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汉语词汇史词汇对社会的变化极为敏感,生产的发展,新事物的出现,制度的因革,风习的改变,无一不在词汇中迅速反映出来。即使社会事物没有大的变动,词汇本身也会产生新陈代谢的变化。词汇是一个系统,不同的词在词汇系统中各有自己的位置,并且互相联系。其中一些词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发生变动,其他一些词往往会跟着发生变化,有的发展,有的死亡。总的趋向是词汇越来越丰富。第一节汉语基本词汇的产生与发展汉语词汇的开始形成,早在殷商之前。它的基本词汇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在奴隶制时代以前的远古时期,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差别的。在甲骨文时代这二者的界限也还是不明显的。一、从甲骨文看商代词汇汉语词汇的开始形成,早在殷商之前。我们现在看到的商代的语言材料是甲骨刻辞,它几乎是研究商代词汇的惟一根据。《尚书》中的《商书》部分,经过周代学者的加工,一般只能作为研究商代词汇的旁证。由于内容和书写形式的限制,甲骨刻辞不一定能反映商代语言的全貌,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商代词汇的大体情况。商代词汇的特点:①内容广泛,但数量有限;②绝大多数是单音词,复音词很少;③单义词多,多义词少;④有一义多字现象词性上:名词最多,动词次之,形容词较少,虚词更少;兼类现象较多。(一)名词已确定的甲骨文中,有名词约800个。名词的意义包括天象、地理、时间、方位、动植物名称、物质生活、武器和生产工具、管制等级、祭祀迷信、人体、亲属称谓等方面。1、有关天象、地理的名称有“日、月、星、火、云、雷、雨、霝、霋、雪、霾、𨾈(雾)、虹、蜺、凤、晕、晦、啟”等关于地理方面的名词有:土、山、丘、岩、嶽、阜、陵、陆、谷、石、野、川、州、沚、汜、泉、渊、涧……2、时间、方位名称时间词有:日、月、年、岁、春、秋、旬、昱(翌)、晨、时、莫、夕、昏、朝、旦、明、昃、昔……甲骨卜辞中的方位词有“东、南、西、北、中、外、上、下”等。3、植物名称卜辞中的植物名称不多,可分两类:①树木名称有:木、林、森、竹、柳、栗、桑、枚②农作物名称有:禾、麦、来、黍、秫、稻、穆、粟4、动物名称甲骨刻辞里动物名称很多,兽类有“虎、兕、象、狼、鹿、麀、麛、麋、𪊲(麟)、廌、彘、猴、兔、狐、狈”等。虫类名称有“虫(huǐ)、它(蛇)、䖵(kūn)、蚕、蠹、萬、蜀、鼄、蠱”等水族有“鱼、黽、龜、鼍、龙”等。家畜名称有“鸡、雏、犬、豕、豚、羊、马、牛、牢”等5、武器、生产工具名称武器:兵、戈、弓、弜(bì)、弦、矢、箙、医、干、殳、刀、斧、戉生产工具:斤、耒、耜、臿、柄农田:田、畴、畺6、有关物质生活方面的名称包括服饰、饮食、宫室、器用几个方面。服饰是和纺织技术分不开的,我国先民大约7000年前开始掌握纺织技术,商代更有发展。衣着名称有“衣、裘、弁、巾、丝”等。装饰品名称有“玉、珏、玦、贝、朋”。饮食方面的名称有“肉、胾(zì)、羹、酒、醴、鬯”等宫室方面的名称有“宫、室、宗、宣、寝、官、家、庭、户、门、向”等。器用方面-的名称有“车、舟”等盛器的名称有“鼎、镬、鬲、甗、簋、皿、缶、盂、槃、豆、尊、斝、爵、壶、卣、酉、斗、升”等。乐器名称有“鼓、磬、庸、龠”等。7、等级管制名称商代是奴隶社会,有奴隶主和奴隶两大阶级,属于奴隶主阶级的名称有“王、君、尹、后、公、侯、伯、子、史”等。属于奴隶阶级的名称有“臣、宰、众、仆、奴、妾、婢、臧、奚”等8、有关祭祀迷信的名称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除每事必卜外,每年还要举行多种祭祀。所祀对象有先公先王、上帝、神祇。卜辞中有“帝、上帝、示、祇、鬼、鬽、巫”等名称。祭祀名称有“祠、祡、沈、禘、福、刚、告(祰)、祭、烄、尞、吕、薶、肜、祀、祏、祐、熹、焱、衣、雩、禦、礿(yuè)、烝、祉、𢄢、祝”等9、关于人体的名称卜辞中的人体名称有“首、页、天、眉、目、面、耳、舌、齿、自、身、亦、肱、叉、肘、腹、足、疋、止、骨、肉”等。10、称谓词卜辞中的称谓词有“祖、父、母、妣、妃、𥇛(choú)、妾、兄、弟、夫、妻、妇、子、侄、孙、友、宾”等。(二)动词甲骨文已经认识的动词约300个,涉及面也很广泛。有些词的意义和字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情况。