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民理论文-民族问题之我见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中论文论文题目:民族问题之我见学生姓名:XXX学生学号:院系专业:运输工程系交通运输专业所在年级:201X级任课教师:XXX完成日期:201X年X月X日民族问题之我见内容提要: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它绝对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无论是从内涵还是外延看,它不仅涉及到民族自身的发展,还涉及到民族与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之间、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问题。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以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原则来正确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并最终使中国各民族得到共同发展。关键词:民族民族问题社会发展在当今世界,无论是在多民族国家的内部,或者是在国际政治生活中,民族问题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政治问题。民族问题就是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斯大林说:“民族问题不能认为是什么独立自在的、一成不变的问题。民族问题只是改造现成制度总问题的一个部分,它完全是由社会环境的条件,国家政权的性质并且一般地有社会发展的全部进程决定的。”①也就是说民族问题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要辩证的看待民族和民族问题。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民族问题也只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社会性质决定着民族问题的不同内容与不同任务。所以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的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那么,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分析民族问题:一、民族问题的定义、产生根源、表现及特点一般来说,民族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方面讲,民族问题包括民族之间并涉及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和阶级、民族和国家的关系问题。从狭义方面讲,民族问题是指从民族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各历史阶段,不同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一切矛盾问题。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可归结为两个基本因素:(一)民族差异是民族问题产生和存在的自然因素。民族差异是指民族特征、特点上的不同。具体包括:1、民族之间特征、各自特点的差异。2、民族发展上的差异。“民族差别产生民族矛盾,民族矛盾就是民族问题。”②所以民族差异是民族问题产生和存在的基本因素,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前提和条件。(二)阶级剥削和压迫是产生民族问题的社会因素。民族问题的产生和存在与阶级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他们又是属性不同的客观存在。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上的民族因素和阶级因素相互交织和影响使民族问题更加复杂化,也是的正确认识和区别民族与阶级、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显得更加重要。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错综复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民①《斯大林全集》第4卷,第140页。②牙含章:《论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理论论文集》,第278页,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族内部的阶级队里一小时,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灭。”③这一著名论断,揭示了民族问题的根源和实质,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社会革命问题的关系,指明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所以也就进而决定了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普遍性、复杂性、国际性、重要性等特点。二、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总问题及我国的民族问题情况人类社会是一个庞杂的有机体,一定的社会包括一定的民族、阶级、种族等,并构成了该社会的各个方面的错综复杂的联系。一定社会的民族问题是构成该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分为以下几点概述:第一,民族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解决不好整个社会问题也是解决不好的。第二,国家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必须要依靠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第三,少数民族地区是整个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四,纵观我国的历史,往往影响国家命运的有两大因素或两大问题。一个是农业问题,另一个就民族问题。农业生产搞不好,必然要影响农民通过家的关系,从而影响整个国家安定与发展;民族经济不发展,必然要影响各民族的团结,从而影响国家的安定与发展。几十年来我们制定和贯彻的民族政策,应该说是很有成效的,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大好局面,但诸多的历史和现实复杂缘故,目前我国的某些民族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在拉萨“3·14事件”、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奥运火炬境外传递遇到的干扰和新疆一系列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人们都开始意识到中国确确实实存在着“民族问题”,而且这一问题与“西藏独立”“新疆独立”等民族分裂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不但使西藏、新疆等地的城镇成为社会骚乱的常发地,使北京等大城市成为恐怖袭击的可能目标,而且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外交关系。可以说,中国的民族问题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中央政府和全体国民都必须正视和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关联到了中华民族最最核心的利益。如何保持良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局面,既需要政治家对各民族问题处理的智慧和成熟,又不乏有尊重、宽容民族习俗和合理要求的气度和襟怀。