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古代世界建筑体系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相对有限。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又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建筑技术和艺术成就也就更为辉煌。古代世界的建筑因着文化背景的不同,曾经有过大约七个独立体系。文化建筑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历代文化的积累和延续,它是一种凝固了的文化,是能够让当代的人亲眼看到,长期保存的一种文化状态。同时它又是一种超前的文化,它要求建筑师要有预见性。建筑作为一种文化,有两重性质,首先它是文化,其次,建筑是文化的“容器”。如应县木塔,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一例,有时中国佛教文化的“容器”;又如古希腊的陶立克柱式,是西方古代建筑文化一例,而它所在的建筑(如帕提农神庙)则是古希腊宗教文化的“容器”。建筑与文化的关系积累和延续预见和反映天人合一:顺应、尊重大自然家庭本位:伦理、等级、宗法、礼教协和万邦:和谐、包容、大一统征服自然:人与自然不可协调个人本位:多元、变化、自由、独立征服世界:神的崇拜、竞争、斗争中国西方中西文化思想差异及对于建筑的影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文化建筑影响宣扬“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息息相通大自然新旧更替、生生不息朴实无华、温情、和睦征服自然、统治自然界的超越感矫健、强壮,祖先精神永不泯灭理性、客观、冷漠中西文化对于建筑材料的影响思想上形式上心理上中国西方体现表现木结构体系砖石结构首先,中国传统社会宣扬“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通。正如《管子·水地》篇所言:“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源也。”土地为人们提供了生存的必需品,人们依赖大地生存,死后又回归大地,自然会对土地产生崇拜感。而木材取于自然,与泥土有生命之亲。其次,受《易经》中反应大自然新旧更替,生生不息的思想影响,木构建筑正是与这种思想相符合,木构建筑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腐坏,最终后毁灭消失,但建筑的技术和形式会继续流传并被运用和发展。最后木材有自己的特性,朴实无华,易于雕刻和改造,形成通透的外形与自然界相融合,符合中国人追求温情、和睦的心理。中西文化对于建筑材料的影响中国建筑材料与文化中西文化对于建筑材料的影响中国——木结构建筑体系由于西方征服自然,统治自然的超越感,往往利用石材的特性以巨大地体量和超越自然的尺寸来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石材坚硬而不易腐蚀,正好象征了西方世界祖先精神永不泯灭,同时石材经常以人体雕塑的作品呈现,石材的硬朗和结实对西方人所追求身材的矫健和强壮表现得淋漓尽致。石材冰冷坚硬,符合西方人理性、客观与人际关系冷漠的心理。中西文化对于建筑材料的影响西方建筑材料与文化中西文化对于建筑材料的影响西方——砖石结构建筑体系色彩象征天意,表示对自然的尊重伦理观念,以颜色区分社会等级,确定社会地位处于多元变化的社会文化中“个人本位”观念,色彩张扬、热烈、富于激情中国西方环境观念中西文化对于建筑色彩的影响决定中国建筑的色彩缺乏变化,虽然丰富,但是又显得单一并形成了一定的模式。西方建筑的色彩变化多端,异彩纷呈,时而华丽浮艳,时而灿烂夺目,时而又光怪陆离。汉代,发展了周代阴阳五行理论,五色代表方位更加具体。青绿色象征青龙,代表东方,朱色象征朱雀,指南方,白象征白虎,代表西方,黑象征玄武,表北方,黄象征龙,表示中央。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清末。汉代除民间一般砖造泥木房的室内比较朴素外,宫殿楼台极为富丽堂皇。天花一般为青绿色调,栋梁为黄、红、金、蓝色调,柱、墙为红色或大红色。盛唐时,佛教影响巨大,竞相攀比华贵之风盛行。色彩比以前更豪华,不但用大红、绿青、黄褐及各层晕染的间色,金银玉器是必用材料。绿色、青色琉璃瓦流行,深青泛红的绀色琉璃瓦开始使用。