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校园不安全因素分析最近几年,有关校园的安全事件屡见报端,而且每年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如何解决校园安全问题,需要我们从把握校园开始,进而把握校园安全,分析校园的不安全因素,并找到相关的措施。一、有关校园安全的分析校园是校园安全的主体。没有校园就谈不上校园安全。要对校园安全进行分析,先要把握好校园。把握校园和校园安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校园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物质校园和精神校园。物质校园是指存在于校园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实体,主要包括校园中的学生及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和学校的公共财产,如交通工具、食堂、水、易燃物、带电体等。精神校园指存在于校园中非实体性的文化意识传统,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校园环境、校园风气等。校园安全以校园为载体,也可以分为物质校园安全和精神校园安全。除此之外,校园安全还可以由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精神方面的不和谐,如由于同学之间的交往产生矛盾而导致的校园暴力现象。(二)校园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校园并不是静止不动的,有它自己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质校园和精神校园也在不断变动和更迭。从校园建立之日起,校园中的部分学生要更换,教职工有所调动,具体的财物也会有所变动和更迭。这些都是动态发展的的因素。以它们为承载体的校园的精神内容必然也需要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校园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并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校园安全的内容也随着校园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只有每时每刻了解物质校园与精神校园的新动态,才能更清楚对校园安全产生威胁的各种因素。(三)校园与外界是相互联系的校园并不是一个封闭的机体,而是与外界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校园作为一个团体经常与其他团体开展活动。校园内的教职工和学生与外界人员也有着密切联系。校园的衣、食、住、行也都需要外界的支持和帮助。校园安全也必然与外界相联系。某些校园不安全因素是在校园与外界的相互联系中产生的。某些校园不安全因素是由外界造成的。抓住校园安全与外界相联系这一性质,才能更全面的寻找造成校园不安全的原因,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和解决校园的一些不安全问题。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将校园安全概括为:校园中的物质实体和非实体性的文化意识传统在外界环境和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的安全。二、造成校园不安全的原因对于物质校园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校园的教职工和学生属于安全防卫能力弱的群体校园的中、小学生大部分还属于未成年人,自卫能力比较弱。即使校园中的大学生和老师也属于“文弱书生”类的知识群体,自卫意识和能力欠缺,易成为侵害的目标。(二)校园属于人口比较密集,财物相对集中的地方校园内教学科研仪器通常有数量多、价值高且疏于防范的特性,使得校园多发侵财性案件。如在大学宿舍内丢失手机、照相机、摩托车、自行车等价值较高的物品时有发生。(三)校园内的治安保卫部门是校园的保护神如果校园内的治安保卫部门不健全,将会对校园的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校园的不安全因素更多是由非实体性的文化意识传统及精神校园内的不良因素引起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校园内部分学生所存在的严重心理健康问题。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阶段,其开始阶段与儿童期相重合,其结束阶段与成年期相叠加,因此,青春期阶段的人生课题之中必然兼有儿童期和成年期的特色。[1]因此青少年幼稚的心理状态,从而使青少年成为了“随时准备加入越轨行列的越轨者”。[1]随着成年期的临近,青春期又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成人感。由于成人感的作祟,青少年不仅强烈关注自我形象,而且极力树立并捍卫自尊,试图形成并表现出自己的权威,这便是他们争强好胜的竞争动机。正是由于青少年所处的这一特殊时期,极易造成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2.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奏所导致的人际关系疏离。由于家长的工作压力和学生的学习紧张,家长与学生共同相处的时间很少。许多父母缺乏与孩子沟通,也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家庭关系的淡漠以及高居不下的离婚率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孩子对社会对家庭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他们不信任周围的环境,不信任身边的朋友和同学,也不善于与其沟通,他们用电视或其他媒介中介绍的危机方式来处理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3.不良的外部环境对校园的影响。近年来,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泛滥,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学生身心的东西屡禁不止,使校园学生认知产生偏差。有些学生由于意志比较薄弱,很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面对不良现象和行为,往往缺乏辨别和判断能力而跃跃欲试。一些武侠、言情小说,影视片人物,特别是带有传奇色彩的黑社会人物对他们起着极坏的影响。遍布校园周围的网吧、游戏厅、录像厅及其他场所为了迎合这些学生的口味和心理特点,大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信息。正是受这些不良文化的影响,一些校园学生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开始一味地追求享乐、独立、自由、极端个人主义,他们花天酒地,拜把结盟,无视校纪校规,把法律当儿戏,缺乏罪恶感,导致学生违法犯罪中团伙作案越来越多。4.校园内不良的亚文化及外界恶势力的侵害,也极易对校园安全构成威胁。校园学生由于自身种种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在学校或社会竞争中经常遭到失败或挫折,但是又无法忍受或妥善处理这些挫折,这样他们逐渐形成了不同于普通社会的价值观念,即亚文化。于是这些亚文化促使青少年自动结合起来,就形成亚文化群,这样的亚文化群常常被称为帮伙。比如某中学曾出现过“十三龙”、“十三凤”等帮派。有学生被欺负,学生们有的不通过学校等正当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而是向这样的帮派求救或干脆加入。此外,这些帮派还极易被外界恶势力侵害。如不久前报道的山西某公安院校学生被拉入带有黑社会性质组织“燕子帮”案件。5.校园里的一些小矛盾也对校园安全构成威胁。由于同学们的日常交往频繁,贫富差异,家庭出身和成长背景不同,极易造成一些小矛盾。老师一般只处理一些较严重的安全危机事件,却很少有时间来处理一些小的矛盾,这些小的矛盾极有可能会转变成严重的安全危机事件。三、建设校园安全的原则(一)以人为本的原则毫无疑问,在各项权利中,生命权是至高无上的。建设校园安全,应当把生命权放在首位,其他的安全建设都是为生命权服务的。(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扮演“救火队”的角色,使校园安全建设显得比较被动,缺少主动性和预见性。因此我们要通过分析一些危险隐患产生的条件和初期表征,消灭那些不安全因素,将校园不安全事件遏制在萌芽状态。(三)合理统筹,高效的原则校园安全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它涉及到的教育、治安、救护等都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国内外很多学校也通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要善于利用这些规律,合理统筹,提高效率。四、建设校园安全的措施(一)有关部门的校园安全抓手要准,定位要正,方法要当校园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繁琐和可控性比较弱的工作,要确实保障校园安全,必须有正确的校园安全意识,抓好各类安全死角的整顿和检查工作。(二)要加强教职工和学生有关校园安全的部门之间的联系使教职工和学生参加到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当中去。比如,可以由老师带队,学生轮流值日参加宿舍安全检查,事故报告制度。还可以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巡逻队,以教职工为主的离校护送队。(三)要定期清除安全死角和控制不力的地方对一些发案律不高或较低的安全死角,不为日常工作所重视。这些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往往容易造成恶性事件的发生。因此保卫和预防工作更加细致。(四)推进校园社区警务建设校园也像一个小社会。校园内的犯罪案件也在不断增多,校园不应排斥警察,校园治安需要警察,校园社区警务可以消除滋生犯罪及诱发违法犯罪的土壤和条件,减轻学校师生的恐惧感,预防和控制犯罪。(五)大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深化开展校风建设,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教育,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提高学生对不良文化的“免疫力”。对部分不良亚文化群体实行“个性化管理”。如:对网络不良亚文化,辅导员要找相关学生谈话,建立定期的谈话、交流和监督机制;对于暴力亚文化群体,学校要采取断然措施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和限制。静乐三中2016.3
本文标题:校园不安全因素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3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