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1.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检测质量是实验室生存的保证;是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为客户提供服务承诺的前提;是衡量实验室管理能力的标尺。检测质量控制是是实验室的生命线。认识误区:有人员、有设备、有方法、有场地、有资质,检测质量就有保证;检测任务重、缺少专职的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控制就做不好;客户不专业、领导不精通,只要不出问题、没有投诉就行。当检测实验室确认法人地位和资源保障后,应明确检测直接量控制的关键点:人(人员)、机(设备)、料(样品和消耗材料)、法(检测方法)、环(设施和环境条件),以上五个方面的控制效果通过测试的实施获得满意结果来得到验证。2人员质量控制方法在ISO/IEC17025标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中在“技术要素”中将“人员”归结为决定实验室检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第一因素,对检测实验室的人员从技术能力、经验、所需专业知识、教育培训、工作职责和公正性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①人员的技术能力确认重点关注——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工作经历、现任岗位授权;确认证据——技术档案、资格确认、上岗考核和授权、培训记录。特殊岗位的授权——感官评定、特种锅炉容器、特殊设备、生物安全操作、内部校准人员等。食品感官评定人员——评茶、评酒、评烟。专业机构培训、考核、授权——实验室授权。视频微生物致病菌检验人员——生物安全培训与从事色、味辨别能力检测的人员——定期色盲、嗅觉检查②人员的培训计划和实施重点关注——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实施记录、培训效果的评价。确认证据——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各个岗位、各类人员、再教育)、培训记录和有效性评价。评价方式——培训鉴定、小结、现场考核、提问、讲座等。人员培训是质量控制中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制定培训计划需要注意:计划合理性、前瞻性、统一性;明确需要培训的岗位、项目、时段、实施机构、结果评价依据;所有人员应有文件证明其对工作及实验室全部设施中潜在的风险受过培训。③人员的监督重点关注——监督人员资质和授权、监督计划(选择重点区域和人员)、被监督人员、监督记录。监督的目标——人的能力(对检测过程的掌控执行能力)。监督人员的条件:熟悉检测技术、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细致公正;避免不懂专业的行政领导担任监督员,以免发生外行走过场。实验室对人员进行监督时应考虑监督是否充分:不同专业和领域均有符合要求的监督员;监督人员比例恰当;对监督的内容、方式、频率有文件化的规定,有相应的文件;对监督后表现不满意的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处理措施;监督记录完整,是管理评审的输入。人员监督的实施:监督员的授权;制定监督作业指导书(明确监督的对象、方式、程序、记录、结果评价等要求);制定监督计划(落实任务);实施监督(留下记录)。监督计划——明确监督活动。监督对象——新员工、老员工、敏感岗位、最发生问题的岗位、需要进行能力评价者。监督目的——对各类人员的能力确认手段之一、保证持续改进。(定期评价确认)监督方式——盲样考核、操作演示、现场提问、留样复测、人员比对、参加能力验证、质量控制图、岗位轮换等(需要认识人员监督与质量控制的区别)。监督记录——真实、全面、发现问题和优点。监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应侧重于日常管理、校准检定、核查确认、维护保养和安全防护。配备仪器设备应考虑:实验室应配备的基本设备;根据实验室开展项目的需要配备的特殊设备,如需要进行确认试验,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出现所需的设备如质谱、三维光谱和红外光谱等。