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中国金融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几点
中国金融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几点认识—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体会郑长德教授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3年12月10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围绕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出了十余项改革任务部署。《决定》提出的这些改革任务脱离不了“三个转向”的基本内涵要求,即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乃至创新驱动从单一的经济改革转向全方位联动改革从发展型全能政府转向服务型有限政府1、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乃至创新驱动中国目前还处于一个主要依靠要素驱动阶段,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不完善,效率驱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垄断过多、干预过多、竞争不足,加之教育体系缺乏对于人们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批判性思维的构筑,也使创新驱动做得更加不够。总体上,这应该是一个国有经济逐步将主导地位让位于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过程。因为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内,民营经济是最有效率、最富创新能力的,是发展的主驱动。2、从单一的经济改革转向全方位联动改革改革根本上来说,是一场社会变革,因而必定是一系列体制机制的转型,是制度的大规模变迁。制度通常被定义为一组行为规则的集合,这些规则与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相互关联,支配和约束着社会各阶层的行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正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的问题相互交织和关联。这样,如果还是只在某些方向上进行零碎的制度变迁是不可能成功的,从而需对全方位联动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和综合治理。2、从单一的经济改革转向全方位联动改革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建设布局中,文化是一个具有价值牵引、人文塑造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关键环节,对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对于其他四个方面的建设都会起到非常大的影响,应给予高度重视。中国社会的重建迫切需要共同价值观的牵引,而一个社会共同的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不能光唱高调,曲高和寡,沦为假大空,要关注人本身,使之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形成最大的共识。2、从单一的经济改革转向全方位联动改革全方位联动改革还需要耦合和整合好政府、市场与社会这三个基本协调机制之间的关系,以此规制和引导个体经济行为,实行综合治理。政府、市场和社会,这三者正好对应的是一个经济体中的治理(Governance)、激励(Incentive)和社会规范(SocialNorms)等三大基本要素。强制性的公共治理和激励性的市场机制等正式制度安排相互交叠、综合治理、长期积淀,会对规范性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形成一种导向和型塑,增强社会经济活动的可预见性和确定性,大大节约交易成本。3、从发展型全能政府转向服务型有限政府在理清了改革的内在逻辑理路之后,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中国下一步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即从发展型全能政府转向服务型有限政府,并将各级政府机关和官员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只有政府无所不在的“有形之手”放开了,政府的职能及其治理边界得到了科学合理的界定,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治理边界才是可期的。3、从发展型全能政府转向服务型有限政府其一,从行政干预过多的全能政府向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有限政府转变。一个政府是否真正有作为,不在于其管得有多宽,而在于管理的范围和程度是否合理,管理的方式和结果是否有效,是否让市场,让政府有效。政府的触角无所不至,过度干预经济,使得规则让位于“关系”,说明中国的市场化程度还极不成熟。富民强国的经济学内在逻辑:欲强国,需先富民;欲富民,需赋私权;保私权,需限公权。3、从发展型全能政府转向服务型有限政府其二,从与民争利的发展型政府向公共利益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要最大限度地缩小自身的经济人角色,消除政府角色越位和错位的现象,并扩大公共服务范围和力度,弥补直至消除政府角色缺位的现象。当然,凡事要有一个度,过犹不及,要避免出现由于福利过多,造成负激励和巨大财政赤字的问题。在福利方面,我们更多需要的是保基本,雪中送炭,而不是高许诺,锦上添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金融改革的论述:三、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12)完善金融市场体系。•(12)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OUTLINE一、金融改革的宏观经济背景二、金融改革的原则、领域和内容三、主要领域的改革一、金融改革的宏观经济背景发展阶段:上中等收入水平2020年的目标发展面临的约束金融改革的宏观经济背景(1)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已经达到4481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最新划分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了上中等收入水平。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下中等收入国家上中等收入国家995美元或以下996—3945美元3946—12195美元12196美元或以上中等收入陷阱高收入之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世锦等(2011)的一个研究报告:中国经历了超过30年10%左右的高速增长,按照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经历,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有很大可能性在2015年前后下一个台阶,时间窗口的分布是2013~2017年。增速下降的幅度大约为30%,如由10%降低到7%左右。