从汉至唐代,建筑木结构外露部分一律用涂朱红,墙面用百粉,采取赤红与白色组合方式,红白衬托,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感是其特点。中西文化对于建筑色彩的影响中国建筑色彩与文化宋代喜欢清淡高雅,重点表现品位,建筑彩作和室内装饰色调追求稳而单纯,是受宋代儒家和禅宗哲理思想影响。这时期,往往将构件进行雕饰,色彩是青绿彩画,朱金装修,白石台基,红墙黄瓦综合运用。元明清三代是少数民族与汉族政权更迭时期,除吸收少数民族成就外,明代继承宋代清淡雅致传统,清代则走向华丽繁琐风格。元代室内色彩丰富,装修彩画红、黄、蓝、绿等色均有。明代色泽浓重明朗,用色于绚丽华贵中见清秀雅境。清代油漆彩画流行,民宅色彩多为材料本色,北方灰色调为主,南方多粉墙,青瓦,梁柱用深棕色,褐色油漆,与南方常绿自然环境协调。中西文化对于建筑色彩的影响中国建筑色彩与文化中西文化对于建筑色彩的影响中国——以一种色彩为主,其他并用在古希腊的建筑群中,几乎到处都能看到艳丽的色彩。从现存遗留下来的大理石顶部残物色迹推测,那里有最早的红、黄、蓝、绿、紫、褐、黑和金等色彩,神庙檐口和山花及柱头上不但有精美的雕刻,也有艳丽的色彩。如陶立克式柱头上涂有蓝与红色。爱奥尼式建筑除蓝与红外,还用金色。科林新式则对金的使用较盛行。帕特农神庙(陶立克式)在纯白的柱石群雕上配有红、蓝原色的连续图案,还雕有金色银色花圈图样,色彩十分鲜艳。希腊色彩是他们宗教观的反映,使用色彩已具有象征意义。红色象征火,青象征大地,绿象征水,紫象征空气。通过色彩表现着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多运用红土为底色,黑色为图案或相反使用。这种对比产生一种华贵感。中西文化对于建筑色彩的影响西方建筑色彩与文化古罗马继承希腊文化并没有创新,罗马贵族爱好奢华,为了装饰宏大的公共建筑和华丽的宅邸、别墅等,各种装饰手段都予以运用。室内喜用华丽耀眼的色彩,红、黑、绿、黄、金等,墙上有壁画,色彩运用十分亮丽,还通过色彩在墙面上模仿大理石效果,并在上面以细致的手法绘制窗口及户外风景,常常以假乱真。艳丽奢华的装饰风格影响整个欧洲。当时的建筑经典《建筑十书》所介绍那时建筑色彩非常丰富,有黄土色、灰黄、胭脂、淡红、红褐、鲜红、朱红、灰绿、蓝绿、深蓝、白、红白、黑、金等色彩。中西文化对于建筑色彩的影响西方建筑色彩与文化中西文化对于建筑色彩的影响西方——色彩丰富、富于变化严肃而宁和的伦理秩序,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顺应自然规律,天人合一宣扬神的崇高,对神灵狂热的崇拜中国西方中西文化对于建筑空间布局的影响院落文化广场文化中国的文化是“院落文化”封闭内向型的是以“家”为单位的“院落文化”反映了我国以稳定的农业为主,自己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欧洲文化可以说是“广场文化”,它是开放和外向型的,反映了欧洲以变动的畜牧业和贸易交换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国古代建筑布局,是以儒家上下之礼和男女之礼为基本构思,所谓“前朝后寝”,“前堂后室”等。在诸多方面体现了对“礼”、对善与美的统一追求。同时另一种布局方式则与之相反,不求整齐划一,不用左右对称,因地制宜,相宜布置,这与荀子的顺应自然规律、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关。各等级住居空间结构和装饰标准的区别在这方面等级制度的划分最为细致,对屋架、藻井、斗拱、门、装饰等都有明确详细的规定。而这种标准化的实行,使各等级的住居总体上看来只有规模和空间体量的差别,其内部空间的关系是一样或相似的,从而使建筑空间的通用性加强。中西文化对于建筑空间布局的影响中国建筑空间布局与文化住居空间的等级和秩序化建筑因其服务对象的不同,按三纲五常的人际关系展开,相应大小、位置、装饰均不同,使建筑群体得以理想地体现政治秩序和伦理规范。从而在整个组合中,主从区别明确,单一方向的秩序感得到强调。于是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总是以房屋包围空间,或是以空间包围房屋两种,以中轴线为基准、以庭院为中心的建筑观念始终存在着,并在实践中起着作用,这就是“四合院”布局方法。对于“恒久易变观念”,建筑一方面推行灵活多变的“通用”设计原则,另一方面则渐渐形成成熟的“标准化”建造方式。传统建筑体系的框架结构和标准化则满足了这种恒久与变异的社会心理的要求。空间与序列的丰富多彩最终落实到平实而定型的标准化框架之中。