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电子版
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电子版网上目录1民主主义与教育(1):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2/89)2民主主义与教育(29):附录(1/71)3民主主义与教育(9):第七章教育中...(1/12)4民主主义与教育(28):第二十六章道...(0/57)5民主主义与教育(27):第二十五章认...(0/45)6民主主义与教育(26):第二十四章教...(0/47)7民主主义与教育(25):第二十三章教...(0/22)8民主主义与教育(24):第二十二章个...(0/52)9民主主义与教育(23):第二十一章自...(0/36)10民主主义与教育(22):第二十章知识...(0/17)11民主主义与教育(21):第十九章劳动...(0/11)12民主主义与教育(20):第十八章教育...(0/10)13民主主义与教育(19):第十七章课程...(0/9)14民主主义与教育(18):第十六章地理...(0/8)15民主主义与教育(17):第十五章课程...(0/9)16民主主义与教育(16):第十四章教材...(0/12)17民主主义与教育(15):第十三章方法...(0/8)18民主主义与教育(14):第十二章教育...(0/9)19民主主义与教育(13):第十一章经验...(0/12)20民主主义与教育(12):第十章兴趣和训练(0/8)21民主主义与教育(11):第九章自然发...(0/10)22民主主义与教育(10):第八章教育的目的(0/13)23民主主义与教育(8):第六章保守的...(0/11)24民主主义与教育(7):第五章预备、...(0/10)25民主主义与教育(6):第四章教育即生长(0/9)26民主主义与教育(5):第三章教育即指导(0/8)27民主主义与教育(4):第二章教育是...(0/14)28民主主义与教育(3):第一章教育是...(0/17)29民主主义与教育(2):序(0/18)本书目录民主主义与教育(1):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29):附录民主主义与教育(9):第七章教育中...(1/12)民主主义与教育(28):第二十六章道...(0/57)民主主义与教育(27):第二十五章认...(0/45)民主主义与教育(26):第二十四章教...(0/47)民主主义与教育(25):第二十三章教...(0/22)民主主义与教育(24):第二十二章个...(0/52)民主主义与教育(23):第二十一章自...(0/36)民主主义与教育(22):第二十章知识...(0/17)民主主义与教育(21):第十九章劳动...(0/11)民主主义与教育(20):第十八章教育...(0/10)民主主义与教育(19):第十七章课程...(0/9)民主主义与教育(18):第十六章地理...(0/8)民主主义与教育(17):第十五章课程...(0/9)民主主义与教育(16):第十四章教材...(0/12)民主主义与教育(15):第十三章方法...(0/8)民主主义与教育(14):第十二章教育...(0/9)民主主义与教育(13):第十一章经验...(0/12)民主主义与教育(12):第十章兴趣和训练(0/8)民主主义与教育(11):第九章自然发...(0/10)民主主义与教育(10):第八章教育的目的(0/13)民主主义与教育(8):第六章保守的...(0/11)民主主义与教育(7):第五章预备、...(0/10)民主主义与教育(6):第四章教育即生长(0/9)民主主义与教育(5):第三章教育即指导(0/8)民主主义与教育(4):第二章教育是...(0/14)民主主义与教育(3):第一章教育是...(0/17)民主主义与教育(2):序(0/18)民主主义与教育(1):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2007-1-2313:54:00|By:闲散之人]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滕大春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所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英美学者把它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卢梭的《爱弥儿》并列。