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1411.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2、荒漠化的类型沙质荒漠化(沙漠化)——我国西北地区石质荒漠化(石漠化)——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土壤次生盐碱化(华北平原、渭河平原、河套平原、松嫩平原)红色荒漠(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3、荒漠化的征兆沙丘活化地表反射率增加植被覆盖率下降牲畜数量或品质下降单位面积生物量减少主要动物物种丧失生物生产力下降土壤水分逐渐丧失土壤紧实度增加土壤肥力丧失土壤有机质减少沙尘暴频率增加土壤盐碱度升高主要植物物种丧失4、荒漠化的过程植被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壤中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5、荒漠化的特殊概念记忆“三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碱化“二因”——人类国度经济活动、气候变异6、荒漠化形成的原因自然原因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周围有高大山脉,阻碍了海洋水汽的进入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蒸发强,大风日数多,且多集中在冬春两季河流:河流少,多为内流河,水量少植被:覆盖率低,主要为草原、荒漠,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差,多沙质沉积物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砍伐水资源利用不当7、荒漠化的危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土地沙化、土地退化,使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影响播种面积和生产产量,可能导致食物短缺破坏基础设施:流动沙丘埋没村镇、交通线路、水库、灌渠、良田对交通的影响:流动沙丘淹没公路、铁路,威胁交通安全;沙尘暴降低大气能见度,机场关闭,公路停运影响人们的生活:荒漠化崎岖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恶化人们生存环境8、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控制人口增长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教育,进行生态移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换草,封沙禁牧禁樵禁采,解决生活能源问题合理用水,发展节水农业利用生物措施(如:“三北防护林”)和工程措施(设置草方格沙障)构筑防护林体系,植树种草,防风固沙9、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资料2/142地区具体措施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草原牧区减少水井的数量,以避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造成超载放牧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地区具体措施绿洲地区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封沙育种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结合的防护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缺乏水源地区利用柴草、树枝等,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地区具体措施现有林地应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即宜林则林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植树种草,发展林业和牧业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应退耕护还林,退耕还牧10、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分布范围: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古长城以南,秦岭以北(2)原因自然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易被流水侵蚀夏季降水集中,而多暴雨,流水冲蚀严重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持的能力差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过度开垦、放牧、樵采)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开矿(3)治理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减少地表径流营造护田林网,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护坡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封坡育林育草固沟沟道打坝建库,拦泥蓄水,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11、红色荒漠(红壤的水土流失)(1)分布范围:南方低山丘陵(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2)原因自然原因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坡度大降水多,降水强度大,地表侵蚀作用强烈人为原因人多地少,开荒种地能源缺乏,砍伐森林植被破坏,加重了水土流失(3)治理措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走立体农业之路)水土流失的治理解决能源问题推广生活用煤推广节能技术——节能灶发展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发展小水电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红壤的改良肥力低——种绿肥,施矿质肥料酸性强——施石灰中和土质黏重——土壤中掺沙子12、荒漠化的危害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资料3/14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破坏,使得生物生产能力下降,粮食和牧业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生态环境恶化,沙尘暴频发;产生流动沙丘,淹埋农田、村镇、道路、水库、灌渠等设施。13、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及其危害和对策沙尘暴多发的原因1)西北部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口增长过快过多,人口素质较低,是根本原因。2)过度放牧,无度开发、开垦,滥挖药材,草场遭到破坏,荒漠化不断加重和扩大是造成沙尘暴的地表原因。3)气候异常,北方持续干旱,气温又普遍偏高,是造成沙尘暴的天气原因。春季多风是北方气候固有的特点。这是由于内陆入春后地表温度迅速升高,气压差异较大,就会形成较大的风;北方的春天多浮尘,是因为北方是沙质土,此时温度回升迅速,且又少雨,土地解冻后,水分被蒸发,土地墒情较差,大片没有职务覆盖的土地呈干松状态,遇风而起,形成浮尘、扬沙乃至沙尘暴天气。同样,南方之所以遇大风也不会出现类似天气,一是南方以粘质土为主,而是南方多雨,三是南方植被覆盖率较高。近年来北方持续干旱,气温又普遍高,地表非常干燥,这就为沙尘暴的形成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为此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的危害——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大气污染。沙尘暴的治理对策1)加强法制,完善机制,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牧区生产方式和牧场生态状况,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改善农牧民生活是根本途径。2)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关键。3)进一步营造“三北”防护林,扩大防护林面积,提高防护林质量,使“绿色长城”更加坚固耐用。4)在荒漠化地区,要坚决地退耕还林还草,只有多种林草,才能固住泥沙,挡住风沙,改善生态环境才是根本出路。1.