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气象学2016试题库nnn
气象学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气象学: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学科2、农业气象学:研究对农业生产有意义的气象条件的一门学科。3、林业气象学:研究森林和气象条件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科学。4、太阳常数:当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约为150×106千米),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通量,称之为太阳常数。5、光周期现象:昼夜长短影响着作物开花、结实、落叶、休眠以及地下块根、块茎等营养贮存器官的形成。植物对昼夜长短的这些反应,统称为光周期现象。6、生理辐射:在太阳辐射光谱中对绿色植物生长发育有作用的辐射(波长300~750nm)。7、光合有效辐射:在太阳辐射光谱中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有作用的辐射(波长380~710nm)。8、干绝热直减率:未饱和湿空气或干空气块,在垂直方向上,每绝热移动100m,在理论上其温度变化的数值9、湿绝热直减率:饱和空气绝热上升,下沉过程中都维持饱和状态,以此状态每绝热移动100m时,在理论上其温度变化的数值10、界限温度:对农业生产具有指示或临界意义的温度称为界限温度。11、潜热转移:气象学上把因水的相变而引起的热量转移称为潜热转移。12、绝对湿度:空气中的水汽密度13、相对湿度:同温度下e和E的百分比14、露点温度:气压不变,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通过降温,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15、蒸发量:某一段时间内(日、月、年)因蒸发而耗掉的水层厚度来表示,这水层厚度叫蒸发量。单位mm16、降水量:自天空下降,或在地面凝结的水气凝结物,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在水平面上所积聚的水层深度称为降水量。单位mm17、农田总蒸发量:植物蒸腾耗水量和植被下土壤表面蒸发耗水量,二者的总和叫田间总蒸发量18、水分临界期:在生长发育时期内,植物对水分要求最敏感的时期。19、地方性风:由于地形和地表性质不同而形成的,以一天的周期,而改变风向的风称为地方性风。20、季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所形成的,以年为周期,随季节而改变方向的风,21、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示的大气状态,称之为天气。22、气团:指在水平方向上物理性质(温度,湿度,稳定度)比较均匀,而范围较大的空气。23、气旋:在北半球,占有三度空间,在同一高度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反时针方向旋转的大尺度涡旋。24、反气旋:占有三度空间,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大尺度涡旋。25、天气预报:根据过去的观测资料,现在的天气实况和天气变化的规律,预报未来天气的变化。26、霜冻:指植物生长季节里,由于土壤表面、植株表面以及近地气层的温度,在短时间内下降到0℃或0℃以下,足以引起作物受害的农业气象灾害。27、低温冷害:在植物生长季节里,当温度下降到植物生长所需的生物学最低温度以下,而温度仍>0℃,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危害28、寒潮天气:指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引起的气温下降的天气过程。由于冷空气入侵,使气温24小时内下降10℃或10℃以上,最低气温4℃在以下,同时伴有偏北大风,有时还会有大雪、雷暴和大雨等。29、台风:形成在热带洋面上的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常常带来狂风骤雨。30、沙尘暴:沙尘暴是指大量的尘土和沙粒被风吹起,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少于1km的现象,又称沙暴或尘暴。二、填空1.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空气的扰动程度)、(电离现象)等不同性质将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层。2.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空气扰动程度、电离现象等性质将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层)五层。3.对流层的特点是平均高度(11)km,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大气质量的(3/4)集中于此层。4.光照时间是指(可照时间)和(曙暮光时间)二者之和。5.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遇到直径大小不同的质点时发生散射辐射,分别为(分子散射)、(粗粒散射)。6.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求算公式为(hθ=90º-ø+δ)。7.太阳辐射光谱中紫外线约占(7.2%)、可见光约占(45.5%)、红外线约占(47.3%)。8.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中O2强烈吸收(λ200nm的紫外线),O3主要吸收(λ在200~320nm的紫外线)。9.根据作物对昼夜长短的不同要求,将作物分为(短光照作物)、(长光照作物)、(中性作物)。10.短日照作物原产地多为(南方低纬度),例如(棉花)、(水稻)。11.长日照作物原产地多为(北方高纬度),例如(小麦)、(大麦)。12.在引种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长日照作物引种遇到的困难(小于)短日照作物。13.在太阳辐射光谱中对绿色植物生长发育有作用的辐射为生理辐射,其波长范围是(300~750nm)。14.太阳辐射作用效应中的光效应主要是指(光合作用),(光周期作用)(光的成形作用),(感光性运动作用)等。15土壤、空气等物质热交换的方式有(传导)、(辐射)、(对流)、(平流)、(乱流)、(潜热转移)。16.物质的热特性是指(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17.物质的热特性中,决定温度升降速度的是(热容量),表征物质传递热量能力的是(导热率),表示物质因热传导而消除层次间温度差异能力的是(导温率)。18.空气的绝热变化分为(空气的绝热运动)、(干湿绝热直减率)。19.气温日变化的最大值出现在(14-15h)时,最小值出现在(日出前后)。20.影响土壤容积热容量的因子有(土壤水分)和(孔隙度)。21.土壤温度的变化一般是随着纬度的增加,气温的年较差(变大),气温的日较差(下降)。22.考察一团大气稳定程度的时候,r>rd表示空气处于(绝对不稳定),r<rm表示空气处于(绝对稳定)。23.各种界限温度在农林业生产上具有不同的意义,其中0℃表示(农林业生产期),5℃表示(生长期),而(20℃)表示热带、亚热带作物和树种的活跃生长期。24.常用的农业界限温度有(0)、(5)、(10)、(15)、(20℃)。25.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主要有水气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等。26.水的三相平衡点的数值为(0.0076℃)、(6.11hba)。27空气绝对湿度的日变化类型分为(单波型)、(双波型)两种类型。28.水汽凝结物中,冰雹是(积雨云)的产物,它的高度在垂直方向上可达(8000)米以上。29.在云的分类中,不同的云可用字母来描述,其中Cb表示(积雨云),Ac表示(高积云),Cs表示(卷层云)30.水汽凝结的两个基本条件为(水气过饱和状态)和(凝结核存在)。31.