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倒伏是稻麦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淮安市农科院飞龙公司在稻麦抗倒技术路线研究上取得突破,不仅能有效预防倒伏,而且可以促进高产。对此,江苏科技报特别约请该院吴博士撰写了有关稻麦抗倒技术方面的系列文章,供参考。稻麦化控抗倒技术系列报道(1)稻麦倒伏原因及其预防对策稻麦倒伏最直接的原因是茎秆机械强度不足。在稻麦灌浆后期,随着光合产物和茎秆、叶鞘中储藏的营养物质向籽粒转移,茎秆由于营养不足而机械强度下降,加上穗重不断增加,从而引起倒伏。诱发稻麦倒伏的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1)品种特性。基部节间的长短、穗颈节长度、生物产量的高低等与抗倒性有很大关系。(2)种植密度过大。田间过早封行,通风透光性差,植株生长细弱,根系生长不良,基部节间增长,抗倒能力减弱。(3)肥水管理不当。氮肥过量,钾肥不足,无效分蘖多,茎秆细长易倒伏。水肥过多使得稻麦地上部过于繁茂嫩弱,茎秆组织松软;同时因供养不足,根系生长受阻,因扎根不深而不牢固,导致生理机能提前衰退,随着穗部重量的增加,遇风雨极易倒伏。(4)早衰。抽穗后下部叶片和叶鞘干枯死亡,植株对不良外界环境条件的抵抗力减弱,易倒伏。(5)环境因子。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常导致倒伏大面积发生。(6)病虫危害。螟虫、稻飞虱、稻瘟病、蚜虫、纹枯病、白粉病等病虫危害,造成茎秆组织被破坏,易引发倒伏。预防稻麦倒伏,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选用株高适宜,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分蘖力强,叶片开张角度小,茎秆节间短,抗倒伏的品种。(2)平衡施肥,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减少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适量补充微肥。抽穗前后喷施叶面肥,补充适量微量元素,以调节营养平衡,增强植株抗逆性;后期适施钾肥,以促早熟,壮茎秆,提高抗倒能力。(3)根据稻麦需水规律灌溉。稻作要求深水护苗,薄水促蘖,适时晒田,抽穗期保持水层,后期坚持湿润灌溉,不可断水过早,以延长功能叶寿命。麦作要求防渍、防涝,养根保叶防早衰。(4)科学化控。这是防倒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生产上大多用多效唑控制稻麦株高,但其用量、施用时间难以掌握,而且在土壤中残留期长;用矮壮素或缩节胺来控制株高,用药次数多,成本高,施用时间和用量也难以掌握,常出现控不住或控过头的现象。(5)及时防治病虫,避免茎秆受损。(淮安市农科院吴博士)新型稻麦化控抗倒技术系列报道(2)慎用多效唑和矮壮素等传统化控制剂多效唑和矮壮素均是内源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具有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秆伸长,缩短节间,促进植物分蘖,增加植物抗逆性能等效果,是目前农业生产上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上常用来降低稻麦株高,以此达到防倒伏的目的。但实践中发现,这两种药使用不当常造成不良影响。由于多效唑可作为壮秧剂应用,使秧苗外观表现矮壮多蘖、叶色浓绿、根系发达,生产上常有农户在看到稻麦苗生长过旺时就喷施多效唑,虽然能暂时降低株高,但易引起无效分蘖增多,而且根据植物生理代谢平衡理论,极易造成稻麦后期株高的反弹,反而降低了抗倒伏能力。