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造纸印刷 > 民族英雄陈邦彦的爱国情怀
民族英雄陈邦彦的爱国情怀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殷雅辉保定学院赵晓兵摘要:名族英雄陈邦彦是南明抗清的官员,同时陈邦彦还是一名诗人,他的作品中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贯穿始终,从他的作品中能够清楚的看出诗人的爱国情怀,他作为一位官员不仅仅在政治上将自己对于祖国的热爱变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又是诗人的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着自己对祖国的情感,我们能够深深的感触到一个爱国志士的胸怀与追求,文章就从诗歌的“耿耿忠心”来看名族英雄陈邦彦的爱国情怀。关键词:诗歌“耿耿忠心”名族英雄陈邦彦爱国情怀爱国志士分为很多种,有用自己的文笔表现自我的爱国情怀是很多文人志士的目标,同时作为一位官员用自己的文笔表现自己的思想意识,体现爱国情怀同样也是很多的爱国志士的追求,南明抗清时期的民族英雄陈邦彦就是第二种。陈邦彦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祖国,陈邦彦的存在是我们名族的骄傲,同时也是时代的光荣,对于像陈邦彦这样的民族英雄来说研究探讨他的人文思想就非常有价值的事情[1]12。因此研究陈邦彦的诗歌思想中体现的爱国情怀是我们对于陈邦彦的另一种解读。一、陈邦彦其人陈邦彦生于1603年,卒于1647年,字令斌,号岩野,广东人,在陈邦彦早年时期的还曾开设书馆讲学,在当时的南粤硕儒是非常有名的老师。在明末走向灭亡的时候,陈邦彦曾经创作了《中兴政要策论》万言书,并参加了南明广东的考试,最终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中举人,之后就在朝为官,首先是在擢升兵部做司主事,后被派往赣州参与军事决策。在顺治四年的时候与陈子壮秘密联合,起兵欲攻夺广州,但是最后兵败,没有能够胜利就遭到了惩治,最终死于磔刑。陈邦彦在但是对于人们的影响是非常的深远,他的民族气节,不仅表现在自己做官期间敢于为朝廷效力,而且从他的诗文中也深深的变现这自己的爱国情怀,这些对于我们的影响都是十分的深刻,陈邦彦与黎遂球、邝露被人们合称为“岭南前三家”,同时还有有“粤中杜甫”之称。是南明抗清的英雄,同时也是岭南三忠之首[2]68。陈邦彦的一生都是十分的坎坷,同时他的一生也是因为时代悲剧所造成的。但是在不断被打击的时候,陈邦彦并没有退缩他一直坚强的站在爱国思想的前沿,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民族事业的崛起中,在他早年时期的时候他并不得志,经常游走在各个乡试中,但总因为不受青睐而落榜,但是他的思想却一直站在时代的前沿,他曾经专心的撰写了上万字的《中兴政要》文章中列举了大量的抗敌救国的策略方案,正因为他在政治上的远见,经常有很多的地方官员因为遇到决策上的困难,都找陈邦彦征询建议,最终在一次乡试中陈邦彦中举人,这也是他开始进朝做官的开始。他在做官期间积极的进谏,将自己的认识见解敢于提出。陈邦彦曾经也因为军事上的作为,痛失了自己的一妾二子,敌人在将陈邦彦的儿子和尹、虞尹以及一妾作为人质要挟陈邦彦的时候,陈邦彦为了大局并没有在招降书上签下合约,而是大胆的写下了:“妾辱之,子杀之,皆唯命。身为忠臣,义不顾妻子也。”二、陈邦彦的诗歌风格名族英雄陈邦彦除了是一位关于奉献的官员以外还是一名颇具文采的诗人,他的诗歌与他的人生风格是十分的相像,主要的特点就是“雄直”。关于陈邦彦诗歌雄的一面主要表现的是他诗歌境界层次感上的雄伟体现,以及诗歌从画面感上带给人们的壮阔,他的诗歌语言风格上更是表现了他坚强有力的一面与情感上的豪迈。例如他的作品《闻变》十二首、《舟发珠江,承诸子携酒饯送,次韵赋别》等等都是雄壮风格的代表作品。