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北京平谷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梁泊1唐欣甫2陈策31北京市平谷区果品办公室,101200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研究所1000893.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00081北京市平谷区栽培桃树1.5万公顷,年产桃19万吨,是北方重要桃产区之一。2005-2008年,平谷区果品生产办公室,为解决桃树烂果和果面发生黑斑及裂果问题,邀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退休植保研究人员唐欣甫和陈策,协助“果办”技术人员梁泊进行桃果实病害调查和防治研究。经田间调查,参阅国内外资料,进行防治试验,查明了主要病害种类,提出了有效防治方法,为开展防治,控制病害损失,初步奠定了基础。1桃细菌性黑斑病发生情况:平谷区兴隆庄、西樊各庄、东樊各庄、东杏园、西杏园、大庙峪等十几个村庄发生此病,分布比较普遍。24号、33号、14号、久保等品种发生较重。2005年5月13日,看到春季溃疡。6月12日,初见桃幼果发生水渍状斑点。7月10日,果、叶大量发病。7月下旬,发病达高潮,病果果面形成黑斑,黑斑中心星裂。病果不腐烂,发病严重的果实龟裂,裂口深入果肉。8月中旬大量落叶,病果症状进一步加剧。落花后到幼果期频繁降雨、阴雨连绵的年份病重。2危害性和症状特征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危害主要是害叶和害果。叶受害严重时,夏季早期落叶,甚至当年再次绽芽发叶,以致产量质量大减,树势削弱,抗寒力下降,冬季易遭冻害,并诱发腐烂病等其他病害。果实被害发生黑斑,果面龟裂,丧失商品价值,感病品种发病严重时,病果率常达百分之三、五十,甚至全园无收。病菌侵害枝梢,是病害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一般不致直接造成损失。叶落花后不久,桃叶开始发病。起初,叶片背面出现褪绿小点,渐形成深紫色或铁锈色至近黑色坏死斑点。斑点迅速扩大,演变成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1~5毫米,周围水浸状。症斑中心组织干枯脱落,形成不规整的穿孔。一片病叶上发生病斑多少不等,中脉两侧和叶尖部位发生斑点较多,病斑密集或融合。发病严重的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脱落。感病的品种,发生几个病斑即引起病叶变黄脱落,耐病的品种,发生多个病斑才落叶。缺氮的植株,或发生病害又遭受药害的树,最容易发生早期落叶。果实病原细菌侵染果实经气孔、皮孔侵入。在发病初期,以皮孔为中心,果面出现水浸状浓绿色小点或斑块,小的如小米粒大,大的如黄豆粒大,轮廓不整。有的病果上,斑点中心隆起。水浸状斑点中心坏死,渐形成深褐至近黑色斑,其周围仍呈水浸状。发病严重的果实,大小病斑密集,或融合连片,覆盖大半果面。以后病斑中心凹陷,表面星状开裂。病变不深,深数毫米,病组织不腐烂。病斑密集的重病果,随着果实增大,果面深裂。幼果期发病,病部常流胶。枝梢春季和夏季枝梢发病,形成外观明显不同的两种类型溃疡,称为春季溃疡和夏季溃疡。春季溃疡春季展叶以后,二年枝,即上年长成的枝梢,在节的部位、叶痕四周发生病变。起初,发病部位隆起,后中部渐凹陷,表面呈褐或暗褐色,边缘带紫色,形成溃疡。溃疡表皮开裂,在天气潮湿时溢出淡黄色脓滴。春季在上年枝上发生的这种类型的溃疡,称为春季溃疡,多发生枝梢的上半部,如发生在枝梢顶部,则顶端枯死,称为黑头。夏季溃疡夏季溃疡发生在当年生的嫩梢上。七、八月间,在桃叶发病的同时,嫩梢节间发病。病部水浸状,色暗,或呈淡紫色,渐转暗褐至紫黑色,轮廓呈梭形。病变局限于树皮表层,大多不致扩展到包围枝梢。夏季寄主抵抗力强,限制病菌活动,溃疡渐停止扩展,边缘或表面开裂。此病最明显的特征是桃叶发生多角形深褐病斑,病叶穿孔,从叶尖开始变黄脱落。果实受害,发生大小不等的深褐至近黑色凹陷病斑,表面星状开裂。将叶、果症状联系起来观察,不难识别和做出诊断。3病原和发生规律桃细菌性穿孔病是细菌侵染所致。病原细菌现通称为野油菜黄单胞菌桃李致病型[Xanthomonascampestrispv.pruni(Smith)Dye],属于假单胞杆菌科,黄单胞菌属。为便于理顺防治思路,现从秋季病菌侵入桃树枝梢叶痕开始叙述此病的侵染循环。每年生长季发病盛期结束之后,从夏末到秋季,病原细菌经新鲜叶痕侵入新梢,侵入后当年不活动,在枝梢皮层中越冬。下年春季桃树发叶时,侵入枝梢的细菌开始侵害皮层组织,形成春季溃疡。春季溃疡表皮开裂,当天气潮湿时溢出菌脓,释放细菌,随风雨、昆虫等传播,侵染新叶、幼果和嫩枝。春季溃疡是此病初侵染接种体的主要来源。落叶上的病菌,越冬后不能存活。桃树枝上的夏季溃疡停止活动后,病组织失水干燥,经过十多天,其中的细菌即死亡,在侵染循环中也不起作用。风夹雨传播病原细菌,起重要作用。雨滴传带的细菌落到叶面,在下雨、重露、浓雾、叶面有水时,进入气孔,侵入叶片。侵入叶片以后,经过多长时间发病,即潜育期的长短,与叶面持续有水的时间、叶片组织的充水程度、及温度有关。有资料报导,在30℃,经过3天即发病,在24℃,经过10-14天才发病,在30℃比在24℃症状严重。