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核心力量训练对高考体考生体考项目身体素质训练研究分析
学校代码:10653学号:2012520117成都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核心力量训练对中学体考生身体素质训练应用效果分析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作者龙小凤指导教师廖远朋成绩2016年03月核心力量训练对中学体考生身体素质训练应用效果分析运动人体科学龙小凤指导老师:廖远朋摘要: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被广泛的运用于竞技体育中,却少用于中学生中,为了探究核心力量训练对中学体考生身体素质训练应用效果,本论文将通过国内外文献调查,制定一份中学生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并作用于广汉市金雁中学中学生,通过两个月的干预训练计划,并对其20名学生采取对照实验法,通过对四项体考项目成绩测试,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发现:实验组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p0.05),其中对推铅球成绩影响最为显著,立定跳远与100米跑次之,800米跑成绩影响最小。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中学生;体考成绩Abstract:Recently,corestrengthtrainingiswidelyappliedincompetitivesportsbutlessapplicabletomiddleschoolstudents.Toexploretheapplicationeffectofcorestrengthtrainingtothephysicaltrainingofthemiddleschoolstudents,thisessaywillformulateatheoryaboutcorestrengthtrainingbyconductingasurveywithdomesticandoverseasdocuments,thenactonstudentsofJinyanmiddleschoolinGuanghancity.Afterconductinginterferencetrainingfor2months,adaptingcontrolledtrailsto20students,testingfoureventsinPEexamination,analyzingthedatastatisticallyandmakinguseofhorizontal,verticalcomparisonofmethod,wefindthateachindexofexperimentalgroupallhasstatisticalchanges(p0.05),andfromamong,iteffectstheshotputperformanceatthemost,thenstandinglongjumpperformanceand100metersperformance,800metersperformanceattheleast.Keywords:corestrengthtraining;middleschoolstudent;PEexaminationgrade1前言1.1选题依据核心力量作为一种全新的训练理念,虽然受到众多体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并没有在各地方各级训练队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各地高中体育专业训练中。高中教练员们更依赖于传统的力量训练,将其作为提高体考生身体素质的基础,而这种传统的训练方法存在一些弊端,核心力量作为力量训练中的一种,弥补了这些不足。[1]另外核心力量对于运动过程中,力的稳定、传递、加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许多技术动作完成运动链的枢纽,支点。而中学生本来就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较快,身体素质自然增长的幅度也大。[2]另外,核心力量训练注重整体原动肌和局部稳定肌的结合训练,相较于传统的腰腹力量练习,更为强调深层稳定肌的静力性训练,这对于核心区的稳定性训练更为全面,更能使其发挥其传递力量、产生力量、控制力量以及提供支点的作用。1.2选题意义核心力量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由核心区向四肢以及其它位置肌肉群的能量传输,提高上下肢和整个动作链的协调工作效率,降低能耗并且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进而使动作技术更富有经济性和实效性[3],还可以提高机体中深层小肌肉群的力量能力,加强关节、韧带等组织结构的稳定性。[4]在提高肌肉收缩力量水平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关节的负荷,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同时也能提高身体的启动、滞动、加速、变向等多种重要的运动素质能力。[5]但是对于中学体考生来说,究竟会带来哪些项目上成绩的提高和提高的幅度则作为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2文献综述2.1核心区核心区的定义:所谓核心区,则指的是人体的中间部位,解剖学中的定义为膈肌以下,盆底肌以上包括髋关节在内的区域。核心肌肉群在对稳定重心、传导力量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完成整个动作链发力的中间环节,对上下肢的活动、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2.2核心力量与核心稳定性有学者研究认为核心力量在稳定脊柱、骨盆,以及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的同时还能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提高在运动过程中由核心区向四肢及其他部位的肌肉群的能量输出的整体肌群,也就是从胸的中下部到大腿中上部,包括正面、侧面以及背面能够调控人体重心达到维持躯干平衡稳定的肌肉的统称[7]。而美国学者Kibler[8]则认为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核心区肌肉的稳定状态,使力量和动作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的能力。黎涌明等人在研究中表明[9],核心稳定性是指人体在运动中通过核心部位的稳定为四肢肌肉的发力建立支点,为上下肢力量的传递创造条件,为身体重心的稳定和移动提供力量的身体姿态。核心稳定性的优劣取决于位于核心部位的肌肉、韧带和结缔组织的力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协作,即核心力量。结合以上论点,可以得出核心力量在完成各个动作技术的运动链过程中,不仅能够起到稳定身体姿态,规范动作技术的作用,还能够发挥其在动作过程中保持能量传递效率,减少能量耗损,是能是其动作技术与力量产生、传递效果均达到最佳化的一种状态的能力。