如:有关农业生产的动词有:农、埶(藝)、耤、啬、蓐、乂、刍、采、为等。有关畜牧渔猎的动词有:牧、豢、渔、田、禽、狩、兽、隻(獲)等。有关战争的动词有:征、伐、戔、杀、俘、聝、侵、鬥、败等。有关日常生活的动词有:宿、盥、沫、浴、湔、洒、饮、食、饗、鄉、卿、扫等。有关人的行动的动词有:立、跽、来、出、入、辵chuò、㢟chān、𨑒(徒)、行、进、登、陟、降、还、归、遘、遇、逆、追、逐、从等。有关言语的动词有:言、曰、呼、告、问、令、占等。表示存在或变化的动词:在、有、亡、成、同、生、死等。(三)形容词及其它卜辞中形容词较少,仅有几十个而已。表示性质的有:吉、利、良、善、文、武、新、旧、湿、熯hàn、安、宓mì、宁等。表状态形貌的有:大、小、长、幼、老、耋、弘、齐、高、美、敏等。卜辞中已有从“一”到“万”的一整套数词,表示殷代人已有清晰的数量概念。从词义看,卜辞有用本义的,有用引申义的。如“京”的本义是人为的高丘,卜辞中有“贞:翌辛亥乎妇妍宜于磬京”(《馀》7.1)。“彗”的本义是扫帚,卜辞用引申义,如:“庚戌卜,贞:彗不乍艰”(“彗”义为祓(fú)除。《粹》1245)有的词几种词义都有,有多到四五个意义的。如“见”,有“看见”、“巡视”、“谒见”、“展阅”等义。关于商代卜辞中的词汇,总结如下:①商代词汇的范围非常广泛,足以满足当时的社会交际需要。它有相当数量的基本词,有的一直用到现在,如“日、月、山、水、人、大、小”等;有的被它词代替但作为语素,或在人们口语里,如“首、目、足”等。②新词产生和旧词消亡这两个词汇发展的主要方面,在卜辞中都有表现。后世汉语的许多词在商代还没有产生,也有许多商代的词到周秦以后逐渐消亡。③商代词语绝大多数是单音词,也有极少数复音词,如“上帝”、“小食”、“小示”、“大室”、“血室”等。④卜辞里已有相当数量的多义词,有的多到五六个义项。但总的看来商代的词义系统还比较简单。卜辞里出现的词义有的可以从字形分析中看出;一部分词义和字义存在较大差别,主要是因为假借和专名应用的结果。二、上古汉语单音词的发展我国社会发展到春秋战国时代,产生了巨大的变革。铁器的发明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普遍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奴隶制度的崩溃,封建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人际关系;诸子并起,百家争鸣,造就中国学术史上的黄金时代。秦始皇统一全国,随后汉朝兴起,在较长时期内社会比较安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都有新的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汉语词汇也迅速发展起来,产生了大量新词,词义大大丰富,一些旧词死亡了。上古汉语词汇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单音词占绝对优势。一个词一个音节,书面上就是一个汉字,词和字基本统一。上古汉语单音词有一万数千个之多,这些词小部分是从商代继承下来的,大部分产生于周秦,是商代甲骨文所没有的。这从各种意义范围的词都可以得到证明。从词性上来分析,甲骨刻辞里出现的动词不过300余个,而《说文解字》9353个字里,表示动作行为的有1600余个。如果把周秦两汉典籍中出现的动词加在一起,上古动词当在3000个以上,为甲骨刻辞的10倍。甲骨刻辞里形容词总共只有几十个,到了周秦,汉语形容词增加到一千个以上,数量增长了几十倍。如颜色词,甲骨文里只有“白、赤、黄、绿、幽”等几个表示基本颜色的形容词,到周秦增加到70多个。总的来看,上古单音词的产生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完全创新的词。2、在旧词的基础上构成新词。又分三种情况:①同音同形,如二十八宿名称;②同音异形,如“才”分为“才”、“材”、“财”;③异音异形,如“隻”周秦变为“獲”和“穫”huò。3、借用旧形构成新词。如“而”和五音之名。三、上古汉语复音词的发展有单音走向复音,这是汉语词汇发展的内部规律之一。这一规律在上古汉语词汇中已经开始表现出来。甲骨卜辞只有少数名词是复音词,周秦汉语仍以单音词为主,但复音词所占的比例增大。如《论语》全书共出现1700多个词,复音词有200多个,约占15%;《诗经》有3400多个词,其中复音词900余个,占25%;《说文解字》中出现的复音词有1690个。