细菌侵入后,如果叶面有水,相对湿度保持在100%,叶组织充水,要比叶面没有水的情况下发病快,症状严重度高。另有资料报导,在温暖天气,潜育期7-15天,当天气冷凉时,24-25天。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和流行,与降雨、特别是连续降雨的关系十分密切。经气孔侵入的细菌在树叶组织中增殖,并能通过气孔涌出。桃叶含水饱和时,细胞膜的透性发生改变,细胞内的营养物质渗出到细胞间隙,有利于细菌增殖。有时在叶面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叶片组织中增殖的细菌即通过气孔涌出。因此,春季出现不多的春季溃疡,即可能引起穿孔病广泛流行。细菌性穿孔病侵染时期很长,在桃树生长季均可能发生侵染。黄单胞菌属细菌容易侵害幼嫩组织,植物组织老熟后受害程度即减轻。桃果硬核期以后,感病性减低。2005年在平谷观察,5月13日,在镇罗营镇大庙峪14号品种桃树枝梢上见到春季溃疡。6月12日,桃、杏幼果上开始发生水浸状斑点。7月10日,桃果、桃叶大量发病,同时,嫩梢上有夏季溃疡出现。7月23日,发病达高潮,病果上形成黑斑,果面龟裂。8月14日,重病树开始大量落叶,病果症状进一步加重。关于此病的发生时期,须逐年观察记载,以系统掌握本地的发病规律。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与降雨的关系密切,落花后数周,在幼果期,频繁降雨,阴雨连绵,有利于此病流行。夏季暴风雨后叶痕侵染增多,下年发病加重。树势对发病轻重有明显影响,弱树,缺肥树,发病较重。分生组织带菌。用病树的芽嫁接育苗,将传播病害。关于核果类细菌性穿孔病的侵染和越冬问题,国外仍在继续进行研究。晚近南非学者报告,在李树上,病叶组织中的病原细菌能经过叶脉、叶柄进入小枝的维管组织,并上下移动,发生系统侵染,到第二年引起枝梢形成春季溃疡。桃树上有没有这种情形,未见报导。4防治问题4.1选用抗病品种由于桃树不同品种之间抗病感病程度有明显差异,而采取其他防治措施存在相当难度,要把选用抗病品种作为最重要的防治途径。4.2改善桃园土壤管理和树体管理,提高桃树抗病力,造成有利于桃树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合理施肥,促使桃树长生健壮,提高果实质量。控制过量施用氮肥,防止枝叶过旺生长。桃树树冠低,桃园植株稠密,夏季枝叶生长量大,当前要特别注意通过地面管理和整形修剪改变桃园过度郁密的状况,增进株间和树冠内通风透光,防止长时间阴湿,病害加重。行间生草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往往与通风透光发生矛盾,生草果园须加强管理,控制生草高度。4.3药剂防治感病的品种,有病的果园,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对于控制此病的发生发展,起决定作用。防治细菌性穿孔病,既需要在果树休眠期喷药,又需要果树生长期喷药,将两个阶段的防治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①休眠期喷药早春桃芽膨大前喷施铜制剂,可采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②生长期喷药生长期喷药保护叶和果是药剂防治的关键,2006年以后,在平谷桃产区试验推广使用有机铜制剂,效果良好。用33.5%喹啉铜胶悬剂(必绿2号,浙江海正化工公司产品)2000倍液,从花萼脱落后开始,每间隔半月左右喷施一次,喷施3-4次,喷到果实套袋前。也可使用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有效成份噻菌铜),喹啉铜和噻菌铜防效都好,对桃树安全。通讯作者:梁泊北京市平谷区夏各庄邮政所邮编1012100(平谷区果品办公室高级农技师多年从事果树植保工作退休单位继续聘用)电活13501017163桃细菌性黑斑病防治休眠期喷施杀菌剂,抑制越冬病菌活动。参考美国东南部桃区的做法,于桃树发芽前喷施70%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当前在桃树生长期可用的杀细菌剂种类不多。早年曾使用硫酸锌石灰液,安全,但效果不高。2000年,河北省乐亭县桃区提出将锌铜石灰液用于桃细菌性黑斑病防治,2005年在平谷试用,存在不安全因素。美国东南部使用氢氧化铜,在生长期降低用量,但仍不安全。他们主要依靠喷施土霉素,认为离开土霉素,桃生产将无法进行。我国也曾提出过使用抗生素,喷施链霉素。使用土霉素或链霉素,安全,有效,但如广泛使用,有诱导人畜病原细菌产生抗药性之虞,对人类生态安全有威胁,在欧洲是禁用的。2006~2008年,选用有机铜剂喹啉铜制剂(浙江海正化工公司产品)和噻菌铜制剂(浙江龙湾化工厂产品)进行防治试验,田间表现效果良好,都很安全。考虑兼顾同期发生的其他真菌病害,确定选用33.5%喹啉铜悬浮剂(商品名必绿2号),稀释2000倍,从落花后花萼脱落前开始喷施,每间隔10~15天喷施一次,套袋园喷到套袋前,喷施3~4次,不套袋园喷施5~6次。2007在兴隆庄原先的重病园使用,防治效果达99%,全村增收1000万元,现已推广应用。
本文标题:桃细菌黑斑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60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