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帮扶工作的对策措施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帮扶工作的对策措施——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进行分析探讨作者欧建林学籍批次201209学习中心海宁学习中心层次专科起点本科专业行政管理指导教师左彬-1-内容摘要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加快经济薄弱村转化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近年来,浙江省海宁市积极探索加快经济薄弱村转化的路子,连续开展了四轮(每轮3年)村级集体经济重点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又面临新的问题。为进一步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上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对进一步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帮扶工作开展了调研。本文在认真总结海宁市村级集体经济帮扶工作的做法及成效的基础上,对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提出了不断强化村级集体经济重点扶持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帮扶工作对策措施-1-目录一、村级集体经济帮扶工作的做法及成效.........................................1(一)物业经营型...........................................................1(二)产业发展型...........................................................1(三)结对帮扶型...........................................................1(四)股份合作型...........................................................2(五)管理增效型...........................................................2二、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一)资源禀赋差...........................................................2(二)收入来源少...........................................................2(三)支出压力大...........................................................3(四)发展不平衡...........................................................3(五)管理欠规范...........................................................3三、不断强化村级集体经济重点扶持的对策建议...................................3(一)联合发展集体物业经济.................................................3(二)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3(三)探索对外承包村级劳务.................................................4(四)鼓励开展结对帮扶活动.................................................4(五)提升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水平.............................................4(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4(七)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5参考文献....................................................................6-1-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帮扶工作的对策措施——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进行分析探讨一、村级集体经济帮扶工作的做法及成效自2009年开展第四轮村级集体经济重点帮扶工作以来,海宁市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10年,26个市级重点扶持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818万元,村均108.38万元,比2008年增加77.81万元;村均稳定性收入(或有形能力)达37.11万元,比2008年增加11.67万元;其中30万元以下的村转化率为61.54%。全市村级集体总收入2.425亿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133.24万元,人均454.15元。海宁市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帮扶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一)物业经营型通过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实行规费减免和创收项目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引导市级重点扶持村单独或联合在镇工业功能区、新市镇,或在符合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本村存量土地上实施自主创收项目或物业经营项目。据统计,第四轮市级重点扶持村创收项目计划有86个。目前已完成并产生收益的物业创收项目31个,总投资3778.42万元,下达财政补助资金571.88万元,每年为村增收409.38万元,村均增加15.74万元。如丁桥镇万新村通过存量盘活和增量做大,年经营性收入从2008年的16.16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61.84万元。(二)产业发展型通过提高市定补助标准,鼓励市级重点扶持村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引进大户开发鱼塘、果园等高效生态都市型农业,通过服务拓宽创收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据统计2009-2010年,全市重点扶持村共流转土地8794.45亩,下拨市财政补助资金529余万元。如海昌街道勤民村利用水资源较多的优势,仅2009年就流转土地1052.42亩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得到市财政扶持资金83.75万元,年经营性收入从2008年的22.73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69.67万元。(三)结对帮扶型落实市级领导联系、部门结对帮扶和农村指导员派驻重点扶持村制度,采取“市镇联动、分工负责、对口帮扶”的办法,通过提供信息、引进项目、捐资捐物等途径,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帮扶。据统计2010年,95个市级结对部门(单位)共帮助26个市级经济薄弱村落实经济发展项目31个、落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46个,争取落实扶持资金441.5万元,捐赠资金和物资价值150多万元。