①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管理重点关注——设备唯一性标识(管理标识和校准标识)、档案信息完整性、操作人员培训和授权、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和实施记录、维修记录和状态确认、期间核查计划、方法和记录、校准证书等。易忽略——相同型号设备的识别、测试样品追溯、校准证书有效性的确认、故障设备处理和结果追溯。②设备的校准和检定重点关注——校准机构的选择(资质和能力、校准报告的信息)、校准计划(关键量值)、校准证书确认和结果评价、自校准规程和记录、校准状态标识。关键量值的确认——来源于检测标准的要求设备校准机构的选择——合格供应商的评价资质确认——计量校准机构的授权校准能力确认——依据检测标准对设备的量程、精度要求评价校准服务能力。采购服务实例食品实验室配制了LC-MS/MS设备,经过某计量机构检定,其出具的检定报告中标注检定规程是“JJG705-2002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实际上对该校准机构只对LC部分进行了校准,并未对MS/MS部分进行检定,不能保证整台设备的各项功能正常(满足整台设备的溯源性)。测量仪器应根据仪器的性能情况,加贴仪器状态标识(资质认定的要求——三色标识)。合格标识——经计量检定或校准、验证合格,确认其符合检测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要求。准用标识——经过校准设备存在部分缺陷或部分功能丧失,但可在限定范围内使用;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够,但检测所用量程合格,可降级使用。停用标识——设备目前状态不能使用(新设备未经校准、故障、经检定校准不合格、性能无法确定、超过周期未检定校准、不符合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要求等)。但经检定校准或故障排除修复后经过验证或确认可使用时,可撤销停用标识。③设备的期间核查不能用设备的校准替代期间核查。设备的检定校准与期间核查的差异:执行的主体不同——设备检定校准是由国家法定机构授权的校准机构或授权部门来执行,可以是计量院或是某个机构内的计量实验室。而设备期间核查是由实验室人员来完成,不需要经过国家法定机构的授权,只需实验室授权。执行的标准依据不同——设备检定校准依据的是国家已经颁布的检定校准规程或经过法定计量管理机构备案批准的校准程序。设备期间核查依据的是实验室自己制定的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不需要报法定计量部门备案。执行的周期频率不同——设备检定的间隔周期执行的是国家法定颁布的设备检定周期,或是当设备经过故障修复后需要送检定校准机构重新检定,带有强制性质。设备期间核查的周期频率可以由实验室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数据争议程度、设备的新旧和稳定水平自行确定,不带有强制性。执行的内容覆盖面不同——设备检定校准是对需检定校准的设备进行系统性检查,对设备的稳定性、精密度、灵敏度等整体功能或技术指标进行检定或校准,在可能的情况下,还需要给出不确定度评定,出具检定报告或校准证书。设备期间核查可以再某次核查过程中只对设备的个别或部分的功能或技术指标进行核查,并不一定需要给出不确定度的评定,也不需要出具校准报告。是否所有设备都需要经过期间核查?(1)使用频繁的;(2)使用或储存环境严酷或发生剧烈变化的;(3)使用过程中容易受损、数据易变或对数据存疑的;(4)脱离实验室直接控制,诸如借出后返还的;(5)使用寿命临近到期的;(6)首次投入运行,不能把握其性能的;(7)测量结果具有重大价值或重大影响的;(8)操作人员的使用经验有缺陷的。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需要核查的范围:评估设备的新旧和稳定程度、使用频率高铝、操作人员熟练程度、所产生检测结果的争议程度、设备所处环境条件的优劣等确定需要核查的设备,列入核查计划。常用期间核查的方法(1)自校准法——若实验室自身拥有的仪器,其某一参数的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小于被核查仪器不确定度的1/3,即可用前者对后者进行核查。如用自身拥有的0.1级的标准机对0.3级标准测力仪对某一测点进行核查时,得到的结果为y2,最近一次0.1级的校准检定结果为y1,若力值稳定性|y1–y2|≤0.3%y1,则核查通过。(2)多台套比对法——使用同一检测对象进行测定,获得测量值和不确定度,然后用其他设备分别测量,结果用公式计算判定。首先用被核查的仪器对被测对象进行测量,得到测量值y1,及其不确定度U1,然后用其他几台仪器分别对被测对象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y1,y2,y3….yn,计算y2,y3….yn的平均值,若,则核查通过。