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检验科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检验科检测项目临床意义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增高见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中毒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心脏、骨骼肌等组织受损及其他肝胆疾病。尤其注意的是,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清中ALT可逐渐下降,故ALT活性不一定与疾病的重症程度成正比。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急性心肌梗塞时6~12小时内血清AST显著升高,48小时内达到峰值,3~5天恢复正常。血清AST增高还见于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等肝胆疾病,以及胸膜炎、心肌炎、肾炎、肺炎、皮肌炎、服用肝损害的药物等。血清-谷氨酰转移酶测定:原发性肝癌、腺癌等,血清Υ-GT活力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手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0%。嗜酒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因钠、安替比林等,口服避孕药会使-GT值增高20%。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阻塞性黄疸、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腺炎等也有增高。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增高见于①肝胆疾病,如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等;②骨胳疾病,如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软化、骨转移癌、骨折修复期。ALP可作为佝偻病疗效的指标。血清总蛋白测定:血清总蛋白增高见于脱水和血液浓缩,多发性骨髓瘤(主要是球蛋白合成增加)。血清总蛋白降低见于肝脏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大面积烧伤、肾病综合征、大量反复放胸腹水、溃疡性结肠炎、水潴留使血液稀释等。血清白蛋白测定:增高:脱水和血液浓缩。降低:白蛋白合成障碍,如营养不良、肝脏疾病、慢性消化道疾病;白蛋白消耗或丢失过多,如消耗性疾病、恶病质、肾病综合征、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腹水形成等;也见于妊娠晚期、遗传性无白蛋白血症。血清总胆红素测定:用于判断黄疸程度,结合直接胆红素测定用于判断黄疸类型。血清葡萄糖测定:增高:(1)生理性,餐后1~2h、摄入高糖食物、情绪紧张等。(2)病理性,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高血糖激素分泌过多、颅内压增高、严重脱水。减低:(1)生理性或暂时性,剧烈运动后、严重饥饿、妊娠、使用降糖药等。(2)病理性,胰岛细胞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肝病。血清尿素测定:增高见于:(1)生理因素,如高蛋白饮食。(2)病理因素,如剧烈呕吐、幽门梗阻、消化道大出血、肠梗阻和长期腹泻等。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晚期、肾功能衰竭及中毒性肾炎等。减低见于:肝脏疾病、蛋白质摄入不足、乳糜泻等。血清肌酐测定:肾病初期肌酐常不高,直至肾实质性损害,血肌酐才升高。其值升高3~5倍提示有尿毒症的可能,升高10倍,常见于尿毒症。如果肌酐和尿素氮同时升高,提示肾严重损害,如果尿素氮升高而肌酐不高常为肾外因素所致。降低:肾衰晚期、肌萎缩、贫血、白血病、尿崩症等。血清尿酸测定:血尿酸测定对痛风诊断最有帮助,痛风患者血清中尿酸常增高。另外,核酸代谢增加,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UA亦增高,急性或慢性肾炎时,血中尿酸显著增高,其增高程度较非蛋白氮、尿素氮、肌酐更显著,出现更早。中毒、子痫、妊娠反应、饮食中脂肪过多、肥胖、糖尿病等UA也增高。减少见于遗传性黄嘌呤尿症等。血清总胆固醇测定:增高见于糖尿病昏迷患者,还常见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总胆管阻塞、粘液性水肿、肥大性骨关节炎、老年性白内障、牛皮癣等。降低见于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营养不良、肝硬化、肝坏死等。血清甘油三酯测定:增高常见于原发性高脂血症、肥胖症、动脉硬化、阻塞性黄疸、糖尿病、极度贫血、肾病综合征、胰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饥饿及高脂饮食后等,饮酒可使甘油三酯假性升高。