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青岛里院历史文化建筑保护调查报告
青岛里院历史文化建筑保护调研报告摘要:青岛里院传统民居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建筑风格,见证了青岛的百年历史,是青岛老城区城市肌理重要的组成元素,但是现在它却面临着种种生存危机,大部分因年久失修而破乱不堪,或者在旧城改造中被大批拆除,这个体现着青岛特色历史文化的身影正在我们眼前慢慢消逝。随着城市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里院居住环境已经不能适应人们心里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本文首先分析里院形成原因,重点研究其空间特征,建筑的细部及里院文化。通过对里院的调研,发现期中的问题,以劈柴院的改造为实例,总结其成功经验,并指出不足。提出青岛里院建筑保护的原则和方法。关键词:青岛里院保护方法厨房空间改造一、绪论1.1研究论题的由来及研究的意义青岛被德国在不同时期侵占,并为其制订了相应的城市规划,使得整个城市统一而有序,青岛也因保留大量的历史建筑而被评为历史文化名城,而期中住房的一种主要的形式就是里院。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改造,老的生活设施已经不再适应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大量的历史建筑被拆除,大部分老街区也被取代,青岛里院这种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背景的近代居住建筑,在慢慢消失,里院建筑的保护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对里院加以改造和保护,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1.2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计划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青岛特色历史性建筑——里院,里院的建筑形式与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州的骑楼等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因地制宜形成的独特居民形式,但里院是以街区的形式存在和出现的。本文以街区的角度来剖析里院的由来、分析其形态特征,重点研究其空间特征、建筑的细部特征及里院文化来阐述里院保护的必要性。研究计划:(1)了解里院历史、文化背景及保护价值(2)调查里院的建筑特征及现状并提出问题(3)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实例研究并提出解决里院问题的改进方法(4)总结该课程的收获与感悟1.3研究方法(1)资料调查法(2)实地考察(3)发放问卷(4)统计问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4相关概念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是: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叫“历史地段”。历史性建筑:历史性建筑就是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性,有内部功能空间,历史建筑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保护建筑,也包含有一定历史文化遗产的大量性、一般化建筑遗产。阐述了历史性建筑的3个重要价值:一是,和历史相联系的教育价值;二是,和艺术史相联系的艺术价值;三是,和本地区域特色。里院:里院是青岛地域性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青岛里院大多是二到三层的木头结构房子围城的一种院落,后期也有四到五层的砖混结构,基本都是直排竖分的西式商住一体楼房和中国传统四合院围合式平房相结合的产物,分为“口、日、凸、目、回”五种类型。目前里院保存最多、较完整的区域集中在四方路、平度路、芝罘路、黄岛路周边。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原则及更新措施:原则:原真性、可读性、可持续性。更新措施:(1)保存——保持原样,以求如实反映历史进程;(2)保护——保护建筑的原有风貌,并在保护历史街区风貌完整性基础上改善生活条件;(3)整伤——强制性改正的部分;(4)暂留——暂时维持现状,待条件成熟后拆除,改建;(5)更新——对影响传统风貌较大的建筑采用拆除、更新的措施。