(3)核查标准法——如果实验室拥有一个足够稳定的被测对象(如砝码、量块或性能稳定的专用于核查的测量仪器等)作为“核查标准”,被核查仪器经校准检定返回实验室后,立即测量该核查标准的某一个参数得到结果x0,及其不确定度U0,此后,核查时再次对核查标准进行测量,得到结果x1,及其不确定度U1,若,则核查通过。类似进行第2、3、4…次核查,得到一系列值En2、En3、En4…。当0.7≤Eni<1时,建议实验室分析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仪器性能进一步下降对结果带来影响。(4)临界值评定法——当实验室对测量不确定度缺乏评定信息,而用于该测量的标准方法提供了可靠的重复性标准差Sr和复现性标准差SR,可采用临界值(CD值)评定法。按式计算在重复性条件下n次测量的算数平均值与参考值μ0(诸如校准检定证书给出的值)之差的绝对值|-μ0|小于CD值,则核查通过。(5)允差法——将标准物质作为被测对象,实验室测量结果–证书中参考值≤测量结果的允差。在En值及CD值均不可获得时,根据相应规程、规范或标准规定的测量结果的允差△,若Xlab–Xref≤△,则核查通过。当将标准物质作为被测对象,其参考值Xref采用标准物质证书中的值时,该方法也称为“标准物质法”。用于期间核查的标准物质应能溯源至SI,或是在有效期内的有证标准物质。当无标准物质时,可用已定值的标准溶液对仪器(如PH计、离子计、电导仪等)进行核查。例如——用国家标准物质“奶粉”中的铅核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6)常规控制图法——用被核查设备定期对测量对象进行重复检测,或用测量对象定期对被核查仪器进行重复测量,并利用得到的特性值绘制出平均控制图和极差控制图。此后,若核查值落在控制限内,则核查通过。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应选择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中的主要检定项目,一般选择一下核实项目(GB/T27404-2008)零点检查;灵敏度;准确度;分辨率;测量重复性;标准曲线线性;仪器内置自校检查;标准物质或参考物质测试比对;仪器说明书列明的技术指标。如何进行设备的期间核查——制定设备期间核查计划(明确核查对象、核查频率、核查方式)——制定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针对不同类型设备制定)——实施核查(记录为证)——评价核查结果(统计分析)化学实验室应注意以下设备的交叉污染:a)一次性设备和重复使用的玻璃器皿应洁净,必要时应进行浸泡清洗(注意浸泡液的监控)b)检出高浓度样品或存放标准物质的储液瓶若不易清洗处理,应用后丢弃;(防止器皿交叉污染)c)高、低浓度的样品测试设备应尽量分开;(防止样品交叉污染)d)易串味样品的存放容器应有良好的密封性能,注意及时从测试工作区或样品储存区域撤离。(防止环境对样品交叉污染)第二天4.样品和消耗材料(标准物质)的质量控制①样品的控制关注重点——样品的数量代表性、方法适用性、制备有效性、传递可追溯性。数量代表性——样品抽取阶段必须制定合适的抽样方案,明确抽样的数量和抽样方式。方法适用性——检测方法对检测样品的特殊要求。制备有效性——采用适当的制备方法,避免被测物的分解和样品遭受污染,注意环境条件、制样工器具的影响。传递可追溯性——样品有效的信息、包装情况、样品性状、标识、传递、储存方式。易忽视——接受样品的数量(代表性)、检毕物品的处置、样品的群组细分。②抽样的控制充分考虑——抽样依据的要求、抽样所代表的样品总量、抽样方案制定、抽样环境条件和空间情况、抽样器具溯源和标识、抽样过程复现的可能性(信息充分)、样品包装容器等。③样品制备的控制样品制备的步骤(以化学检测为例)——粉碎、均质、提取、净化、衍生等;——按照检测标准选取合适的样品进行制备;——按照样品中被测目标物质的特性进行制备(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干扰物);——使用合适的设备进行样品制备。举例农药、兽药残留蓄积的部位——肝、肾、脂肪;有机磷农药——水溶性;蜂蜜——沉淀、结晶;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不可水洗;④样品储存的控制储存样品——保持样品的原始形状、储存期限(告知客户)、安全储存、储存环境和监控、样品退换和处理。储存样品的目的——结果复现和追溯。⑤消耗材料(标准物质)的控制关注重点——外部供应商的评价、关键耗
本文标题: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3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