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三讲-任意性与根据性
第三讲:任意性与根据性符号到底凭借什么力量,把表意和解释引导向某个特定对象或特定意义上去呢?任意性/根据性任意性导致系统性,可能支持有机论共时/历时,空间展开/时间展开像似/指示/规约符号再度根据性,根据性滑动任意性索绪尔说任意性是“语言符号本质的第一原则”。他用来描述能指与所指关系的术语“任意性”(arbitrariness)也常译成“武断性”,这两个译法法都可能造成偏向与误会,有人干脆译为“任意武断性”:任意是逻辑上“无联系”,武断是社会心理上的“无需根据”。《TheConciseOxfordDictionary》arbitary:1.basedonorderivedfromuninformedopinionorrandomchoice;2.despotic任意性是一种社会契约语言并不具有对象的“本性”(nature),而只是社会上大家“同意”(agreement)而已。维根斯坦有个进一步说明:“(同意)不是意见一致,而是生活形式一致”。“生活形式”是指语言在生活中的使用方式。任意性之所以能够连接能指与所指,是靠解释者之间的有关社会生活中如何使用符号的契约。系统性任意性原则,会引出一系列后果,其中最主要的是系统问题。索绪尔预感到“符号学的主要着眼点,是立足于符号的任意性基础上的整个系统集团”。这个观点成了整个结构主义大潮的出发点。系统“立足于任意性基础上”。看来散乱的、任意的符号单元之所以能表达明确意义,就靠了系统。系统功能一个系统不是各成分的简单累积:系统大于个成分之和。一旦进入系统,组分获得了“系统功能”(systematicfunction)。例如一件衣服依然是衣服,但是配套成一套装,也可以配合成时装系列。系统的特点,首先是“全域性”(wholeness)。这就像交通警察的指挥,与红绿灯的指挥,符号形式非常不同,“全域”却相当一致,保证全域覆盖就保证了意义的“同型”对应。区分“区分”是系统关系的主要维系条件:“狗”之所以为这个意义,不在于他的发音和写法本身,而是在于这个词字与其他词字不同。一盘象棋少了一个“车”,可以用任何一块木头替代,条件是:此木块与其他棋子不同(不能有相同木块),二是这个木块的走法如“车”,整副棋子依然覆盖象棋的全域。这样,整个系统依然在起作用,而这个棋子作为系统的一个单元也在起作用。这块东西本身是什么并不至关重要,因为”车”之为“车”本来就是“任意”的。Langue&parole系统服从一套控制系统运作的规律,索绪尔称这套规则为“语言”(langue),而系统的任何一次出现形态为“言语”(parole)。这两者更正确的说法是深层结构(deepstructure)与表层结构(surfacestructure)。凡是承认深层结构为系统控制与重组力量的人,都是结构主义者。不少人认为马克思(以经济基础控制上层结构),弗洛伊德(以本我控制自我),涂尔干(以集体意识控制个人行为)等思想家,都是结构主义的前驱。列维-斯特劳斯说结构四特点首先,结构展示了一个系统的特征,系统有若干组分构成,任何一个组分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分变化;第二,对于任一模式,都应有可能排列出同类型一组模式中产生的一个转换系列;第三,上述特征,使结构能预测,如果某一组分发生变化,模式将如何反应;最后,模式的组成,使一切被观察到的事实都成为可以理解的”。Synchrony/Diachrony索绪尔之前的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历史演变。但是索绪尔的系统观,注重的是一个系统内部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是历时性的,而是在某个时刻共存的。每个系统都是在历时地转化为一连串的共时局面中形成的:没有一个符号系统能历时不变,但是研究的侧重点可以不同。共时/历时,空间/时间列维-斯特劳斯说一首交响乐是共时与历时配合而成:某个瞬间的和声与配器,是共时性的,交响乐的演奏则是历时的。巴尔特也认为晚餐中一道道上菜是历时的。他们恐怕把空间展开/时间展开误作为共时性/历时性。