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株洲市二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1株洲市二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命题人:审题人:高三历史组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部分(共50分)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1.春秋时期各国的军队都是以贵族为主体,每次战争更像是一次大规模的绅士间决斗,正如宋襄公所言:“不重伤,不擒二毛(注:老年人),不鼓(注:攻打)不成列”。这反映出(D)A.春秋时期战争方式较为原始B.春秋时期贵族阶层尚武善战C.春秋时期诸侯四起礼崩乐坏D.春秋时期上层社会对礼的尊崇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A)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3.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D)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D)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5.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D)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6.“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C)A.开始设立官员监察制度B.负责监察地方官员C.逐渐干预地方的行政权D.丧失作用,形同虚设7.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C)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8.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9.在中国古代,常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的做法,体现的是以皇权为代表的个人立法与决策,后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并开始有所改观的是(B)A.汉初的内外朝制度B.隋唐三省体制C.宋代两府三司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10.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C)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211.《资治通鉴》载:“唐自武德以来,开拓边境,地连西域,皆置都督、府、州、县。……当发山东丁壮为戍卒、缯帛为军资,开屯田以供糗粮,设牧监畜马牛,军城戍逻,万里相望”。材料主要反映了(D)A.加强边疆行政管理与军事部署B.从内地迁移百姓巩固边防C.加强道路建设以运输军械军粮D.从军事角度实施屯田戍边12.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C)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霸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13.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D)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14.《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世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D)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1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D)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16.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B)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1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B)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18.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B)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19.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D)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20.《焚书》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之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憾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实质是(D)A.否定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反对封建思想专制统治C.批判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D.主张理性独立思考问题21.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322.下面这幅漫画反映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的是(D)A.代议制B.轮番而治C.共和制D.人民主权23.雅典将军既是大多数公民满意和信任的领导人,但他必须忠实履行公民大会的决议并且是常胜将军,否则就会背上叛国罪名而被控告。材料具体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之一是(A)A.集体的非理性B.直接泛滥的民主C.少数公民的民主D.多数人的暴政24.《罗马法史》写道:“航海家和商人们活动的蓬勃发展早在罗马统治扩张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它一直伴随着并且最终超越了罗马的扩张,商业繁荣自然而然地导致形成一系列体现着商品经济现实的法律关系。”由此可见(B)A.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维护商品经济发展B.商品经济发展深刻影响着罗马法的形成C..航海家和商人们成为罗马立法的主导者D.罗马法的形成与罗马人的扩张没有关系25.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A)A.专制王权强化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C.国王权力旁落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四五世纪,中国的丝绸已辗转来到古希腊城邦。张骞出使西域看到了转口来的中国产品:蜀布和邛竹杖。唐代的对外贸易以海上贸易为重点,海陆各国皆以进口中国丝绸产品为荣贵,制茶成为一门新兴的手工业,茶叶在边关互市中成了重要商品,奠定了以后茶叶大量出口的基础。南宋初年,外贸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宋代的出口商品中以丝绸绢帛为首位。东起日本,西至欧洲皆有宋代钱币和陶瓷的出土。制瓷技术也随着产品的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商民出海贸易,由广州十三行为代表的行商垄断进出口贸易。统治者坚持朝贡贸易体系,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列强凭借夺得的特权,以通商口岸、租界为据点,以“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为护符,加紧向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使得清朝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70℅至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在出口商品方面,虽仍以丝茶为主,但其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特别是茶的出口受到印度茶、锡兰茶和日本茶的竞争而大为减少。1863年,英国人赫德担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后,致力完成现代海关建制,提高关务行政效率,剔除传统上的各种陋规。随着列强的经济侵略,王韬等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和“翼护”对外贸易商人的“利权”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贸易有关事务。----摘编自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10分)(1)①贸易范围不断扩大,中欧贸易由间接贸易变为直接贸易;②贸易商品以丝绸、茶叶、陶瓷为主,先进技术传播;③主要商路由陆路为主变为海路为主;④国家管理加强,官商占主导地位;⑤外交与外贸相结合。(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0分)(2)变化:①贸易主权沦丧;②贸易地位由出超变为入超;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④海禁政策被打破;⑤外贸管理逐渐近代化;⑥贸易思想转变,由抑商变为护商。(8分)启示:①应有开放意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融入世界;②要注重科技创新。(言之有理即可,2分)42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唐高祖到唐玄宗,经过一百年的制定、实践与不断修改,737年唐律作为法令最终完成。唐律共十二篇502条,开篇首先是相当于总则的“名例律”,其解释了“五刑(笞、杖、徙、流、死)”“十恶”(含侵犯朝廷和皇室的谋反、谋叛、谋大逆、大不敬,涉及家族伦理道德的恶逆、不孝、不睦、内乱,以及不义、不道共十种不可赦免的重罪)“八议”(对于皇族高官等的减刑规定)等内容及整个刑罚原理。此外是与国家统治相关的“卫禁律”“职制律”;关系到民众生活的“户婚律”“盗贼律”“斗讼律”等具体的刑罚规定。与唐律同样,作为支持唐朝完备制度和统治理念的行政执法文书,唐令的水准之高,在当时的世界独一无二。作为隋唐国家的制度,方方面面的所有事项都在其令文中作了明文规定。然而,虽有明文规定,但制度与现实、法令原则与实际运用等之间存在若干差距。要统治如此辽阔的国土和众多人口,因地制宜实行弹性政策是必要的。正因为唐代具有那样一种柔软变化的结构,才使得唐代这样一个时代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具魅力。―――摘自《绚烂的世界帝国》材料二君上大权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十、总揽司法权。委任审判衙门、遵钦定法律行之,不以诏令随时更改。十一
本文标题:株洲市二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45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