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民居与村落文化数千年人类发展历史证明,不朽的建筑传承历史,铭刻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轨迹,是人类文明各个源头空间的标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文化包括长城文化、宫殿文化、坛庙文化、丧葬及陵墓文化、宗教建筑文化和民居建筑文化等。民居是村落的基本单元,村落是民居的综合表现。传统民居是相对宫殿、衙门和宗教建筑而言的,是各地民众的居住方式和居室结构的总称,是再特定自然环境下,受社会因素制约,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化逐步形成的。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传统民居异彩纷呈,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天井院,陕北的窑洞,福建的土楼,内蒙的毡房,傣族的竹楼,壮族的木楼,藏族的碉楼,无一不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精华。第一节民居文化从实用功能看,无论通风、采光,还是卫生条件,传统民居均不及现代民居,但传统民居个性特征明显,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设计灵活,功能合理,造价经济,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民众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审美情趣、文化底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民居是自然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总体上,温度南高北低,降水东多西少。(一)气候对民居的影响民居的基本功能:御寒、保暖、避雨、遮阳、防潮、防风、通风、散热等。1.民居功能的差异在寒冷干燥的北方,民居的主要功能是防寒保暖等;在温暖多雨的南方,民居的主要功能是遮阳、避雨、散热、通风、防潮等。主导功能的差异使我国各地民居在体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如南方民居高敝,北方低矮。2.建筑密度的差异我国民居彼此之间的间距由南到北逐渐增大,空间格局大都外实内虚,中部空间由北而南逐渐缩小。3.屋顶坡度的差异由于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使得我国从北到南屋顶逐渐变陡,房檐逐渐加宽;房屋的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降水多的地方,屋顶坡度大,以利排水和防潮隔热,降水少的地方,屋顶坡度平缓,可以晾晒谷物;在中高纬度冬季降雪比较多的地区,为了防止积雪压垮房屋,屋顶的坡度也很陡,以使积雪难以在屋顶上存留。4.外墙颜色的差异南方光照强,气温较高,出于反射阳光的需要,以减少墙体对太阳辐射的吸引,达到降温的目的,外墙多为白色。北方光照弱,气温低,出于吸收阳光的需要,以增加墙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达到增温的目的,外墙多为灰色。5.民居式样的差异南方民居房屋高度一般高于北方,出檐较深,力求空气通畅,加上地势起伏,多挑楼、吊脚,住宅式样较为开敝外露,外形轻盈多姿。北方民居不仅墙体、屋顶厚实,设有火坑火墙,而且低矮封闭,进深较小,高度不大,以紧缩空间,起到保温作用。(二)地貌对民居的影响地貌主要影响民居选址。1.“依山建屋”——主要是在山区丘陵地带如在广西、湖南、贵州三省交界处,壮族、侗族、苗族的干栏式木楼“吊脚楼”,就是充分利用坡地的一种典型的民居。2.势基盖房——主要是在地势低洼的易涝区如在山东黄河沿岸地势低洼地区的台房。(三)水系对民居的影响1.“依水结村”特别是在南方,临水而筑还有水上交通之便。2.“小桥流水人家”——“河—宅—街”或“河—街—宅”结构如江苏周庄和同里、浙江乌镇等。(四)建筑材料的影响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木材、砖瓦、石灰、竹材、茅草等。在盛产木材的地区,传统民居多为梁架式木构架建筑;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广布,拱形窑洞成了最有特色的民居;在盛产石料的地区,传统民居多为石头砌筑;在游牧地区的蒙古,传统民居为毡房;在盛产竹材的傣族地区,传统民居多为“吊脚楼”。(五)其他因素的影响经济因素、宗教因素、防御因素、风水观念、宗法制度、伦理道德、学院关系等因素,都影响传统民居。1.防御因素为了防御外人侵扰,某些民居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如福建的永定客家土楼。2.