不过,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奴隶主阶级的教育蓝图,它把教育视为少数自由民的特权,其最高目的是培养统治广大奴隶的哲学王;杜威则呼吁民主的教育,借以实现民有、民享、民治的资产阶级民主社会。卢梭的《爱弥儿》在法国启蒙时代是震撼人心的,但卢梭是缺乏教育实践的理论家,其自然主义的教育纲领难以落实;杜威则不但强于教育理论,而且富于教育经验,他把理论和实际贯穿起来了。在教育史中既能提出新颖教育哲学,又能亲见其实施之获得成功者,杜威是第一人。《民主主义与教育》刚好是理解近百年来美国以及众多国家教育演进的钥匙。本文愿对该书的著者、内容和影响略加介绍,供读者参考。一、杜威的时代和生平美国从17世纪初期起就是英国的殖民地,经过18世纪独立战争建成美利坚共和国,此后,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都有了进步和发展;然而它仍是朴素而缓进的农业国家。1861年到1865年的南北战争,在美国是划时代的。它在政治上废除了黑奴制度,使黑人取得了公民权利;它促进了产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飞速向前,到第一次大战后,美国跃居富强之林,第二次大战后,更成为超级大国。杜威生于南北战争之前,卒于第二次大战之后,他那90余龄的漫长岁月,恰好处于美国由农业国一跃而为工农业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急骤转变时期。美国学者称他创立的反映时代剧变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思想是“美国天才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现”。了解这位思想家的生平,有助于了解《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论点和价值。杜威于1859年生于美国佛蒙特州风景秀丽的农业小镇柏灵顿。他的祖辈系1630年为避英国法兰德斯公爵迫害而逃到新大陆的欧洲移民。父亲是小商,母亲是地方法官之女。佛蒙特虽是经济繁荣的新英格兰地区的一州,但地势偏远,比较落后。杜威一家是当时道地的美国平民。杜威幼年平凡无奇。和同时的青少年一样,他从事过送报纸、干杂工、垦荒地、修水渠等劳动。他在当地小学和中学修业。由于学校陈腐,他的学业平平常常。他后来回忆道,他不过是在课堂之外的广大乡村活动中获得了一点重要的教育而已。因佛蒙特州立大学设在柏灵顿镇,他16岁便进了这所1791年建立的规模很小、水平较差的学校。该校教授基础文化科目,也讲些新知识,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孔德的社会学说、英国的经验主义理论以及德国理性主义哲学之类。杜威在大学获益也不大,像在中小学时代一样,他是从课外活动和广泛阅读中得到了一些可贵的启发的。这种大学和中小学教育在19世纪末叶的美国是常见的现象。对此杜威深感不满。1879年大学毕业后,杜威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州中学和柏灵顿乡村学校。时值南北战争后的重建时期,美国在政治、经济方面展开了热火朝天的改革,在文化教育上则大力向学术发达的德国学习,掀起了德国热。杜威受此学风的鼓励,在教学之余经佛蒙特大学教授陶瑞(H.A.Torry)指导,嗜读黑格尔等人的哲学论著。他撰写的哲学论文被黑格尔的崇信者哈里斯(WilliamT.Harris)称为佳作,并予以发表。美国高等院校的德国热以1876年创建约翰·霍布金斯大学为标志。这所新学府由艳羡德国教育的吉尔曼(D.Gilman)校长主持,提倡学术研究,以柏林大学和莱比锡大学为范例,被誉为设在巴尔的摩的德国大学。在哈里斯的鼓励之下,杜威于1882年成为该校的一名研究生,1884年荣获哲学博士学位。杜威在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攻读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德国的理性主义哲学。该校名师荟萃,杜威既受教于讲授德国哲学的莫里斯(GeorgeS.Morris)教授,又受发展心理学创始者霍尔(StanleyHall)和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CharlesPierce)的教导。他醉心理智探索,相信超绝的永恒的真理,是黑格尔的崇拜者。