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目:病理学授课时间:2学时章节课题:第三章炎症第一节炎症的概念及原因第二节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第三节炎症的局部表现及全身反应课型类别:课堂讲授目的要求:1、掌握炎症的概念、基本病理变化。2、熟悉炎症的原因及局部临床表现。3、了解炎症的全身反应。本节重点:炎症的概念及基本病理变化。本节难点:1、炎症介质的种类及作用。2、急性炎症时的血管反应。3、各类型炎细胞的功能。教学进程:复习旧课(5分)讲解新课(75分)课后小结(10分)参考书及教具:病理学本科教材、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第一节炎症的概念及原因一、炎症的概念炎症:机体对致炎因子....的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综合性反应..局部病变:变质、渗出、增生局部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反应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增多、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等。二、炎症的原因1、生物性因子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是引起炎症最常见的原因2、物理性因子如:高温、低温、射线、切割、挤压等。3、化学性因子外源性化学物质: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内源性化学物质:尿酸、尿素等4、超敏反应5、组织坏死第二节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一、变质炎症局部组织所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统称变质(一)形态变化实质细胞可出现:水肿、脂肪变性、坏死。间质可出现:粘液样变性、纤维蛋白样坏死。(二)代谢变化1、局部酸中毒2、组织内渗透压增高(三)炎症介质1、概念:诱导并参与炎症发生、发展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2、种类:(1)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血管活性胺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溶酶体释放的介质细胞因子一氧化氮(2)血浆中产生的炎症介质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凝血酶系统3、主要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主要炎症介质的作用作用种类血管扩张组胺、5-HT、激肽、PG、NO血管通透性升高组胺、缓激肽、C3a、C5a、LT趋化作用LT、C5a、细菌产物、IL-8、TNF发热PG、IL-1、IL-6、TNF疼痛缓激肽、PG组织损伤溶酶体酶、氧自由基、NO二、渗出概念:炎区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或体表、黏膜表面的过程。(一)血管反应1、细动脉短暂收缩:几秒钟2、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3、血流速度减慢(二)液体渗出1、渗出液的概念及其与漏出液的区别2、渗出液的生理意义:(1)稀释毒素和致炎因子,减轻局部损伤(2)给局部组织带去营养、带走有害代谢产物(3)渗出液中含有补体、抗体、溶菌素等防御物质(4)渗出液中含有纤维蛋白,有利于修复和局部防御3、渗出液的病理意义:过多渗出液会导致:压迫、阻塞、粘连等。(三)白细胞渗出炎症时血管内各种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的过程,称白.细胞渗出....。渗出于血管外的白细胞称炎细胞...。炎细胞聚集在炎症区域的现象,称为炎细胞浸润.....。1、白细胞边集和附壁2、白细胞粘附3、白细胞游出:血浆中白细胞均可以阿米巴样运动方式游出4、趋化作用:白细胞在组织间隙中游走受到某些化学刺激物的影响,称趋化作用。能诱导白细胞作定向游走的化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子...。5、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概念:白细胞游走到炎症灶后,吞噬、杀灭和消化病原体或组织崩解碎片的过程。吞噬细胞有2种: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6、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1)中性粒细胞:见于急性炎症早期和化脓性炎症作用:①具有很强的运动和较强的吞噬能力②崩解后释放多种蛋白水解酶,溶解坏死组织及纤维蛋白③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和炎症介质(2)巨噬细胞:见于急性炎症后期、肉芽肿性炎症、病毒和寄生虫感染作用:①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和较强的运动能力,能吞噬中性粒细胞不能吞噬的病原体、异物和较大的组织碎片②处理抗原、传递免疫信息③能演变为类上皮细胞及多核巨细胞④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和炎症介质(3)嗜酸性粒细胞:见于寄生虫感染及超敏反应性炎症作用:运动能力弱,主要吞噬免疫复合物(4)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见于慢性炎症和病毒感染作用:①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②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变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5)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主见于超敏反应性炎症作用:当受到炎症刺激时脱颗粒,释放组胺、肝素等活性物质引起炎症反应三、增生在致炎因子、组织崩解产物、炎症介质等的共同作用下,炎症局部细胞的再生和增殖,称增生。