另据调查,在稻麦拔节期应用多效唑和矮壮素,虽然能降低株高,提高抗倒性,但影响穗部分化和发育,造成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在后期稻麦没有倒伏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产量降低,也就是说这类药物在稻麦上应用保证了稳产性,但是对于高产的功效不大。另外,多效唑在使用浓度过大时可能引起稻麦包颈、抽穗困难等问题,而矮壮素在小麦上应用不当也可能引起麦田呈多点片状出现严重矮化、畸形、秆弯曲、穗抽不出、叶皱缩等异常情况。而且由于多效唑在土壤中不易分解,残留期较长,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已经禁止在粮食作物中后期使用。因此,建议大面积生产上不要随意使用多效唑和矮壮素,否则使用不当反而不利于高产。(淮安市农科院吴博士)新型稻麦化控抗倒技术系列报道(3)创新技术实现稻麦抗倒又增产长期以来,稻麦抗倒都是以降低株高来实现的。但株高越矮,生物量也就越小,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影响产量性状;而且植株过于矮小,会使得叶片密集而影响群体的通风透光性,从而降低光能利用效率,很难获得高产。因此,需要在不倒伏的前提下适当保证株高,通过提高生物量来获得稻麦产量的突破,从而解决抗倒与增产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淮安市农科院专家根据稻麦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倒伏因素主次关系,突破传统控制稻麦倒伏的技术框架,改抑制稻麦基部节间长度为降低穗下节间长度,同样能达到降低株高、使其重心下降的目的,并且能延长后期功能叶的时间,提高光合效率,减少稻麦基部养分向穗部调出,提高其基部节间的充实度与膨压,养根护叶防早衰,从本质上解决稻麦倒伏与增产的矛盾。根据这一技术路线,该所成功研制出稻麦增产抗倒营养剂“劲丰”(淮安市农科院飞龙公司产品,电话:0517-83672908),在稻麦剑叶完全抽出至始穗期应用,可实现抗倒和增产的有机统一。具体作用表现为:明显降低穗下节间长度,使株高降低3~10厘米,植株重心下移,增强抗倒能力;增强植株后期根系活力;延长功能叶的功能期,增加光合产物积累,增加穗粒数与千粒重,提高产量;改善基部茎秆的组织结构,使茎秆粗壮,抗折力提高50%以上;由于功能叶光合作用的增强,减少了基部内含物向穗部的调运,从而提高基部茎秆的充实度,大大提高抗倒性;提高植株抗逆性。一般可增产6%~15%,比倒伏严重的田块增产40%~50%,植株抗倒伏能力提高80%以上。(淮安市农科院吴博士)新型稻麦化控抗倒技术系列报道(4)劲丰:操作简便,高效防倒促增产近两年,劲丰在多个稻麦种植区进行田间试验和示范,通过对50个示范点的调查,我们有以下发现:在抗倒性方面,用药田块茎秆弹性明显增强,株高明显降低,直观上看稻麦穗颈节和剑叶叶鞘基本齐平,而没有用药的植株两者间距1~3厘米,用药田块基本没有倒伏,没有用药的田块平均倒伏率33.5%;在增产性方面,用药田块的植株叶色绿,叶片厚,剑叶上举,一般为“叶盖顶”,每穗实粒数增加1~8粒,平均3.5粒,千粒重增加0.8~2克。目前,劲丰已在安徽、盐城、南通、宿迁和淮安等省市大麦、小麦和水稻上示范推广应用,在大麦、小麦和水稻上应用可分别使株高降低8~10厘米、3~8厘米和3~7厘米,极大地提高稻麦抗倒性,产量分别增加12.5%、11.8%和9.6%。2010年淮安市农技推广中心在稻麦展示基地的山农05066、泗麦1108、济麦22、淮麦20等15个小麦品种上应用劲丰,株高降低2.6~11.2厘米,平均降低6.4厘米,增产3.2~21.6%,平均增产7.3%,处理麦田均未倒伏,而没有处理的田块倒伏10%以上。劲丰的使用技术较简单,在稻麦剑叶完全抽出至始穗期使用,时间易掌握。大麦和小麦每亩用80~100毫升;水稻每亩用130~160毫升,加水30公斤喷雾。该药可结合稻麦后期病虫害防治与农药(酸性农药)混用,节约生产成本,但必须现配现用。(
本文标题:水稻灾害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88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