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功能减退、肝功能严重损害、先天性酶缺陷(如家族性卵磷酯胆固醇酯酰基转移酶缺乏)等。血清肌酸激酶测定:增高:一般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4-6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峰值,且升高的幅度比AST和LDH大,3-4天恢复正常。重体力劳动、肌肉损伤、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假性肥大性肌营养障碍、心肌炎、脑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长期肌肉注射都会引起此酶升高。儿童较成人略高,一般出生后24小时迅速升高,可达正常成人的2-5倍,14-20天开始下降,6岁后逐渐降至成人水平。降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可降低。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增高: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2-24小时开始升高,48-72小时达峰值,一般为正常的5-6倍,最高可达10倍以上,可持续10天左右。心衰和心包炎伴肝淤血、严重休克和重度贫血和未治疗的贫血、白血病(特别是M5型)时可中度升高。皮肌炎等肌肉损伤性疾病时也可升高。50%LDH升高的病例与恶性肿瘤有关,尤其是腹腔和肺部肿瘤,因此测定这些部位的流出液的LDH活性更有意义。1/3的肾病患者血清LDH也可以升高。血清羟丁酸脱氢酶测定:HBDH的本质是LDHl+LDH2,所以HBDH的升高主要见于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原因的心肌损伤、皮肌炎等肌肉损伤性疾病。血清钾离子测定:血清钾离子升高见于:经口及静脉摄入增加、钾流入细胞外液、严重溶血及感染、烧伤、组织破坏、胰岛素缺乏、组织缺氧心功能不全、呼吸障碍、休克;尿排泄障碍、肾功能衰竭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血清钾降低见于:经口摄入减少;钾移入细胞内液、碱中毒及使用胰岛素后、IRl分泌增加;消化道钾丢失频繁、呕吐、腹泻;肾小管性酸中毒。血清钠离子测定:血清钠离子升高见于:严重高渗性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及中枢性尿崩症尿量大增而供水不足。血清钠降低见于:胃肠道失钠,尿路失钠,烧伤,肾病综合症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腹水,右心功能衰竭等血容量降低时。血清氯离子测定:血清氯离子升高见于:严重高渗性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及中枢性尿崩症尿量大增而供水不足。血清氯离子降低的意义与血清钠离子降低的意义基本相同血清钙测定: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肿瘤,急性骨萎缩、骨折、肢体麻痹等,大量应用维生素D治疗,血液内二氧化碳张力增加的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减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缺乏症,婴儿手搐搦症及骨质软化症,.钙或维生素D摄取量不足或吸收不良,肾脏疾病,代谢性碱中毒。血清镁测定:增高:见于慢性肾炎少尿期,尿毒症,肾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减症,用镁制剂治疗不当等。减低:长期禁食,吸收不良或长时期丢失胃肠液。甲状腺功能亢进,长期静脉滴注无镁补充。血清磷测定: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或衰竭,尿毒症,慢性肾炎晚期,多发性骨髓瘤,骨折愈合期等。减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变性病变,乳糜泄等。血清血清铁:增高:见于血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贫;铁的利用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炎。减低:见于体内铁不足,如缺铁性贫血;铁丢失增加,如失血;铁的释放减少,如急性感染、肿瘤。血清胆碱酯酶测定:血清CHE(EC3.1.1.8)又称假胆碱酯酶、胆碱酯酶Ⅱ,主要由肝脏合成,其活性高低与肝功能的好坏相平行。血清胆碱酯酶水平降低常见于重症肝炎、肝硬化、心肌梗死、急性感染等,也可用于指示有无有机磷农药中毒。血清、尿淀粉酶测定:急性胰腺炎时,血和尿中AMY显著升高。急性胰腺炎发病后8~12小时血清AMY即升高,12~24小时达高峰。尿中AMY于急性胰腺炎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下降也比血清晚。急性阑尾炎、腹膜炎、肠梗阻、胰腺癌、胆石症、溃疡病穿孔均有AMY升高,但常低于500U/L。肝病时血、尿AMY降低。血清、尿胰淀粉酶测定::急性胰腺炎时,血和尿中P-AMY显著升高。急性胰腺炎发病后8~12小时血清P-AMY即升高,12~24小时达高峰。尿中P-AMY于急性胰腺炎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下降也比血清晚。