篇首注释:作者欧建林,就职于海宁市农业经济局,科员。本论文是在导师左彬的悉心指导和单位同事的关心支持下完成的,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写作的目的:是进一步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上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写作的背景:近年来,浙江省海宁市积极探索加快经济薄弱村转化的路子,连续开展了四轮(每轮3年)村级集体经济重点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又面临新的问题。写作的意义: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加快经济薄弱村转化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2-(四)股份合作型鉴于市级重点扶持村经济比较薄弱,部分村在实施创收项目中采取与承租企业联合投资,向承租方借款抵租金、向金融部门贷款或采取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项目开发,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如许村镇许桥村利用村内高铁征用土地与民营企业合资组建鸿翔许桥建材有限公司,年均增收约65万元以上。斜桥村的三个薄弱村均与承租企业合股建设标准厂3300平米,村投资51%,年为村增加收益20多万元。(五)管理增效型通过撤并行政村、清收债权、强化资产和财务管理等手段,实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如长安镇德丰村发挥原两个村合并的优势,通过对村集体的存量危旧户、存量土地,改建或新建标准厂和综合服务用房出租,每年增收租金15多万元。同时推行村账镇(街道)代管的财务管理新办法,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占村级当年可支配收益的比例和总量;建立健全以村务公开、村级重大事项“三会”决策制和民主恳谈会为重点的民主管理机制,确保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此外,海宁市还对市级重点扶持实行财政定额补助(市镇两级3万元/村.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村负担部分由市镇(街道)两级按1:1分担,减轻了村级经济负担。对市级重点扶持村实施的农业、水利、农桥改造等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项目优先立项,并提高市补标准(增加20-70%)。如2009年全市有18个市级重点扶持村因村庄整治扩面而得到市财政增加的补助资金达55.47万元,有力促进了重点扶持村基础设施和村庄环境整治的同步推进。二、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海宁市村级集体经济重点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有钱办事”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当前海宁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困难与问题:(一)资源禀赋差一是资金缺乏。在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大部分村把资金都用于公益事业建设,缺少资本积累,部分经济薄弱村连维持运转都有困难,而且村一级也很难从金融部门贷到款。二是用地困难。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村级可供开发的存量土地资源基本被挖尽,而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和失土农民保障措施的健全,建设用地指标越来越紧张,用地要求越来越规范,用地成本也越来越高。三是人才匮乏。随着户籍制度的松动,农村人才向城市流失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村干部队伍又面临着知识落后、市场观念薄弱、闯劲不足等问题,人才培养及引入机制又不健全,许多大学生村官都不愿留在农村。(二)收入来源少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减少,非农建设用地出租或物业出租已成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海宁市平均每个村的地租和房租收入约为55万元。特别是随着工业向园区集中和“两新”工程推进,原有村级地租和房租收入面临着减少的危险。此外,原来一些村靠土地流转发包获取部分差价收益,在现行政策下,土地流转收益也要全额返回给农民,使村里失去了一块经济来源。目前,村级经济主要靠政府补助、社会-3-捐助、扶持等非经常性收入,而生产经营性收入仅占43.73%,其中经营收入8783万元,占36.22%;土地等资源的发包收入1182万元,占4.87%。全市182个村(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超80万元的有118个,占总数的64.84%;超100万元的有90个,占总数的49.45%;但低于50万元的仍有26个,占总数的14.28%。(三)支出压力大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村集体收入用于各项社会事业刚性支出在不断增加。村庄环境整治、水利桥梁和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虽有财政专项资金补助,但村一级仍要投入不少配套资金。同时在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方面,村里也需要投入长期后续维护资金。此外,由于财权与事权严重不对称,村一级还要承担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等政府职能,农村合作医疗、失地农民保障都要村级配套补助,征兵、计划生育、联防综治等社会事务管理也要有村级落实部分资金。各条线的创建活动,也增加了村里的资金支出。2010年全市182个村管理费用支出达到10404万元,占总支出的58.12%。(四)发展不平衡由于受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着“强村越强,弱村越弱”的马太效应。2010年,全市182个村村均可支配收入118.25万元,其中只有71个村(占39.01%)达到平均水平。2010年村级可支配收入低于40万元的还有27个村,村均27.48万元,最低的仅5万元;而年可支配收入高于200万元的29个村,村均达285.86万元,最高的447万元。(五)管理欠规范近年来通过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村干部离任审计、建立村财务监督小组、完善村民主听证会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村级财务和资产管理逐步规范,但总体来说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个别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手续不完善,特别是部分村在确保集体存量资产的保值增值上(方面)还没有建立一套成熟的管理办法,造成集体资产收益甚微,甚至出现流失现象。三、不断强化村级集体经济重点扶持的对策建议(一)联合发展集体物业经济鼓励以镇(街道)
本文标题: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帮扶工作的对策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43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