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1-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中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明代前期的“台阁体”诗歌紧密结合理学,反映上层官僚的审美情趣。明代后期,出现了倡导个性自由,要求摆脱礼教束缚的诗歌。下列与明朝诗风转变存在关联的是A.专制制度削弱B.心学影响扩大C.西学东渐D.商品经济繁荣2.下图反映了我国国防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成就()①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②打破了美、苏核垄断③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④实施了“863”计划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3.20世纪初,“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的代表人物应该是A.李鸿章、曾国藩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黄兴D.林则徐、魏源4.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这主要说明了()A.京剧是在融合多个剧种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B.京剧是我国的“国剧”C.京剧形成得益于政府的支持D.京剧成熟于道光年间5.“奉天承运”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最早从秦朝开始使用,明朝正式使用-2-在帝王诏书上,《典故纪闻》卷一记载太祖尝言:“见人言动皆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可见,这一词语主要体现了古代帝王A.宣扬迷信思想B.祭祀天地神灵C.宣扬君权神授D.报答天地之恩6.摇滚乐最早、最著名的偶像是()A、“猫王”艾维斯·普莱斯利B、甲壳虫乐队C、勋伯格D、披头士乐队7.“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这一主张来自()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8.下图是对我国古代哪项科技发明的记载?印刷术B.造纸术C.丝绸织造D.瓷器制作9.《十日谈·第四天·一对父子的故事》中,父亲将女人形容为“祸水”“绿鹅”,而儿子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独独看中了“绿鹅”(女人)。此故事表明作者()A.批判了宗教神权统治的立场B.引导人们从禁欲苦行到顺从人性的愿望C.继承了古代希腊的思想遗产D.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类平等的思想10.之所以说严复的思想在当时远远超过了大多数改良思想家的认识,主要是因为他A.极力主张学习西方B.把西方近代政治文化概括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C.对“中体西用”思想作了全面阐述D.主张从教育入手,开启民智11.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三纲五常B.经世致用C.万物本原D.抗衡佛教12.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C.商品经济有所发展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13.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A.中庸,不偏不倚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14.《西厢记》中说:“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对文中的“柳骨颜筋”及其代表字体解释错误的是()A.“柳”指柳公权,“颜”指颜真卿B.是书法中楷书的著名字体C.这种字体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D.是宋元时期书法的杰出代表15.严复晚年给门生的信中说:不佞垂老,亲见脂那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3-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大地,泽被寰区。这表明严复A.认清了工业文明的本质B.发展了进化论思想C.肯定了传统文化的价值D.否定民主政治实践16.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其著作《资本主义论丛》中曾经指出,18世纪的欧洲:“礼拜堂日趋没落、实验室欣欣向荣”。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无关的是A.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D.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17.斯宾塞认为:人类可以在人口的压力下前进,也可以不前进,但是按照事物的性质来说,只有那些在人口压力下确实前进的人会最后获得生存。其理论依据可能是A.经典力学理论B.社会契约论C.生物进化论D.相对论18.王阳明认为,真正的良知不是纯观念上的,也不是进行纯观念上的推导便可以得出的,他说,“人须在事情上磨练做工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王阳明表达的观点是A.良知的实践以观念的推导为前提B.把道德观念和行为修养融为一体C.内心自省是获得良知的重要途径D.通过动静结合以促进良知发展19.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关键是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教思想的人做大官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20.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的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思想B.民主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D.民生主义思想21.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较为突出。从徐渭和郑板桥的绘画和诗句中,我们发现文人画的特点是A.线条挺拔流畅,色彩绚丽典雅B.吸取印度、波斯风格,色彩瑰丽C.表现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D.宫廷画派,富有生活气息22.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23..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4-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24.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其内容极为广泛。从该书中可以查阅到A.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等技术在北方的应用B.水排、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的制作工艺C.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栽培技术D.耧车、曲辕犁等农具的制作和使用技术25.启蒙思想对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反对天主教会权威和迷信B.提倡天赋人权C.主张建立规范的法治社会D.追求自由平等26.下列对梭伦改革历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B.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C.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D.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27.据《明史·儒林传序》记载,嘉靖(1521-1566)以后百余年间,“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李贽挑战儒家价值标准和权威地位B.王阳明的心学成为显学C.明朝国内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D.“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28.以“牛顿”作为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因为牛顿提出了①物体机械运动三大定律②万有引力定律③量子理论④狭义相对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9.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转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C.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30.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A.有力地冲击了神学创世说B.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5-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简答题(40分)31.(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凸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据盂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整理材料二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高力克《五四:未完成的启蒙》材料三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高力克《五四:未完成的启蒙》(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启蒙是一种“内源式”的启蒙。并指出导致近代中国启蒙具有“外源式、突变性”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指的是什么?并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为什么会遭遇“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不得摘抄原文)(4分)(3)材料三中,“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中国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4分)32.(15分)材料一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今则西戎以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烦,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枢密副使富弼的上疏材料三对于庆历新政的失败,从古到今,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南宋人叶适认为范仲淹实施“明黜陟”(即严明官吏升降制度)“抑侥幸”(即限制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径)这两项失之“太猛”,以致激起“庸人”的反对;如果范仲淹改革,“先国家之常行,后庸人之重害”“势必民渐”,也许能够成功。-6-《宋史·范仲淹传》认为:“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模扩大。论者以为不可行。”所以导致新政失败。现代史学家邓广铭认为由于范仲淹等人在推行新政过程中,几乎可以说是同心协力,和衷共济,有时还互相推崇,招致朋党之讥。本就对范仲淹等人有戒心的宋仁宗,最终下决心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所以,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之一,也在于他抵触了宋朝的家法”。这里的家法指朝廷对朋党的防范。请回答:(1)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的背景。(9分)(2)结合材料三观点及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6分)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亚里士多德不是对导师一味言听计从,唯唯诺诺,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敢于思考、坚持真理、勇于挑战。……亚里士多德为其哲学学校设立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王成光《论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材料二15世纪西欧的教育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教育家主张学校教育应让学生快乐而健康地生活,使学生成
本文标题: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99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