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熊东飞授导型教学设计《天气与气候》
教案模板4-1教学设计表学科地理授课年级七年级学校平洲三中教师姓名熊东飞章节名称天气与气候计划学时1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首先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最后教材提供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资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久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学习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由小学上来,他们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2.能够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能够体会到天气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4.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能根据污染指数评价不同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1.借助多媒体设备,使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2.通过组织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了解天气预报,认识卫星云图,熟悉常用的天气符号,从环保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2.通过让学生记录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的有关数据,使学生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3.通过收听、收看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和全市空气质量预报的节目,了解家乡的天气及大气环境,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4.通过让学生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的活动,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难点:1.从日常生活入手,着重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2.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天气预报。3.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解决措施: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组织游戏、角色扮演,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六部分:1.说一说:学生展示课前所收集的与人类活动与天气有关例子。如草船借箭,火烧曹营等。2.比一比: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第1、2两个小组写与天气有关的成语,第3、4两个小组写与气候有关的成语,限时比赛。3.画一画: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天气现象,学生利用简图画一画天气符号。4.播一播:学生模拟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课件显示出的城市天气状况。5.扮一扮: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了解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然后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6.做一做:课堂小结,完成相关作业。依据的理论采用多媒体电脑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优势,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一体化,它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通过角色扮演,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能正确区分天气和气候多媒体展示使用投影仪展示演示文稿的内容利用图片、动画等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认识天气符号能认识常用天气符号空气质量日报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说一说人类活动与天气的关系3分钟1.每天收看天气预报的同学有哪些?2.为什么我们每天要收看天气预报?(举例说明)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天气对自已的上学、参加活动、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天气与户外活动、交通、农业生产、航海、军事等)创设情境,感受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贴近生活,激发兴趣。比一比天气与气候的区别10分钟1.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天气与气候概念。2.引导学生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区别。3.将学生分组,开展第一轮竞赛活动。学生分成4个小组,要求各组同学通过讨论,1、2组的同学写出有关天气的成语,3、4组的同学写出有关气候的成语,每写对一个加1分,重复不得分,写错一个倒扣1分。比赛时间:5分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认识有关天气与气候概念的内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画一画认识天气符号15分钟1.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状况呢?2.(播放视频)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3.展示:常用天气符号图,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形象记忆熟悉天气符号。4.展示天气现象。1.学生回答:看云识天气、农谚、广播、报纸、电话(121)、上网、电视等。2.仔细观察并议一议,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_____,绿色表示_____,白色表示______区。白色越浓,云层越____,降水量越____。3.学生根据展示的天气现象,绘出天气符号。图文结合。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其有意注意的时间延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易于理解、识记。播一播天气预报3分钟展示世界各大城市的天气情况图学生模拟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课件显示出的城市天气状况。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扮一扮空气质量指标10分钟1.图片展示,你喜欢哪一幅图的画面?为什么?2.你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吗?出示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3.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我们城市的大气环境?1.学生分析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的关系。2.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含义。,判断出各城市空气质量优劣。3.角色扮演:以市民、环保局的政府官员、工厂老板、农民等角色来说说怎样保护大气环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做一做随堂练习4分钟完成练习,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完成练习。课堂教学流程图否是否是PPT开始学生讨论并展示成果展示天气与气候概念,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我们每天要收看天气预报?学生分组完成描述天气、气候的成语比赛完成?视频:天气预报PPT展示天气符号动手画天气符号完成?完成学生模拟天气预报员展示大气污染图片PPT展示城市污染指数PPT角色扮演,谈环保完成练习结束教学反思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重点、难点处理恰当,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过程,突出一个“用”字。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才能有提高。一、成功之处:1、教学设计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教学设计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现实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地理如同身边的事物一样鲜活。2、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一是通过学生讨论、竞赛等形式激发了学生们自主探究的精神,调动全班同学积极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竞争、合作、参与意识。同学在相互协作、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设计两个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3、创建和谐氛围,恰当运用鼓励性评价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系列活动,通过自己的语言,情感的释放,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表现机会并给以肯定和鼓励,是学生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二、不足之处;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讨论合作过程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精英们唱主角,使教学真正达到面向全体。2、师生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及生活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地把学生的思维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去引,教师不能强加于学生。问题设计偏大,学生不易理解。应该把问题分析,站在学生认知的角度层层剖析,总之,课改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共同进步。专家点评
本文标题:熊东飞授导型教学设计《天气与气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33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