符号学讨论的共时,是解释者看待这个系统的角度:当符号组合被看成一个文本,或一个系统,它们就是共时的。共时性是一种研究态度叶尔慕斯列夫:“(共时性是)语言成分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而不是经验上的共时性,而所谓历时性也只能看成一种关系转换系列”。巴尔特似乎也明白这一点:“时装的共时性年年风云变化,但是在一年之内它是绝对稳定的”。Self-Organizing皮亚杰说:“结构的第三个基本特性是能自己调整;这种自身调整性质带来了结构的守恒性和某种封闭性。试从上述这两个结果来开始说明,它们的意义就是,一个结构所固有的各种转换不会越出结构的边界之外,只会产生总是属于这个结构并保存该结构的规律的成分”。自我调节的确是系统的生命力之所在,但是也使系统能够在变异种不把自己打开。Organicism文本为一个有机整体,任何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不可能被删除而不损及其整体意义。对作品任何一个部分的最高赞扬,是证明它对作品整体所做的贡献,而对一部作品的最高赞扬,是说明各个部分如何被综合成一个更高的境界,一个更富于意义的整体。作品就像一个有机的生物,虽然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却拥有部分所无的灵魂。“艺术无噪音”艺术作品是一个完整的符合系统,作品中没有无用的元素。格雷马斯认为:“在一个封闭文本中,一切冗余皆有意义---与开放文本相反,那里的冗余是‘噪音’。实际上就是把文本看做一个自组自适的系统。无噪音论是有机论的另一种表述法。赘余(redundancy)依兰姆《戏剧符号学》:“戏剧信息无赘余……每个信号都具有(或被认为具有)其美学根据。删除这些信号会剧烈地改变被表演的信息或文本的价值”。这段话自相矛盾:“都具有美学根据”与“都被认为具有美学根据”完全不同。前者是符号生产,后者是符号接收。符号过程的两种噪音第一种是符号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失误带入的不表意部分,例如电视说话突然结巴,例如无线电干扰音,电影不小心拍摄进来的物件。第二种是符号接收者认为对他的解释不起作用的部分。应当说,这种噪音普遍存在,不可能完全消失,因为每个解释意义不一样,而任何符号不可能全部元素进入解释。露迹(有意加入噪音)有意暴露制作痕迹,是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现代油画(例如点彩派)有意暴露笔触,现代音乐有意安排非乐音,希区柯克的电影有意安排导演出场,现代戏剧有意让灯光工上场对着人物打光,他们做的,正是要把艺术表意的排除噪音的过程暴露出来。巴尔特:“我们社会用数不清的办法使叙述显得自然……不愿承认编码是资产阶级社会及其产生的大众文化的特点,两者都要求不像符号的符号”。根据性(motivation)如果符号与对象之间,不必依靠任意武断符号表意也就不必如此依靠系统。索绪尔首先提出任意性的对立面是根据性,他承认:任意性原则,哪怕在词汇层面上也不是绝对的,至少有两种词不完全任意:象声词,感叹词,具有“语音根据性”但是不影响符号系统“任意性”的大局。皮尔士认为符号可以分成三种:像似符号(icon),标示符号(index),规约符号(convention),前两种有根据性。1.“像似性”(iconicity)“一个符号代替另一个东西,因为与之像似(resemblesit)”。任何物都有外形,因此任何物都可以找出与另一物的像似之处。像似问题看起来似乎简单直接,有一种“再现透明性”,似乎自然而然,符号与对象的关系不言而喻,像似让人觉得有一种“直接感”(immediality)。符号模仿对象,还是创造对象?皮尔士说:“像似符号可以不必依靠对象的实在性:其对象可以是纯粹的虚构的存在”。例如麒麟,凤凰,龙的图像,因此说图像只是摹写自然,对象存在在那里等待摹写,那是不确切的。用王尔德幽默但是深刻的话:是艺术模仿生活,还是生活模仿艺术?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是后一种符号越来越多。图表像似皮尔士本人把像似性分成三级:形象(image);图表(diagram);比喻(metaphor)。