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湖北省稳派2014届高三强化训练试卷及答案(一)历史试题
1湖北省稳派2014届高三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祝考试顺利★考生注意: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相应位置。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中相应住置,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不能答在试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第І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战国七雄中A.经济文化比东方六国繁荣B.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作战方式先进C.置身诸侯纷争之外专注于发展国力D.较少受礼乐文明影响制度变革卓有成效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讲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写道:“……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世卿世禄制D.科举制3.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空格处应是A.丞相B.太尉C.司隶校尉D.枢密院4.“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材料反应的是A.西周的分封制B.西汉的郡国制C.唐朝的藩镇D.元代的行省制5.中国古代监察区向地方一级行政单位的变化是一个经常性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朝的“道”等均是如此,这说明2A.中央集权制不断强化B.监察制度名存实亡C.监察官员独立性过强容易形成割据D.中央对地方的监管遭到削弱6.“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不差的”,作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整个中国传统政治就是专制独栽的。由此可见A.明清以前中国政治体现了民主的特征B.秦汉的朝议制度最能表明当时皇帝并非专制C.丞相制度的废除导致了政治专制独裁D.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相对于以前发生了质变7.“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A.公民意识B.民主政治C.爱国情怀D.城邦观念8.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这说明A.罗马法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法律B.罗马法在近代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运用C.罗马法内容包罗万象且条理明晰D.罗马法的某些理念具有普世性的意义9.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A.资本主义发展导致政治制度变革B.保留国王但是实现了民主C.各阶层沟通妥协最终实现制度变更D.议会成为国家政治权利的中心10.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米”。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C.联邦制度适用于大国和小国D.实现了稳定与效率的平衡11.在领导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然而,1890年劳苦功高的俾斯麦还是被辞退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A.帝国皇帝B.帝国议会C.联邦议会D.天主教会12.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这说明A.清朝统治者的不自信B.君主专制下的失策C.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D.清朝严格实行海禁313.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除梁启超外,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变”的代表,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在本质上体现了A.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剧烈C.西方文化冲击日益深入D.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绝境14.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以上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A.“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B.晚晴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没有实质性变化C.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D.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15.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C.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16.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A.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B.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C.抗击外米侵略的英雄气概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17.《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D.“天下为公”18.在中国近代的一份历史档案中这样写道:“海军尽叛,天险已无,何能悉以(北洋)六镇诸军防卫……”。据材料,这最有可能反应的是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A.太平天国运动B.甲午战争C.辛亥革命D.解放战争19.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促使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4A.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国科技领先,民主制度日益完善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国力增强20.中国在六十年代的外交被概括成“两个拳头打人”。对此认识全面的是A.具有时代情绪下的历史合理性B.是中国取得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政策保障C.是中美关系的改善的重要原因D.带有明显“左”的色彩21.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场人为的“强制性”爆发的革命。下列能够作为这个结论依据的是A.十月革命爆发前俄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B.布尔什维克党人数较少难以发动革命C.俄国从沙皇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过渡太快D.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条件不足22.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位置,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在历史文献中,二战后的“西方”概念的内涵是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和日本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23.“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外米粮食和其他大部分米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为了避免“危机”,美国A.占领德国B.建立北约C.实施马歇尔计划D.进行核威慑24.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A.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B.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其不再是世界上最强国家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有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D.美国在国际上的战略行动失去了以往那种自由525.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受西方学术影响,社会史研究在中国兴起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社会史研究的视角相对于以前主流的政治史有很大的不同,有学者总结:如果说以前的政治史是“眼光朝上看”的话,那么社会史则是“视线的下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时令风俗等等都成了研究的重点。导致中国史学研究转型的原因是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B.改革开放的促进C.政治的大众化和民主化推动D.市场经济的发展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材料问答题:本卷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本朝惩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久困弱。——《朱子语录》材料三元统一,疆域辽阔,为了适应全国辽阔疆域管理,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元行省辖区广褒,权力空前,《元史·百官志七》云:“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行省“不得彻承制署置属吏”,“十省之属自篼库(保管仓库的役吏)而上,皆命于朝”;“诸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军事上在批准调军程序、委任统军人等方面要受中央节制,布置调换戊兵、整点军队等事宜更是由朝廷直接掌握。御史台、行御史台,和各道廉访司对行省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察。——摘编自宋濂《元史》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廷争的焦点,(2分)并概括李斯的主要观点。(3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做“一切收了”的?(6分)如何认识朱熹“州郡遂日久困弱”的论断?(2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5分)6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在借鉴西方民族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大一统观和夷夏变易观,提出了御外自强的“大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涵是:联合包括满族在内的中国境内各民族以构建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国家;汉族是民族共同体的中心和主体;保存族粹以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大民族主义”顺应了中国现代化的需要,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对于革命派民族观的转变及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的贡献颇大。——高强《论梁启超的“大民族主义”》材料二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打碎偶像(孔子)、全盘西化、民主启蒙,都仍然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社会进步起来,使中国不再受欺侮受压迫,使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所有这些就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力’’——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瘼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在如此严峻、艰苦、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在所谓你死我活的阶级、民族大搏斗中,它要求的当然不是自由民主等启蒙宣传,也不会鼓励或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之类的思想,相反,它突出的是一切服从于反帝的革命斗争,是钢铁的纪律、统一的意志和集体的力量。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等等,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个体的我在这里是渺小的,它消失了。——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材料三在近代世界,还有一个追求近代性和固守传统性的冲突。通常民族主义从逻辑上来说,会将取向引向对传统性的固守和对近代性的拒绝,可是,无论日本还是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主
本文标题:湖北省稳派2014届高三强化训练试卷及答案(一)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03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