局部变化①以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为主②有时可有上皮细胞、实质细胞增生③有时伴有淋巴组织增生生理意义:增生性病变也是炎症过程中的一种防御反应病理意义:过度增生可破坏原组织、器官的结构第三节炎症的局部表现及全身反应一、炎症的局部表现1、红:初期---鲜红:动脉性充血所致后期---暗红:静脉性淤血所致2、肿:急性肿胀---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所致慢性肿胀---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致3、热:4、痛:原因炎症介质的释放组织损伤产生K+、H+肿胀牵拉渗出液压迫5、功能障碍二、炎症的全身反应1、发热生理意义:一定程度的体温升高,增强吞噬、促进抗体形成、增强肝脏解毒2、白细胞的变化不同类型炎症,末梢血中白细胞的变化不同,一般规律如下:(1)急性化脓性炎症: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2)寄生虫感染和超敏反应性炎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3)肉芽肿性炎症:巨噬细胞增多为主(4)病毒性感染:选择性淋巴细胞增多为主(5)某些病原体引起的炎症白细胞减少:如伤寒杆菌、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立克次体等(6)严重感染时白细胞质量发生变化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临床上表现为淋巴结节肝、脾肿大4、实质器官的改变:表现为心、肝、肾大的损害课后小结: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子的损伤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综合性反应。基本病理改变为变质、渗出、增生,其局部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临床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增多、单核---巨噬细胞增生等。变质指的是局部细胞的变形和坏死,渗出指的是血管内的成分在致炎因子作用下进入血管外的过程,增生指的是局部组织细胞的再生和增殖。炎症对机体利弊兼有,一般情况下利大于弊。思考题:1、简述炎症的局部组织变化。2、为什么说炎症是以防御为主的综合性反应?课目:病理学授课时间:2学时章节课题:第三章炎症第四节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第五节炎症的结局课型类别:课堂讲授目的要求:1、掌握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各类型炎症的病变特点。2、熟悉渗出性炎症各类型的好发部位及特点。3、了解炎症的结局。本节重点:渗出性炎症的分类及各类型的特点。本节难点:增生性炎症不同类型的区别教学进程:复习旧课(10分)讲解新课(70分)课后小结(10分)参考书及教具:病理学本科教材、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第四节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一、临床分类(一)超急性炎症:病程数小时至数天(二)急性炎症:病程几天至1个月(三)亚急性炎症:病程1个月至数月(四)慢性炎症:病程数月至数年二、病理分类(一)变质性炎以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而渗出和增生比较轻微的炎症,称变质性炎症。变质性炎症常见于肝、肾、心和脑等实质性器官(二)渗出性炎以渗出性改变为主,炎症灶内有大量渗出物形成,并伴有较明显的组织、细胞变性和坏死,而增生性改变较轻的一类炎症。根据渗出物的主要成分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浆液性炎是以浆液渗出为主的炎症。渗出物主要成分是血清,含多量的白蛋白,同时含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和纤维蛋白。好发于皮肤(如Ⅱ度烧伤时的水泡)、粘膜(如感冒初期的鼻粘膜)、浆膜(如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和疏松结缔组织(如毒蛇咬伤)等处。浆液性炎一般较轻,易于消退。但胸腔或心包腔内如有大量积液,可影响呼吸或心功能。2、纤维蛋白性炎是指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并在病灶内形成纤维蛋白为特征的炎症。同时渗出物也有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及坏死组织的碎屑。好发于粘膜、浆膜和肺。①粘膜的纤维蛋白性炎:又称假膜性炎,见于白喉、细菌性痢疾。②心包的纤维蛋白性炎:形成“绒毛心”。③肺的纤维蛋白性炎:见于大叶性肺炎。纤维素性渗出多呈急性经过,渗出的纤维素可被渗出物中的中性粒细胞所释放的蛋白酶溶解、吸收。但如果渗出较多而不能完全吸收时,则可发生机化,导致浆膜增厚,粘连甚至浆膜腔闭塞,严重影响器官功能。