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
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资料汇编(一)《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项目组二〇一〇年九月各学科课题组、各样本学校:“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是湖北省教育厅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之一。该项目由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和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共同承担。2010年7月,省教育厅召开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启动会。随后,项目组分别召开样本学校负责人和学科课题组负责人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并正式启动项目研究工作。为方便各学科课题组、各样本学校开展研究,现将“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项目实施方案及各学科课题组工作方案等资料汇编并印发你们,请按照规划和要求,扎实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如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项目秘书组、学科课题组联系。项目秘书组联系人、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及QQ号:杨林贤:027-87943646/13018033128,ylx1962@sina.com孙华:027-87943621/15337260422,huasun2010@126.com,QQ:719602225附件1:“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实施方案附件2:“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各学科课题组工作方案附件3:“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样本校实验学科统计表附件4:“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学科申报表湖北省教学研究室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五日附件1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实施方案湖北省教学研究室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是湖北省教育厅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之一。经投标和评审,省教育厅已发文(鄂教基〔2010〕4号)正式将该项目下达给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和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为明确研究目的与任务,设计研究进程,促进项目工作取得实效,特制定本方案。一、项目研究的意义中外课程改革的历史经验表明,教师及其设计的课堂教学最终决定课程改革的成败。当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仍具有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性质,学校内部教育变革动力不足,教师校长主体变革需求不强,国家课程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逐级折损,受高考应试影响的课堂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课程功能未能全面发挥,课堂教学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专业队伍引领,对教学有效性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和理性探索。二、国内“有效教学”研究综述2001年,为配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钟启泉等主编出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其中专辟一节阐述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详细介绍了有效教学的由来与发展,认为有效教学是解决现存中小学教学问题的一种方案,是推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实践持续深化的得力助手,并对有效教学含义从“有效”和“教学”两个角度加以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意识;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自此,“有效教学”开始进入基础教育界的视野,中小学研究有效教学的热潮逐渐兴起。纵观2001-2007年文献,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总体状况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有效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激起的反响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教学“新思维”、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方向的作用;关于有效教学涵义及其特征的研究与质疑从未间断,学界尚未达成共识;关于教师特质和教学行为的研究,是有效教学研究的重点,其研究成果已开始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产生影响;关于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面广量大,并从最初相对集中于教学理论层面的抽象策略或宏观策略的探讨,向教学实践层面的具体策略或微观策略的探讨发散,在学校教学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有些关于教师特质、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的研究,将有效教学等同于一般的“提高教学质量”,似乎任何“好”的教学都是有效教学;研究内容的分布不很平衡,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影响因素、实施的具体方法和内在机制、评价的主要标准和有效方法等难度较大的问题,研究成果还较为贫乏,研究的总体水平还不高——谈“应该”、“必须”的多,谈“为何”以及“怎样”的少;研究过程中的质疑、审视与反思不断出现,其对调整研究方式、深化研究进程、消除研究“泡沫”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国内有人对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教改实验进行了梳理,如顾泠元的青浦数学教改实验、卢重衡的自学辅导法、黎世发的异步教学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魏书生六步法、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张思中的十六字外语教学法等,这些主张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有效教学的部分特征、教师的部分有效教学行为策略,不论各自主张中蕴含的教育理念还是实践中产生的积极影响,都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吕渭源等的有效教学研究和上海市教学研究室的有效教学调研也是有价值的借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省各地学校积极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许多地方学校注重学习、借鉴兄弟省份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探索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力求打造“高效课堂”,表现出了较高的改革热情,为“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三、核心概念的界定有效教学在本研究中界定为:在正确的教学价值观引导下的有正面教学效果、较高课堂效率、较大教育效益的教学。