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1.2.1湿地的基本内容1、湿地的定义简明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2、湿地的类型按内容分,可以分为:沼泽、河流、湖泊、浅海滩涂、草甸、水塘、稻田、水库、人工河、人工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等。按形成原因分,可以分为:天然湿地:沼泽、河流、湖泊、浅海滩涂、草甸、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等人工湿地:水塘、稻田、水库、人工河等3、湿地的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谁,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度地带。4、我国湿地的分布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沿海、沿江、沿河、临湖分布广泛,东多西少,湿地分布不均匀。5、我国湿地的类型沼泽湿地——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湖泊湿地——洞庭湖湿地、鄱阳湖湿地河流湿地——长江下游湿地浅海、滩涂湿地——海南岛红树林湿地人工湿地——水库、池塘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资料4/1441.2.2湿地的作用生产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资源的宝库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命的摇篮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空调机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天然水库净化水中污染物质——地球之肾众多鸟类的栖息地——鸟类的乐园1.2.3湿地资源的问题1、湿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天然湿地的数量减少,面积减小天然湿地的质量在不断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水污染严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2、湿地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蒸发(气候变暖,蒸发旺盛)泥沙淤积人为原因人口的快速增长(根本原因)变湿地为耕地,如:围湖造田,开垦沼泽为耕地等砍伐森林,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湿地泥沙淤积过度对湿地淡水开发利用,如:引水灌溉滥捕滥杀,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向湿地排放污染物3、湿地资源不合理利用的方式开发湿地为耕地砍伐森林过度捕捞泥沙淤积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不当引进物种干扰城镇建设2.2.4湿地资源的保护1、湿地资源保护的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更多的经济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2、湿地资源保护的措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方式)控制人口规模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加大湿地保护的投入退田还湖、还沼泽大力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泥沙淤积合理利用湿地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禁止滥捕滥猎,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物2.2.5洞庭湖湿地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资料5/1451、洞庭湖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丰富地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湖:河湖密布,水产养殖业发达2、洞庭湖的功能产出功能:生产人类需要的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动植物、矿产、水产)、生活资料调节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降解功能:净化水中污染物质其他功能:美化环境,旅游,航运,各种动物的栖息地3、洞庭湖面积萎缩的原因及对策原因对策自然原因泥沙淤积,湖面减小禁止长江中上游天然林的砍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湖面减小退田还湖,加固堤坝,移民建镇危害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影响航运破坏生物多样性1.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3.1基本概念水系/河系——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在水流集中流动的过程中,构成了脉络相通的河流系统,叫水系或称河系。干流——一般是指水系中的河道长、水量大、流域面积大的主河道。支流——水系中除干流外的所有河流都称为支流。支流的分级方法是:把直接注入干流的河流称为一级支流;把直接注入一级支流的河流称为二级支流,依次类推。分水岭——相邻水系或河流之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流域——分水岭为边界的河流集水区域称为该河流的流域。1.3.2河流对人类的重要性河流具有供水、航运、灌溉等功能,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世界上的人口、城市也大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带。1.3.3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1、田纳西河概况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奈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利用区位分析法分析)背景状况影响地形特点流域内躲闪,地形起伏较大,水能丰富,使得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显得作用突出利:水能资源丰富,航运沟通不利:陆路交通不便,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洪涝灾害气候特点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节相对较少,降水季节变化大利:水量大不利:水量不稳定,洪涝灾害水文特征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河流落差大,富水能资源;水量不稳利:水能资源丰富,灌溉和航运便利不利:洪涝灾害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工业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资料6/1463、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社会经济背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土地退化田纳西河是美国的老棉花带,棉花是一种对地力消耗较大的作物,带内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老棉花带衰落植被破坏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大片的森林被砍伐;矿山开采业破坏了地表植被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炼铜企业大量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酸雨污染了土壤和水体,使许多生物消失绝迹4、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可以用到其他流域的开发与治理中,模式基本相似)流域治理的核心——水资源综合开发(梯级开发——修水库或是修大坝)发电——山地多,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修建大坝,可以很
本文标题: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53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