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地质构造: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等,在内外地质动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变形;如褶皱、节理、断层以及其它各种面、线状构造。层理:是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它是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层理的类型:层理分为平行层理、波状层理和斜层理。识别标志:1、岩石成分的变化在成分比较单一的巨厚层岩石中,要注童寻找成分特殊的夹层。如块状砂岩中的砂砾层、粗砂岩夹层或透镜体;巨1、要测定矿物的轴性和光性符号,应该选择在正交偏光下干涉色最高的切面。(×)2、在同一岩石薄片中,同种矿物不同方向的切面上,其干涉色不同。(√)3、对于一轴晶矿物来说,其延性和光性总是一致的。(√)4、两非均质体矿片在正交镜间的45°位重迭,当异名半径平行时,因总光程差为零而使矿片变黑暗的现象,称为消色。(√)5、贝克线的移动规律是下降物台,贝克线总是向折射率大的物质移动。(√)6、二轴晶光率体,当Np>Nm>Ng时,为负光性。(×)7、矿物的多色性在垂直光轴的切面上最不明显。(√)8、一轴晶光率体的旋转轴永远是Ne轴。(√)9、某矿物的最高干涉色为Ⅱ级紫红,因此该矿物的某些切面可能出现Ⅰ级紫红。(√)10、一轴晶平行光轴切面的干涉图与二轴晶平行光轴面切面的干涉图特点完全一样,在轴性明确的情况下也不能用作光性正负的测定。(×)厚层石灰岩或白云岩中的薄层泥灰岩、页岩夹层或硅质条带等,这些夹层是识别巨厚岩层层理的比较可靠的标志。2、岩石结构的变化如砾岩中大小不同的砾石分层堆积呈带状,砂岩中云母呈面状分布,各种原生结核或扁平状砾石在沉积岩中呈面状排列等。3、岩石颜色的变化在成分单一,颗粒较细,层理隐蔽的岩石中,如有颜色不同的夹层或条带,也可指示层理。但要注意区别由某些次生变化造成的岩石颜色差异。如氢氧化铁胶体溶液常沿节理或岩石孔隙扩散并沉淀,从而在岩石中形成不同色调的褐红色条带或晕圈,当其规模很大时在个别露头上观察,就容易误认为层理。岩层的原生层面构造这些构造包括波痕、泥裂、雨痕、生物遗迹及其印模等。5、特殊的标志层。层面构造:?1、斜层理2、粒级层理3、波痕4、泥裂5、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6、冲刷痕迹7、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条件岩层的层面产状:倾向、倾角。走向:岩层与水平面的交线所指的方向;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的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指向岩层倾斜下方的方向;倾角:层面上与走向垂直的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倾伏向:空间倾斜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指向直线下倾的方向;倾伏角:空间的倾斜直线与其在水平面的投影线的夹角;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的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面上的侧伏角。侧伏向:就是构成上述锐夹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大致方向。线状构造:“v”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则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成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及坡度不同,“V”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1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一致,但地质界线的弯曲度要小;2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但岩层倾角小于坡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一致,但地质界线的弯曲度要大;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但岩层倾角大于坡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相反。