3、化脓性炎是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征的炎症。炎区的坏死组织被中性粒细胞释放的蛋白酶溶解、液化的过程称为化.脓.,所形成的液体称为脓液..,脓液中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称脓细胞...。化脓性炎可分为三种类型:(1)脓肿:为器官或组织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常形成充满脓液的腔,同时,由于肉芽组织增生,在坏死组织周围形成脓肿膜(即脓肿壁)。常发生于皮下和内脏,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小的脓肿可吸收消散,较大的脓肿,常需穿刺抽脓或切开排脓后才可修复愈合。皮肤或粘膜的脓肿,可向表面破溃形成溃疡..,深部组织的脓肿如向体表或自然管道穿破,可形成窦道..和瘘管..。(2)蜂窝织炎:为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炎区组织高度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常见于皮下组织、粘膜下、肌肉和阑尾等处,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3)表面化脓和积脓:表面化脓....指发生于粘膜或浆膜表面的化脓性炎症。其特点是脓液主要向粘膜或浆膜表面渗出,深部组织没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当脓液蓄积于发生部位的腔道或浆膜腔内时称积脓..4、出血性炎由于血管壁损伤严重,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称为出血性炎。常见于毒性较强的病原体所致的传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炭疽、鼠疫等。5、卡他性炎是发生于粘膜组织的一种轻度渗出性炎症。其特点是除渗出液外,粘膜上皮及其腺体分泌明显增强,渗出液伴随分泌物顺着粘膜向下流,一般不伴有组织的明显破坏。根据渗出物性质不同,卡他性炎可分为浆液性...,粘液性...及脓性..卡他性炎。(三)增生性炎以病灶内细胞增生为主要特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变质和渗出。1、一般增生性炎病变无特异性,增生的细胞主要是:①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②被覆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及其他实质细胞③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细胞2、肉芽肿性炎局部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称炎性肉芽肿。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又分为:①感染性肉芽肿:由生物病原体如结核杆菌、伤寒杆菌、梅毒螺旋体、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②异物性肉芽肿:各种异物如外科缝线、滑石粉、矽尘、寄生虫卵等引起。3、炎性息肉粘膜慢性炎症时,局部被覆上皮、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向粘膜表面突起的带蒂的肿物,称炎性息肉。4、炎性假瘤慢性炎症时,局部可因多种细胞成分增生,而形成边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块,称炎性假瘤。好发于肺及眼眶。第五节炎症的结局一、痊愈二、迁延不愈三、蔓延扩散少数病例,由于细菌毒力强,数量多或治疗不及时,病原体可不断在体内繁殖并沿组织间隙或血管、淋巴管及自然管道播散。1、局部蔓延2、淋巴道扩散3、血道扩散(1)菌血症:细菌侵入血流,但不生长繁殖(2)毒血症:细菌的毒性产物或毒素被吸收入血(3)败血症: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释放毒素(4)脓毒血症: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全身各处组织器官发生多发性小脓肿。课后小结:由于致炎因子及其病变部位的不同,炎症局部的病理变化亦不同。以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而渗出和增生比较轻微的炎症为变质性炎症,多为急性炎症;以渗出性改变为主,伴随明显的细胞变性、坏死,而增生性改变较轻的炎症,亦称为急性炎症;以增生为主要特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变质和渗出,称增生性炎,多为慢性炎。渗出性炎根据渗出物的主要陈分不同又可分为浆液性炎、纤维蛋白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卡他性炎五种。增生性炎又可分为一般增生性炎、肉芽肿性炎、炎性息肉、炎性假瘤。大多数炎症,在机体抵抗力较强,及时治疗、消除病因的情况下可以痊愈,少数炎症可迁延不愈,甚至蔓延扩散。如果细菌及其毒素蔓延扩散入血可引起全身感染,如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血症。思考题:1、依据病理变化不同,阐述炎症的类型及其各自类型的病理变化特点。2、简述炎症的结局。课目:病理学授课时间:1小时章节课题:实验三炎症课型类别:实验观察实验要求:1、掌握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的大体病变特点2、掌握化脓
本文标题:炎症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86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