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湖南省长沙市2013届高三三月联考历史试题_Word版含答案
1长沙市2013年3月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能力测试第I卷(选择题)24.秦朝修建咸阳,把渭河比作银河“天汉”,各宫殿为星座,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这一建筑理念蕴涵的文化核心是A.“大一统”B.“皇权至上”C.“天人合一”D.“神仙方术”25.北宋有诗曰:“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符合诗中描绘的是A.江南手工作坊纺织生产B.山地水力灌溉情景C.传说中的“木牛流马”D.翻车或者水排26.“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王阳明“龙场悟道”。以下符合王阳明所悟的“道”的是A.“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B.“教学者如扶醉人。”C.“读书要玩味。”D.“人之求知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27.“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一现象是指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B.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D.维新思潮28.“历史前进到一定阶段,解决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两大问题,就愈来愈成为打开中国近代化前进通道的首要的、第一位的问题。”下列史实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是A.戊戌变法B.中华民国的建立C.新三民主义的提出D.抗日战争29.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01002003004005006007001956年1958年1960年1962年1964年工业农业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30.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31.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一条线、一大片”的对外战略,即按照大致的纬度画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的战略线,团结这条战略线及以外的国家,共同抗衡苏联。在这样的对外战略指导下,中国取得的最重要外交成就是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正常化C.中日邦交正常化D.参加不结盟运动32.美国思想家托马斯·潘恩在1776年撰写的《常识》中认为英国政体是“君主政体暴政和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这两种“暴政的残余”分别是指A.国王和上议院B.国王和内阁C.国王和下议院D.内阁和上议院33.2011年10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印度等4国投弃权票,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但因俄罗斯和中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通过。就国际格局而言,上述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A.中俄形成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B.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态度C.当今世界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失败334.下表能够说明的是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百分比)发达国家间贸易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发展中国家间贸易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59.062.146.644.850.855.347.032.530.638.439.035.333.437.73.83.37.29.09.09.614.1(注:总数不足100归因于与经互会国家的贸易,国家未被区分,有误差。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贸易趋向统计年鉴》)A.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B.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贸易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C.贸易失衡激化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矛盾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35.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A.是对封建社会的无情揭露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D.以理性主义为指导第Ⅱ卷(非选择题)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宫城正南门宣德门前的南北向大街称为御街、天街,自州桥“出朱雀门(内城正南门)直至龙津桥”,是主要的饮食业中心之一,尤以夜市著名,营业“直至三更”。城内著名的“酒楼”,有马行街东货行巷的丰乐楼(原名白矾楼),“三层相高,五楼相向”;此外,“州(指内城)东宋门外仁和店、姜店,州西宜城楼、药张四店、班楼”,等等,“在京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营业。……“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各种货物皆有。──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宋代)同州(现陕西省大荔县)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售农用》材料三: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4──〔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五《绍兴十年夏四月丁卯》材料四: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五: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回答:(1)依据材料,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0分)(2)结合材料四,简述宋朝“市民社会”的特征。(6分)(3)结合中国明清时期社会发展和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史实,评价材料五的观点。(9分)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传教士一踏上中国的土地,就面临如何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本土信仰与文化的关系问题。