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水利工程 > 湖南省“六五”普法考试2014年度试卷--邵阳地区答案
第一部分法治理念一、坚持党的领导(一)判断题1、在现代政党政治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任何一个政党,都以争取执掌对法治的领导权为目标。(×)2、坚持党对法治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3、现代法治社会主要是靠法制变革建立起来的。(×)4、中国法制变革属于“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是对西方法治化的冲击而做出的回应。(√)5、执政党对法治的领导是我国特有的社会历史现象。(×)6、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的物质条件是高度发达的和完善的市场经济。(√)7、清末修律、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等历史上的法制变革都没有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一支强有力的政治力量。(×)8、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必须把党的领导作为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9、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优势。(√)10、在我国,执政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始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二)单选题1、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礼法”社会,这意味着(D)。A、礼即是法B、法以礼的形式表现出来C、礼以法的形式表现出来D、法律相对于道德而言处于次要的地位2、清末修律、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等历史上的法制变革都没有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C)。A、缺乏一支强有力的政治力量B、缺乏法制变革的精神文化资源C、缺乏相应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缺乏一整套完备的制度体系3、在现代政党政治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任何一个政党,都以争取执掌(D)为目标。A、国家立法权B、国家行政权C、国家司法权D、国家政权4、坚持党对法治的领导是我国(C)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A、民法B、行政法C、宪法D、监督法5、任何一个政党,其执政的合法性归根结底取决于(A)。A、是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B、是否得到法律的确认C、是否经由全民票决D、是否在议会中获得多数议席6、实现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前提是(A)。A、具备高度的民主政治B、具备完备的制度体系C、具备高素质的法官队伍D、具备强有的力的执法力量7、下列与坚持党对法治事业的政治领导相背离的是(B)。A、把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和要求及时地反映到立法之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时俱进和不断完善B、强化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司法工作中存在的冤假错案C、加强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的统筹协调D、为政法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不断改善政法机关的执法条件8、下列与党对法治事业的组织领导相背离的是(B)。A、是实现党的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的必要方式和手段B、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组织构造的重要特色C、主要是通过决定并选派国家政权机关重要干部来实施组织领导D、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法干部队伍9、下列有关如何认识和处理执政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关系问题,正确的选项应是(B)。1A、有政策依政策,没有政策依法律B、有法律依法律,没有法律依政策C、党的政策是首要的,国家法律是次要的D、党的政策代表“党心”,国家法律代表“民心”(三)多选题1、就西方国家政党对法治的领导来看,其实现途径主要有(ABD)。A、通过立法实现执政党对法治的领导B、通过法官的选举和委任对司法施加影响C、通过政党之间的制衡对司法施加影响D、通过对司法机构的影响来干涉司法活动2、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C)。A、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积极倡导者B、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主要推动者C、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坚定维护者D、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具体执行者3、对于大力增强全民族法治意识的正确理解是(BCD)。A、有利于确立党的至高无上权威B、有利于抵制人治、神治或德治的观念C、有利于抵制法律虚无主义思想D、有利于抵制法律万能论思想4、下列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密切相关的因素是(ABCD)。A、物质条件相对匮乏B、全民法律意识有待提高C、中国的法治建设事实上从一开始就处于相对不利的环境之中D、民主政治尚不发达5、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法治事业中的集中体现是(ABC)。A、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B、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C、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D、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业务领导6、执政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相辅相成的关系表现在(ACD)。A、党的政策是国家法律的核心内容B、国家法律是党的政策的核心内容C、贯彻党的政策能够促进法律更好地得到实施,树立法治的权威D、法律是党通过国家政权贯彻党的政策的基本手段7、党的政策这种社会调整措施,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是(ACD)。A、政策调整往往缺乏明确性B、政策调整往往缺乏宏观性C、政策缺少法律规范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国家强制性D、政策缺少法律规范所具有的稳定性8、就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三者的关系来说,正确的理解是(ABCD)。A、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B、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职权C、依法执政是党最基本的执政方式D、三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二、依法执政(一)判断题21、“依法执政”最早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来的。(×)2、依法执政和法治一样,都是学界研究先于官方认可。(√)3、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据宪法治国。(√)4、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法执政只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之一。(×)5、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是一个意思。(×)6、依法执政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7、依法执政直接关系到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与命运。