急性阑尾炎、腹膜炎、肠梗阻、胰腺癌、胆石症、溃疡病P-AMY升高,但常低于500U/L。血清脂肪酶测定:急性胰腺炎发作的4~8小时内,脂肪酶活力就会升高,24小时后达到峰值,8~14天后降低。但是,血清脂肪酶活力与胰腺的损伤程度间不相关。血清谷氨酸脱氢酶测定:谷氨酸脱氢酶是一种线粒体酶,在肝脏含量丰富,可作为传染性肝炎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的有力佐证。另外,肌营养不良、皮肌炎、心梗、脑损伤、严重烧伤、肝脏手术等均使此酶活性升高。免疫一室:乙型肝炎检测临床意义1.HbsAg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如为阳性,则提示为病毒携带着或乙肝患者。2.HbsAb阳性: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既往感染。3.HbeAg阳性:HBeAg是HBV的核心部分,故一般认为HBeAg阳性是具有传染性的标志。在乙肝潜伏期乃至整个病程中,HBeAg均可检出。4.抗HBe是HBeAg的相应抗体。一般认为HBeAg消失和抗HBe出现是病情趋向好转的征象,但并不意味着HBVDNA停止复制,或传染性消失。5.抗HBc是HBcAg的相应抗体,也是HBV感染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HBV的标志性抗体,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存在。几乎所有个体在感染HBV后都能产生抗HBc,故它是乙肝流行病学调查的良好指标。接触HBV抗原者(如实验室工作者,家庭中有HBsAg阳性者),血清中可出现低滴度(小于1000)抗HBc抗体。只有进行连续检测,抗体滴度逐渐增高,或抗体滴度达10000以上时,抗HBc才可作为感染指标。抗HBc有IgG、IgM、IgA三类,IgM类和IgA类抗HBc在乙肝急性期或慢性肝炎活动期出现。在HBV感染的“窗口期”,抗HBc常常是唯一可测出的HBV血清标志物。HCV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丙肝主要经血液传播,也有其他传播途径。丙型肝炎临床经过一般较轻,亚临床型较为多见。本病ALT和胆红素水平较低,病情相对较轻,但发展成慢性肝炎的比例较高。丙肝有两种抗体IgG、IgM,抗HCV-IgG、IgM抗体均为非保护性抗体,急性期多为IgM型,慢性期多为IgG型,抗HCV-IgM的检测是判定急、慢性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恢复期患者抗HCV多为IgG型,且滴度较低HIV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主要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实验室检查主要检测血清(HIV)抗体,如检测阳性,必须重新取样检测一次。若仍为阳性,须送国家卫生部门批准的确认试验室鉴定。同时应结合其他测定项目的结果和临床表现作出判断。可疑标本应至少随访6个月。TP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抗体-IgM阳性,可怀疑感染过梅毒螺旋体。免疫二项甲胎蛋白(AFP)首先用于检测及监测肝癌,但肝硬化时也多有增高。第二,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用于胚细胞癌的诊断。其他恶性疾病如乳腺癌、支气管癌、结肠癌引起的肝功紊乱等,在这些疾病中9%左右的患者血清AFP水平也升高,但很少有超过100ug/l。癌胚抗原(CEA)吸烟影响CEA水平,酒精亦影响CEA浓度。在20-50%的良性疾病的患者中,CEA水平轻度增高,尤其是肠道、胰腺、肝脏及肺部疾病,如肝硬化、慢性肝炎、胰腺炎、结肠溃疡、Crohn,s疾病、肺炎、支气管炎、肾小管性肾炎、肺气肿、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在这些疾病中,CEA水平趋于保持在病理值低限,稳定期或轻度升高的间歇期趋于消失。相比之下,在未经治疗的恶性肿瘤中CEA起始就以指数形势持续升高。CEA测定主要用于结肠癌、肺癌、消化道肿瘤及乳腺癌等肿瘤的生长及治疗效果的监测。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FT3是甲状腺激素的一种,它进入血液调节代谢。测定激素浓度对于鉴别正常、异常(甲亢/甲低)的甲状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完整的T3的主要与转运蛋白结合一起,游离的FT3是甲状腺激素T3的具有活性的部分。在临床上,检测游离T3可以不依赖于TBG浓度单独评估进行评估甲状腺功能。游离甲状腺素(FT4)T4是甲状腺调节系统的一部分,对于机体代谢具有调节作用,T4绝大部分与转运蛋白结合。游离T4是T4的活性部分。在临床,检测游离T4是常规诊断的重要部分,当怀疑甲状腺机能异常时,可以结合TSH检测FT4。FT4的浓度检测也可以用于指导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检测游离FT4可以不依赖与TBG独立指示甲状腺机能。促甲状腺素(TSH)TS
本文标题:检验科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00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