英国传教士杨格非(GriffithJohn)1877年说:“我们来华不是为了开发资源,不是为了促进商业,也不仅仅是为了促进文明的发展,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同黑暗势力进行斗争,拯救世人摆脱罪恶,为基督征服中国。”事实上,传教士的确把传教事业视为“文明”对“野蛮”、“福音”对“异教”的征战。令传教士没有想到的是,中国文化的式微并没有带来基督教在中国的胜利。由于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主义在20世纪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工业化浪潮的推进,越来越深入人心。理性主义倡导以理性的态度和怀疑的精神对待一切,反对迷信和盲从,对宗教构成巨大挑战。特别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展现了理性的巨大力量,动摇了基督教神学的根基。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和政治精英也把理性主义的成果——科学——视为拯救中国的良方,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都以科学为武器批判宗教蒙昧,坚信基督教代表落后和保守的力量。理性主义的胜利还带来世俗主义思想的盛行。世俗主义的盛行使人们失去对彼岸世界的兴趣,只关心现实的生活,削弱了宗教的影响力。与此同时,现代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则冲击着传教运动所预设的东西方不平等的关系,引发了1920年代的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主权运动。一些传教团体日益感受到东方民族主义兴起的冲击,认识到“任何地区的基督教传教士都不可能继续奉行自己在种族上比其宣教对象优越的立场”。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击了西方人,包括教会人士,对西方文明和基督教的信心。正如威廉·梅里尔牧师(WilliamPiersonMerrill)1919年指出的,“如果基督教国家不能像基督徒绅士那样和平共处,我们就不要再谈论什么基督教文明”。无论在美国国内,还5是在东方,西方优越和福音正义的观念,都因一战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1919年来华的美国传教士葛德基(EarlHerbertCressy)在《亚洲》杂志上撰文指出,一个回美国度假的传教士在远东居住一段时间后,他却开始向美国人介绍远东的文化遗产,并在远东文化的影响下修正自己的教义。1925年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的华盛顿会议上,与会5000名代表普遍表达了融合所有文明中的优秀成分来建立基督秩序的愿望;所有这些现象被称为“改宗”。“改宗”不是指传教士改变宗教信仰,而是指传教思想,特别是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文化征服者变成了文化合作者;从一个敌视儒家传统,企图把基督教强加给中国的文化帝国主义变成了欣赏中国文化的伟大和优秀,并积极倡导宗教合作和文化交流的人。——摘自王立新《美国传教士对中国文化态度的演变》依据材料,论证“传教士在中国的失败”这一结论。(要求:条理清楚,史论结合。)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规定的内容,如“有暇时常至野外旅行”;“年未满六十岁者,不得设宴祝寿”;提倡“冷水洗浴”、节约运动、升降旗礼、清除垃圾和污水、灭蝇竞赛、禁毒等。1939年2月,蒋介石在演说中重新诠释“礼义廉耻”。“义”由原来“正当的行为”发展成为“慷慷慨慨的牺牲”。——摘编自刘利民《新生活运动:构建社会理性的尝试》材料二:如果用当初定下的新生活运动的目标和准则来衡量,三年多的新生活运动既没有能够使“五四”以来日趋没落的儒家文化得以复兴,也没能实现所谓国民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革命,甚至连最基本的整齐清洁也无法普遍做到,当然更谈不上“挽救危亡,复兴民族”。事实上,到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前,新生活运动已归于失败。——摘编自关志钢、赵哲《抗战爆发前新生活运动的衰落及其原因探析》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生活运动的特征。(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生活运动。(9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政治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国家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愿意而且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被强迫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和保证人民的自由,就必须以权力来约束权力。——孟德斯鸠材料二: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是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美国史》6材料三: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及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展开激烈的争吵。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罗斯福新政》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孟德斯鸠的观点。(3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德斯鸠的观点在美国政治生活实践中的体现。并作出简要评价。(12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德国入侵波兰是对绥靖政策的致命打击,许多人提出质疑:他们扔出了两个“小孩”,现在又把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但是英法仍然对德国心存侥幸,幻想德国入侵波兰后继续东侵苏联。材料二:“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英国首相丘吉尔回答:(1)材料一中“三个小孩”和“狼群”分别指什么?英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9分)(2)材料二中,丘吉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发表此番讲话的?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6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9年)甘地决定……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来反对罗拉特法案,为此,他……一方面号召印度人民在一九一九年四月六日举行总罢业和绝食,……另一方面,不准人民群众以暴力手段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这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世界现代史编写组《世界现代史》(上册)(1983年版)材料二:(1919年)哈里发运动的领袖们接受了甘地主义的
本文标题:湖南省长沙市2013届高三三月联考历史试题_Word版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36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