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题爆破事故的预防与处理1.早爆、拒爆、残爆原因及预防2.爆破伤人和崩倒支架和冒顶的原因及预防3.爆破引起瓦斯事故的原因及预防4.爆破引起煤尘事故的原因及预防课型新学时16教学目的及要求1.熟练掌握早爆原因及预防和拒爆、残爆原因及预防等。2.熟练掌握爆燃和缓爆、放空炮、爆破伤人、崩倒支架和冒顶的原因及预防爆破伤人事故的原因及预防3.熟练掌握爆破引起瓦斯、煤尘爆炸和透水事故的原因及预防以及爆破事故的现场勘察技能等教学重点拒爆、残爆原因及预防。教学难点早爆原因及预防。教法讲授教具投影仪教学内容复习提问:1、用爆破方法处理溜煤(矸)眼堵塞的规定是什么?2、挖底、刷帮、挑顶浅眼爆破时的要求事是什么?3、突出工作面的远距离爆破规定有哪些?新课:第五章第三节品爆破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一、早爆的原因1、定义:是指雷管或炸药在预定的起爆时刻之前发生的意外爆炸。2、原因:(1)电流方面:杂散电流;一相接地形成电流;雷管脚线或母线与漏电电缆接触;静电;雷电。(2)受到机械撞击、挤压和摩擦:顶板砸落;矸石、器械砸落;临近炮眼挤爆;硬拽雷管脚线桥丝与管体发生摩擦。(3)爆破器具保管不当:发爆器及钥匙乱扔乱放;发爆器受淋受潮,内部线路发生混乱,开关失灵。(4)爆轰敏感度的影响:一个地点进行爆破作业时,可能会引起附近炮眼内的雷管爆炸。3、早爆的预防措施:(1)降低电机车牵引网路产生的杂散电流。(2)电雷管脚线、爆破母线在连续前扭结成短路,连线后悬空用胶布包好,不得同导电体接触。(3)加强设备和电缆的检查和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存放炸药、雷管、起爆药卷地点安全可靠,防止煤矸块或硬质器械撞击电雷管和炸药。(5)发爆器及把手、钥匙应妥善保管,严禁交给他人。(6)对杂散电流较大的地点也可使用电磁雷管。(7)在爆破区出现雷电时,受雷电影响的地方应停止爆破作业。拒爆、残爆的预防及处理一、拒爆残爆定义及危害1、定义:拒爆是指通电后未能引爆炮眼中的炸药的现象。残爆是指炮眼里的炸药引爆后,发生爆轰中断而残留一部分不爆药卷的现象。2、危害:拒爆残爆是爆破作业中最经常发生的爆破故障,且极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二、产生拒爆、残爆的原因1、炸药方面:使用炸药变质、过期;雷管无法引爆;有水未使用抗水炸药。2、雷管方面:电雷管质量差,桥丝折断,管体有砂眼、裂缝;不同厂家、规格、材质的雷管混用,雷管未导通高阻值使用;雷管内炸药受潮或起爆药卷位置不当。3、装药封泥方面:未按要求操作,雷管脚线捣断或绝缘皮破损造成网路不通、短路或漏电;装药时把炸药捣实,使炸药密度过大,敏感度降低,出现钝化现象;深孔爆破时因管道效应造成残爆,或药卷间有煤岩粉阻隔导致残爆。4、炮眼间距不合适:特别不同段别雷管的炮眼间距在0.45m左右,更容易使邻近眼内炸药受应力波影响而出现拒爆。5、爆破网路方面:连接雷管脚线有错连、漏连或裸露处相互接触造成短路;爆破网路接头接触不良,或有漏电现象,使爆破网路电阻过大;质量、规格不同的母线或脚线混用;连好的爆破网路被煤岩砸断或被拉断,使网路断开。6、起爆电源方面:爆破网路连接雷管数超过发爆器的起爆能力,使电雷管过电量太少,造成起爆能力相对不足;发爆器发生故障,输出的电量过小、充电时间过短或输出冲量不足。三、拒爆、残爆的预防措施1、不领取变质炸药和不合格的电雷管。2、向孔内装药和封泥时,要小心谨慎,脚线要紧贴孔壁。3、网路连接时,接头必须扭紧牢固除锈;防止漏连、错连;连线方式按爆破作业说明书;起爆前测算阻值,不得超过10%误差;使用同规格的母线和连接线。4、正确设计和调整爆破网路,连接的雷管数量不得超过发爆器的起爆能力。领取发爆器时认真检查发爆器性能。5、炮眼间距合理,间距不能过大、小;孔径与装药之间比例适当,减少间隙效应。6、不装盖药、垫药,不准采用不合理的装药方式。7、有水和潮湿的炮眼应使用抗水炸药。四、拒爆残爆的处理1、《煤矿安全规程》第340条规定:爆破后,待工作面的炮烟被吹散,爆破工、瓦斯检查工和班组长必须首先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顶板、支架、拒爆、残爆等情况。