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题型:名词解释(5个,10分)单选(10个,15分)多选(5个,10分)判断(10个,15分)简答(30分)论述(20分)第一章1、概念:物种(注意答出生殖隔离)2、判断高、低等植物(苔藓介于高低等植物之间,归于低等)3、判断:种子植物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第二章1、简答分布区变化的影响因素:气候、地形、板块运动、(人为因素)2、分布区的形成理论,3种3、地理替代种概念4、间断分布不同的形成原因5、影响岛屿植物区系的因素(原因)第三章1、光饱和点概念2、春化作用、夏化作用3、冻害、冷害4、生活型(趋同适应)、生态型(趋异适应)5、C3、C4植物的生存条件6、高山植物矮小的原因7、旱生、水生植物适应机理8、植物缺少相关元素的主要症状9、论述:植物适应策略(书上理论和实际生活运用)第四章1、植物群落概念2、生态位概念3、演替与波动的比较4、演替过程中植物间关系5、论述:植物群落演替中物种取代机理第五章1、地带性植被与非地带性植被的区分(非:水生、草甸、沼泽)2、植被所属气候带3、植被特有特征4、常绿阔叶林四大金刚:樟科、木兰科、山茶科、壳斗科5、桑科常见:小叶榕、黄葛树、构树、桑树、无花果树、橡皮树6、论述:怎样认识植被类型?(一般过程和举例。一般过程:环境条件、群落特征、类型、分布、利用保护……,重点在举例)第六章1、地带群落交错区概念2、中国植被地理分布规律(水平、垂直两方面,400mm等降雨量线分区)3、从裸岩演替到森林包括哪些阶段岩石风化——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简答:1.物种形成的主要机制。P35--36答:A,异地(域)物种形成(种群隔离).。由于不可抗拒的外界原因,原有分布区被分割成数块,相互间距离遥远,不允许花粉和种子(繁殖体)传送B,同地(域)物种形成(多倍体)。在非地理隔离的状态下,多倍体的出现可以导致新种就地形成C,平行物种形成(生境差异)。某种植物分布很广,其中一部分进入新生境发生变化,这些个体与当地其他种群个体之间虽无物理障碍,亦可产生基因流中断,逐渐形成新种。2.植物分布区变化的原因:环境因素:A,气候演变。气候变迁对植物种分布区的影响是最重要的。短时间尺度内的气候波动也会使分布区呈现摆动趋势,不过很少造成严重变形。B,地形变化。近数百万年内,阿尔卑斯运动活跃,全球各大山系和高原猛烈抬升,这使其生境性质和结构都发生重大变化,促进原有种类在新的多样的生态条件下加剧区域演化,植物新种(或变种)陆续出现并分布密集,构成某些属的分布中心。C,板块运动。引起科属的间断分布。如果陆地之间出现长达数千年至一亿多年的地理隔离,其植物区系各自独立发展失去基因交流,必然增大特有属比重。1.植物分布区的主要类型及形成原因。P27--42答:A联系分布区。该种植物重复出现在适宜它生存的生境,个部分之间没有被不可逾越的障碍隔断而失去交流繁殖体的可能性。B间断分布区。分布区分裂为相距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中间被高山,海洋,不适宜气候或土壤等阻隔开,个部分的种群间失去基因交流的机会。有北极-高山式间断分布,西欧-东亚型间断分布,热带两侧的间断分布。3.简述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怎样影响物种?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生物向岛屿拓殖速度与岛上种类灭绝速度趋于平衡。即岛屿上的物种数决定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平衡。这是一种动态平衡,不断地有物种灭亡,也不断地由同种或别种的迁入而补偿灭亡的物种。不同岛屿上物种1岛屿上的物种数不随时间变化;2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即灭绝不断被新迁入的种所代替;3大岛屿比小岛屿能维持更多的物种数;4随岛屿离大陆距离由近到远,平衡点的种数逐渐降低。岛屿生态与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区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受其周围生境“海洋”所包围的岛屿。岛屿生态理论对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一般说来,保护区面积越大,越能支持或“供养”更多的物种;面积小,支持的种数也少。但有两点需要说明:①建立保护区意味着出现了边缘生境(如森林开发为农田后建立的森林保护区)。适应于边缘生境的种类受到额外的支持。