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混凝土基础知识教程目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第三节混凝土的强度指标•第四节普通混凝土的技术性质•第五节混凝土外加剂•第六节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第七节轻混凝土•第八节特种混凝土第一节概述•一、混凝土的分类•混凝土是指用胶凝材料将粗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复合固体材料的总称。混凝土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很多。•(一)按表观密度分类•1.重混凝土。表观密度大于2600kg/m3的混凝土。常由重晶石和铁矿石配制而成。•2.普通混凝土。表观密度为1950~2500kg/m3的水泥混凝土。主要以砂、石子和水泥配制而成,是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混凝土品种。•3.轻混凝土。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包括轻骨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大孔混凝土等。•(二)按胶凝材料的品种分类•通常根据主要胶凝材料的品种,并以其名称命名,如水泥混凝土、石膏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等。有时也以加入的特种改性材料命名,如水泥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时,称为钢纤维混凝土;水泥混凝土中掺大量粉煤灰时则称为粉煤灰混凝土等等。•(三)按使用功能和特性分类•按使用部位、功能和特性通常可分为:结构混凝土、道路混凝土、水工混凝土、耐热混凝土、耐酸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等。•二、普通混凝土•普通混凝土是指以水泥为胶凝材料,砂子和石子为骨料,经加水搅拌、浇筑成型、凝结固化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人工石材”,即水泥混凝土,是目前工程上最大量使用的混凝土品种。“混凝土”一词通常可简作“砼”。•(一)普通混凝土的主要优点•1.原材料来源丰富。混凝土中约70%以上的材料是砂石料,属地方性材料,可就地取材,避免远距离运输,因而价格低廉。•2.施工方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塑性,可根据工程需要浇筑成各种形状尺寸的构件及构筑物。既可现场浇筑成型,也可预制。•3.性能可根据需要设计调整。通过调整各组成材料的品种和数量,特别是掺入不同外加剂和掺合料,可获得不同施工和易性、强度、耐久性或具有特殊性能的混凝土,满足工程上的不同要求。•4.抗压强度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一般在7.5~60MPa之间。当掺入高效减水剂和掺合料时,强度可达100MPa以上。而且,混凝土与钢筋具有良好的匹配性,浇筑成钢筋混凝土后,可以有效地改善抗拉强度低的缺陷,使混凝土能够应用于各种结构部位。•5.耐久性好。原材料选择正确、配比合理、施工养护良好的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抗渗性、抗冻性和耐腐蚀性能,且对钢筋有保护作用,可保持混凝土结构长期使用性能稳定。•(二)普通混凝土存在的主要缺点•1.自重大。1m3混凝土重约2400kg,故结构物自重较大,导致地基处理费用增加。•2.抗拉强度低,抗裂性差。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一般只有抗压强度的1/10~1/20,易开裂。•3.收缩变形大。水泥水化凝结硬化引起的自身收缩和干燥收缩达500×10-6m/m以上,易产生混凝土收缩裂缝。•(三)普通混凝土的基本要求•1.满足便于搅拌、运输和浇捣密实的施工和易性。•2.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条件所必需的耐久性。•4.满足上述三项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水泥用量,节约成本,即经济合理性。第二节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混凝土组成的主要材料:•水泥,砂子,石子,水,外加剂•一、水泥•(一)按用途及性能分为三类。•1、通用水泥,一般土木建筑工程通常采用的水泥。通用水泥主要是指:GB175—1999、GB1344—1999和GB12958—1999规定的六大类水泥,即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2、专用水泥,专门用途的水泥。如:G级油井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3、特性水泥,某种性能比较突出的水泥。如:快硬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膨胀硫铝酸盐水泥。•(二)、水泥按其主要水硬性物质名称分为•(1)硅酸盐水泥,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2)铝酸盐水泥;•(3)硫铝酸盐水泥;•(4)铁铝酸盐水泥;•(5)氟铝酸盐水泥;•(6)以火山灰或潜在水硬性材料及其他活性材料为主要组分的水泥。•(三)、水泥的主要技术特性分为:•(1)快硬性:分为快硬和特快硬两类;•(2)水化热:分为中热和低热两类;•(3)抗硫酸盐性:分中抗硫酸盐腐蚀和高抗硫酸盐腐蚀两类;•(4)膨胀性:分为膨胀和自应力两类;•(5)耐高温性:铝酸盐水泥的耐高温性以水泥中氧化铝含量分级。•.。•(四).水泥标号•六大水泥新标准实行以Mpa表示的强度等级,使强度等级的数值与水泥28天抗压强度指标的最低值相同。•新标准还统一规划了我国水泥的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分为三个等级6个类型,42.5、42.5R、52.5、52.5R、62.5、62.5R,其他五大水泥也分3个等级6个类型即32.5、32.5R、42.5、42.5R、52.5、52.5R•二、细骨料•公称粒径在0.15~5.0mm之间的骨料称为细骨料,亦即砂•三、粗骨料•颗粒粒径大于5mm的骨料为粗骨料。混凝土工程中常用的有碎石和卵石两大类。•四、拌合用水•根据《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的规定,凡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均可拌制各种混凝土。海水可拌制素混凝土,但不宜拌制有饰面要求的素混凝土,更不得拌制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五、外加剂•是指能有效改善混凝土某项或多项性能的一类材料。•第三节混凝土强度指标•混凝土强度指标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指标确定的在28天龄期用标准方法测得的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称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指标值。根据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指标值将混凝土划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14个强度等级。强度等级是质量控制和施工验收的主要依据。•第四节•普通混凝土的技术性质•一、新拌混凝土的性能(一)混凝土的和易性1.和易性的概念。•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也称工作性,是指拌合物易于搅拌、运输、浇捣成型,并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一项综合技术性能。通常用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项内容表示。流动性是指拌合物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产生流动的难易程度;粘聚性是指拌合物各组成材料之间不产生分层离析现象;保水性是指拌合物不产生严重的泌水现象。2.和易性的测试和评定。•通常通过测定流动性评定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的测定最常用的是坍落度法和维勃稠度法。