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题库试题:单项10个(每题1分)多项5个(每题2分)判断10个(每题1分)名词解释5个(每题4分)简答3个(每题10分)论述2个(每题10分)——100分绪论一、单项选择题(20题)1.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A.9.41%B.8.41%C.7.41%D.6.41%2.初步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的是A.秦始皇统一中国B.两汉设置西域都护府C.唐朝设立安西和北庭都护府D.元朝的统一3.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提出“五族共和”的思想,其中的“五族”是A.汉、满、蒙、回、壮B.汉、回、藏、苗、彝C.汉、藏、苗、蒙、壮D.汉、满、蒙、回、藏4.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以下著作属于斯大林的是A.《亚洲的觉醒》B.《论民族自决权》C.《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D.《论十大关系》5.中国古代的皇帝中曾经提出“四夷一家,胡越一家”口号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明太祖D.唐太宗6.中国民族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中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B.美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C.中国的民族政策创新问题D.中国历代民族政策7.我国有2.2万公里陆地边境线,其中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公里数是A.2万公里B.2.1万公里C.1.8万公里D.1.9万公里8.我国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的民族数是A.30B.25C.20D.359.维吾尔族同胞主要居住在A.甘肃省B.青海省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湖南省10.我国56个民族中,语言种类较多,约有80种左右。这些语言大体可分为A.七个语系B.五个语系C.六个语系D.四个语系11.新中国成立前,由世袭封建王公统治的盟旗制度主要存在于A.内蒙古部分地区B.东北部分地区C.新疆部分地区D.青海部分地区12.新中国成立前,以黑彝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支制度主要存在于A.云南省红河彝族地区B.大小凉山彝族地区C.云南省楚雄彝族地区D.贵州省威宁彝族地区13.土族主要居住在A.青海省和甘肃省B.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C.湖南省和湖北省D.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14.《批判大汉族主义》发表于1953年3月16日,作者是A.毛泽东B.邓小平C.周恩来D.刘少奇15.《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发表于1950年7月21日,作者是A.毛泽东B.邓小平C.周恩来D.刘少奇16.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民族问题的决议案》,明确提出少数民族问题对于中国革命有重大意义。此决议案是在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B.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C.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通过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通过17.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纲领性主张是在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B.《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C.《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8.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理论基础是A.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9.关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论述,是A.第一代领导集体B.第二代领导集体C.第三代领导集体D.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20.“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它要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提出这一理论观点的是A.毛泽东B.陈独秀C.邓小平D.胡锦涛二、多项选择题(10题)1.学习中国民族理论的意义是A.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B.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C.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D.指导民族研究的需要2.中国民族理论的基本特点是A.科学性B.实践性C.继承性D.创新性3.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处理民族问题要反对“三股势力”,主要指的是A.台独势力B.民族分裂势力C.宗教极端势力D.暴力恐怖势力4.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有A.苗族B.壮族C.满族D.维吾尔族5.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以下地方A.青海省B.四川省C.云南省D.甘肃省6.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B.汉族主要居住在内地和东南沿海各省市并遍布全国C.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边疆各省、自治区,和汉族或其它少数民族交错居住D.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有少数民族居住7.新中国成立时,主要从事渔业经济的少数民族有A.壮族B.朝鲜族C.赫哲族D.京族8.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A.蒙古族B.鄂温克族C.鄂伦春族D.达斡尔族9.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的民族有A.哈萨克族B.蒙古族C.朝鲜族D.塔吉克族10.云南省与以下国家接壤A.缅甸B.老挝C.泰国D.越南三、判断对错(10题,A代表判断正确,B代表判断错误)1.中国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文字是汉语和汉字。2.新中国建立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体制呈现多种状况。3.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4.在当代中国民族大家庭里,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5.中国民族理论以中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6.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实际,在长期的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7.民族观就是对民族、民族问题的总看法和解决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8.在《共产党宣言》这篇纲领性文献中,对于民族问题的论述,直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诞生。9.朝鲜族主要居住在祖国的西部。10.契丹族是当代中国民族大家庭里56个民族中的一员。四、材料题(2题,每题5小题)1.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当代中国的民族状况材料1:“经解放初期科学的民族识别,在当代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大家庭里,共同生活着56个兄弟民族。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共有近13亿人。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11.3亿多人;其余55个民族共1亿多人。……在云南,西藏等地还有70多万人尚待识别的民族成分。居住在未定边境上的珞巴族和台湾少数民族不在统计之内。”