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古往今来,老师都是我们尊敬而效仿之人。而优秀的老师正是古人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被传颂千年的诗句时刻督促现在的我们,做一个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就好比“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说的一样,用教师做榜样,用他们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习主席在讲话中也提到“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如何做一名让大家都满意的好老师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第一,让理想信念指引着我们。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不止是学生的指明灯也是身为人师的我们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我们应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好老师应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们的课堂,播撒积极向上的种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第二,论德然后育人。古往今来,品德教育始终位居教育的首位,所谓成“人”第一,成“才”次之。教师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得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只能以奉献而不是索取的品德去拥有人生、赢得尊重。古人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教师以身示范的人格力量更容易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而师德的协调性,要求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人格,达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的目的。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书应当以育人为目标,而育人又是以教书为基础的。这就要求所有的教师都要通过业务教学,把育人寓于教学的过程中。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应该就是这种人。”可以这么说:“世界上没有比教师受到更严格的监督”。第三,学识是一种魅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位年轻的校长去听一位老师上几何课,他的思想完全沉浸在这位老师精湛的讲解中,以至于当这位老师问学生:“你们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位校长全然忘记了自己是来听课的,竟举手说:“我!”。苏霍姆林斯基称赞说:“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我要说:“这才是最具学识魅力的老师。”从学识方面来看,教师应该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有一天,一个有33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观摩课。课上得很成功,听课的老师们都忘了记笔记,听得入了迷。课后,人们问那位历史老师,“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历史教师回答:“对这堂课我准备了整个一生,可以说,对每堂课我都用一生来准备。但直接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十五分钟。”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堂课,这种准备指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这就是阅读,就是终生与书籍结成友谊。要上好每堂课,我们教师就必须经常地博览群书,补充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思想之流,如潺潺流水,永不枯竭。第四,因为仁爱,所以温暖。在两万多字的《论语》里,仁这个字,被提到109次。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里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民间有个说法,别看仁这个字只有四画,单立人一个二,叫二人成仁。就是说,仁爱,从来不是一个单立人状态下的自我状态。在孤独的,自我的,封闭的环境下,是谈不到仁爱的。仁爱一定是你旁边还有一个别人,俩人在一起时,才能看出是否仁爱。在我看来,爱是有温度的,他能让融化孩子们僵冷的心灵,让他们在温暖阳光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因为仁爱,所以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正在打造着中华民族“梦之队”,而终有一天,学生会为老师展现他们已经放飞的梦想。
本文标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60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