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湖南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研究课题
1湖南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研究课题新型农民能力培育与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项目申报单位:株洲县统计局项目主持人:陈喜项目参与人:周恒立二○○九年二月2新型农民能力培育与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内容摘要: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农民普遍存在素质偏低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制约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对农民科学技术、劳动技能、市场意识等方面的培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根据第二次农业普查等有关资料,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近些年农村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贡献关系的研究探索,使我们清醒认识到解决农民问题要有新思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的升级,数量型农村劳动力流动是有限的,数量型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有限的;要突破瓶颈,新阶段今后农村劳动力流动以提高农村劳动力全面素质为主,转向质量型,需要从侧重转移转变为侧重培育,实行“转移”与“培育”并存,转移也需先培育的理念,全面培育农村劳动力,重构培训辅导体系,培育新型农民,既可对农业产业化作贡献,又可对非农产业作贡献,实现以人为本,全面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此,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全面素质,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系统培训,建立培训辅导体系,培育新型农民等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为此提出了农民教育培训目标与战略决择。关键词:新型农民能力培育与职业教育、“三农”问题、重中之重3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农民普遍存在素质偏低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制约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对农民科学技术、劳动技能、市场意识等方面的培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因此很值得探索研究。通过对近些年农村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贡献关系的研究探索,使我们清醒认识到解决农民问题要有新思路:目前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限的;要突破瓶颈,新阶段需要从侧重转移转变为侧重培育,实行“转移”与“培育”并存,转移也需先培育的理念,全面培育农村劳动力,重构培训辅导体系,培育新型农民,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此,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全面素质,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系统培训,建立培训辅导体系,培育新型农民等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二、近些年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有限的(一)湖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定量分析: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湖南的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第二次农业普查等有关资料,本人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湖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作用进行定量的实证分析。1、分析指标和有关数据的选择选择湖南省各个时期的实际生产总值(不变价)为因变量,反映湖南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选择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自4变量(预测变量),反映湖南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产业转移的水平。数据采用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即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的经济状况(表1)。表11978-2006年湖南省有关统计数据生产总值GDP(当年价:亿元)实际生产总值(1978年价: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当年价:元)农民实际纯收入(1987年价:元)农村中农业劳动力比重(%)1978146.99146.99142.56142.5678.41987469.44307.971471.30366.9569.31988584.07333.25515.35348.9968.41991833.30387.49688.91334.1665.21992986.98430.56739.42341.7263.519952151.43591.971425.16385.4859.819962584.98663.561792.25417.4256.820013983.001025.472299.45541.1757.620056473.611403.123117.74688.7647.820067493.171446.483389.8146.60数据来源:历年《湖南统计年鉴》、《湖南农村经济统计年鉴》和《湖南农村经济研究》整理2、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分析一是建立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线性回归方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a+bx+c,其中y代表实际生产总值GDP,X代表农村中农业劳动力比重,a、b为待估参数(即常数和x对y的边际贡献率),5c为随机干扰项(期望值为0)。二是运用最小二乘法(OLS),通过SPSS统计软件包对模型进行估计,得到的回归方程y=3125.1503-36.023X(R2=0.8649,p<0.0001)。三是计算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转移增加实际生产总值36.023亿元,相当于2005年价格的166.201亿元,这充分说明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贡献。3、在农民收入增长中的贡献分析一是建立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回归方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a+bx+c,其中y代表实际生产总值GDP,X代表农村中农业劳动力比重,a、b为待估参数(即常数和x对y的边际贡献率),c为随机干扰项(期望值为0)。二是运用最小二乘法(OLS),通过SPSS统计软件包对模型进行估计,得到的回归方程y=1282.81-13.82X(R2=0.8586,p<0.0001)。三是计算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能够增加农民实际人均收入13.82元,相当于2005年价格的62.56亿元,这充分说明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贡献。(二)湖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呈阶段性特征,这决定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呈现阶段性特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限的。