•3.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1)单位用水量(2)浆骨比•浆骨比指水泥浆用量与砂石用量之比值。(3)水灰比•水灰比即水用量与水泥用量之比。(4)砂率•砂率是指砂子占砂石总重量的百分率,(5)水泥品种及细度•水泥品种不同时,达到相同流动性的需水量往往不同,从而影响混凝土流动性。(6)骨料的品种和粗细程度(7)外加剂•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的外加剂主要有减水剂和引气剂。它们能使混凝土在不增加用水量的条件下增加流动性,并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详见第五节。(8)时间、气候条件•4.混凝土和易性的调整和改善措施•(1)当混凝土流动性小于设计要求时,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不能单独加水,必须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水泥浆用量。但水泥浆用量过多,则混凝土成本提高,且将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水化热等。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也可能下降。•(2)当坍落度大于设计要求时,可在保持砂率不变的前提下,增加砂石用量。实际上相当于减少水泥浆数量。•(3)改善骨料级配,既可增加混凝土流动性,也能改善粘聚性和保水性。但骨料占混凝土用量的75%左右,实际操作难度往往较大。•(4)掺减水剂或引气剂,是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的最有效措施。•(5)尽可能选用最优砂率。当粘聚性不足时可适当增大砂率。••(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与水泥的凝结时间有相似之处,但由于骨料的掺入,水灰比的变动及外加剂的应用,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水灰比增大,凝结时间延长;早强剂、速凝剂使凝结时间缩短;缓凝剂则使凝结时间大大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分初凝和终凝。初凝指混凝土加水至失去塑性所经历的时间,亦即表示施工操作的时间极限;终凝指混凝土加水到产生强度所经历时间。初凝时间希望适当长,以便于施工操作;终凝与初凝的时间差则越短越好。•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测定通常采用贯入阻力法。影响混凝土实际凝结时间的因素主要有水灰比、水泥品种、水泥细度、外加剂、掺合料和气候条件等等。第五节混凝土外加剂•外加剂是指能有效改善混凝土某项或多项性能的一类材料。其掺量一般只占水泥量的5%以下,却能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耐久性或调节凝结时间及节约水泥。外加剂的应用促进了混凝土技术的飞速进步,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使得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和应用成为现实,并解决了许多工程技术难题。如远距离运输和高耸建筑物的泵送问题;紧急抢修工程的早强速凝问题;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水化热问题;纵长结构的收缩补偿问题;地下建筑物的防渗漏问题等等。目前,外加剂已成为除水泥、水、砂子、石子以外的第五组成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混凝土外加剂一般根据其主要功能分类:•1.改善混凝土流变性能的外加剂。主要有减水剂、引气剂、泵送剂等。•2.调节混凝土凝结硬化性能的外加剂。主要有缓凝剂、速凝剂、早强剂等。•3.调节混凝土含气量的外加剂。主要有引气剂、加气剂、泡沫剂等。•4.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主要有引气剂、防水剂、阻锈剂等。•5.提供混凝土特殊性能的外加剂。主要有防冻剂、膨胀剂、着色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第六节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根据《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04:99),将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50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将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和优异耐久性,且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称为高性能混凝土;同时具有上述各性能的混凝土称为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55-2000)中则将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则未明确区分普通混凝土或高强混凝土,只规定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混凝土强度范围从C15~C80。综合国内外对高强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实践,以及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将大于等于C60的混凝土称为高强度混凝土是比较合理的。•获得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最有效途径主要有掺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和活性掺合料,并同时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和优质骨料。对于具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还可掺用纤维材料提高抗拉、抗弯性能和冲击韧性;也可掺用聚合物等提高密实度和耐磨性。常用的外加剂有高效减水剂、高效泵送剂、高性能引气剂、防水剂和其它特种外加剂。常用的活性混合材料有Ⅰ级粉煤灰或超细磨粉煤灰、磨细矿粉、沸石粉、偏高岭土、硅粉等,有时也可掺适量超细磨石灰石粉或石英粉。常用的纤维材料有钢纤维、聚酯纤维和玻璃纤维等。•一、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1.高强混凝土的早期强度高,但后期强度增长率一般不及普通混凝土。故不能用普通混凝土的龄期—强度关系式(或图表),由早期强度推算后期强度。如C60~C80混凝土,3天强度约为28天的60%~70%;7天强度约为28天的80%~90%。•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由于非常致密,故抗渗、抗冻、抗碳化、抗腐蚀等耐久性指标均十分优异,可极大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物的使用年限。•3.由于混凝土强度高,因此构件截面尺寸可大大减小,从而改变“肥梁胖柱”的现状,减轻建筑物自重,简化地基处理,并使高强钢筋的应用和效能得以充分利用。•4.高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高,徐变小,可大大提高构筑物的结构刚度。特别是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大大减小预应力损失。•5.高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增长幅度往往小于抗压强度,即拉压比相对较低,且随着强度等级提高,脆性增大,韧性下降。•6.高强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较大,故水化热大,自收缩大,干缩也较大,较易产生裂逢。•二、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作为建设部推
本文标题:混凝土基础知识教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56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