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式
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材料力学的任务1、组成机械与结构的各组成部分,统称为构件。2、保证构件正常或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a)强度,即抵抗破坏的能力;b)刚度,即抵抗变形的能力;c)稳定性,即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3、材料力学的任务:研究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的规律,为合理设计构件提供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第二节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1、连续性假设:材料无空隙地充满整个构件。2、均匀性假设:构件内每一处的力学性能都相同3、各向同性假设:构件某一处材料沿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能相同。木材是各向异性材料。第三节内力1、内力:构件内部各部分之间因受力后变形而引起的相互作用力。2、截面法:用假想的截面把构件分成两部分,以显示并确定内力的方法。3、截面法求内力的步骤:①用假想截面将杆件切开,一分为二;②取一部分,得到分离体;③对分离体建立平衡方程,求得内力。4、内力的分类:轴力NF;剪力SF;扭矩T;弯矩M第四节应力1、一点的应力:一点处内力的集(中程)度。全应力0limAFpA;正应力σ;切应力τ;22p2、应力单位:Pa(1Pa=1N/m2,1MPa=1×106Pa,1GPa=1×109Pa)第五节变形与应变1、变形:构件尺寸与形状的变化称为变形。除特别声明的以外,材料力学所研究的对象均为变形体。2、弹性变形:外力解除后能消失的变形成为弹性变形。3、塑性变形:外力解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残余变形。4、小变形条件:材料力学研究的问题限于小变形的情况,其变形和位移远小于构件的最小尺寸。对构件进行受力分析时可忽略其变形。5、线应变:ll。线应变是无量纲量,在同一点不同方向线应变一般不同。26、切应变:tan。切应变为无量纲量,切应变单位为rad。第六节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1、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等截面直杆。2、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拉伸(压缩)、扭转、弯曲第二章拉伸、压缩与剪切第一节轴向拉伸(压缩)的特点1、受力特点:外力合力的作用线与杆件轴线重合。2、变形特点:沿杆件的轴线伸长和缩短。第二节拉压杆的内力和应力1、内力:拉压时杆横截面上的为轴力。2、轴力正负号规定:拉为正、压为负。3、轴力图三个要求:上下对齐,标出大小,标出正负。4、横截面上应力:应力在横截面上均匀分布第三节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1、低碳钢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见图)2、低碳钢拉伸时经过的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局部变形阶段。3、胡克定律:应力小于比例极限p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材料服从胡克定律:E,E为(杨氏)弹性模量,是材料常数,单位与应力相同。钢的弹性模量E=210GPa。4、低碳钢拉伸时四个强度指标:弹性极限e;比例极限p;屈服极限s;强度极限b。NFAFN低碳钢拉伸应力-应变曲线35、低碳钢拉伸时两个塑性指标:伸长率:0100%ll;断面收缩率1100%AAA6、材料分类:<5%为脆性材料,≥5%为塑性材料。7、卸载定律和冷作硬化:在卸载过程中,应力和应变按直线规律变化。预加塑性变形使材料的比例极限或弹性极限提高,但塑性变形和延伸率有所降低。8、名义屈服极限0.2: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材料,工程上常以卸载后产生残余应变为0.2%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称为名义屈服极限0.29、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塑性材料的拉压性能相同。