②对于某些种类而言,小保护区比大保护区可能生活得更好。4.旱生植物适应环境的机制。P118--121答:生境:干旱环境,耐旱力强①少浆液植物生境;-干热的草原和荒漠地区代表植物:-骆驼刺,刺石竹等适应特点:-1.体内含水量极少2.尽量缩小叶面积3.细胞中有大量亲水胶体物质4.根系发达②多浆液植物-干热的草原和荒漠地区-仙人掌,芦荟等-1.根、茎、叶薄壁组织转变为储水组织;2.面积对体积比减小。枝叶稀疏,叶片小;增强吸水能力,根系发达;增强保水能力;汁液浓度比较大5.为什么茶区一般分布在南方的山地?P93茶树性喜潮湿,需要多量而均匀的雨水,而我国南方空气相对湿度较高,云雾多,可以减少对茶叶有害的直射短波光,增加漫射长波光的比重,使得茶叶纤维较少,茶芽柔嫩,芳香烃物质增多,茶素和蛋白质含量较多,另外紫外线照射少,对茶叶水色和出芽影响极大。6.为什么高山植物比较矮小?P152-153答:紫外线比较强,破坏生长素的合成;生长期短,光合积累有限;气温低,光合作用速率减慢;环境艰苦,热量、水分、营养不够,光合积累有限;为适应艰苦的环境,大量消耗了有机物。高山的环境一般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温差大、风力和蒸发强烈、成土作用差。植物一般表现为耐寒、耐旱、耐瘠、抗风、抗紫外线、株矮根壮。7.植物适应低温形态结构适应,生理适应、行为适应8.中国植被的分布规律:中国的植被水平分布规律。答:从大兴安岭-吕梁山-六盘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分我国为东南和西北两个半部,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西北半部季风影响微弱,为无林的旱生性草原和荒漠所分布。(1)从南向北形成各种热量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在湿润森林区域内,植被类型由南到北顺序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区。(2)我国从东到西水分条件从湿润到干旱的明显变化,依次分布三大植被区域:湿润森林、半干旱草原、干旱荒漠.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答:(1)垂直带谱的基带与该山体所地区的水平地带性植被相一致;(2)越向高纬度,垂直带谱越简单,极地为冻原带,水平带与垂直带重合;(3)在同一纬度内,经度不同也影响山体植被的垂直带谱。4.植被的垂直带谱与水平带谱之间的关系。答:(1)植被类型的垂直成带分布与纬度水平分布顺序相似(2)垂直带与水平带上相应的植被类型,外貌基本相似(3)纬向带的宽度较垂直带的宽度大得多(4)纬向带是连续的,而垂直带是间断的(5)虽然纬度带、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分布顺序相似,但植物种类成分和群落生态结构差异很大举例:台湾玉山论述:(要点、阐述、开放式)1.植物适应环境的策略:2.如何分析认识一个植被类型?(生态、气候、水、利用、保护等)举例选择:1.冻害与冷害的异同点冻害是指发生于零下低温,植物细胞结冰受伤害的现象。冷害起源于热带的植物遇到零度以上的低温也会受害的现象。2.演替和波动的关系。P200--201答:1)群落演替与波动的基本区别:演替发生新种和个体数的定向代替,具有方向性;波动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仅发生个体数量上的变化不具有方向性,并且波动具有可逆性,但这种可逆是不完全的,只是向平衡状态靠近。(2)群落演替与波动的联系:在群落演替和波动中,其生产力、各组分的数量比、群落的外貌与结构都会发生明显变化;处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可促进或阻碍一个群落被另一群落所代替的过程。同时波动过大可能会引起的群落演替,使群落基本性质发生改变。3.地带性植被:地带性(显域)植被主要受大气候支配,排水良好、土壤质地适中的相对平坦地段,分布连续且有相当宽度(通常数百公里)。P2564.非地带性植被:非地带性(隐域)植被是与某类土壤联系更密切,同样的植被见于不同气候带的相似土壤上(例如石质土、沙土、盐渍土、沼泽土、渍水土、贫瘠土等)。P256(选择)下面描述正确的是?地理分布是什么原因1.阐明间断分布的成因。P33间断分布由连续分布发展而成。间断分布的原因有许多,但主要是历史的原因:(1)自然条件的变化某种植物的分布区原来是连续的,但后来由于分布区个别部分的自然条件发生变化,引起该种在这一部分的死亡造成隔离;或者这个变化地区原来的种发生分化变为其他种,也就是种系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地理分化,而造成隔离。