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叙述影响您家乡或您长期居住地区(具体的县或市)天气的主要几种天气系统的名称、出现季节、天气特征佛山市暴雨的气候特征及天气系统配置[1]采用佛山1957~2009年降水量和天气图资料,运用统计学和天气学等方法,对近53年佛山市暴雨的气候特点及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佛山暴雨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汛期暴雨频次的变化呈略增加的趋势,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暴雨月际分布呈典型的双峰型,主峰在5~6月,次峰在8月。小波分析显示,暴雨频次存在准20年、准6年和2~3年的周期震荡,未来几年暴雨仍处于多发期。普查天气图资料,对佛山暴雨的高、低层环流配置特点进行了归纳:前汛期暴雨的环流型主要有锋面低槽型,其次是暖区型(高压后部回流+西南季风)和热带系统型;后汛期暴雨多是由台风环流直接引发的,还有少数是由季风槽等天气系统引发的。1.1季节内变化图1给出了1957~2009年佛山逐月暴雨日数变化。由图1可见,佛山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暴雨,最早出现在1月5日(1983年),最迟结束于12月30日(1988年)。但是,暴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汛期4~9月。汛期暴雨占全年暴雨总日数的89.9%,其中前汛期多于后汛期,分别占汛期总日数的48.5%和41.4%。这与汛期暴雨降水量占年暴雨降水量90.8%的比例相一致。由图1还可以看出,暴雨的月际分布呈双峰型,主峰位于5~6月,占全年总日数的36.9%,次峰位于8月,占全年总日数的17.5%,这与广东许多地区的分布是一致的[2]。逐月分析表明,5月暴雨日数平均达1.3d/年,为各月中最多且年代尺度上分布较均匀,1970年代达20d,异常偏多,目前为正常阶段;6月暴雨日数平均为1.1d/年且分布极不均匀,2008年高达7d,历史罕见;8月暴雨日数平均为1.2d/年,1980年代显著偏少(仅6d),目前为略偏多阶段。图11957~2009年佛山市暴雨时间逐月变化1.2年际、年代际变化佛山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很大,年暴雨日数最多的年份达13d(2001年),最少的年份无暴雨(1990年)。近53年,佛山暴雨日数年平均为6.7d;暴雨平均强度为76.9mm,年暴雨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30.5%。暴雨日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1957~1965年、1971~1975年暴雨日数以偏多为主,1966~1970年、1976~1979年以偏少为主,1980年代总体为前多后少;1992年以来年际变化比较大,但总体处于暴雨多发期(图略)。近53年,佛山暴雨频次呈弱的上升趋势,增幅为0.015d/年,没有达到显著性检验。分析还表明,1960年代平均年暴雨日数为6.3d,1980年代增加到6.7d/年,2000~2009年达到了7.6d/年。特别是2000年以来,暴雨日数显著增加,增加最明显的月份集中在6、8和9月(图2)。2.结论(1)佛山市暴雨主要集中出现在汛期(4~9月),其中前汛期多于后汛期。前(后)汛期暴雨日数呈弱的减少(增加)趋势,暴雨的总趋势是增加的,但幅度较小(0.015d/年)。暴雨的月际分布呈明显的双峰型,主峰位于5~6月,次峰位于8月。(2)佛山年平均暴雨日数为6.7d;暴雨平均强度为76.9mm,年暴雨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30.5%。但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很大,暴雨日数多的年份可达13d,少的年份无暴雨。佛山暴雨日数还呈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90年代前期41广东气象第33卷至今为两个暴雨集中多发期。2000年以来,暴雨日数增加显著,增多最明显的月份集中在6、8和9月。(3)小波分析表明,佛山暴雨频次存在准20年的年代际尺度和准6年、2~3年的年际尺度的周期震荡,未来几年暴雨仍处于多发期。(4)佛山前汛期暴雨的天气系统类型主要有锋面低槽型(约占66%)、暖区型(高压后部回流型+西南季风暖区型合计占17%)和热带系统型(占17%)。后汛期暴雨多数是由台风环流直接引发的(约占72%),少数是由季风槽和东风波等天气系统引发的;引发佛山后汛期暴雨的热带气旋的登陆地段主要集中在:电白到阳江之间沿海地区(占36%)、珠江口附近沿海地区(占27%)和惠东到惠来之间沿海地区(占27%)。[1]黄先香,炎利军,李与广等,佛山市暴雨的气候特征及天气系统配置1007-6190(2011)02-0012-04[2]林良勋.广东省天气预报技术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86-1262、叙述您家乡或您成长的地方(具体的县或市)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包括:①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如纬度、经度、地形地貌、河流湖泊、土壤类型、植被类型等;②各个气候要素,如各种气象要素的总量和平均值,各种气象要素的极端值、变化值,它们出现的频率、时间和分布,一些综合指标,如干燥度、大陆度等;当地一年四季的天气变化;④气候条件和其它自然资源对当地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佛山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1.1自然地理[1]佛山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西接肇庆,南连珠海,北通清远,毗邻港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辖区内有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境内地势平缓,多为冲积平原,河渠纵横,鱼塘密布,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主要有陶土、岩石、玻璃砂、稀有金属和塘鱼、水稻、甘蔗及品种繁多的水果、花卉等。佛山市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三水区5区,总面积为3848.49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578.86万人,其中户籍总人口为350.89万人。佛山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古迹有建筑雕塑艺术大观园之称的佛山祖庙、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梁园等。此外佛山秋色、佛山剪纸也别具南国特色。土特产有盲公饼、莲塘粉葛、河岩冬瓜等。1.2气候概况[1]佛山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22.1℃,1月最冷,平均13.4℃,7月最热,平均28.8℃,全年无霜期达350天以上;年降雨量1600~1700毫米,西部和北部丘陵山地因地形抬升作用而稍多,年平均雨日151天。雨季集中在4~9月,期间降雨量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80%,夏季降水不均,旱涝无定,秋冬雨水明显减少。日照时数达1800小时,作物生长期长。由于地处低纬,海洋和陆地天气系统均对佛山有明显影响,冬夏季风的交替是佛山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春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冬季的偏北风因极地大陆气团向南伸展而形成的,干燥寒冷。夏季偏南风因热带海洋气团向北扩张所形成的,温暖潮湿。1.3佛山市的主要自然地理灾害[2]佛山位于珠江口附近而且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网区,河流纵横交错,形成水网。水系内除西北江干流及其主要分流河道外,集雨面积超过1000km2的河流有高明河。西江干流在市境内长69.1km,有支流河道11条,总长度243.2km;北江干流在市境内长100.2km,有支流河道13条,总长度258.2km。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影响,形成了我市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水、内涝和台风,给我市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威胁。2.1雨水对农业的影响及水质问题[2]在汛期雨量较为集中,径流多数以洪水的形式出现,大部分水量流入江河,成为不可利用的水资源,如遇暴雨,外潮顶托还会造成内涝灾害;枯水期间,由于降水量少,不能满足农业自流灌溉的需要,往往出现春旱、夏涝和秋旱的灾害。其次是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水质状况随丰、枯季节而变化,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涌,水质污染日益严重,内河涌在枯水期靠中低水位开闸交换,高水位时要关闸防洪。2.2矿物资源佛山境内矿产资源不多,金属矿藏几乎没有。所以可用资源不多。[1]佛山气象局佛山气候专题[2]百度搜索百度百科
本文标题:气象学作业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61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