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水土保持法和实施条例解读讲稿
水土保持法和实施条例解读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叫杨发全,是庆城县委党校的一名普通教师。今天很荣幸来到我们庆城县水土保持管理局,和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中和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和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的相关问题。首先我要感谢水保局的领导能给我这次和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我对我们国家水土保持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和在坐的同志们相比较,我确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外行。但领导安排了这个任务,我也就当做一次学习的机会,拓宽我的知识面,拓展我的视野。为此,我也收集了一些水土保持方面的材料,仔细阅读和整理了一下,形成了这样一个学习材料。我今天主要和大家学习和探讨的是新水土保持法和实施条例,我的题目虽然是《新水土保持法和实施条例解读》,这个确实不能算是解读,只能是我的一些学习和理解。其中有些想法和观点可能不太准确,还望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多多批评指正。我今天所讲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水土保持现状;二是新水土保持法和实施条例主要内容;三是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和实施条例。我就从习总书记建立的“两座山论”谈起,那“两座山论”是什么时候最先提出的?又是如何形成和完善的呢?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月24日,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发表评论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懂得机会成本,善于选择,学会扬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2006年3月23日,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上又发表评论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两座山”要作为一种发展理念、一种生态文化,体现到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中,体现出不同地方发展导向的不同、生产力布局的不同、政绩考核的不同、财政政策的不同。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与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现出来,人民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对“两座山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三句话从不同角度阐明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既有侧重又不可分割,构成有机整体。在习近平看来,一旦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发生冲突矛盾时,必须毫不犹豫地把保护生态放在首位,而绝不可再走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的老路。2016年3月7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对“两座山论”的内涵又做了进一步引申:“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从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总书记对水土保持这一块还是非常的重视。接下来我们看看我们国家这几年水土流失的现状。一、世界和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一)水土流失现状分析水土流失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公害,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和难以逆转的.同时,又象一种“慢性病”,不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又引不起人们重视.据有关资料介绍,因风蚀,水蚀的侵害,世界上平均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被沙化,有7500万—1亿亩的耕地从地球上丧失.如果我们再不重视这一问题,任其发展下去,并继续乱砍滥伐,毁林毁木开荒,加剧水土流失,那么在今后的二十年里,世界上将有五分之一耕地的表土被流失,有三分之一的耕地变成沙漠.将有100万种动植物(目前有500万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由于水土流失日益加剧,自然资源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繁衍和生存.近年来,一些国外科学家们提出,目前不少国家的人口(包括中国在内)已经超出了其国土生态系统能负担的限度.英国一科学家提出应该将他们国内现有的5600多万人减少到3000万人。70-80年代全世界水土流失状况(二)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分析1、基本水土流失现状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使水土流失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中国的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根据公布的全国第2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7%,其中水力侵蚀面积达165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91万km2。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面积为26万km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成因复杂。土壤流失严重,根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为24亿t,其中上游地区年土壤流失总量达15.6亿t,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16亿t。2、水土流失的原因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无外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个方面。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是水土流失的客观条件;而人为因素则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主要是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顺坡耕作,草原超载过牧,以及修路、开矿、采石、建厂,随意倾倒废土、矿渣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水土流失产生的根本原因。人为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一是陡坡开荒破坏原有的地面植被和地貌而产生的水土流失;二是不合理的森林采伐而产生的水土流失;三是开矿、修路、采石等没有妥善处理而产生的水土流失。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1)、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另外还可以分为冻融侵蚀、冰川侵蚀、混合侵蚀、风力侵蚀、植物侵蚀和化学侵蚀。3、水土流失的危害严重的水土流失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带来多方面的危害。(1)、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土地石化和砂砾化,失去农业利用价值,减少了耕地面积。水土流失使植被减少,地面覆盖率降低,土壤拦蓄地表径流能力减少,流失后坡地土壤持水力小,一旦遇干旱则农业产量下降,甚至绝收,人畜饮水也出现困难。近50多年来,中国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267万hm2以上,平均每年5万hm2以上,因水土流失造成退化、沙化、碱化草地约100万km2,占中国草原总面积的50%。进入20世纪9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460km2。(2)、泥沙淤积加剧了洪涝灾害,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由于大量泥沙下泄淤积江河湖库,降低了水利设施的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的泄洪能力,加剧了下游的洪涝灾害,大量的泥沙淤积使黄河河床每年抬高9cm左右,形成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增加了防洪的难度。每年长江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的成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加速了地面径流的汇集过程。黄河流域50%以上的雨水资源消耗于水土流失和无效蒸发。为减轻泥沙淤积造成的库容损失,部分黄河干流水库不得不采用蓄清排浑的方式运行,使大量宝贵的水资源随着泥沙下泄,黄河下游每年需用200亿m3左右的水冲沙入海,以降低河床。二、新水土保持法和实施条例主要内容(一)水土保持法的修订1、历来水土保持的规定(1)许多国家多通过立法手段来保证和促进水土保持工作,如美国于1935年制定了水土保持法。我国于1957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暂行纲要》,1982年发布了《水土保持工作条例》。此后,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还制定了许多专门的水土保持规定。这些法律文件,对水土保持的任务、措施和组织管理等作了具体规定。(2)(1991年6月29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来源:农牧业水利局(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0次会议通过),共六章42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预防、第三章治理、第四章监督、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四十二条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2年6月30日国务院发布的《水土保持工作条例》同时废止。(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0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10年1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第三章预防、第四章治理、第五章监测和监督、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共60条)(4)新旧法条文结构对比新法共7章60条,较原法6章42条分别增加了1章18条;总则部分较原法减少2条;新增规划1章6条;预防部分较原法增加5条;治理部分较原法增加2条;监测和监督部分对比原法监督部分增加4条;法律责任部分较原法增加3条;附则部分新法与原法均为2条,未做修改。2、新《水土保持法》修订的过程和重点内容2010年1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水土保持法》,并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水土保持法制建设的又一个里程碑。我从三个方面对新水土保持法做一简要的说明。首先是为什么要修改、其次是改了什么、最后是怎样贯彻落实新的水土保持法。(1)、为什么要修改1991年《水土保持法》的公布施行,对于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原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突出表现在:一是原法的一些规定已经不适应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二是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水土保持责任不明确,水土保持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不完善,影响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三是随着各类生产建设活动大量增加,人为水土流失仍在加剧,而原法规定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
本文标题:水土保持法和实施条例解读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74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