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湖北省重点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中华资源库年秋季湖北省重点高中期中联考高三历史卷考试时间:2014年11月6日上午试卷满分:100分【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历史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试题重点考查:分封制和郡县制、元朝的行省制度、汉朝的盐铁官营、宋代的纸币、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基层选举制度、一国两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雅典“城邦”、罗马法、法国《1875年宪法》和德国《1871年宪法》、美国的民主政治、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朝鲜战争、马歇尔计划、两极世界的形成、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维新变法思想、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注重考查基础的好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文】1.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作者旨在说明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B.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C.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D.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知识点】A1古代东西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分封制和郡县制【答案解析】D解析:从材料中“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可分析出分封制能在当时有效地维护周王统治,但是后世容易形成分封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可分析出郡县制能加强中央集权,但地方缺乏一定的自主权。分封制和郡县制都存在利弊。“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可分析出刘绍玢主张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给地方一定的自主权。中华资源库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弊准确的分析、理解。【题文】2.元政府设置的行省一般不以自然屏障为边界,如将汉中地区划入陕西,将徐州划归江淮,人为割裂自然经济区。其主要原因是A.游牧民族经济活动单一B.吸取宋代地方分权教训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节制D.行省面积较广管辖困难【知识点】A2古代东西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的行省制度【答案解析】C解析:题干信息反映了元代行省制打破了山川形便,呈现犬牙交错的特征,这种做法加强对地方的军事控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经济的交流,A、B、D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有效解读,并对元朝行省制度的相关内容的准确理解。【题文】3.(西汉早期)“盐与五谷同贾(价),器和(合适)利(便利)而中用。”武帝以后,“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啖(淡)食。”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A.反击匈奴耗尽了国家财富B.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C.盐铁官营产生的消极影响D.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汉朝的盐铁官营【答案解析】C解析:“盐与五谷同贾(价),器和(合适)利(便利)而中用。”政府推行盐铁官营,统一制作、统一价格;“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说明盐铁官营后,老百姓因为铁贵不愿意购买。这是盐铁官营产生的消极影响。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汉代盐铁官营的评价正确把握。【题文】4.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美]认为:“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他的最有力论据应该是A.白银为普遍流通货币B.纸币的产生C.城市商业功能的增强D.商帮的形成中华资源库【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宋代的纸币【答案解析】B解析:从材料中“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可知是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征,宋代交子产生,产生了纸币。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准确的把握。【题文】5.1895年4月28日日本驻俄公使西德二郎回电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贵大臣若觉到底不能抵抗彼等,则如本使前电,抛弃接续朝鲜之土地……。放弃永远占有辽东半岛,惟作偿金之担保,一时占领该半岛,而大增其金额,使中国永久不能还清为上计……”西德二郎的真实意图是A.放弃辽东半岛B.有条件归还中国C.转送给俄德法三国D.永久占领辽东半岛【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答案解析】D解析:从材料中“放弃永远占有辽东半岛……而大增其金额,使中国永久不能还清为上计”可分析出日本希望永久占领辽东半岛。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6.有学者认为,袁世凯最初当选(临时)大总统,是名至实归,大家都认为应该由他来出任总统,没人认为应该是孙中山。袁世凯当选的直接原因是A.袁逼迫清帝退位赞成共和B.北洋军控制在袁世凯手中C.列强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D.孙中山黄兴的谦让与天真【知识点】C2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答案解析】A解析:结合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可知,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逐渐攫取了清政府的大权,并向南方革命党人施加压力。孙中山为争取袁世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表示如果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加强逼迫清帝退位,并通电声明赞成共和,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因此袁世凯当选是政治承诺。故选:A中华资源库【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辛亥革命过程中袁世凯上台的背景准确把握。【题文】7.《庚子诗鉴》记载,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辫,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支干,又以为人眼,相与同詈(骂,责骂)西人,暴其残酷。”以上材料反映出()A.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B.洋教势力对中国民众的毒害C.义和团拳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D.义和团运动中的盲目排外【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答案解析】A解析:题干中拳民“见……以为”和“遇……以为”事实上是以古老中国传统的封闭的观念去臆想被他们痛恨的外国传教士,这体现的是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B项不符合题意;C、D项则体现了对题干的一部分认识。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义和团运动的特点的准确理解【题文】8.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C.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D.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知识点】C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答案解析】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前期;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和性质。A、C两项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区别的准确把握。中华资源库【题文】9.下表汇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的最主要变化在于()纪念周年枚数和内容20周年4枚:毛主席的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40周年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50周年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60周年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A.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C.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D.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知识点】C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答案解析】A解析:题干中60周年以及表格材料中“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等信息说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表格史料关键信息的正确解读,并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的作用的准确把握。【题文】10.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局部图。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①②③④A.③②④①B.④③①②C.③①④②D.④①②③【知识点】C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华资源库【答案解析】C解析:①图中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在延安,1936年;②图中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在北京,1949年10月;③图中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在武昌,1927年,④图中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在西柏坡,1949年3月。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变更的时间的准确记忆。【题文】11.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B.政协会议C.民族区域自治D.村民自治【知识点】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基层选举制度【答案解析】D解析:从材料“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可以看出这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村民自治的形式,D项正确。A、B、C项都不是直接民主的形式。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现代民主政治中的基层民主制度的特点的准确理解。【题文】12.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合计投资项目约20125个,投资额约110.34亿美元,年平均项目3354个,金额18.39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两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停火B.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达成D.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知识点】E2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答案解析】C解析:结合材料中时间特征“从1992年到1997年”联系教材内容可知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对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C项正确;A项出现在1979年,B项开始于台湾赴大陆探亲运动,D项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相关政策的准确理解。【题文】13.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它()中华资源库.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B.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线C.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D.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知识点】F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解析】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评价,该原则超越了国家意识形态,成为后来国际社会上处理过于国之间的基本原
本文标题:湖北省重点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10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