中国经济增长(1978~2012)10010210410610811011211411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金融改革的宏观经济背景(2)党的十八大报告:“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体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方面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这意味着2013~2020年的8年间,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增长速度分别达到:6.86%、6.86%和6.3%。金融改革的宏观经济背景(3)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约束:供给方约束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价格上升资源价格上升12(,,,)nYFxxx环境成本上升资金成本上升技术模仿成本上升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制度与政策H(人力资本)K(物质资本)R(自然资本)增长福利分配TFP制度与政策H(人力资本)K(物质资本)R(自然资本)增长福利分配TFP2019/8/10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Y=AF(H,K,R)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劳动力成本近年来整体呈现较为明显的上涨趋势。据统计,2001~2010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从10834元提高到36539元,年均名义增速为14.6%,年均实际增速为12.4%。•2010年以来,在我国两大制造业中心珠三角和长三角,劳动力成本上涨了20%~25%,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12%。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终结1404-15-10-50510152025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202220242026202820302032203420362038204020422044204620482050劳动人口增量(百万)120012501300135014001450总人口(百万)农村劳动人口城市劳动人口总人口中国出现劳动力人口拐点,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正进入负值区域。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其实,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将导致经济增长减速。摩根士丹利称,当一国的抚养比率停止下降和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后,它的GDP增长就会减速。土地成本上升•2011年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水平为3049元/平方米,是2005年末的2.4倍,其中商业服务、住宅、工业地价分别比2005年上涨174%、267%、32.5%。资源能源价格上升•中国能矿资源禀赋不高,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高消耗的经济高速增长模式,结果,中国成为世界上主要资源进口大国,推高了国际市场资源能源价格。环境成本上升•环保部:2010年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绿色GDP)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生态环境退化成本达到15389.5亿元,占GDP的比例为3.5%左右。其中,环境退化成本11032.8亿元,占GDP比重2.51%,比上年增加1322.6亿元,增长了13.7%;生态破坏损失(森林、湿地、草地和矿产开发)4417亿元,占GDP比重1.01%。资金成本上升•利率市场化推进银行资金成本上升企业资金成本上升•人口结构变化(城镇化+老年化)代际消费倾向变化储蓄率下降资金供给变化资金成本上升复制模仿成本上升技术进步的两种方式:自主创新复制与模仿中国的复制模仿:技术引进市场制度引进传统的复制模仿的发展模式,因知识产权原因,难以持续,发展模仿成本上升。微笑曲线中国目前状态发达国家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进口)总需求内需外需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约束:需求方约束内需: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内需=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投资需求(,,,)CfYcTax有钱人不在国内花钱,没钱的人无钱花?!外需:出口需求放缓欧美市场不景气,且都寻求通过出口刺激经济中国成为贸易制裁的重要目标国中国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向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转移页岩气革命+3D打印技术欧美国家的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需求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高,尚未形成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0%10%20%30%40%50%60%70%80%90%100%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居民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变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支出动力年份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拉动(百分点)贡献率(%)拉动(百分点)贡献率(%)拉动(百分点)200844.24.247.04.58.80.9200949.84.687.68.1-37.4-3.5201043.14.552.95.54.00.4201156.55.347.74.4-4.2-0.4201255.04.247.13.6-2.1-0.1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约束:成果分享制度失衡收入分配失衡社会公平正义缺失收入分配失衡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居民收入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下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扩大城乡差距大部分有权势、有关系人群的灰色收入和腐败收入,加剧了收入分配失衡财富积累的“马太效应”正逐步显现,穷人越穷、富人越富。收入最高的10%家庭的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接近一半,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财产比重只有1%左右。中国GDP报酬结构2019/8/1045.0115.2412.8726.88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中国城乡居民收入与人均GDP的比率(%)02040
本文标题:中国金融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几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