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作业成本制度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应用探析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作业成本制度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应用探析姓名:姜婕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戴炳然20070426作业成本制度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应用探析作者:姜婕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相似文献(4条)1.学位论文张君燕商业银行全面成本管理研究2004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中国加入WTO,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诸多挑战.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仍具有只注重量的扩张而不考虑成本和效益的特点.粗放的经营模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也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过重的包袱.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强化内部管理,更新经营观念,吸收现代化大银行的管理经验,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盈利能力,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银行制度,使银行成为真正以盈利为目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在如何深化成本管理改革,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成本管理方式,目前在国内银行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该文依据现代商业银行成本运动规律,运用全面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体系,提出了商业银行全面成本管理实施的运行机制和主要内容,即全员动因管理、全过程动因管理和市场逆向成本控制.以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管理水平.并对国有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全面成本管理的整体思路.2.学位论文陆敏骊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2008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成本计算方法,已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同。这种成本制度首先在制造业得到采用,它以作业为基础,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资源耗费应按发生的原因先归集到作业,计算出作业的成本,再按成本对象(产品、客户、部门等)所消耗的作业量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各成本对象”为理论依据,按作业归集间接费用,对各成本库的作业成本按各自的作业动因分配计入成本,与传统成本法比较,其能够较为科学、准确的分配间接成本。目前中国银行业已全面对外开放。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我国相关部门和金融人士关注的焦点。成本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国内银行业越来越认识到分产品、分客户核算成本,衡量损益对于银行改善经营,提高效益的重要意义。然而我国银行现行的成本制度较为落后,不能准确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信息,无法为银行的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将国有商业银行的成本结构特性与高科技条件下制造业的成本结构特性相比较,会发现这两者的成本结构惊人的相似——直接成本所占比重越来越低,而间接成本所占比重越来越高。由此可见,适合于高科技条件下制造业的作业成本法显然也极其适合国有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为了提高竞争力与获利能力,国外许多银行,如花旗银行、英国合作银行等已经开始采用作业成本法来获取更加准确的战略、财务和业务方面的信息,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国内,作业成本法在商业银行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我国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中?在本文中,首先从作业成本法的研究现状出发,详细回顾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简述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比较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指出了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所在。其次分析了目前商业银行成本核算的内容和现状,就商业银行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指出我国商业银行推行作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然后,重点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设计,通过对银行资源及资源动因、作业及作业动因和成本对象的定义,明确了我国商业银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定义作业是商业银行运用作业成本制度的基础。商业银行各部门定义作业时应遵循规范化、统一化和标准化的原则,并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力求避免定义无效的不增值的作业。商业银行对作业进行定义,一要明确清晰、二要注意把握好作业的细致程度。确认作业动因时要遵循相关程度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对作业动因的确定要能完整表达产品或账户和作业之间的关系,作业动因以数字为基础,即作业动因必须是可计量的。最后,本文以一个设计的案例为例,来探讨如何在商业银行内部两类成本中心实施作业成本法,并在作业成本计算的基础上,开展基于作业成本信息的产品分析和客户赢利能力分析,以说明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运用于商业银行的产品设计、定价、顾客获利能力分析、质量管理等诸多管理方面的成本管理思维模式。3.学位论文王昭祥基于客户盈利分析的贷款定价研究2007贷款定价研究不是一个新话题,研究的角度不同,解决的问题自然有差异。本文主要任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贷款定价模型以及在该模型下探讨贷款定价的因素。为此作者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贷款定价。首先,我们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研究贷款定价?一方面,我国在2006年底正式加入WTO,外资银行开始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三家国有商业银行成功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与此同时,国内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在全国各地建立分支机构,一个竞争性的贷款市场已经形成。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完善,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迄今为止,中央银行仅仅控制贷款利率的下限,允许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在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基础上向下浮动10%,贷款利率上限已彻底放开,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贷款定价的自主权。因此本文是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在竞争性的贷款市场中研究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其次,如何在上述背景下建立一个恰当的贷款定价模型?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采用的贷款定价模型是在中央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上加点浮动,浮动的幅度取决于客户类别、客户信用等级、客户规模、担保方式、行业、客户结算存款与贷款的比例等因素。这种定价模型较多的考虑了影响贷款定价的市场因素,但该模型没有考虑除资金成本以外的其他成本以及银行的目标利润。实际上,商业银行做出任何一笔贷款都不希望亏本,它贷款给客户的收入(包括名义贷款利息和其他隐含收入)至少要抵补它为之而付出的成本,这里的成本指的是包含目标利润的经济成本。