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中行(香港)--ECFA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
ECFA的簽署標誌兩岸進入一個由制度安排帶動經濟整合的新階段。雖然目前僅是一個框架協議,但也給區域經濟合作留下了豐富的想象和操作空間。從已經公佈的合作項目看,ECFA是一個內容較全面、有利於兩岸經濟互動的安排,它相對於港澳CEPA而言,增加了投資合作和經濟合作等兩項內容。投資合作包括建立投資保障機制、提高投資透明度、減少相互投資限制和促進投資便利化等,雙方將在協議生效後6個月內就具體內容進行磋商並盡快達成協議。經濟合作則涵蓋知識產權保護、金融合作、貿易促進與貿易便利化、海關合作、電子商務、重大專案合作以及中小企業合作等等。這充份說明ECFA是較全面完整的區域合作協議,符合當前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大方向,對未來兩岸三地乃至東亞區域的經濟整合,將產生積極的影響。一.對兩岸三地經貿合作的影響ECFA不僅填補了兩岸三地制度安排層面的一項空白,也豐富和發展了兩岸三地經濟合作的內容,為兩岸三地進一步擴大合作提供了條件。過去三十年,出口導向、投資帶動和垂直分工是兩岸三地經濟合作的三大基點,兩岸三地的貿易和投資基本上是圍繞港台接單-大陸生產-香港(大陸)出口這一外向型經濟模式而展開的,由此促成區內累計約五千億美元的互相投資以及每年約五千億美元的相互貿易額。ECFA除了有利於擴大兩岸三地現有的貿易和投資規模外,還將在強化兩岸三地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模式轉變、加快區內產業結構調整和質素提升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一)使兩岸三地更好地切入全球供應鏈,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中國內地自九十年代起就取代美國成為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這是因為在台灣接單-大陸生產-香港(大陸)出口的導向模式下,台灣企業接獲的訂單,不少都轉到大陸台資企業進行生產,台灣主要向大陸輸入原材料和半成品,在大陸加工成產成品,又通過香港(後來直接從大陸)銷往歐美市場。目前台灣製造業接單海外生產(主要是大陸)的比重已突破5成,其中IT產品更佔87%;通過香港出口的比重雖有所下降,但香港利用離岸貿易形式向全球分銷大陸台資企業產品的數量仍不斷增加,兩岸三地在全球供應鏈中已經建立了明確和有效的分工合作關係。ECFA不但對兩岸三地業已形成的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提供了制度性保障,而且將從如下兩個方面擴大和強化全球供應鏈,進一步提升兩岸三地區域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能力:一是充份利用海峽兩岸的經濟優勢。貨物貿易始終是區域合作的核心內容,而零關稅下的原產地規劃則是貨物貿易自由化的支柱。與港澳CEPA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CAFTA)採用單邊產值含量標準(即規定香港和東盟生產的貨物中,如果本地附加價值比重高於30%,即可以*本刊所持觀點,不一定代表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意見發展規劃部零關稅出口到內地;反之也然)不同,ECFA在原產地規則上採用國際通用的區域產值含量(RVC)標準和累積規則,即任何一方貨物中的兩岸附加價值超過一定比重,即可享受關稅優惠。在這一標準下,如果台灣利用大陸提供的原產材料,加工製造成貨物並向大陸出口,大陸原產材料的價值將會被計入台灣貨物的附加價值;反之也然。國際經驗標明,這一標準不但有利於推進兩岸自由貿易,也有利於兩岸根據自已的獨特優勢,進一步深化產業內的分工和合作,提升產業結構的效率和水平。二是大幅降低全球供應鏈的成本。根據ECFA早期收獲的清單,大陸將降低539種台灣產品關稅,總值138.3億美元;台灣將降低267種大陸產品關稅,總值28.6億美元。在協議生效後,這些產品中每年逾十億美元的關稅,將在兩年內分三次降至零。早期收獲清單還只佔目前兩岸貿易額的15%左右,如果全部貨物撤除關稅,兩岸企業總共可節省約70億美元的關稅成本,而且未來節省的關稅數額還會隨兩岸貿易量的迅速擴大而不斷增加,這無疑將大大提升兩岸產業鏈的成本競爭力。(二)推動兩岸經貿合作模式從出口導向逐步轉向內外源平衡這主要是由當前中國內地經濟發展模式正在從出口導向向內需主導的戰略轉型決定的,ECFA正好適應和配合了這一劃時代的轉變。