具体而言,有效教学要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各学科教学中能够全面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实现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有效教学要提高教师课程执行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缓解教师过重的工作压力,真正实现学科教学减负增效的目标。四、项目研究的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探讨有效教学的条件、标准、方法和保障机制,提高教师把握课程标准和课标教材的能力,逐步克服无效教学或过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内容:分学科研究、制定课堂教学的条件、标准,探索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方法,提供示例;提出保障课堂有效教学的政策建议。主要任务:开展各学科课程三维目标具体化的研究,便于教师领悟课程标准要求和有效利用教材资源;探讨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条件、标准和基本规律;探讨学法指导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方法和策略,依靠学生主体提高教学实效;通过多形式和多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探索有助于教师同伴合作和资源共享的教学制度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项目除按规定内容开展研究外,还涉及如下重大研究项目,内容上有交叉,研究时应予以关注: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研究,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命题研究。五、项目推进的策略本项目研究以样本校为依托,以学科研究组为组织支撑,以学科课程三维目标具体化为突破口,宏观规划,分科运行,范本引路,整体提升,力求项目研究不断有序深入,产生区域性的研究效益。1.本项目研究“以样本校为依托”,一方面是指样本校作为项目研究与实验的基地,必须承担相应的项目实验研究任务;更重要的是,样本校教师的自主研究是本项目研究的内在动力,样本校本身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本项目研究的成效,因而本项目研究必须研制样本校项目研究的运行机制,采取措施充分调动样本校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本项目研究能否持续有效深入进行的关键。2.“分科运行”是指以学科研究组为基本组织分学科开展项目研究,这是本项目研究内容所决定的项目研究组织形式。“分科运行”既要体现学科特色,追求学科研究高度,同时又要协调项目研究步伐,准确把握项目研究方向,实现项目研究的学科整体发展。3.本项目研究以学科课程三维目标具体化为突破口,进而研究各学科教学特点、规律、方式方法及保障措施,分学科研究制定课堂教学标准,提出课堂教学建议,实现学科课堂教学可持续的减负增效,这是本项目研究的核心价值追求。4.“范本引路”是本项目研究的重点推进策略。“范本”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搜集整理范本、研究推广范本,是本项目研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5.本项目研究方法侧重于调查研究、课堂观察、案例总结,同时注重文献研究,在此基础上增强理性思考和反思总结,并强调在实践中予以检验和完善。为实现项目研究的群体性、常态化,促进项目研究成果及时转化,本项目研究将依托湖北教育信息网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网站平台开展研究,这是本项目研究在方式方法上的一大亮点。六、项目推进过程第一阶段:起始研究阶段(2010年2-7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项目研究组织机构,明确目标任务,开展前期研究。主要工作包括:成立项目总课题组,明确研究思路和人员分工,制定项目研究实施方案;成立学科研究组,制定学科研究计划。深入样本校和其他普通高中学校开展教学状况调查,观察课堂教学实况,研讨课堂教学案例。第二阶段:过程研究阶段(2010年9月-2012年6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本项目研究的目标开展研究,细化研究过程,逐步形成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工作包括:项目组分析处理调查资料,形成各学科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形成我省普通高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总报告。各学科研究组深入样本校及其他普通高中学校进行教学调查与课堂观察,组织有效教学研讨、交流和展示活动,分学科研制课堂教学标准。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7-12月)。本阶段的重点工作是对本项目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推出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工作包括:各学科总结、梳理、汇编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成果。各学科撰写项目研究工作报告,在此基础上形成项目总报告,对课程标准及在我省使用的课标教材提出修改意见,提出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政策建议。七、项目组织机构、人员分工及其职责1.总项目组组长:张祖春副组长:崔鸿、方晓波、杨国金(执行)核心成员:秦训刚、蒋红森、周远方、孙延洲、扈华唯、罗之慧、王淑珍、胡明、冯长运、孙旭、许晓林、丁远毅、王志兵、郎盛新、刘俊丽、吴乐年、向莉、甘琼、邓治清、刘合荣、杨林贤、孙华总项目组组长负责规划工作进程、组织综合研究活动,并对各学科研究工作进行评估、监控与指导;总项目组核心成员主要由省教研室学科教研员组成,负责规划、组织本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各项具体工作。2.总项目专家指导组组长:崔鸿副组长:杨国金成员:李家清、舒白梅、王后雄、杜芳、黄致新、周东明、谭细龙、李世伟、胡向东、雷春、课标研制或教材编写专家总项目专家指导组成员主要负责指导学科课题研究,参加开题、中期评估、研讨会和结题等活动,为本项目研究提供学术和技术支持。3.学科课题研究组高中语文等15个学科分学科成立课题研究组,省教研室学科教研员或相应学科专家为学科研究组组长。各学科研究组由教学研究人员、中学骨干教师、考试评价研究人员、课程与教学论教师等10-15人组成。学科课题研究组任务:制定学科课题研究工作方案;明确学科研究组各成员的研究任务;在总课题框架内提出本学科研究子课题5-8项;组织本学科课题研究各项具体工作;全面达成总课题组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并力求体现学科特色,有所创新。4.项目秘书组成员:刘合荣、杨林贤、孙华、李娟秘书组的职责是:搜集相关研究资料,建立课题研究资料库;及时收集、整理、发布课题研究信息,保持各项信息通畅传递;为各项课题研究活动提供协调和服务。秘书组设在省教研室综合室。八、项目保障机制1.建立专业研究团队。本项目由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和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共同主持,省教研室高中语文等15个学科教研员、华中师范大学各院系学科论教师及有关专业人员参与总课题组工作。各学科研究组由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教材编写者、优秀教研员、一线骨干教师组成。2.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明确样本校、学科课题组及其成员的职责,定期对样本校、学科研究组和研究人员工作进行评估,实行表彰和奖励。3.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各样本校、学科课题组每学期向总课题组报告研究工作状况,提出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并对总课题组提出建议。4.建立学习交流机制。各样本校、学科课题组向参与研究的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制定学习研修计划,及时开展课题研究的交流活动,使课题研究的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实现自我提升的过程。5.提供研究经费保障
本文标题: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98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