中西文化对于建筑空间布局的影响中国建筑空间布局与文化中西文化对于建筑空间布局的影响中国——群体、封闭、有序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西方建筑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古希腊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古罗马,还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同时,如果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那么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譬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米,“万神殿”高43.5米,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中央大厅穹窿顶离地达60米。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高137米。这庄严雄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更多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中西文化对于建筑空间布局的影响西方建筑空间布局与文化西方传统建筑的外部空间则因其充满秩序和几何美而魅力四射,同时它对现代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广场是西方古代建筑最主要的最具特色的外部空间,它与建筑紧密结合,又充分融入城市环境,是西方相对开放的文化传统的产物。西方的广场设计中所体现的理性思维方式和对几何构图及透视的娴熟运用,深刻地影响了现代建筑外部空间的创造。总体上西方传统的城市广场表现的是一种雄伟的、英雄主义式的、讲究构图和视觉美感的审美取向。西方每个大城市都以主要广场作为城市空间的标志,如巴黎的协和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等。中西文化对于建筑空间布局的影响西方建筑空间布局与文化中西文化对于建筑空间布局的影响西方——单体、开放、变化、巨大重伦理,社会内容和象征意义为首位的实用主义重感觉,个人本位的自由与独立的美感中国西方中西文化对于建筑造型的影响注重结构逻辑的真实性,很少刻意地附加装饰;以人体尺度为出发点,不求高大永恒。注重形式美,某些造型装饰性强;在神学迷狂之下所追求的超尺度。中国传统建筑造型特别强调“线条美”与意境的营造,讲究线条的婉转流动,梁、柱、屋檐等都能表现“线”的艺术感染力,如在歇山顶的建筑中,屋檐有意做成微微向两侧升高,而屋角部分做成明显的起翘,形成“飞”的意境;同时屋顶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平缓,这样以便于雨水排泄,又有利于日照与通风。追求意境和重伦理的思想在中国古建筑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在建筑造型时,往往把其社会内容和象征意义放在显要突出的位置,同时,还注重实用性,如荀子主张“为之宫室台榭,使足以避燥湿、养德、别轻重而已,不求其外。”中西文化对于建筑造型的影响中国建筑造型与文化中西文化对于建筑造型的影响中国——追求意境与线条美西方传统建筑造型强调“形式美”,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思想认为“美在于物体的形式”,我们从古希腊的建筑中感受到一种对形式美的强烈追求。如仿男体的多立克柱式强壮雄伟,仿女体的爱奥尼柱式柔和端庄,建筑体现一种韵律美。西方古典造型艺术强调“体积美”,信奉基督教,追求对神的信仰,建筑物的尺度、体量、形象并不去适应人们实际活动的需要,而着重在于强调建筑实体的气氛,其着眼点在于两度的立面与三度的形体,建筑与雕塑连为一体,追求一种雕塑性的美。其建筑艺术加工的重点也自然地集中到了目力所及的外表及装饰艺术上。中西文化对于建筑造型的影响西方建筑造型与文化中西文化对于建筑造型的影响西方——形式美、韵律美
本文标题: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52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