台灣產品頗具特色和競爭力,長期以來深受大陸民眾歡迎;台灣對ECFA的一個重要期望,是提升台灣產品在全球最具潛力的大陸內銷市場的佔有率,而這一內銷市場在未來20年將至少擴大6倍,大可媲美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台灣未來的經濟成長,實有賴於大陸這一正在高速擴張的市場腹地的配合。據有關專家估計,目前台灣輸往大陸的產品中,約有35-40%最終銷往大陸本地市場,包括由台灣直接打入大陸內銷市場的最終產品以及轉到大陸台資企業再加工後就地銷售的中間產品。大陸於2007年首度超越美國成為最大接單來源,今年五月來自大陸的訂單95.1億美元,比美國和歐洲的訂單分別多出35%和71%,其中主要是來自大陸內銷市場的需求。ECFA為台灣最終產品進入大陸市場提供了方便,將進一步提升台灣最終產品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和佔有率,預計在今後十年內,台灣輸往大陸的貨物中,最終銷往大陸本地市場的比重,有機會增加到50%或以上,兩岸經貿合作的出口導向模式,將被出口和內銷平衡模式所取代。香港在協助台灣拓展大陸內銷市場方面可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香港可為台商提供新商業模式、科技運用和分銷服務,協助台商解決物流、金融和專業服務等方面的需要,與台商一道拓展大陸內銷市場;另一方面,香港一直是台灣產品轉口大陸的主要平台,去年香港來自台灣的轉口貨物中,有88%是用於再轉口到大陸,若再加上離岸貿易,由香港分銷到大陸內銷市場的台灣產品數量,應不亞於台灣本土企業。在ECFA正式運作之後,香港的分銷功能將進一步得到發揮,這有利於港台協力拓展大陸內銷市場,兩岸三地的經貿合作,也將朝出口和內銷相結合的方向發展。(三)加快推動兩岸三地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當前中國內地經濟建設的核心任務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大力發展知識型經濟。產業升級要依靠企業自主創新,應用新技術,建立品牌,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台灣在科技研究和開發方面一向走在前列,在高技術和中等技術產業化等知識產品製造領域擁有良好的基礎;大陸不僅具有低本的生產優勢和最具潛力的市場,而且近年來在高新技術研究開發和運用方面也有後來居上之勢;香港則是兩岸科技合作和產業升級的服務平台,主要優勢是提供知識型服務,包括支持兩岸科技生產和產業化的商業模式、科技融資、知識產權交易和專業服務等等,可以為ECFA實施後的兩岸產業整合提供更大支持。此外,近年來香港推動創新科技也開始見到成效,特別是在電子零部件設計、汽車零部件、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納3米科技及先進材料等領域均已看到部份成果,並開始轉向商業化運用。ECFA消除了高科技產品貿易和投資的障礙,加強保護知識產權也會鼓勵科技轉移和運用,預計ECFA實施後兩岸三地科技合作和產業升級步伐將不斷加快,這將大大提升整個大中華地區經濟發展的科技含量和總體素質。總而言之,ECFA在擴大兩岸三地貿易和投資流量的同時,將從強化全球供應鏈、實現內外源經濟平衡以及推動產業升級等方面,促進兩岸三地的經濟結構轉變和能量集聚,最終將形成一體多元、高度開放、功能齊全、緊密配合的大中華經濟區。未來若能順利整合發展,大中華經濟區的巨大能量將進一步釋放,前景也將更加看好。目前兩岸三地的經濟總量實際上已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估計到2020年前後有機會趕上或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可見未來十年是非常關鍵的時期,相信兩岸三地都會全力以赴,不失時機地推動區內經濟整合,共同打造居全球前列的大中華經濟區,讓廣大民眾分享實實在在的合作發展成果。二.ECFA對東亞區域合作的促進作用自亞洲金融風暴以來,亞洲區域合作遂成浪潮,區內先後產生五十多個自由貿易協定,其中『東盟+中國』、『東盟+日本』、『東盟+南韓』以及『東盟+中日韓』已成為東亞區域合作的主要渠道,對東亞經濟崛起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尚未加入其中、但亞洲市場出口佔比高達65%的台灣產業的沖擊卻是愈來愈大。ECFA是台灣加入亞洲區域合作的入場券,有利於解除台灣面對出口競爭力被大幅削弱的威脅,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有效發揮兩岸三地的整體優勢,使之成為帶動東亞地區經濟整合的重要紐帶。