脆性材料在压缩时的强度极限远高于拉伸强度极限,脆性材料抗拉性能差,抗压性能好。(如图)第四节失效、许用应力与强度条件1、失效:塑性材料制成的构件出现塑性变形,脆性材料制成的构件出现断裂。2、许用应力:,称为许用应力,构件工作时允许的最大应力值,其中n为安全因数,为极限应力3、极限应力:构件失效时的应力,塑性材料取屈服极限s(或0.2);脆性材料取强度极限b(或bc)。4、拉压时强度条件:5、强度计算:根据强度条件,可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确定许可载荷等强度计算。在工程中,如果工作应力σ略大于[σ],其超出部分小于[σ]的5%,一般还是允许的。第五节杆件轴向拉压时的变形1、轴向变形:,EA为拉压刚度。公式只适用于应力小于比例极限(线弹性范围)。低碳钢铸铁nu][EAlFΔlNu][u][NAF42、横向变形:,μ称为泊松比,材料常数,对于各向同性材料,00.5。3、计算变形的叠加原理:分段叠加:①分段求轴力②分段求变形③求代数和。分载荷叠加:几组载荷同时作用的总效果,等于各组载荷单独作用产生效果的总和。4、叠加原理适用范围:①材料线弹性(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②小变形。5、用切线代替圆弧求节点位移。第五节杆件轴向拉压时的应变能1、应变能:构件在外载荷作用下发生变形,载荷在相应位移上作了功,因变形而储存的能量称为应变能。忽略动能、热能等能量的变化,在数量上等于外力作功。2、轴向拉压杆应变能:此公式只适用于线弹性范围。3、应变能密度:单位体积应变能。4、轴向拉压杆应变能密度:第六节拉伸、压缩超静定问题1、静定与超静定的概念:由静力学平衡方程即可求出全部未知力的问题称为静定问题。只凭静力学平衡方程不能求出全部未知力的问题称为超静定问题。2、超静定次数:超静定次数=未知力数—独立平衡方程数。3、超静定问题的解法:通过变形协调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来建立补充方程。4、变形协调方程:也称为变形几何相容方程。结构受力变形后,结构各部分变形必须满足相互协调的关系。可以通过结构的变形图来建立结构各部分变形之间的关系。5、结构变形图的画法:①若能直接判断出真实变形趋势,则按真实变形趋势画变形图;②若不能直接判断出真实变形趋势,则画出任意可能变形图即可;③对于不能判断出真实变形趋势的情况,应设杆子受拉,即内力为正(设正法),若计算结果为负,则说明真实方向与所设方向相反;④杆子受力与变形要一致,设杆子受拉则应该伸长,设杆子受压则应该缩短;⑤刚性杆不发生变形。6、超静定结构内力特征:在超静定结构中各杆的内力与各杆刚度的比值有关。刚度越大内力越大。2viiiiAElFΔlNEAlFEAlFlFWV22212N257、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超静定结构在温度变化时构件内部产生的应力称为温度应力。由于加工误差使实际杆长与设计尺寸不同,超静定结构组装后还没有受外力时已经存在的应力称为装配应力。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问题的解法:与超静定问题解法相同,在建立变形协调方程和物理方程时要考虑温度和加工误差的影响。第七节应力集中的概念1、应力集中:因杆件外形突然变化而引起的局部应力急剧增大的现象,称为应力集中。2、理论应力集中因数:其中:max为应力集中截面上最大应力,σ为同截面上平均应力。3、圣维南原理:用与原力系等效的力系来代替原力系,则除在原力系作用区域内有明显差别外,在离外力作用区域略远处,应力分布与大小不受外载荷作用方式的影响。(杆端作用力的分布方式,只影响杆端局部范围的应力分布,影响区的轴向范围约离杆端1—2个杆的横向尺寸。)第八节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1、剪切的实用计算:2、挤压的实用计算:,称为计算挤压面,受压面为圆柱面时,取圆柱面的投影面积计算,。第三章扭转第一节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1、扭转时的内力:扭矩T,2、扭矩的正负规定:以右手螺旋法则,沿截面外法线方向为正,反之为负。3、切应力互等定理:在两个相互垂直的面上,切应力必然成对出现,且数值相等,两者都垂直于两平面的交线,其方向为共同指向或共同背离该交线。4、剪切胡克定律:其中:G为剪切弹性模量,材料常数。maxKbsAtdAbsAFSbsbsAFG65、材料常数间的关系:6、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其中:为极惯性矩,,是距轴线的径向距离。