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氧化镁膨胀剂在国内应用过程简述
氧化镁膨胀剂在国内应用过程简述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专家对Mg0混凝土筑坝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氧化镁水化产生延迟膨胀,补偿大坝基础混凝土温降收缩,简化温控措施,降低温控费用,节约工程投资,加快施工进度,这一创新技术己在筑坝混凝土中大力推广,取得实质性成果。1981年,浙江大学开始进行双膨胀水泥的研究,采用提高氧化镁和石膏含量,获得水镁石和钙矾石两个膨胀源。自1982年在吉林白山大坝偶然发现氧化镁水泥具有微膨胀性能改善开裂作用以来,经过30多年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研究,证明氧化镁并非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相反,利用它缓慢膨胀特性可以补偿大体积混凝土温降收缩和自收缩,减免裂缝出现。在水泥熟料中的方镁石为等轴品系,难溶于水,其水化十分缓慢,膨胀稳定期很长。国外个别桥梁混凝土开裂,查明是由于水泥中含有较多氧化镁,后期产生的体积膨胀所致。水泥中经高温锻烧的氧化镁被认为是有害成分。因而,标准规定水泥熟料中氧化镁一般不得大于5%。生产高氧化镁水泥受到国家标准的限制,并具有风险性。在20世纪90年代初,氧化镁膨胀剂应运而生,经研发表明,轻烧氧化镁的水化速度比1400-1450℃的方镁石的水化速度快,其膨胀稳定期有所缩短。这是因为,用菱镁矿低温锻烧氧化镁晶粒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和比表面积,它们与水反应的接触面积较大,反应速度就快。如果提高锻烧温度,氧化镁晶体的尺寸减少,结晶粒子密实,会大大延缓它们的水化反应,故膨胀稳定期延长。
本文标题:氧化镁膨胀剂在国内应用过程简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64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