当时美国赴欧留学生数以千计,他们返美后传播欧洲学术,更有在欧洲学术基础上创立崭新的美国学术者。留学德国而执教哈佛大学的詹姆斯(WilliamJames)即其中佼佼者。杜威阅读詹姆斯的心理学名著,思想丕变,把兴奋点移向急剧变化的现实,着意给当时突出的社会矛盾寻求科学和哲学的解答。杜威在1930年撰写的《从绝对主义到试验主义》一文中,叙述了这段思想改变的过程。从此,他溶欧美思潮于一炉,给他致力教育研究培植了深厚根基。在这里必须指出,这种由理论探索转向现实的现象,是美国当时的时代特征,把这种转变仅仅视为杜威的转变是不能理解这个时代的。美国教育史家博茨(R.F.Butts)在所著《教育文化史》中说,19世纪的美国曾接受德国的理想主义、先验主义和绝对主义哲学,康德、费希特、施莱马哈尔等德国哲学家曾启发了美国的艾默生(RalphW.Emerson)和帕克(TheodoreParker)。早在17世纪的殖民地时期,人们普遍信仰加尔文派教义,这时受德国哲学的陶冶,遂更加相信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固定的和永恒的。美国人最终冲破这种观点而对人类文化作出成就,仍是植根于进化论的实用主义哲学。生物进化论所阐述的要义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它的核心是适应。就是说生物必须适应变化不居的环境,才能继续生存;否则失去适应能力,必然遭到天然淘汰。这种新观念对于永恒不易而超越现实的真理论无异是猛烈的撞击。美洲刚好是新大陆,和长期发展已定型的欧洲社会不同。它需要拓殖边疆,需要冒险开辟,需要创新求生,需要在非固定、非永恒、非一成不变的环境和信念中,面对新事物和提出新见解,从而建造新世界和新文明。客观形势迫使人们勇于探索而不守成规,其结果是承认宇宙并非终极的和完备无缺的,仍是经常处于变迁之中的。理性主义向来新生的有条不紊和一成不变,这时便受到怀疑;相反,革故鼎新和大胆尝试以及日新月异和敢于实验,却成为金科玉律。因为当时的美国如抱残守缺便是退化,是死路一条,唯有除旧布新才是成功和进步的康庄大道。在这种形势下,皮尔士、詹姆斯等时代的喉舌才倡言真理不是上帝恩赐的神物,不是神的预制品,而是人类在披荆斩棘的开创过程中获得的理解;一旦时移势易,早时的定论就该让位于新获致的定论。真理仅是要经受实效检验的假定,绝不是千秋不移的成规。所谓绝对、所谓标准和所谓权威,都须经受社会活动的鉴定和考验,否则不啻是束缚人们智慧发展的障碍物。杜威恰是接受到这种时代思潮的洗礼而建树起哲学理论的。就教育领域而言,由于美国学校腐败,在杜威以前早已兴起改革运动。有人误解教改是南北战争以后由杜威和进步教育运动开始的。实际上,在19世纪50年代末,在纽约的奥斯威哥市教育局长薛尔顿(E.Sheldon)出游加拿大多伦多城时,正值该地推行1850年《教育法案》,依照普鲁士的办法,成立师范学校,用裴斯泰洛齐的原则培养学校教师。薛尔顿便于1858年在他属辖地区的学校推行裴斯泰洛齐的方法,并于1861年成立师范学校,以培养师资。因其成绩良好,其他地区相继取法,曾酿成奥斯威哥运动。南北战争以后,曾赴德国考察的帕克(FrancisParker)于1875年就任麻萨诸塞州昆西市教育局长,同样推行德国新教育,用直观教学和参观旅行等手段,引导儿童从实际生活中进行学习。其他地区也相继取法,形成更为热烈的昆西运动。1882年帕克改任芝加哥市库克县立师范学校校长,进一步发扬教改精神,在附属的实习学校中,把德国的福禄倍尔、赫尔巴特以及理裴斯泰洛齐的新颖教法,兼容并收,从而引起广泛影响。杜威屡次参观访问该校。他于1896年在芝加哥创办实验学校,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和上述的教育革新浪涛分不开的,当然也是他个人天才使然。就杜威的个人成长而言,他把他的思想兴奋点投放在教育课题上,是他离开约翰·霍布金斯大学而任教大学后开始的。其发展可分三期。从1884年至1894年的十年,他在密执安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密执安大学校长长安吉尔(J.Angell)是教育改革派,认为“大学的主要职责是和本州公立学校保持紧密的接触”。他的号召鼓舞了杜威去探索普通学校学生求学的方法,不断了解中小学的实际。更重要的是随着南北战
本文标题: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电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67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