7、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切应力分布规律:横截面上任意一点切应力大小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按线性规律分布),最大切应力发生在圆截面边缘上。8、最大扭转切应力:最大切应力发生在圆截面边缘上。其中:称为抗扭截面系数。9、圆和空心圆截面的极惯性矩和抗扭截面系数:第二节圆轴扭转时强度条件1、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2、许用切应力:称为极限切应力,塑性材料取剪切屈服极限,脆性材料取强度极限。3、许用切应力与许用正应力间关系:塑性材料:脆性材料:tmaxWTRIWpt324pdI163tdW)1(3244pDI)1(1643tDW][tmaxmaxWTu])[6.0~5.0(][][][nu][)1(2EGpITpIAIAd2p7第三节圆轴扭转变形与刚度条件1、圆轴扭转变形:扭转角φ其中:称为圆轴的抗扭刚度。2、单位长度扭转角φ′:3、刚度条件:其中:称为许用单位长度扭转角以上所有公式适用范围:①因推导公式时用到了剪切胡克定律,故材料必须在比例极限范围内;②只能用于圆截面轴,因为别的形状刚性平面假设不成立。第四章弯曲内力第一节弯曲的概念1、平面弯曲的概念:梁的横截面至少有一根对称轴,外载荷作用在纵向对称面内,杆件发生弯曲变形后,轴线仍然在纵向对称面内,是一条平面曲线,此为平面弯曲(对称弯曲)。2、梁的三种基本形式:简支梁、外伸梁和悬臂梁。第二节弯曲内力1、弯曲内力:杆件弯曲时有两个内力,剪力FS,弯矩M。2、弯曲内力的正负规定:剪力FS:左上右下为正;反之为负。PGITl][180PGIT][PGITlPGI8弯矩M:左顺右逆为正;使梁变成上凹下凸(可以装水)的为正弯矩。3、指定截面上弯曲内力的求法:剪力=截面左侧所有外力在y轴上投影代数之和,向上为正。弯矩=截面左侧所有外力对该截面之矩的代数和,顺时针为正。也可以取截面右侧,正负号相反。第三节剪力图和弯矩图特征1、在集中力作用的地方,剪力图有突变,外力F向下,剪力图向下变,变化值=F值;弯矩图有折角。2、在集中力偶作用的地方,剪力图无突变;弯矩图有突变,Me顺时针转,弯矩图向上变(朝增加方向),变化值=Me值。3、在均布力作用的梁段上,剪力图为斜直线;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均布力向下作用,抛物线开口向下。抛物线的极值在剪力为零的截面上。4、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5、刚架的内力图规定:剪力图及轴力图可画在刚架轴线的任一侧(通常正值画在刚架的外侧),但须注明正、负号。弯矩图通常(机械类)正值画在刚架的外侧,负值画在刚架的内侧,不注明正负号。)(d)(d22xqxxM)(d)(dSxFxxM)(d)(dSxqxxF9附录I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1、静矩:或2、形心:或3、组合截面的静矩与形心:4、图形有对称轴时,形心在对称轴上。5、惯性矩:6、矩形:圆:空心圆:7、平行移轴定理:8、组合截面的惯性矩:9、形心主惯性轴和形心主惯性矩:使惯性积为零的坐标轴称为主惯性轴。图形对主惯性轴的惯性矩称为主惯性矩。主惯性轴过形心时,称其为形心主惯性轴。图形对形心主惯性轴的惯性矩,称为形心主惯性矩。如果图形有对称轴,则对称轴就是形心主惯性轴。10、惯性半径:称为图形对z轴的惯性半径。第五章弯曲应力第一节弯曲正应力1、中性层和中性轴的概念:梁内既不伸长也不缩短的一层纤维,此层纤维称中性层。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中性轴通过截面形心。2、横截面上弯曲正应力:横截面上弯曲正应力沿截面高度直线变化,与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中性轴上为零。正应力公式:zASydAAAyyAdyASzASyziizyASAyAyii轴过形心。zSz02zAIydA123hbIz644dIz)1(6444DIzAaIICzz2izzIIAiIzz2zi103、最大正应力:最大正应力发生在离中性轴最远的梁上缘(或下缘)。或式中:称为抗弯截面系数4、矩形:圆:空心圆:5、梁的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第二节弯曲切应力1、矩形截面梁弯曲切应力:矩形截面梁弯曲切应力沿截面高度按抛物线分布,最大切
本文标题: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37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