风水因素中国传统民居和古村落选址、布局极为重视风水,以至达到了“无村不卜,无村卜占”的程度。“风水”影响村落形态的典型有安徽黟县宏村等。二、传统民居的特点、发布和价值(一)传统民居的特点传统民居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各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民族性、历史文化性、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等特点。1.区域性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试形成传统民居区域性特点的主要因素。如东北地区民居的最大特点是室内普遍有御寒取暖设施;胶东半岛地区最有特色的建筑是“海带草房”;华北地区的代表为北京四合院。2.民族性每个民族都生活再特定的环境中,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表现在民居上就是居住在不同地区的民族具有不同的住居文化。如傣族竹篓,壮、侗、苗、土家族的干栏式木楼,藏族的碉楼,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等游牧民族的毡房。3.历史文化性民居的历史文化性突出表现在科学性。历史性、艺术性等方面。民居的发生、发展、设计、用材等方面都具有科学性;传统民居作为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见证,可以反映历史的原貌、演变和差异;传统民居建筑中包含着雕刻艺术、建筑造型艺术、书法楹联艺术和风土民情艺术等,式传统艺术魂宝之一。4.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文化传承、自然环境、生活习俗等因素,造成传统民居具有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特点。传统民居某些共同性特征,如封闭性特征;但各少数民族又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如:大理的白族民居,具有中原民居遗风流韵的“三坊一照墙”、“四合五天井”,但大理民居的屋顶与照壁轮廓曲线轻柔及外檐装饰纤细富丽,满院花木,绿色常驻,春光永存。(二)传统民居的发布1.明清古民居的发布(1)早期经济相对发达,后来经济落后的地区——如徽州民居。(2)古代交通要冲,后来交通地位下降的地区——如巴蜀重镇古城阆中。(3)区域环境相对偏僻独立的地区——如湖南省岳阳县东部的张谷英村,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村等。(4)小环境相对独立的地势险要之处——如陕西韩城地区。2.地区特色民居(1)自然环境特殊的地区——如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和贵州石头村等就具有代表性。(2)历史环境特殊的地区——如客家土楼。(3)少数民族民居——如傣族竹楼、蒙古毡房等。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三)传统民居的价值1.历史价值(1)传统民居是某一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反映如高大的木柱见证了当时的森林状况,繁杂的木雕、砖雕、石雕反映了当时工匠高超的技艺和房主雄厚的经济实力等。(2)传统民居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重要依据。虽然历经沧桑,但具有时代性、真实性、直观性的传统民居实体,依然将家族历史的变迁、总法制度、生活习惯、宗教观念等以实物形式展现于今人面前。(3)传统民居是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如汉族地区传统民居“高墙围合的封闭空间”,反映的是汉族传统文化的封闭性特征。2.艺术价值(1)传统民居从美学的角度给人以深层次的艺术启迪如西递民居与应天齐的版画,美术专业到传统民居去写生(2)传统民居从观赏角度陶冶人们的情操如明清古民居上的三雕作品,各类匾额、书画、楹联,民居的造型、装饰等,其巧妙的构思、精湛的工艺、丰富的色彩、完美的组合……无不令人陶醉。(3)传统民居能够愉悦人们的心情主要表现为以传统民居为载体的民俗文化、乡村旅游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4)传统民居能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实物资料如现在仿徽派建筑,建筑专业人士访学传统民居建筑。3.科学价值传统民居是古代建筑科学技术遗产的宝库。如中国民间消防没有史料,在传统民居合村落可以找到古代民间的防火实物;歘农民居还能为研究中国建筑史及其他科学史提供实物资料。三、徽派民居徽派民居特指明清时期徽州民居建筑,习称徽州古民居,史徽派建筑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基本特征1.