材料2:“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公里;南北相距5500公里,全国陆地面积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居住着各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分布遍及全国,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和松辽平原,在其它几乎所有地区,也有居住。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但居住很广,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4%,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五大自治区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广东、海南、湖南、湖北、河北、河南、山东、福建和台湾等省市部分地区;在山西、陕西、安徽等省亦有分布;即使在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族际流动,也居住了一些少数民族。”(1)以上材料中暗示出当代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A.单一制多民族国家B.单一民族国家C.联邦制民族国家D.邦联制民族国家(2)当代中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A.集中居住,互相隔离B.相互杂居、流动频繁C.大分散、小聚居、D.汉族集中,少数民族分散(3)我国的主体民族是A.回族B.藏族C.满族D.汉族(4)导致当代中国族际交流频繁的根本原因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C.民族地方经济的发展D.全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5)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人口的民族构成是A.居住有少数民族B.民族构成单一,只有汉族人口居住C.只有外国人和汉族人口居住D.民族构成复杂,少数民族和汉族人口均有居住2.根据下列材料分析中国各民族生活的差异性材料1:一般说来,汉族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在解放前,不但已经有了较发达的封建农业经济,而且也建立起了较先进的工业体系,资本主义生产活动也比较活跃。我国少数民族地域广大,大多居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带,情况则较复杂:与汉族杂居或同汉族聚居地区相连结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采用了较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具,经济生活基本上已经达到或已接近汉族地区水平;而远离汉族的少数民族地区,或一个民族中居住离汉族较远的部分,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有从事原始渔业经济的,如赫哲族、京族;有从事原始狩猎经济的,如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有从事畜牧业的,如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和部分藏族、蒙古族等。有的民族虽然已过渡到接近汉区的农业经济类型,但仍沿用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原始生产方法。从事渔猎采集,如独龙、珞巴、怒、傈僳、佤和部分苗、瑶、畲等民族,还没有完成农业与畜牧业、手工业的第二次社会劳动大分工。材料2:新中国建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结构复杂。除了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一样,实行地主封建制度的保甲制度统治外,在内蒙古部分地方,保存着由世袭封建王公统治的盟旗制度。西藏地区存在着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制度。大小凉山彝族地区存在着以黑彝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支制度。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和青海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保存着不同范围的山官制度、千百户制度、头人制度、土司制度。(1)材料1显示的是中国各民族差异表现的方面是A.宗教信仰B.政治制度C.文化艺术D.经济生活(2)材料2显示的是中国各民族差异表现的方面是A.文化艺术B.经济生活C.政治制度D.宗教信仰(3)新中国建立前,实行盟旗制度的民族是A.满族B.彝族C.蒙古族D.藏族(4)新中国建立初期主要从事渔业经济的民族是A.珞巴族B.赫哲族C.京族D.独龙族(5)以上材料揭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是A.少数民族地区历来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B.远离汉族的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C.大多数少数民族也实行汉族地区的地主封建制度下的保甲制度D.学习汉族先进生产技术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基本上接近汉族地区水平五、阅读分析题(1题,每题5小题)1.阅读短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和方法上。随着民族的形成,民族问题的出现,人们就开始产生了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认识,并且运用这种认识去处理民族问题。在当今社会里,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地位的不同,决定了人们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一致。因此,有不同的社会和社会阶层存在,就有不同的民族观存在。新中国建立前,建立在封建地主和资产阶级立场上的民族观,从本质上讲,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因而也是极端错误十分反动的民族观。以此来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不但不能解决民族矛盾,消除民族隔阂,而且还会对民族问题的解决起到相反的作用。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为了消除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民族观的影响,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直到现在,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民族观对人们还有一定影响,这就不能不对我国的民族关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产生不利影响。为使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够得到健康和顺利发展,学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再教育,是非常必要的。(1)民族观主要表现为A.人们对民族的看法B.人们对民族问题的看法C.人们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D.人们处理民族问题的方法(2)当今社会中,决定人们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本原因是A.人们价值观念的不同B.人们生活环境不同C.人们的宗教信仰不同D.人们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地位不同(3)新中国建立前,我国国内的民族观特点是A.唯心主义的B.形而上学的C.反动的D.革命的(4)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树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取得的显著成绩是A.解决了民族矛盾B.消除了民族隔阂C.使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健康发展D.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得到顺利发展(5)以下反映当今我国民族观的状况的是A.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民族观的影响已经完全消除B.党和政府树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C.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民族观对人们还有一定影响D.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
本文标题:民族学考试题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53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