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九江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吃醋”一词源于《隋唐嘉话》的一个典故:唐太宗赐给官员任瓌两名宫女,任瓌之妻柳氏坚决拒之,唐太宗遂召柳氏觐见,让宫女端来一杯醋,谎称毒酒,威胁柳氏若不接受皇命就将之赐死,柳氏毫不犹豫的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唐太宗也无可奈何。柳氏这样做主要表明了()A.唐代社会风气开放B.唐太宗开明专制C.唐代社会经济繁荣D.唐市民文化熏染2.在古代中国,人口多少往往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该表可以说明()历代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公里)上游中游下游西汉15.310.113.6东汉16.014.212.4唐代13.999.8115.87北宋21.413.823.6南宋27.214.822.7明代11.124.293.6清代65.6132.8326.8——根据侯家驹《中国古代经济史》等改编A.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B.长江流域的发展是先西部后东部C.明朝时期我国经济全面衰落D.我国政治重心南移的过程3.东汉王符在《潜夫论•浮侈》写道:“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伪巧,充盈都邑,治本者少,浮食者众。……浮末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者什于浮末……天下百郡千县,市邑数万,类皆如此。”从中我们得到的历史信息是()①批评东汉后期舍本逐末的社会现象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商业发展的情况③东汉虽有抑商法令,但经商的人不少④是当时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真实反映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5.公元前2世纪的罗马,行政长官必须根据当事人的陈述记录原告的请求、请求的原因、法官的任命及判决的要旨等并形成一定程式的书状,后边有行政长官附加的事项。法官则要检查书状中所提出的事实,倾听双方的证词,审查双方的证据,并依据书状内容判断是否作出判决。据此可以推断当时的罗马()-2-A.行政权力干涉司法事务B.法官审理案件重视证据C.司法审查程序较为严格D.法律注重保护当事人利益6.公元3世纪初,罗马各行省的社会关系日益接近首都的社会关系。居民逐渐分裂为三个由极复杂的成分凑成的阶级(或集团):富人、没有财产的自由人、广大的群众——奴隶。“前两个阶级对于国家即对于皇帝来说,几乎同奴隶对于奴隶主一样没有权利。”从法律角度看,这反映出()A.罗马法不能有效维护富人利益B.罗马法是专制统治工具的本质C.公民法的适用地域得到了扩展D.罗马法消弭了帝国内部的矛盾7.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B.理学的形成,满足市民的欲望C.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8.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道教地位上升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9.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1905年,清廷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0年,清廷下诏将筹备立宪之九年期限缩短之五年;1911年,设立责任内阁,阁员共13人,汉人占4人,满人中皇族又占7人。清末“新政”的上述措施产生的影响是()A.确立了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B.巩固了满族贵族的政治统治C.践行了百日维新的一些主张D.民族资产阶级得以进入政权核心10.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战役名称中方统计日方统计平型关战役歼灭日军1000余人亡167人,伤94人武汉会战毙伤日军20万余人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徐州会战毙伤日军5万余人伤亡3.2万余人百团大战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B.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C.西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D.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11.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词语,他们将“苏维埃政府”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共学习苏联经验得到了民众支持B.苏区的土地革命解放了农民C.苏区人民热烈拥护苏维埃政府领导D.红色政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2.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了。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在此,孟德斯鸠认为()A.法律并非万能B.法律有阶级性C.法律地位至上D.司法必须公正-3-13.毛泽东说:“作为观念形成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以下类型的文学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理性王国的建立催生了浪漫主义作品B.现实主义作品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的尖锐C.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产生了现代主义D.在苏联卫国战争的背景下,诞生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4.苏(俄)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这一论断()A.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B.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要求C.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D.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长期发展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下列法律中与之最接近的是()A.《权利法案》B.《美利坚合众国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16.历史学家蒂图·李维说:“除了那些因犯罪而受罚的人外,任何仍在接受惩罚的人均不应受到捆缚或监禁,所欠的钱款应当用债务人的财产而不是躯体来偿”。对于债务的刑罚,当时的古罗马法律()A.以调节公民间财产纠纷为首要目的B.以成文法的形式规定债务的刑罚准则C.趋于主张财产执行取代人身执行D.规定未获赔偿的债权人在期限外不可追债17.清末民初“国学”兴起,国学大师刘师培认为“西人社会之学可以考中国造字之原”,又以中土文字的涵义证实西方社会学的观察。引用西方自希腊、罗马以至近代哲学、宗教、学术的种种观念,来阐明中国的经子诸学“合于西儒”。王国维主张将中国原有经、史、子、文四部分别纳入哲学、史学、文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等西方的分科系统之内。这表明他们()A.复兴国学以抵制西方文化侵略B.对中国文化持全盘否定态度C.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型D.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文化18.张建华教授所著《红色风暴之谜》载:1927年苏联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加大了行政干预和国家计划的力度。工业方面越来越广泛地控制新建企业的审批权,某些商品的出厂价格也由国家控制。农业方面实行农产品合同预购制,1928年两次用行政命令强制收购农村余粮。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A.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C.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加大力度推进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19.牛顿在其《原理》序言中阐述了他探讨自然现象的方法:“从运动现象来研究自然力,而后从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现象。”自《原理》问世300以来,我们已经见证了牛顿研究方法的罕见的成功。这说明牛顿的方法与理论()A.可适用于解释和预见部分自然现象B.体现出实验与数学计算结合的特征C.在实践中被证明它的实际价值有限D.足以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20.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机会的平等”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贫困的深渊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用来保障人们经济安全C.福利制度有利于提高人们工作积极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4-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人们就业和收入,维护社会公正21.从兴中会、同盟会创立时的“驱除鞑虏”,到民国初肇时的“五族共和”,再到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A.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B.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C.从暴力革命手段到和平主义思想D.从反满兴汉目标到联合满族人民22.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23.有文章指出,在历史上曾起过抗拒西方入侵作用的“传统的民族主义”到戊戌前后已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障碍。而当时出现的一种重要思想理论则起到了“打破传统民族主义障碍,使近代民族主义观念得以重新确定”的作用。下列符合材料中的“重要思想理论”的是()A.扶清灭洋B.进化论C.中体西用D.民主和科学24.有学者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政府间国际组织成为全球性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实施者、全球性问题的管理者和全球性争端的解决者。”WTO在其《关于解决争端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全面规定了WTO解决贸易争端的政治方法、法律方法、裁决执行与监督以及救济办法等,并专门设立了争端解决机构。据此可知全球化背景下()A.政府间国际组织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B.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保持一致才能有合作和发展C.国家主权在许多领域正向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转移D.国家主权在全球性规则下不应该也不适合于妥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西欧)在封建主义制度下,没有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国王和百姓、领主和封臣都共守一种契约。每个人都对他人负有某种义务。如一人违约,义务也就中止。如果一个封臣拒绝履行他应尽的义务,国王有权强制执行。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以联合起来反对他,封臣们组成国王的议事会,国王应按封臣们的劝告行事。如果封臣们认为国王滥用他的权力,可以对他进行限制。——(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很多现代中国的作者,称之为“封建社会”,并且以此将它与欧洲的feudalsystem相比拟,其结果总是尴尬。欧洲之feudalsystem被称为feudalism起源于法国大革命之后,当日作者以此名词综合叙述中世纪一般政治及社会特征,并未赋予历史上的意义……征之中国传统文献,“封建”也与“郡县”相对,所以将汉唐宋明清的大帝国、中央集权、文人执政、土地可以买卖、社会流动性大的郡县制度称为封建,更比拟为欧洲的feuda
本文标题: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15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