(√)8、依法执政比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更重要。(×)9、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做到带头守法,就需要留抛弃特权观念、特权行为。(√)(二)单选题1、“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这一论断最早是哪位领导人提出来的(D)。A.邓小平B.江泽民C.胡锦涛D.习近平2、“依法治国”最早是在党的(A)上使用的。A.十五大B.十六大C.十七大D.十八大4、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C)。A.领导班子B.执政能力C.执政方式D.执政水平5、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依法治国、(B)、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这个新要求,并在之后多次强调。A.依法领导B.依法执政C.依法立法D.公正司法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A)有机统一起来。A.依法治国B.依法执政C.依宪治国D.依宪执政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D)深化政治体制改革”。A.整体推进B.共同推进C.全面推进D.有机统一8、(C)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关键。A.解决建设B.科学发展C.依法执政D.以人为本1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C)条件。A.基本B.选择性C.重要D.首要(三)多选题1、依法执政是(BD)。A.执政计划B.执政理念C.执政纲领D.执政实践2、胡锦涛同志曾经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依法治国,前提是有法可依,基础是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关键是(ABCD)”。3A.依法执政B.依法行政C.依法办事D.公正司法3、依法执政的基本内涵是党要(ABCD)。A.领导立法B.带头守法C.保证执法D.不断推进各领域的法制化、规范化。4、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主体分别是(AC)。A.执政党B.立法机关C.行政机关D.司法机关6、党领导人民(ABC)宪法和法律。A.制定B.遵守C.执行D.保障7、党保证执法就是要支持(ABCD)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A.权力机关B.行政机关C.审判机关D.检察机关8、要努力推动形成(ABCD)的良好法治环境。A.办事依法B.遇事找法C.解决问题用法D.化解矛盾靠法三、建设“法治中国”(一)判断题1.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九部分全面规定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总体要求,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系统协调建设的新时期。(√)2.1978年12月,彭真同志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于2012年正式形成。(×)4.“法治中国”作为国家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提出的建设“法治国家”的逻辑延伸。(√)5.“法治中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不可或缺的部分。(√)6.“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法治中国”是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深刻、形式更加生动的法治建设,是全方位、系统化的三位一体法治建设。(√)7.“法治中国”彰显了中国法治建设的主体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国版”。(√)8.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9.法治政府建设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和引领。(×)10.从经济领域来看,经济制度的深化改革涉及到“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经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性经济新体制”等方面的26大项改革举措。(×)(二)单选题2.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是在(D)法制建设八字方针基础上提出的。A.陈云B.刘少奇C.董必武D.彭真3.党的(C)依据国家政治实践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保障需要,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发展目标。4A.十七大B.十六大C.十五大D.十四大4.(D)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宪法第五条第一款而写入宪法。A.1992年B.1997年C.1998年D.1999年5.2004年国务院颁行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纲要》,全面清晰地定位了建设(B)的任务要求和时间表。A.法治国家B.法治政府C.法治社会D.法治政党6.“法治中国”建设是满足全面深化改革制度需求的(A)。A.核心途径B.根本方式C.重要保障D.具体环节7.现行宪法有二十多处使用了“管理”一词,而现行法律尤其是(C)体系中“管理”一词使用更为广泛。A.民商法B.刑法C.行政法D.经济法8.2013年6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围绕转变、简化、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权以及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等问题,集中一次性表决通过了(B)部法律修正案,开启了“打包”修改有关法律之先河。A.10B.12C.14D.169.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九部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规定了“推进(D)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等法治建设要求。A.县B.市C.行署D.省10.执政为民理念的核心要求是用(C)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权利和权力的关系。A.政治本位B.权力本位C.权利本位D.政党本位(三)多选题1.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九部分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题,从(ABC)等方面全面部署了“法治中国”建设蓝图。A.战略目标B.主要任务C.建设时间表D.社会建设2.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内容为(ABCD)。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3.从主体视角看,“法治中国”建设主体包括(ABD)。A.国家B.政府C.公民D.社会4.从内容上看,“法治中国”建设包括(ABD)等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互为补充的三个方面,依存与互补的各领域、各方面协同推进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本真。A.法治国家B.法治政府C.法治政党D.法治社会5.优化政府组织机构的核心则是完善(ACD)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A.决策权B.参与权C.执行权D.监督权6.全面深化改革是立足国家(ABC)而部署的改革,是进入可供腾挪的空间越来越小、允许试错的限度越来越小、不能再推延的问题越来越多、需要处理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的深水区改革。A.整体利益B.根本利益C
本文标题:湖南省“六五”普法考试2014年度试卷--邵阳地区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26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