上古产生的新词大多数是单音词,多义词的发展以单音词为主。但是单音词的发展受语音形式的限制。单音词太多,会产生过多的同音词,或者过于复杂,不便于人们的社会交际。鉴于以上情况,上古新词的产生自然向着复音化的方向发展。复音词以双音为主。其中用语音造词方式构成的单纯词较少,以两个单音词为构词语素,按一定语法关系构成的复合词占绝大多数。复音化为汉语词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例证:《论语·子产》:“子曰:为命,裨谌chén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其中有10个复音词。从结构上看,上古复音词可分为单纯复音词、重言词、合成词三类。(一)单纯复音词这类词大部分是联绵词,由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语素,一般不能拆开来解释。数量上有几百个,又分为双声叠韵和非双声叠韵两类。1、双声叠韵的单纯复音词两个音节之间有双声、叠韵或双声兼叠韵的关系。(1)双声觱发踟蹰恍惚靡曼(2)叠韵绸缪扶疏消摇侏儒(3)双声兼叠韵缱绻蟏蛸优游辗转2、非双声叠韵的单纯复音词苌楚科斗滂沱权舆*望洋*犹豫(望文生义者)二、重言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构成的复音词。上古汉语里重言词相当丰富。如《诗经》中出现重言词有359个,比先秦其他典籍要多。上古汉语的重言词总数在600个以上。重言词的语音关系,有的两个字纯粹表音,书面上写成哪几个字,只是同音借用,与这些字的本义并无关系。如《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是鸟鸣声,与“关门”之“关”毫无联系。有的重言与单音的意义基本相同,但重言后描写性强,通常在局中作状语或谓语。如“黄”与“黄黄”都指黄色,如《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诗·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皎”和“皎皎”都是明亮的意思,《诗·陈风·月出》:“月出皎兮。”《易林·乾之泰》:“不风不雨,白日皎皎。”等等。从词类看,上古汉语的重言词大多数是形容词,所表达的内容主要是绘景和象声。重言词可以带词尾,也可以放在别的形容词后面。如:侃侃如郁郁乎芳菲菲纷总总杳冥冥(三)合成词由两个以上语素合成,包括派生词和复合词两类。1、派生词有夏有殷有众——名词反而莞尔翕如沃若勃然忽焉——形容词或副词2、联合式复合词上古汉语里这类复合词非常发达。《诗经》900个复音词中有200多个联合式复合词;《论衡》2000多复音词中联合式复合词有1400多个。联合式复合词主要是为了提高汉语表达的明晰度和精确度产生的。联合式复合词分三种情况:(1)同义语素构成的财贿庖厨供给休息便利和睦(2)不同义语素构成干戈社稷威武稼穑刻薄衰老(3)反义语素构成的得失俯仰妖祥依违3、偏正式复合词上古汉语偏正式复合词也很发达,(1)修饰部分说明中心部分的数量九天四海万幾(2)修饰部分说明中心部分的地域或方位东风内子云汉(3)修饰部分说明中心部分的时间。晨风后生朝阳(4)修饰部分和中心部分有种属关系羝羊鲋鱼飘风草芥草茅虫螟鸟乌禽犊鱼鲔(5)修饰部分和中心部分有领属关系骨节天子(6)修饰部分说明中心部分所指事物的原料布衣木鸢玉版(7)修饰部分说明中心部分所指事物的颜色、性质或大小黄金女萝青蝇(8)修饰部分说明中心部分所指实物的形状特点飞蓬角弓龙旂(9)修饰部分说明中心部分所指人物的职业和地位农夫舟子(10)修饰部分说明中心部分所属事物的功能或作用户籍食邑田车(11)修饰部分说明中心部分所表示的行为的方式假寐毛炮瓦合4、支配式复合词上古汉语里支配式复合词数量不多,主要限于名词或动词,如:将军屏风司南从事当路折中5、表述式复合词上古汉语里,表述式复合词更少。如:公主屋漏肢解自杀总起来说,上古汉语复音词的发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上古词汇以单音词为主,但复音词已有明显的发展趋势,上古后期(两汉)这种趋势尤为明显。②上古复音词已有多种结构形式,其中以联合式和偏正式为最多,
本文标题:汉语词汇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97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