表2湖南省农业与非农业从业人员分布数据6年份劳动力绝对数(万人)百分比(%)全社会农业非农业农业非农业19782280.051788.17491.8878.421.619872904.12011.35892.7569.330.719882998.642050.72947.9268.431.619913222.432219.821002.6168.931.119923278.832213.421065.4167.532.519953467.312071.611395.759.840.219963514.161994.901519.2656.843.220013607.962078.361529.657.642.420053801.481846.91954.5848.651.420063842.171790.462051.7146.653.4数据来源:历年《湖南统计年鉴》从表2湖南省农业与非农业从业人员分布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以下阶段性特征:(1)在1978~1987年的高速增长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度的。10年中,农业就业份额由78.4%迅速下降到69.3%,非农就业比重由21.6%升至30.7%,农业内部就业人数的减少了,释放出来的劳动力都转移到了城市地区。非农就业人员由491.88万,增加到892.75万,几乎是1978年的2倍,这一增长特征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是密切相关的。改革开放之初,各个部门刚刚释放出发展的空间,经济突飞猛进,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2)在1988~1991年的滞停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停滞不前的。在此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经历通货膨胀,农业劳动7力转移速度有所放慢。4年中农业就业人员比重在68%以上居高不降,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在31%停滞不上。(3)在1992~1995年的增长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同步一致的。1992年以后,湖南省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有所加快。1992~1995年的4年中,非农就业量增加了330.29万人,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上升7.7个百分点。(4)在1995-2001年的波动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波动的。如果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那么中国1995-2001年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跨越性的阶段,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地位的提高,都给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随着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的遍及,对中国的劳动力需求给予了很大的空间。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发展,给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一个平台。湖南省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1995~-2001年间,农业就业人数比例由59.8%下降到57.6%。(5)在2002-2006年后进入稳定增长期。五年中非农就业量稳定在2000万人上下,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稳定在52%左右,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稳定的,换句话说是有限的。(三)湖南省劳务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动贡献的分析表3湖南省劳务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动的贡献〔%〕年份农民人均纯收入金额(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劳务收入金额(元)劳务收入增加额(元)劳务收入增长(%)劳务收入对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81991688.9124.683.7294.16910.5736.471992739.4250.517.33114.0119.8521.0839.31993851.87112.4515.21135.8521.8419.1619.4219941155.00303.1335.58206.7770.9252.5223.4019951425.00270.1623.39268.0061.2329.6122.6619961792.25267.0924.76352.0784.0731.3731.4819972037.06244.8113.66459.97107.930.6544.0719982064.8527.791.36613.10153.1333.29551.0319992147.1882.333.99695.6282.5213.46100.2320002197.1649.982.33789.7494.1213.53188.3220012299.46102.34.66840.1150.376.3849.2420022398.0095.44.28914.374.198.8375.2920032532.87134.875.62988.3574.058.1054.9020042837.76304.4912.021081.2392.888.5930.5020053117.74179.259.871228.79147.5613.6582.3220063390.00272.268.731450.00221.211881.24数据来源:历年《湖南统计年鉴》、《湖南农村经济统计年鉴》从1991-2006年全省农民劳务收入对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的推移,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务收入对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稳定在80%多点,也就是说,目前农村劳动力流动对输出地的经济增长贡献是有限的。(四)输入地上海外来劳动力对经济增长所作贡献定量分析在过去的20多年中,以低技能为主的外来劳动力对上海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容置疑的贡献,他们从事的职业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某些本地劳动力的缺位。但值得重视的是,这种数量扩张型的发展模式,9随着上海已经确立为经济、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的目标将而改变,这无疑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而且需求将大部分集中在现代服务业。今后经济增长模式势必要摆脱依靠低成本、高投入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维持产业竞争力的方式,而是逐步转变到依靠提高技术水平和加大人力资本投入的模式上来。从2006年上海外来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状况看(表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9.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4.5%,高中程度的占12.1%,大学以上的只占1.6%。事实上,从外来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工资收入的关系,可以大致看出劳动力市场对外来劳动力的人力资本能够比较有效地识别,外来劳动力的人
本文标题:湖南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研究课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3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