2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这种上、下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反应构造意义、形成时间判定:平行不整合在平面上和剖面上都表现为: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界线在较大区域内呈平行展布,产状也基本一致,但其间却缺失部分地层。平行不整合的形成是由于地壳在一段时期处于上升,而在上升过程中地层又未发生明显褶皱或倾斜,只是露出水面发生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经过一段时期后,又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积,从而使上、下地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但彼此的产状却是基本干行的。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角度不整合又简称不整合。主要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又不相同。在不整合面上常有底砾岩、古风化壳、古土壤层等。上覆的较新地层的底面通常与不整合面基本平行,而不整合面与下伏的老地层则相截交。角度不整合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均表现为: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有较明显的差异,其间又缺失一部分地层。上覆较新地层的底面(即不整合线)与下伏较老的不同层位的地层相交截。不整合确定标志:1地层古生物标志:地层角度相交、剖面上岩石学特征及生物化石的连续性等;2沉积方面的标志:主要是上下岩石存在底砾岩或风化壳等;3构造标志:其上下层的产状不一致、构造变形差异明显,构造的方向差异等;4岩浆活动及变质方面的差异。不整合形成时代的确定:下伏的最新地层形成之后;上覆的最老地层形成之前。也就是存在缺失的那些地层的形成时间。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应力集中:当物体内部有孔洞、缺口或微裂隙存在时,就会在该处产生局部的应力集中。(应力集中的现象是地壳中常见的现象,它影响着构造应力场中的应力分布状态。)当岩体和岩层内有早期断裂存在再次发生构造变形时,在早期断裂附近,特别是在断裂带的端点、拐点、分枝点、错列点和待交汇点最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均匀应力场:应力场中各点的应力状态都相同的应力场。非均匀应力场:如果各点的应力状态不同,从一点到另一点的应力状态不断变化的应力场。应力:在内力均匀分布的情况下作用于单位面积上大的内力。剪裂角分析的公式:θ=45°—ψ/2。剪裂角:最大主应力轴方向与剪切破裂面间的夹角。蠕变与松弛:蠕变是指在应力不增加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形继续缓慢增加的现象;松弛则指应变保持不变时,随时间的增长应力逐渐减小的现象。这两种现象均与时间有关,反映的规律是长时间的缓慢变形会降低材料的弹性极限。应变:是物体变形程度的度量。可以从两个方面描述变形前后质点位置的变化。①描述物体内质点间线段长度的变化量,叫线应变;②描述物体内相交线段之间角度的变化量,叫角应变,或剪应变。均匀变形:变形前后物体各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称为均匀变形.其特征是:原来的直线或平面,变形后仍然是直线或平面,但方向可能改变,原来互相平行的直线或平面,变形后仍然平行,方向也可能改变:变形物体中同一方向的直线具有相同的伸缩量和角度变化。非均匀变形:变形前后物体各部分的变形方向,性质和大小有变化的变形称为非均匀变形.其特征是:原来的直线或平面,变形后为曲线或曲面:原来互相平行的直线或平面,变形后不再平行,变形物体中同一方向的直线伸缩量和角度变化是不同的。应变椭球体:当物体或岩石发生均匀变形时,内部质点的相对位置将发生变化。设想物体和岩石变形前内部某一点为一小圆球体,变形后这个圆球体就会变成一个椭球体,该椭球体称为应变椭球体。反之,如果变形前为一椭球,变形后这个椭球成了球体,该椭球体叫逆应变椭球体。递进变形:在同一种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变形称递进变形。褶皱:是岩石受力发生的弯曲变形,它是由岩石中原来近于平直的面变成了曲面而表现出来的。3褶皱基本形式有两种:1、岩层向上弯曲,其核心部位的岩层时代较老,外侧岩层较新,称为背斜。2、岩层向下弯曲,核心部位的岩层较新,外侧岩层较老,称为向斜。褶皱要素:核部、翼部、褶轴、枢纽、轴面、轴迹、脊、脊线、脊面和槽、槽线、槽面。断裂包含断层和节理,二者都是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力构造。断层是大型构造,有明显的位移,分布不均匀;节理是岩石中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也是地壳中发育最广的一种构造。