高墙围合的方形封闭空间徽派民居单体建筑(幢)的平面结构是高墙围合的方形封闭的空间,空间组织模式一般是前为天井,后为正屋,偶有中为正屋,前后天井。2.天井徽派民居的天井,是由正屋和高墙围合而成的面积很小的方形露天空间,是北方庭院的变形,具有通风、采光、排水、观天和提供共享空间等功能。3.砖木结构的搂居式建筑徽派民居属搂居式建筑,造型大同小异。4.粉墙黛瓦马头墙徽派民居粉墙黛瓦,黑白对比,使黑色更黑,白色更白,在蓝天青山的映衬下十分素雅,给人一种祥和宁静的田园气息。马头墙使徽派民居特色之一,系在房屋山墙上加砌的高出屋面且随屋面斜坡呈阶梯状的墙体。5.屋饰多采用“三雕”屋饰是徽派民居特色之一。徽派民居主要采用徽派木雕、石雕、砖雕装饰屋宇。6.讲究厅堂陈设徽派民居厅堂融书法、绘画、雕刻、雅屋等于一体。7.朝向徽派民居的大门一般不朝正南,偶尔受房基限制正屋不得不朝南开门时,宁可开一扇斜门。(二)形成因素分析徽派民居时越人干栏式建筑于北方四合院建筑相结合的产物。1.自然环境的影响徽州“周高中低”盆地地形结构和对外交通不便的自然环境为徽州民居提供了建筑材料和立地条件。2.客观需要马头墙原称防火墙,是一种由防火的初始目的演变而来的具有防火、防盗、防风、有利于邻舍粘连以节约用地等实用价值的建筑装饰。徽派民居“高墙深院小窗,对外封闭隔绝”,既是徽州“周高中低”盆地地形结构和对外交通不便的真实写照,也是徽人在理学之风盛行、宗法制度森严下的独慎心理和盆地意识的反映,更是因男人外出经商而留守故土的多为老弱妇孺出于防盗的需要。3.徽商的经济实力徽商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徽人大兴土木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4.风水说“风水”对徽派民居朝向的影响非常深刻。趋吉避凶是门向选择的目标,避让,改造,符镇,建“歪门邪道”、照壁墙等,都是人们习惯采用的避凶趋吉的主要措施。5.思想观念徽派民居的某些特征是徽人思想观念的建筑外化。(三)西递、宏村的价值西递有“中国古民居博物馆”之称,宏村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誉。2000年11月30日,古村落西递—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宏村古建筑群、西递古建筑群分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西递景区、宏村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区;2003年10月8日,西递、宏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5年,西递、宏村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魅力名镇”。西递、宏村古建筑群是徽州乡村古建筑群的典型代表,主要由民居、祠堂、书院、水口园林、纪念性建筑(如牌坊)等部分组成。1.历史文化价值(1)风水趋吉意识西递平面结构呈“船形”,七哲祠为“桅”,鳞次栉比的房屋为“舱”,反映了当时人们祈求外出经商一帆风顺的心态;宏村平面结构呈“牛形”,“山为牛头树为角,房为牛身桥为脚,九曲细流为牛肠,月诏南湖为牛胃”。(2)宗教意识走进西递、宏村,民宅之质朴,府第之气派,牌坊之教化,祠堂之威严,一目了然。中国传统社会事典型的宗法社会,是以血缘关系胃基准,依据亲属关系和人伦秩序构建起的家族、社会体系。西递是胡姓村落,宏村是汪姓村落。(3)明清民居变史如楼房层高,明代一楼低矮,二楼高敝,人们室内活动主要在二楼;清代一楼高敝,二楼低矮,人们室内活动主要在一楼。又如民居上的砖雕、木雕构件,明代砖雕以平雕、浮雕为主,清代砖雕技艺繁复,主体以浮雕为主,局部则采用透雕、平雕、镂空雕等多种手法;明代木雕简洁明快,线条粗拙奔放,图案简单,多呈菱形、方格形、回纹等几何图案,清代木雕日趋精细,以戏文、典故、民俗为主。2.科学价值(1)依山建屋,傍水结村西递、宏村古民居是徽派民居的典型代表,村落规划非常精巧,“依山建屋,傍水结村”。平面布局规整中不乏灵活多变,前来考察、测绘、临摹的建筑界学人骆绎不绝。西递、宏村古建筑群顺应了地势建造和水系,使溪流始终处于流动之中,使村落具有动态美和生命感,丰富了村落景观,给人一种和谐多变、富有灵气的园林特色,既有利于生活生产,也有利于预防火灾,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2)防火设计西递、宏村在防火方面堪称明清乡村建筑的典范。如民居有封火山墙和防火巷,小青瓦下铺望砖,木地板上铺水磨青砖,在门窗上做到了“木不外漏”;天井里置“太平缸”或石质水池等。(3)防盗设计西递、宏村的山墙高于屋面,窗小窗少,外门厚实,还有保险栓、撑门杠和铁锁;外墙石灰泥砌青砖,石灰泥粉刷,墙体牢固,不易撬盗;有点民居外墙内侧有木板衬墙。3.艺术价值(1)砖雕、木雕、石雕砖雕、木雕、石雕是西递、宏村民居中最常用的装饰
本文标题:民居与村落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51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