在《闻变》十二首中主要通过描写国家、黎民百姓、天下的状况来抒发渴望收复家园、为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无论是从这十二首诗歌的意识还是境界中都表达了陈邦彦的雄壮情感;《舟发珠江,承诸子携酒饯送,次韵赋别》这首诗中描写的是1644年诗人在北上的前夕写下了这首离别诗,作者通过自己在即将启程的时候与友人告别时的豪迈壮志以及自己内心的激动情怀,诗中借用了很多的意境来表现场面的壮观,因此将自己的雄志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作者通过这些描写将自己的情感真实的表达了出来,同时将他个人的豪情壮志赋予诗歌之中[3]36。关于陈邦彦诗歌雄的一面主要表现的是他诗歌表现手法上直接的表现就是陈邦彦在自己的诗歌中善于运用赋的表现手法来衬托自己的情感率真的一面,同时在诗歌的结尾的时候善于表现自己的志向,这种直抒胸臆的表现是陈邦彦诗歌特点的有一体现。例如在他在《南上述怀》、《九月晦日》、《赣关接云淙老师手书兼闻大疏》、《南安太守行赠梁昔莪先生》、《舟发韶州赠大都督》、《访宋鸿羽先生弗及》等等作品中都借用的赋的表现手法。陈邦彦的诗歌中运用最多的就是直述事件、铺叙陈叙的来写人这两种手法,例如在《南上述怀》中,诗人叙说在自己北上之前国家以及自己家庭的情况,国家当时是情况危急,而自己的家中孩子都还年幼,妻子深切的盼望自己早日归来,1645年秋,陈邦彦直接的表述了自己在面对国家的危机时刻自己只有割舍家庭的责任来尽早的帮助祖国度过难关。他的诗歌就是用事实表明了自己的爱国决心。在《九月晦日》中正面的描写了自己的婚姻以及孩子的状况,表述了在妻子死后自己对妻子的怀念以及孤独的感受,其余的像《赣关接云淙老师手书兼闻大疏》、《南安太守行赠梁昔莪先生》、《舟发韶州赠大都督》、《访宋鸿羽先生弗及》这些作品,作者同样的是直接的通过事件以及人物的描写上来表述自己的情感,这些认识都是作者的亲身体会,这也对于他的诗歌风格的表现上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是体现了作者敢于面对一切的真实性格。作者的诗歌风格做大的特色就是“雄”与“直”,这是陈邦彦在文学思想上给我们后代所留下的财富,同时也是对于自己一生的总结与诠释,自己宁愿舍小取大在面对人生原则的时候从来没有畏惧的性格也在自己的作品中真实的变现了出来。这是关于陈邦彦诗歌风格最高的评价与赞赏。三、陈邦彦爱国情怀的体现陈邦彦的一生面对了国土沦丧的时候自己的悲痛之情、收复祖国河山以及建功立业的期望之情、在自己得不到祖国的重视与国家思想上对立的失望之情,但是陈邦彦无论是面对哪一种情感都没有一丝的退缩,他在自己的诗歌中变现了对国家的耿耿忠心,将自己对国家对政治事业的情感,真实的表现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之中,同时在面对各种的打击与污蔑的时候,陈邦彦没有埋怨过祖国对他的不公,依然全心的为自己的祖国在不断的付出,他对于国家怀着一颗赤子之心。顺治四年也就是1647年的时候,佟养甲使用了手段袭击了顺德,同时陈邦彦在龙山避难的两个儿子、两妾也被其抓走,逼着陈邦彦投降,但是陈邦彦誓死都没有屈服,并且在劝降书上写下了“妾辱之,子杀之,皆唯命。身为忠臣,义不顾妻子也”的誓言[4]56,因此陈邦彦最终失去了妻儿,这就直接的表现了陈邦彦的爱国情怀,能够以大局为重。在他的专心写作的《中兴政要》中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他关于奉献的精神,他能够认识到政治要事的决策的重要性,他在自己的诗歌《闻变》中从不同的层次上表述了对于国家的担忧,这也是从侧面对于他所面对国家的情感上的真挚与虔诚,他敢于去直视国家受到的危机,同时他在面对诗歌中运用了各种的意境来表现,例如说到国家形式危机的时候,他用的“春残”、“日暮”、等等来表述,这些都是直面的描写国家的形式,在面对自己的情感的时候,作者选用了“抚膺疏往事,血泪欲盈纸”的描写,写出了自己的内心一直在与国家所面对的危机一样备受着煎熬,同时也是作者在面对自己情感的时候一种悲痛的表现你,这就非常直接的将作者与国家的感情连接在了一起,陈邦彦诗歌中变现的忧国忧民就是他对祖国忠诚的一种表达。