二、青岛里院建筑形成与发展2.1青岛近代城市形成的历史德国占领青岛期间,1900年和1910年在青岛制订了两次城市规划到1914年,青岛已经形成了“红色的瓦屋顶,黄色的拉毛墙,老虎窗以及粗犷的石材基”的近代城市风貌,完成了“城市道路,城市分区,给排水系统,公共建筑等”的近代城市规划的实施,从上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当时中山路两侧的里院已经初具规模。日本第一次在1914年-1922年占领青岛,在城市建设中只是延续了德国人的城市规划。在恢复青岛经济的同时,又在德国人的规划框架上完成了一些城市建设。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在1922年12月19日,接管青岛,成立交澳督办公署,从建筑内容到市政设施都处于战后恢复期。日本在1937年再次占领青岛,并编制了《母市规划》,但没有实施。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时期,青岛城市处于停滞状态,亦没有制定新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仅限于恢复因战事毁坏的部分。1.2影响里院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青岛地理位置因素,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德占时期的城区规划和市区建筑充分利用了青岛市的丘陵地形,灵活处理,尤其是老城区,很容易能看到这些特点,在里院建筑中也有体现,如,广兴里利用地形特点采用错层的方式,很好的处理了道路和建筑的关系。(2)青岛气候因素,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不仅对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里院建筑其布局也受到青岛气候环境的影响,如:里院主方向一般朝南,北侧一般只开设小窗,这样里院内部院子就可以在冬季避免西北风的寒冷气流,夏季可以接受南向从海上吹来的凉风。(3)青岛作为丘陵城市其山体主要是由花岗岩构成,且石料丰富,质感优美,里院建筑中大量运用花岗岩作为建筑的材料,墙体基础和墙面装饰都可见到。(4)人口增长因素:德国占领青岛后,采取了土地实行买断和村庄迁移政策。1900年的青岛城市总体规划实行欧华分区,华人不得在欧人区居住。由于城市的建设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青岛市人口迅速增加,到1902年,市区华人已经多达1.4万人,里院最初的建设是为了安置搬迁村庄居民所建,但由于华人数量的增多,贸易的发展,里院初具形式。在日本和国民政府的统治下,人口都大幅度的增加,1948年突破100万大关,这段时间人口数量激增,但里院的建设却很少,居住环境变得恶劣,紧凑的里院居住模式成为必然。1.3里院形成的建筑文化背景青岛在近代时期相继被德国和日本侵占,德国统治者带来了欧洲的建筑风格,而日本在这一时期正处于“西化”的过程中,因此西方建筑文化对青岛里院建筑的影响非常大,在梨园的建筑风格和整体布局中都有所体现。在这一时期,西方的建筑思潮主要有: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和花园城市,里院建筑街区的布局和外立面的西方风格都是在西方建筑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1.4里院的历史文化意义里院是青岛近代殖民时期的深深的烙印,是青岛最普通市民的主要居住形式,产生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青岛人安居乐业的精神家园。里院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仅在建筑、文化、艺术科学、社会、精神等领域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在经济、旅游等方面也蕴含着潜在的价值。青岛旧城中,里院仍然占据了大部分区域。不同家庭的人,在里院结成了一个非常紧密的团体。里院的生活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同时,广泛分布的里院住宅构成了青岛旧城区的城市肌理,它的每个细节都展示了青岛历史悠久的城市特色和市民的生活状态其外部建筑形态和内在的文化内涵,无论是从美学价值,还是历史价值上都是青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里院特有的方格网状肌理构成了老城区特有的风格面貌,体现了青岛传统建筑的鲜明个性,不仅是城市特色的体现,还极大的丰富了城市景观,因此里院建筑的保护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三、里院的建筑特征及现状3.1里院的建筑特征(1)里院的街区特征德占时期城市道路采用棋盘式布局和自由组团相结合的体系。期间里院街区与柏林街区有着非常大的相似之处。(2)里院的外部建筑风格里院建筑临街多为封闭的檐口平行街道的坡屋顶,局部有山墙,多为三段式处理,里面和装饰常采用欧式风格,每个院落一般设几个出入口,出入口的形式多种多样。