雾的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平流辐射雾)、(蒸发雾)和锋面雾。32.降水的表示方法有(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变率)。33..过高和过低的空气湿度会影响到植物的开花、结实、子粒成熟,当相对湿度为(80%)时对植物生长适宜,当相对湿度为(大于90%或不足40%)时作物受害。34.空气在水平方向受力包括(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力)。35.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包括(低压)、(高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形场等。36.自由大气中梯度风的形成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三个力的作用。37.高层大气中形成风时,在平直等压线气压场中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两个力的作用,形成(地转风)风。38.常见的地方性风有(海陆风)、(山谷风)、(焚风)。39.季风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指(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行星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两个方面。40.三圈环流形成过程中,在北半球近地面层中出现了(四)个气压带,(三)个风带。41.夏季我国主要受(Tm)、(变性Pc)、(Tc)、(E)等气团的影响。42.暖锋天气的云序为(Ci)、(Cs)、(As)、(Ns)。43.影响我国的主要锋面有三种,分别为(寒潮冷锋)、(极锋)、(华南准静止锋)。44.天气预报是根据过去的(观测资料),现在的(天气实况)和(天气变化的规律)预报未来天气的变化。45.根据(低温对作物影响的时期)和(作物受害后症状特点)将冷害分为四种类型。46.根据低温对作物的影响时期和作物受害后症状特点,将冷害分为(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混合型冷害)、(稻瘟病型冷害)四种类型。47.根据形成条件,可以将霜冻分为(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平流辐射霜冻)等三类。47.我国降雹特点中的地理分布是指(中纬度多于高纬度和低纬度),(山地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48.冰雹的人工防御方法主要有(催化法)、(爆炸法)。49.台风的结构包括(台风眼区)、(旋窝区)、(外围大风区)三个部分。50.影响我国的台风平均每年(8)个,最多为(11)个,最少为(3)个。三、简答题1、气象学的研究任务1.研究农业气象条件形成和变化的规律。2、研究农作物在各个发育时期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指标。3、根据农作物的农业气象指标鉴定当地气候条件对他们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充分利用有利气候条件,克服不利气候条件的途径。2、大气对流层及其特点(1)对流层:①平均高度11km。②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平均0.65℃/100m。③几乎全部的水汽。大气质量的3/4集中在这一层,且温、湿度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④对流旺盛,天气变化最剧烈。(3、地面辐射平衡方程及其各项所代表的物理意义R=(S‘+D)(1-α)-F——地面辐射平衡方程式中:F—地面有效辐射;(S‘+D)—到达地面的总辐射;α—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公式讨论:阴天,夜间,纬度。4、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时要发生一系列的减弱现象。其中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一部分被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悬浮微粒所散射,还有一部分被尘埃、云层反射而返回宇宙空间(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大气对于太阳辐射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O2:强烈吸收λ200nm的紫外线。O3:主要吸收λ在200~320nm的紫外线。水汽:吸收红光及红外线,辐射能可减弱4%~15%。CO2、微尘杂质: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能。(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1、分子散射2.粗粒散射(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5、、在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总量中,主要光谱成分所占的比例及其作用紫外线:约占7.2%(0.15—0.39µm),有杀菌的作用。可见光:约占45.5%(0.39—0.76µm),起光效应。红外线:约占47.3%(0.76—4µm),起热效应。6、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选择性)大气对于太阳辐射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O2:强烈吸收λ200nm的紫外线。O3:主要吸收λ在200~320nm的紫外线。水汽:吸收红光及红外线,辐射能可减弱4%~15%。CO2、微尘杂质: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能。7、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1、改变株型,叶型,提高种植密度。2、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和措施,造成通风透光的群体结构,提高群体的经济系数。3、充分利用生长季节,适时早播,育苗移栽,提高复种指数,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制造并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8、太阳辐射作用效应1.光效应①光合作用:植物利用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影响植物生长量。②光周期作用:日照长短影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发育速度。③光的成形作用:光强影响植物的形态和长相④感光性运动作用:影响植物发育过程和品质。2、热效应:太阳辐射是一切生物能量的来源。9、写出地面热量收支平衡方程,并表明各项所代表的物理意义R=P+B+LE(地面热量收支方程)R-辐射差额P-地面与近地气层之间热量交换量B-地面与下层之间热量交换LE-水分蒸发和凝结进行的热量交换量10、三基点温度的变化规律①农作物,果树生长发育最适温度接近于最高温度。②最高温度多在30~40℃之间,但遇到的机会不多。(除炎热气候区外)③最低与最适温度的差距较大,但常遇到。所以在生产实践中,作物的分布和生长受低温限制大于受高温的限制。11、土壤中温度的传播规律①温度波动的周期不随深度而改变。②无论日变幅还是年变幅都随深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少,到某一深层后出现日变和年变消失层。(恒温层)③位相:随深度的
本文标题:气象学2016试题库nnn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61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