(2)由于某些植物分散迁移以及植物在原来分布区范围内死亡而发生(迁移说)例如欧洲在冰期时,很多北极植物向南迁移至中欧平原,冰川退后,这些植物一部分随着冰川向北退却,另一部分退居中欧高山,但欧洲平原地区的北极种都死亡了,而造成分布间断。(3)陆地下沉一部分植物分布的间断是由于陆地下沉而形成的: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和印度之间,根据“陆桥学说”,古代它们是相连的,后来“陆桥”下沉使彼此之间的植物形成间断,又如白令海峡在更新世曾形成陆桥,我国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也是在第四纪才失去联系,形成植物分布间断。(4)大陆漂移说根据这个学说,认为在二亿年前,所有的大陆曾联合成一个单一的巨大陆块——联合古陆(pangaes),约在中三迭纪分裂为冈瓦纳古陆(Gonawdhaland)和劳亚古陆(Lauraslaland,由欧亚、北美大陆组成),中间隔着古地中海。以后,前者相继分裂为印度、非洲及南半球诸大陆,并向北移:北美自欧洲分离,随大西洋向西、向北漂移。直到新生代大陆才漂移到今天的位置。这就提供了“世界植物热带统一起源说”的地质基础,比较合理地解释了洲际间断产生的原因。(5))跳跃式传播造成间断分布夏威夷距离北美3900km,至少有25个分类单位属于两地间断分布,可以用踏脚石作用加以解释。更新世冰期海面下沉,大洋岛出露增多,有些具有很轻的种子、孢子的植物,可以被洋流、水鸟等把繁殖体带到很远的地方生长传播形成间断分布。(6)人为影响造成间断分布人类对间断分布的形成也有很大的作用。人类可以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促成某些种植物分布区的间断,例如我国西南干热河谷地区分布的龙舌兰,绝大部分是热带美洲种类,可能由于人为活动而传人我国的,现在已变为野生。(7)归化植物造成间断分布如万寿菊(Tagetes)、大波斯菊(Cosrrlos)等植物物原产于美洲。现在已在我国及其它国家被归化,因而形成该种植物的间断分布。7.在植物界,各种植物的开花季节为什么各不相同?(2)分类:-长日照植物:起源和分布于温带和寒温带,日照超过一定临界值才能开花-短日照植物:起源和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日照少于一定临界值才能开花-日中性植物:开花不受日照长度影响-中日性植物:仅少数热带植物属于此类,昼夜长度接近相等时才开花1)长日照植物(longdayplants)是指在日照时间长于一定数值(一般14小时以上)才能开花的植物,否则只能进行营养生长。如冬小麦、大麦、油菜和甜菜等。这类植物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可以通过辅助人工光照使之提前开花。长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于温带和寒带(高纬度地区),在生长发育旺盛的夏季,一昼夜中光照时间长。如果把长日照植物栽培在热带,由于光照不足,就不会开花。2)短日照植物在一定日照时数范围内,黑夜越长,开花越早的植物。它们通常是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才能开花,否则只能进行营养生长。如水稻、棉花、大豆和烟草等。他们多在深秋或早春开花,人工缩短日照时数,则可以提前开花。短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地是日照时间短的热带、亚热带(低纬度地区);短日照植物栽培在温带和寒带会因光照时间过长而不开花。3)中日照植物(dayintermediateplant)开花要求昼夜长短比例接近相等(12小时左右),如甘蔗、甜根子草等。4)中间型植物对日照长度要求不严格,只要其他条件适宜,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的植物,如番茄、黄瓜、四季豆、辣椒等。19、举例说明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学说(原题叙述:中国植物地带性植物分布规律)。答: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又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形成所谓的“三向地带性”学说。(1)纬度地带性是由于热量带沿纬度
本文标题:植物2013年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0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