形象性像似符号,是直接的,比较容易识别。图表像似,是一种“构造类似”。皮尔士解释说:“它与对象的像似,不是在其外形上,而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上”。皮尔士强调代数公式,或化学反应公式,其内部关系与对象形成“结构同型”structuralhomology。各种“图表”就是把符号之间的关系(例如大学排名)变成图表的位置关系。构造像似性constructionaliconicity是图表相似的一种,用其他符号构筑关系:索绪尔举出复合词“十五”“苹果树”,就是“图表式像似性”。high,higher,highest,随着词长与词素增加,意义程度加强。甚至拟声词,所拟的不一定是声音。例如英文gobble,拟的是另一个词的声音(devouringulps),汉语说“黏黏糊糊”,“气势汹汹”,拟的不是物态,而是另外的词汇(粘黏,糊涂,凶狠)。图表像似是抽象像似冯原提出中国人有两种形象化方式。一种把桂林山水全看做乌龟,猴子,月亮,大象,可以称为“象鼻山模式”;另一种在太湖石怪异的形状中看出“瘦,漏,透,皱的抽象之美”,可以称为”太湖石模式。冯教授把这个问题称为“视觉感受中的意识形态”,号召国人更善于用太湖石模式看景色。比喻像似像似进一步成为思维相似,拟态像似。比喻像似,脱出初级像似之外:符号再现了人与世界的某种关系。筑高台模仿至高无上,由此产生了遍布全世界“金字塔民族”,而所有权势者,首先要登上高台:上下位置就像似了权力与服从关系。历史像似历史像似源头是比喻。例如脱帽致意,或举手致意,原是中世纪骑士脱下头盔,或搁开武器,伸出空手表示无敌意。此后成为仪式,其源头“像似性”已无踪迹。仪式是一种比喻像似符号,以一种可见符号比喻地模仿某种社会交往或人神交往。可能所有的仪式符号(合十,鞠躬,跪拜)都有历史原因,只是难以追溯。“像似程度”问题莫里斯认为像似符号与对象之间,是“分享某些性质”,像似符号与对象只是部分像似。完全像似就变成相同性(sameness)同一符号(镜像之类)与对象极端相似而且同时出场,但是依然可以看到符号载体与对象的区分。如果两者无法辨认区别符号与对象,符号本身就消失了,两者之间成为“复本”(double):复本之间无替代:只能把任何一条松鼠(例如动物园)作为全部松鼠的类别符号,把任何一辆汽车作为这一型号的(例如在车展上)的类别符号。2.指示性(indexicality)指示符号是“受对象影响”(reallyaffected)而形成的。符号与对象有某种关系,尤其是因果,邻接,部分与整体等关系等等。皮尔士解释说:“指示符号只是说:‘在那儿!’它吸引我们的眼睛,迫使目光停留在哪里。指示代词,关系代词,几乎是纯粹的指示符号,它们指出对象而不加描写;几何图形上的字母亦然”。指示符号的例子皮尔士举的例子:风向标,敲门声,手指指点,喊人,名字,专用名词,物主代词,关系代词,选择代词等。指示符号的最根本性质是把解释者的注意引向符号对象。要达到这个“指出”目的,可以使用任何东西:学生最常用的指示符号,是用书包抢位子。教课的老师则经常用教鞭,用手电箭头。指示-像似符号许多符号只是像似对象的一部分,却指向对象的全体。指示牌画上铁丝网,指示的却是禁区;画上的是烟斗高跟鞋,指示的却是男女洗手间;中国戏曲舞台动作,几乎全部由这种部分像似代表整体:用碎步与目视代上楼下楼,用挥鞭代骑,用开门动作代替门。收集狂-恋物癖收集爱好者,用指示符号,代替不可够及的对象。收集汽车号牌,名人遗物,名人签字,名人书信,钱币,邮票,火花:这使得部分零星的物件具有特殊意义。当符号替代关系被搁置,就出现了“恋物癖”(fetishism),收集符号本身成为目的。亨利.詹姆士的中篇《阿斯彭文稿》(TheAspernPapers)讲一个崇拜者收集某个他崇拜的作家书信,甚至对拥有这批手稿的女人产生感情。当手稿被烧掉了,他马上发现这个女人太不可爱。指示符号与秩序感指
本文标题: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三讲-任意性与根据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48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