这主要描写的是作者在面对国家沦丧时对于祖国的所作所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着对国家的忠贞之情。在对于国家的复兴与发展上陈邦彦有自己的勾画与打算,在他的诗歌《次答曾清仲》、《大庙峡》中清晰的表述了自己的思想,表明了自己所构建的一片蓝图,也真是因为在这些思想上的表达,让我们清晰的看到了陈邦彦在为了国家的收复时,自己在倾尽全部为祖国早日实现国富民强而努力,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困难与艰辛,陈邦彦并没有想过要放弃没有退缩过,而是在面对自己的内心真实的为这一切做着规划与付出,这些能够表现的就是他从思想上已经认识到建国立业的重要性,在他的作品《奉新署中赠冯调冶且以为别》中作者用了一句“狂愚怀大定,名俊盛中兴。”来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志向;在《寄临川刘钟台先生》中一句“毋然恋岩阿,勉为苍生起。”表现作者的决心与志向,陈邦彦关于在祖国复兴还有很多的诗歌,这些典型的诗歌都表现了作者对于国家的一颗赤子之心,他愿意为之付出自己的一切,他没有过一丝的畏惧,他关于衷心的奉献给自己的国家,这是陈邦彦爱国情怀的最高表现。在自己得不到祖国的重视与国家思想上对立的失望之情上陈邦彦变现出来的是《重别叶公士》中的“旧业空环堵,归装一蒯缑。相期无限意,休问敝貂裘。”的真实,他没有因为自己的思想得不到认可而对祖国有一丝的埋怨,他更多的是在表达自己的失望之情,希望能够在思想上真正的得到认可与接纳,陈邦彦在面对自己的情感的不到释放的时候,选择了退隐山林,《延祥寺题壁》中的“野性已拼林卧隐,题诗休倩碧纱笼。”是林居士在面对不断的打击之后选择了将自己的情感去压制,我们能够从这些诗歌的背后看到陈邦彦在失望之时对于情感上的一种渴望,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决定,他希望能够通过另外一种形式来表现自己的爱国热情[5]219。因此在陈邦彦面对不同时期的时候选择了用不同的情感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但是无论是哪一种作者都借用诗歌表达了他对祖国的“耿耿忠心”。民族英雄陈邦彦是明末清初的英雄代表,他的爱国情怀深深的影响着很多的人们,我们能够从他的生活热情中感觉到他的人格魅力,他用自己的笔墨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时代的骄傲,他的诗歌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远见上都是对于祖国美好未来的表达,在他人生的后期,他将自己对祖国的情感利用另一种方式进行了表达,他没有因为自己在受到国家冷落的时候而丧失自己的追求,他将这一种失望之情很好的转化为忠诚之情,让我们从他的人生魅力中清晰的认识到对祖国的贡献是多么的重要,不断的研究挖掘陈邦彦思想中深刻的一面是我们不断学习的方向与动力。参考文献[1]梁巧丽.陈邦彦散文思想论[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2]黄海章.明末广东抗清诗人评传[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4).[3]梁巧丽.一介草民的忧怀国恨与救国之志——析明末清初岭南诗人陈邦彦的《疏草成》[J].名作欣赏,2012(6).[4]陈如江.论陈邦彦诗歌中的国家情[J].南昌大学学报,2010(9).[5]周啸天.古典诗词鉴赏方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O3(6).
本文标题:民族英雄陈邦彦的爱国情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53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