从这个角度讲,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筹集资金的经济成本。贷款的利率完全由经济成本决定的吗?如果是这样,采用成本加成的模型不是很好的对贷款进行定价吗?遗憾的是,采用成本加成的模型制定的贷款利率可能成为贷款市场中的一道“凉菜”,忽视了客户的整体利益追求银行单独获利已成为历史。只有建立基于客户盈利分析的贷款定价模型才代表银行未来贷款定价的方向。最后,影响贷款定价的因素有哪些?根据客户盈利分析的贷款定价模型,商业银行给客户发放一笔贷款既要考虑获得的收入,又要考虑为之而付出的经济成本。基于商业银行与客户整体利益的角度,商业银行给客户发放贷款获得的收入包括贷款利息、补偿存款利息和结算费用、账户管理费用以及数据处理费等其它中间业务收入。而商业银行对该客户提供贷款和其它服务的总成本,包括筹集可贷资金的成本、分摊的经营成本、风险溢价等。此外,还应考虑银行的目标利润。因此,影响贷款定价的因素既有成本,又有目标利润,更有从客户获得除贷款利息的其他收入。综上,本文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在竞争性的贷款市场中建立了基于客户盈利分析的贷款定价模型。通过度量发放贷款给客户带来的收入、产生的成本(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风险溢价)、要求的目标收益得出贷款定价的方案,该方案兼顾银行和客户的整体利益。这对于我国当前的贷款定价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第一部分为导论,着重论述利率市场化和中国正式加入WTO后贷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是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要求。第二部分是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基础理论和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分析。首先论述了贷款定价的含义、贷款定价的一般原则、影响贷款定价的因素。其次介绍了三种经典的贷款定价模型:成本加成模型、价格领导模型和客户盈利分析模型。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现状、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贷款定价模型是基准利率加点浮动模型,这种模型在利率市场化中存在不足,因此本文提出在利率市场化中建立以客户盈利分析的贷款定价模型,该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贷款定价形成机制仍有参考价值。第三部分阐述客户盈利分析的贷款定价模型的基本原理,细分影响贷款定价的因素。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作者花了大量篇幅介绍如何度量贷款的四种经济成本。用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测算资金成本;采用作业成本制度确定银行的经营成本;利用KMV模型估计风险溢价;根据新巴塞尔协议预测银行的目标利润率。最后作者构建一个仿真案例对贷款定价模型做了可行性研究。不难看出,采用盈利性分析的贷款定价模型能够给出精准的贷款价格,但花费的代价也是不菲的。尤其是分产品核算、分客户核算的作业成本管理制度。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国内很多银行开始重视成本管理,借助于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基于客户盈利分析建立的模型在今后更具有实用性。本文的创新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本文对我国目前贷款定价的基准加点利率模型进行分析,指出目前贷款定价模型存在不足。在借鉴国外经典贷款定价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引入客户盈利分析的贷款定价模型作为今后我国贷款定价指导模型。另一方面,本文对盈利性分析的贷款定价模型进行拓展。不仅要在收入和成本的基础上确定贷款利率,而且能够根据客户的要求,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调整,制定适合客户需求的贷款组合定价方案。更为重要的是,作者指出商业银行制定的贷款利率不一定适合市场需求,要改变商业银行的被动局面,商业银行只有不降低目标利润的前提下调整经济成本,使之制定的贷款利率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实际上制定贷款价格是促使商业银行加强经营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研究贷款定价促进商业银行对公司客户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通过研究贷款定价促使商业银行努力降低内部筹资成本,实行精细化的作业成本管理制度。在研究贷款定价的同时深入探讨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这在实践上对商业银行开展贷款定价具有指导意义。4.学位论文王艳我国银行业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研究2005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加入WTO后,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面临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传统的管理观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银行发展的需要,加快银行经营管理现代化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和健全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银行业的当务之急,在银行业应用和推广旨在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的管理会计,是推进银行经营管理现代化进程的必要步骤。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就管理会计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现状、管理会计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银行管理会计体系的主要内容、银行实施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建议等我国银行业管理会计应用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本文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管理会计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一个世纪以来,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连续的四个阶段,即追求效率的管理会计时代、追求效益的管理会计时代、管理会计反思时代和管理会计主题转变的过渡时期四个阶段。从我国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看,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已形成了一系列有关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改革开放后,我国会计界大胆引进了西方管理会计中的一些新方法,极大地推动了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但理论同实践的结合还不能令人满意,还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部分是管理会计在银行业的应用现状。首先分析了国际银行业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应用实践。其次,重点介绍了管理会计在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和应用现状。管理会计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当时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银行扮演的主要角色是财政的“出纳”,其本身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因此管理会计在我国专业化银行时期的应用几乎是空白。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1993年我国银行业实行商业化改革方案,银行开始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金融企业和独立的市场主体。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节约开支,提高效益,各银行开始重视和加强经营和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引进和应用管理会计等科学管理方法。目前,我国银行业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综合经营计划的编制与应用、成本核
本文标题:作业成本制度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应用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7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