未來兩岸三地將內聚外聯,由內及外,在不斷發展和完善內部合作的同時,積極推動與日韓和東盟的合作,支持東亞地區進一步崛起成為全球最強大的區域經濟力量。(一)ECFA將成為東北亞深化經濟合作的推動因素中日韓是東亞地區最大的經濟體,三國之間的經貿關係十分密切:自2003年起中國就成為南韓最大的出口市場,目前已佔到南韓總出口的四分之一,去年中國又取代美國成為日本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日、韓兩國與中國的貿易帶有明顯的投資推動特性,迄今為止兩國已分別在中國投下約700億美元和450億美元。但由於歷史和政治等種種原因,中日韓三國至今尚未簽署自由貿易協議。ECFA出台之後,由於台灣與日、韓產業有很強的同質競爭關係(以台韓為例,據南韓貿易協會和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的分析,南韓和台灣對中國出口的20大產品中,14種產品呈現重複,包括石化產品、液晶顯示器件、半導體器件、辦公設備等,約佔南韓對中國大陸出口總額的60%;如果把比較範圍擴大到50個產品,重複的產品會增加到33個),加上ECFA將大大擴展兩岸三地的經濟主導力量,日、韓兩國不僅擔心自已的產品失去競爭力,還擔心在東亞經濟圈中會被邊緣化,因此,日、韓兩國民間機構紛紛要求政府儘早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以突破難關。今年五月底,中日韓領袖在南韓舉行高峰會,異口同聲主張加快進行自由貿易談判;三國貿易部長也同時證實,他們將在兩年內就創立涵蓋三國的單一自由貿易區完成可行性研究。由此可見,ECFA雖給日,韓兩國帶來了壓力,同時也帶來了推動東北亞自由貿易的契機,這將加快亞洲地區最大規模的FTR---東北亞自由貿易區的形成和發展。(二)ECFA將加強整個東亞地區的經濟合作一方面,ECFA將為今年正式運作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增添了新的色彩,因為台灣通過ECFA間接融入了CAFTA的合作框架,尤其是可以利用零關稅優惠加強大陸台資企業產品在東南亞市場的競爭力,同時台灣也有機會在不違背九二共識的前提下,透過兩岸協商就台灣與東盟等主要貿易對手協商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做出合理安排。另一方面,ECFA也會刺激日、韓兩國採取措施擴大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以應對兩岸經濟一體化的新形勢。這些都將促進東北亞與東南亞兩大區域的經濟整合,為最終形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東亞自由貿易區,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三.未來的兩個發展方向兩岸三地要在東亞區域合作中發揮領導作用,首先要進一步強化內部合作機制。未來兩岸三地有機會乘ECFA的東風,通過建立新的制度安排以加快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其發展方向包括如下兩個方面:(一)探討建立港台制度化的經貿合作安排的可行性目前港台互為主要經貿伙伴之一,去年兩地貿易額317億美元,佔香港外貿總量的4.2%,僅次於中國內地、美國、日本和新加坡,排第五位。目前港台貿易的全部貨物中,有73%是用於再轉口到內地和台灣,說明港台貿易主要是作為兩岸貿易中介而存在的,其中大多數是由香港分銷商經過拆細和配送等程序,分銷到兩岸市場。正因如此,ECFA正式出台之後,香港和台灣是否需要建立制度化的經貿合作安排,已成為許多人關心的問題。這不僅是因為兩岸三地合作安排中,三個雙邊協議還尚缺一個港台協議,難以形成一個迴路;更重要的是,港台之間通過制度化安排進一步深化兩地合作,特別是服務領域的合作,也有現實需要,包括兩地貿易、相互投資、科技合作、金融合作、物流合作、專業服務以及人才、環保、教育和城市建設交流等等,如果缺乏政府推動都難以成功。按照行政長官去年在施政報告中的建議,今年三月香港成立了以財政司長為榮譽主席的『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希望抓住兩岸關係改善所帶來的機遇,提升港台之間的交流;經特區政府授權,協進會可與台灣的策進會就個別公共政策事務進行商談,並簽訂合作備忘錄或相關文件。港台可在現有的溝通機制下,務實商討兩地深化經貿合作的各種可行性,包
本文标题:中行(香港)--ECFA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