同沉积断层:又称生长断层,主要发育于沉积盆地边缘。在沉积盆地形成和发育的过程中,盆地一边不断沉降,沉积不断进行,盆地外侧不断隆起,这些作用都是由于控制盆地边缘断层的不断活动而发生的。同沉积断层有以下主要特点。1.一般为走向正断层,剖面上常呈上陡下缓的凹面向上的勺状;2.下降盘地层明显增厚,这是同沉积断层最基本的特征3.断距随深度增大,地层时代愈老,断距愈大,任一标志层的断距都反映了这层以前断层活动引起的断距之和;4.上盘常发育逆牵引构造,构成背斜,与断层走向一致延伸,背斜顶点向深部逐渐偏移,偏移轨迹与断层面大致平行。有些褶皱是在岩层沉积的同时逐渐变形而形成的,这类褶皱称为同沉积褶皱。其特点是:1、褶皱两翼的倾角一般是上部平缓,往下逐渐变陡,褶皱总的形态多为开阔褶皱;2、在背斜顶部岩层厚度变薄(有的层位甚至缺失),而两翼岩层厚度却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如为向斜则中心部位岩层厚度往往最大;3、岩层的结构构造也明显受构造控制,即背斜顶部常沉积浅水的粗粒物质,而向斜中部则沉积细粒物质。底辟构造:是地下高韧性岩体如岩盐、石膏、粘土或煤层等,在构造力的作用下,或者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当岩浆上升,侵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时,则可形成岩浆底辟。盐丘:是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它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底辟构造脆、韧性断层:韧性断层又称韧性剪切带,它是岩石在塑性状态下剪切作用形成的强烈变形带。一条向下切割的大断裂,在浅层次为脆性断层,向深层次则过渡为韧性断层。脆性断层的特点是断层面明显,两盘相对滑动集中于个别断裂面上,位移显著。韧性断层的特点是在剪切带分别沿无数微细滑动面做微小滑移,从而引起韧性断层两侧岩块的错位。走向滑动断层:两盘顺断层走向线滑动的断层,又分右行滑动断层和左行滑动断层。许多巨大走向滑动断层具有以下特点:1、走向滑动断层常成直线状延伸,断层产状陡峻以至直立。它的次级断层多而复杂,各级各类断层分叉交织构成发辫式或一套平行的断裂组合;2、在走向滑动断层两盘中,常派生一系列雁列式断层和褶皱,靠近断层常表现出地层-构造的巨大弯转;3、走向滑动断层带两侧的地层-岩相常成有规律的错移,地层-岩相带的时代愈老,平移距离也愈远;4、走向滑动断层带上常出现构造凹陷和构造凸起,表现为拉张性断陷盆地和挤压性冲断-褶皱拱起。节理的分期与配套:分期就是将一定地区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加以区分,将同期节理组合在一起。配套就是将一定构造期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各组节理组合成一定系列。剪节理与张节理的特点: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特征为:1.剪节理产状较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2.剪节理较平直光滑,有时具有因剪切滑动而留下的擦痕,当剪节理未被矿物质充填时是闭合的,如被充填,脉宽较均匀,脉壁较平直。3.发育于砾岩和砂岩中的剪节理,一般都切穿砾石和砂粒等粒状物质。4.典型的剪节理常常组成共轭X型节理系,这种节理系发育良好时,将岩石切成菱形或棋盘格状。如一组节理发育,则形成一组平行延伸的节理。不论是X型节理或一组平行节理,节理往往成等距排列。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主要特征有:1.张节理产状不甚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多短而曲折,一组节理有时呈侧列产出;2.张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3.在砾岩或砂岩中1、要测定矿物的轴性和光性符号,应该选择在正交偏光下干涉色最高的切面。(×)2、在同一岩石薄片中,同种矿物不同方向的切面上,其干涉色不同。(√)3、对于一轴晶矿物来说,其延性和光性总是一致的。(√)4、两非均质体矿片在正交镜间的45°位重迭,当异名半径平行时,因总光程差为零而使矿片变黑暗的现象,4称为消色。(√)5、贝克线的移动规律是下降物台,贝克线总是向折射率大的物质移动。(√)6、二轴晶光率体,当Np>Nm>Ng时,为负光性。(×)7、矿物的多色性在垂直光轴的切面上最不明显。(√)8、一轴晶光率体的旋转轴永远是Ne轴。(√)9、某矿物的最高干涉色为Ⅱ级紫红,因此该矿物的某些切面可能出现Ⅰ级紫红。(√)10、一轴晶平行光轴切面的干涉图
本文标题:构造地质复习考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88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