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中央政府和沿海各省在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投入巨额资金,启动了许多大项目,这些项目吸引了许多东部和中部的汉族劳动力来到西部,也在改变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这使得汉族与西部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由于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在汉族民众中开展的民族知识与民族政策教育工作十分薄弱,这些来到西部地区的汉族企业家、管理人员和农民工们对西部少数民族的历史、宗教、文化习俗缺乏了解,其中一些人因为当地少数民族汉语交流能力差和文化差异对他们怀有偏见和歧视,我们在西部一些城市(如拉萨)的调查发现,外来汉族流动人口的收入明显高于当地进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收入,这些现象必然会导致部分少数民族成员感到不满,再加上外部敌对政治势力和宗教势力的鼓动与支持,一些朴素和普通的文化差异问题、利益分配问题就会转变为民族情绪,并使极少数激进分子铤而走险。这些极端主义的活动有时以恐怖袭击的形式出现,有时以街头骚乱的形式出现,由于这些活动的对象针对固定的“民族”,很容易激发民族之间的相互不信任和感情隔阂。而这些出现在双方普通民众中的民族情绪很容易被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所利用。2008年的拉萨“3·14”事件和西藏、新疆等地发生的其他事件,虽然带有一定程度的“民族”背景,基本上是群体治安事件和个别极端分子实施的恐怖袭击事件。但是随后在北京等大城市和汉族地区发生的针对藏族、维吾尔族人员的整体性歧视行为(出租车拒载、旅店拒住、机场歧视性安检等)却反映出汉族整体性的大汉族主义态度,这是非常令人担心的,这样的态度使许多反对“3·14”事件和其他暴力行为的藏族和维吾尔族民众非常伤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0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心,也使汉族中的有识之士感到震惊。由此可见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问题的重要性时不容置疑的。社会的正常发展离不开安定的民族环境。它需要我们的齐心协力共同来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三、进一步解决好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和国家在民族工作方面的总结和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基本政策,紧密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实际,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相互学习、共同致富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断巩固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④这个总的指导思想的形成和根本任务的规定,可以说是多年来我们党在民族工作方面的时间、认识再实践、在认识的结晶。它是完全符合各初级阶段中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的。为了进一步解决好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民族工作的全局。具体包括:牢牢把握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在民族工作中牢固树立他的指导地位;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准确把握当前民族工作的形势;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要任务。(二)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协调发展。具体包括:加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积极探索新路,努力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三)抓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使用、人力资源开发及各种专门人才队伍建设。(四)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的大局。(五)认真实施《民族区域自治》,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六)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我们要知道民族问题的存在是长期的,民族问题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可概括为两大历史阶段,区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条件,一种是人剥削人的阶级社会,另一种是消灭了阶级剥削的社会主义社会。两种社会条件下民族问题的根本区别是不容混淆的。当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之后,那种因阶级对立而产生的民族问题虽已解决,但因民族差别的存在而产生的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民族问题,还将长期存在。而民族差别,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在全世界范围胜利以后,在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之后,也还不会立即消失。因为民族是个非常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即使在民族的其他特征已经消失之后,人们的民族自我意识也还会保留很长时间。因此,只要还有民族差别存在,就还会有民族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民族问题的最终消失,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综上所述,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这种主流的趋势反映和体现在民族关系上,民族问题也必将走向和解与缓和。在当今世界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可能:一是众多民族团结合作共同合作共同发展;二是民族分立或分裂。历史的教训充分证明了分立或分裂都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良策,只有和谐共处才能促进发展。世界各民族都渴望发展、渴望和平。在和平与发展总趋势的制约下,民族关系良好的方面居主要地位,起主导作用。虽然局部和地区见民族冲突矛盾不可避免,但是缓和将是21世纪民族关系发展的总趋势。因此我们要增强各民族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死显赫意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要实现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并最终使各民族得到共同发展。④参见《民族经济》杂志,1987年第一期。参考文献:[1]金炳镐主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丁龙召、李晶主编,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施正一主编,关于民族科学与民族问题研究,中国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4]龚学增主编,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5]李景荫主编,民族问题研究论丛,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本文标题:民理论文-民族问题之我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54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