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氨水安全使用说明1、总则为了及时控制和消除氨水泄漏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公司加氨系统范围内设备发生事故时的应急作业指导。2、氨水特性2.1氨水物化特性氨气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小于空气,易液化,在常压下冷却至-33.5℃或在常温下加压至700~800kPa,气态氨就液化成无色液体,液氨通常用作制冷剂,属于中毒类化合物,为易溶于水的碱性物质。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为一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特殊的强烈刺激性臭味。(1)刺激性:因水溶液中存在着游离的氨分子;(2)挥发性:氨水易挥发出氨气,随温度升高和放置时间延长而增加挥发率,且浓度增大挥发量增加;(3)不稳定性:见光受热易分解而生成氨和水;(4)弱碱性:氨水中水和氨能电离出OH-,所以氨水显弱碱性;(5)腐蚀性:氨水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对铜的腐蚀比较强,钢铁比较差。氨的化学性质性质参数分子量17.03熔点(101.325kPa)-77.7℃沸点(101.325kPa)-33.4℃自燃点651℃空气中可燃范围(20℃,101.325kPa)15%~28%毒性级别2(液氨:3级)易燃性级别1易爆性级别0火灾危险中等度2.2危险特性液氨的危险类别为:第2.3类有毒气体;8类腐蚀品;火灾爆炸危险性为乙类。常温常压下,氨水是不燃烧、无爆炸危险的液体,但在温度较高时,从氨水中分离的氨气具有强烈的气味、有毒、有燃烧和爆炸危险。氨在空气中可燃,但一般难以着火,连续接触火源,且温度要在651℃以上才可燃烧。氨气与空气混合物的浓度在15%~28%时,遇到明火会有燃烧和爆炸的危险,如果有油脂或其他可燃性物质,则更容易着火。氨与强酸、卤族元素(溴、碘)接触发生强烈反应,有爆炸、飞溅的危险;氨与氧化银、汞、钙、氰化汞及次氯酸钙接触,会产生爆炸物质。氨对铜、铟、锌及合金有强烈侵蚀作用,氨区需严格杜绝上述物质。本系统采用质量比为15~20%工业级氨水,该物质具有比较稳定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危险系数相对较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常温常压下,由于密封不严而逸出的氨气会往罐顶或车间顶部流动,因此在屋顶、罐顶等部位应禁止使用火柴、打火机、电焊机等明火设施,若需使用明火,应在空罐条件下操作。2.3健康危害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1)中毒症状轻度中毒:眼、口有辛辣感,流涕、咳嗽,声音嘶哑、吐咽困难,头昏、头痛,眼结膜充血、水肿,口唇和口腔、眼部充血,胸闷和胸骨区疼痛等。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的氨时,可引起喉头水肿、喉痉挛,发生窒息。外露皮肤可出现II度化学灼伤,眼脸、口唇、鼻腔、咽部及喉头水肿,粘膜糜烂、可能出现溃疡。(2)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的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要特别注意清洗腋窝等潮湿部位,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就医3、容易发生事故的设备部位氨水储罐顶部所有孔位密封不严,导致氨气逸出且往上流动,氨气在空气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或者高温会发生爆炸。4、装备与器材4.1消防装备与器材消防装备与器材包括消防水枪、砂土等。4.2防护器材防护器材应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空气呼吸机、湿毛巾、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全密封阻燃防化服、防冻衬纱橡胶手套、工作靴等。4.3设备物资储备应储备的设备物资包括风向仪、救援绳索(30—50米,用于救援中毒伤员)、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器材和工具、防爆电筒、密封胶、稀盐酸等。4.4其他医疗救护车、2-3%硼酸溶液、生理盐水,其它常用就护药品。5、紧急处置5.1发生泄漏时响应抢险救援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1)报警通知公司管理、维修、应急抢险等相关人员立即到场。拨打119、120向消防、医疗等部门报警。通知供水部门对事故发生地段管线增压,并根据事故情况及时报告当地质监、安监等有关部门。(2)断源消防人员在上风口负责用喷雾水枪进行掩护、协助操作。关阀人员的防护用品必须穿戴齐全。(3)抢救伤员、设定区域、疏散人员A救援小组:穿好全封闭防化服,戴上氧气呼吸器,在消防水幕的掩护下,查找泄漏发生的部位及形态,寻找和抢救伤员。B疏散小组:根据地形、风向、风速、事故设备内液氨量、泄漏程度、以及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等,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设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5.2泄漏处置及堵漏方法(1)大量泄漏时,用带压力的水和稀盐酸溶液,在事故现场布置多道水幕,在空中形成严密的水网,中和、稀释、溶解泄漏的氨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废水。对附近的雨水口、地下管网入口进行封堵,防止可燃物进入,造成二次事故。5.3现场洗消处理根据液氨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的具体情况,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处理,或对污染区暂时封闭等,待环境检测合格后再行启用。5.4现场恢复经有关部门、专家对事故现场的安全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允许人员进入事故现场清理、维修设备、恢复生产等。6、安全防护6.1处理氨水设备泄漏时安全注意事项(1)实施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并配备专门的器材和工具,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防火、防静电、防中毒等安全技术要求。(2)佩戴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穿全密封阻燃防化服。堵较大泄漏时,应内穿棉衣裤,外穿防化服。无防护用品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鼻嘴,向上风口方向转移。(3)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方案、如现场情况变化,应重新制定方案,不得随意蛮干。(4)事故救援应以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迅速撤离事故现场。6.2伤员处置(1)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负责事故现场接触人群的检伤分类。分类类别为:表症呼吸停止;重度中毒;轻度中毒;重伤;轻伤等。(2)对表症呼吸停止者,事故现场给予吸氧、人工呼吸及挤压术,并立即由120急救人员转送医院。重度中毒、重伤者现场简易清洗,并立即由120急救转送医院。轻度中毒、轻伤人员事故现场清洗、包扎护理并根据情况转送医院。(3)对现场接触人群,有不适感的,进行现场观察至转为正常。6.3人员清点应委派一人专门负责清点进出事故现场抢险人员的人数和名单,以及事故现场人员及伤残人员的人数和名单。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氧化钠化学品俗名:烧碱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nhydroxide英文名称:第二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分子式:NaOH分子量:40.01主要成分:NaOH含量:工业品一级≥99.5%;二级≥99.0%。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主要用途: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NaOH工业品一级≥99.5%;二级≥99.0%1310-73-2第四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第五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第六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七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八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第九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石油醚使用说明书化学品中文名称:石油醚化学品英文名称:Petroleumether中文名称2:石油精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戊烷109-66-0己烷110-54-3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本品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强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
本文标题:氨水安全使用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65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