2.3核心力量训练对百米跑的意义根据有关学者实验研究表明实验组学生经过核心力量训练实验后,学生的速度、下肢力量、上肢力量及100米跑成绩都有所提高,且实验前后各指标有显著性差异。核心训练有助于保持身体运动姿态和正确的骨骼杠杆顺序。所以,建议加强本体感受训练、动作控制和力量控制的训练。[10]有学者表示:100米跑一共分为4个阶段,包括起跑、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起跑时的蹬地要稳而快,这时强大的核心肌群将更有利于起跑时保持身体平衡,以及蹬地期间从地面的反作用力的传递;在加速跑的过程中,两腿快速全力蹬伸,使身体向前上方运动,而此时良好的核心力量也能够在此阶段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入加速跑阶段,要求不断加大蹬地前摆力度,逐渐加大步幅,两臂做协调快速有力摆动。强有力的核心肌群也能提高整体动作的协调能力。而正如卢涛在研究中提到如何在不稳定的条件下有效率协调的发力,是田径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11]考虑到此,核心力量训练计划的第三阶段与第四阶段都将是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的练习。2.4核心力量训练对立定跳远的意义施典财在研究中说明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要领为两脚自然开立同肩宽,膝微屈,身体前倾,两臂留在身后,起跳时,两脚用力蹬地,充分伸直膝、踝关节。同时,手臂向前上方摆臂,挺胸、展腹、展髋,使身体成自然挺身姿势[12]。决定立定跳远成绩的关键就在于蹬地的初速度以及起跳的角度与高度,核心区的稳定有利于立定跳远过程中蹬地时力量的产生、传递,强有力且稳定的核心肌群,能够使力量不容易分散,能够使力量更为集中的转换成蹬地时的初速度,以及腾空的高度。孙志军等学者研究也表明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力量训练方式,对跳远运动员的四大技术阶段的身体稳定、能量传递效率以及预防损伤等起着重要的作用[13]。由此可见在完成此动作技术的动作链过程中,核心区在对于蹬地到起跳间力的集中与传递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成为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一部分。2.5核心力量训练对推铅球的意义推铅球运动身体的左侧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稍宽,右膝弯曲,上体向右倾斜扭转,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臂微屈于胸前,使球的垂直线离开右脚外侧,以加长用力距离和拉紧左侧肌肉。在推球的过程中,右脚迅速用力蹬地,脚跟提起,右膝内转,右髋前送,使上体向左侧抬起,朝着投掷方向转动。与推球的同时,左腿用力向上蹬直,以增加铅球向前和向上的力量。球出手后,右腿迅速与左脚交换,左腿后举,降低身体重心,缓冲向前的力量,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对于核心力量的训练也有专家表示,核心力量训练完全符合推铅球动作技术的需要,因为它是通过近端的固定,来提高肢体末端肌肉发力,像鞭打动作一样。能够使肢体在非稳定状态下的依然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提高平衡能力;更好地调动人体深层的小肌肉群,使大小肌群的力量输出平衡,增强运动机能。[14]由此可见推铅球体现的是全身爆发力,上、下肢动作的连贯性影响着力量的传递效率,对成绩有着直接影响。基于以上的研究[15]已经谈到,核心肌群是位于整个身体的中间部位,也是核心部位,在蹬地瞬间力量从地面传递到腿部,经过核心区传递到手臂再到铅球,整个动作的完成是一个动作链,任何区域都应该加强,但是对于中学生的体能训练中核心区又是常常被忽略的地方,这个时候加强核心区的力量训练不仅能够在推铅球的投掷过程中起着稳定肢体以前减少能耗的作用,更能提高动作效能,以及在完成动作过程中与过程后的身体姿势、出手角度等。2.6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根据文献资料表明[16],核心力量训练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稳定条件下的静力性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对比传统的腰腹力量练习的特点则是核心力量训练注重深层稳定肌的静力性练习。因为这些深层的小肌群较为短小,多呈羽状,以慢肌纤维为主的单关节肌(例如回旋肌、多裂肌、棘间肌、横突间肌等),收缩不受动作方向的影响,能够在低阻力下优先激活,主要参与稳定和耐力运动,所以首选稳定条件下的静力性练习。如俯卧式肘撑练习(平板支撑),仰卧式肘撑练习,侧撑练习等。第二阶段:稳定条件下的动力性训练经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对比,第二阶段的训练主要是采用稳定条件下的动力性训练,在对深层稳定肌进行训练之后,加强对核心区表层运动肌(例如:竖脊肌、髂腰肌、背阔肌)的锻炼,这些肌肉主要以梭状为主,以快肌纤维为主,多为跨关节肌,高阻力激活,动员慢于稳定肌。对于这些表层运动肌的训练,能够增加腹内压,稳定脊柱与骨盆,核心区肌肉力量的增强更能够对运动链中力的传递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仰卧举腿、仰卧起坐、侧支撑举腿等。第三阶段:非稳定条件下的静力性训练在对核心力量训练进行到4周后可以增加一些难度,为了改善协调与平衡能力,增强本体感受性功能,需要进行第三阶段的非稳定条件下的静力性训练。例如单手或单脚放在平衡垫上的平板支撑,侧支撑,仰卧支撑等,过渡到双手或双脚不稳定条件下的支撑。第四阶段:非稳定条件下的动力性训练在第三阶段的基础上,加强对核心稳定性的训练,采取在非稳定条件下的动力性训练。例如单手支撑于平衡垫俯卧撑,或者在不稳定的条件下进行仰卧单腿挺髋,方法与要求:仰卧,双肩及单足撑地,另一侧下肢伸直与躯干成一直线,伸膝挺髋使整个躯干部及大腿成直线。双下肢交替进行。其作用为锻炼背伸肌群(竖脊肌)及单侧伸膝伸髋肌群(股前肌群及臀大肌);侧卧举控腿,方法与要求:双下肢叠置侧卧,外展髋上抬上方腿并保持5~10秒后放下,重复此动作并逐渐延长控腿时间。综合以上学者论点,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它不仅仅是单一性的身体素质训练,而且所有的体育技术动作都是以核心肌群为中心的运动链,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结合中学体考生的身体素质特点综合考量。3研究对象与方法3.1研究对象:四川省广汉市金雁中学2015级体考生20名3.2研究方法3.2.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要求,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6]本文采用通过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核心力量训练办法以及预期达到效果,制定适用于中学体考生的核心力量训练计划。3
本文标题:核心力量训练对高考体考生体考项目身体素质训练研究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49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