不亚于三十多年前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一种战略思维,而是希望化解冲突的求和之道。但这一理论要为世界所接受,尚须涉及以下几个问题:一、自然资源争夺问题;二、国际秩序平衡问题;三、意识形态冲突问题;四、文明仇恨与冲突问题。2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新版P214-215)26、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旧版P171-172)27、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建设,焕发党的青春(旧版P282-283)28、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及其关系(新版P109)29、“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内涵(12级提纲T29)30、对“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认识“一带一路”含义: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1]“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世界最大的魅力,将不仅仅在于有多少投资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给世界带来一股新的潮流,让平等合作、文化交流、经济繁荣,而非军事霸权,考生姓名:学号:《概论》A卷,第6页,共8页成为未来世界秩序的另一条主轴。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设施联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贸易畅通(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资金融通(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为主要内容“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的是共商、共享、共建原则。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坚持开放合作。“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意义:1.探寻经
本文标题:毛概提纲201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45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