(3)里院内部空间特征一个里院有一个公用的天井,一户到十几户人家共用一套的公共设施,有水龙头、公共厕所、消防水井等。楼房的内侧设外廊,多设置三道四架楼梯,青岛里院住宅是融入东西方建筑特点的简化形式,里院的院落空间交流、交往性比较强,有较多的邻里交往机会;房间朝向各不相同,不分尊卑和主次。由于里院住宅的租赁,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干扰。户型上多为底层商业网点,直接对外开门,楼上为居住房间,多为里外屋的套间或单间。(4)里院文化由于居住空间过小,很多里院居民都把厨房设在了走廊,邻里关系甚是融洽,一家做菜多家品尝,由于里院沿街是封闭的,所以安全性有一定的保障,邻里们时常在院内交流,相互帮助、互敬互爱,形成了里院特有的文化氛围。里院的秩序,是一种城市文明和传统理性的混合产物,它本身就是多元的,它既表现出了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不可抑制的向往,也保留了农业文明的纯粹、简约、实用和单一性。在围合起来的小环境中间,人际关系的融洽和互助,是里院文化最显著的标志。3.2青岛里院现状现代青岛的里院由于城市的发展和旧城区被改造过程中被大量的拆除,目前里院保存最多、较完整的区域集中在四方路、平度路、芝罘路、黄岛路周边。3.3青岛里院存在的问题(1)建筑年久失修,破坏严重;(2)人口密度大,套间改单间,生活不便,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里院的居民以外来人口为主,由于外来人口流动大,素质参差不齐,里院的环境日益恶化;(3)基础设施损坏严重,配套不齐全,由于使用的均是公共的水龙头,没有天然气和暖气管道;(4)卫生条件恶劣,院内只有一个公共卫生间,卫生条件令人堪忧,园内杂物到处盾防;(5)走廊拥挤,厨房东西堆放杂乱,生活环境脏乱差;(6)里院内违章搭建,高层建筑插件严重,房间面积小,以致居民根据自己的使用要求随意的开门、开窗、改建和加建,内院公共交流空间被不断的侵占。四、里院保护更新政策和实例研究4.1相关更新政策研究(1)青岛四方路里院历史街区景观的物质形态保护策略(2)里院街区景观与城市整体景观视觉系统控制设计在对历史街区远眺景观与街区整体景观视觉控制设计时,首先需要符合人类的视觉审美规律。根据人类的视觉生理特性,当观赏点、观赏距离和观赏景物高度与宽度不同时,远眺景观所带来的视觉审美效果也是有差异的。4.2劈柴院改造调查劈柴院由中心的十字街江宁路发展而来,占地面积约1.7公顷,是老青岛商业、餐饮、娱乐高度集中区。以江宁路10#院为例,原有大光明电影院,四周几家茶楼,园中放置长凳,观众露天看演出,院子可以容纳100多人,。改造工程拆除结构破损严重的四类建筑和违章建筑后,恢复原来的的庭院空间,在院子中间搭建了一个很大的戏台,用玻璃顶棚覆盖院子,形成半室内空间,做露天曲艺茶花馆使用,可以供居民和游客参观休息。入口北侧将旧建筑空间合并和内部整修后,改造为公共厕所。在戏台的北侧,翻建一个供劈柴院员工用餐的食堂。这样改造,不仅维持了里院的特色,还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以下是该改造的成果图:4.3分析总结改造经验以上改造实例,保存的基础上加以更新,使其既保留了原有的里院特色,又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求。里院保护改造原则:1、历史真实性原则,如,上海新天地中,保留原始的建行组,对一些饰面、构建不做任何修补,甚至长出野草的部分干脆不动,以展现历史沧桑。2、风貌完整性原则,保护好与之相应的生活习俗和社会结构,使其历史风貌得以延续。3、公众参与性原则,可以发动居民自行修缮房屋,政府给与一定的经济补偿。五、里院建筑保护与更新的方法《内罗毕宪章》指出:“在保护和修缮的同时,应采取恢复生命力的行动。因此,要保持已有的合适的功能,尤其是商业和手工业,并建立新的。为了是他们能长期存在下去,必须是他们与原有的经济的、社会的、城市的、区域的和国家的物质和文化环境相适应。”里院建筑更新,应该慎重对待,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焕发新的光彩。5.1里院建筑保护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建筑体系:(1)由于整体质量虽然可以,已经能够满足不了现代生活需求的老建筑,在保留它原始风貌的同时应该进行内部改造和设施的更新,如澳门的白马行医院大楼,保留了其外立面对其内部进行更新,在保持平面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层高,利用最小的空间布置空调和服务管道,保持老建筑高屋顶、大房间的感觉。(2)由于年久失修,所以应该对里院建筑本身加固,增加承重墙,承担主体结构压力,保护其历史真实性风貌。(3)对于一些单间的里院,我们应该突破思维定式,从室外走廊入手,进行厨房改造,拓展室内居住面积,方便居民生活,从而,美化环境,达到保护原有
本文标题:青岛里院历史文化建筑保护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05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