如有危险情况,必须立即处理。2、《煤矿安全规程》第341条规定:通电以后拒爆时,爆破工必须先取下把手或钥匙,并将爆破母线从电源上摘下,扭结成短路,再等一定时间(使用瞬发电雷管时,至少等5min;使用延期电雷管时,至少等15min),才可沿线路检查,找出拒爆的原因。3、出现问题应立即进行下列工作:(1)用欧姆表检查网路。(2)用导通表检测网路。(3)处理方法:①发现拒爆残爆后,应先检查工作面顶板、支架和瓦斯状况,无安全隐患后,再进行处理。②爆破后,若出现有隔三差五的炮眼不响时,必须对每个雷管用测炮器重新检查,如果灯都亮,重新连线爆破;如果灯不亮,则按拒爆处理。③具体处理方法有:A:若检查为连线不良造成的拒爆,可重新连线起爆;B:若因其他原因造成的拒爆,只能采取在距拒爆炮眼至少0.3m外打一平行的炮眼,重新装药爆破。重新打眼时,应先弄清拒爆炮眼的角度、深度,然后按要求布置新炮眼。五、处理拒爆、残爆必须遵守的规定1、《煤矿安全规程》第342条规定:处理拒爆、残爆时,必须在班组长指导下进行,并应在当班处理完毕。如果当班未能处理完毕,当班爆破工必须在现场向下一班爆破工交接清楚。处理拒爆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由于连线不良造成的拒爆,可重新连线起爆。(2)在距拒爆炮眼0.3m以外另打与拒爆炮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装药起爆。(3)严禁用镐刨或从炮眼中取出原放置的起爆药卷或从起爆药卷中拉出电雷管。不论有无残余炸药严禁将炮眼残底继续加深;严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掏药;严禁用压风吹拒爆(残爆)炮眼。(4)处理拒爆的炮眼爆炸后,爆破工必须详细检查炸落的煤、矸,收集未爆的电雷管。(5)在拒爆处理完毕以前,严禁在该地点进行与处理拒爆无关的工作。爆燃和缓爆的原因及预防(0.5学时)一、定义和危害1、爆燃是指炮眼里的药卷未能正常起爆,没有形成爆炸而发生了快速燃烧,或形成爆轰后又衰减为快速燃烧的现象。2、缓爆是指在通电后,炸药延迟一段时间才爆炸的现象。3、危害:缓爆时间可长达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爆破人员以外拒爆而进入工作面检查,最容易发生伤亡事故。二、爆燃和缓爆的原因1、爆燃的原因(1)炸药质量不好,发生硬化和变质;或炸药在炮眼内受潮,引起炸药爆炸不完全。(2)电雷管受潮;串联使用不同厂家、不同批次、不同材质的电雷管;雷管起爆能力不足,起爆后炸药达到不稳定爆轰,致使爆轰传递中断,产生爆燃。(3)装药时,未清净炮眼内的煤、岩粉和积水,装药时炮眼坍塌,或因操作失误,造成炮眼内药卷受到阻隔或分离,炸药爆炸无法延续;装药结构不合理,装了盖药和垫药,影响爆轰波在药卷之间传爆,使盖药和垫药不能起爆,有时即使起爆,盖药常常被抛到煤、岩堆里;垫药则留在眼底。(4)装药时药卷被捣实,增加了炸药的密度,降低炸药的爆轰稳定性。(5)炮眼距离过近,使雷管或炸药被爆轰波压死而产生钝化现象。以上原因中,炸药被冲击波压缩是造成在炮眼中发生爆燃的主要原因。2、缓爆的原因(1)使用变质、质量差的炸药;爆轰不稳定,传爆能力不足,威力小。(2)电雷管起爆能力不足。(3)炸药密度过大或过小,降低炸药的爆轰稳定性。(4)雷管的引火装置和起爆药质量不合格,也会引起缓爆。三、爆燃和缓爆的预防措施1、通电以后爆燃或缓爆时,爆破工必须先取下把手或钥匙,并将爆破母线从电源上摘下,扭结成短路,再等一定时间(使用瞬发电雷管时,至少等5min;使用延期电雷管时,至少等15min),才可沿线路检查,找出原因。2、禁止使用不合格的炸药、雷管。3、装药前,清除净炮眼内的杂物;装药时,使炮眼内的各药卷间彼此密接。4、合理布置炮眼,合理装药。不装盖药和垫药。5、采取措施,减弱或消除管道效应。6、煤矿井下尽可能使用煤矿许用8号电雷管。起爆药卷内的雷管聚能穴和装配位置应符合要求,并且雷管应全部插入药卷内。7、装药时应把药卷轻轻送入,避免把炸药捣实。放空炮的原因及预防(0.5学时)一、放空炮的原因1、充填炮眼的炮泥质量不好。如以煤块、煤岩粉和药卷纸等作充填材料或充填的长度不符合规定,致使封泥最小抵抗线的阻力无法克服炸药爆破后的爆破力,由阻力最小处冲出,导致空炮。2、炮眼间距过大,炮眼方向与最小抵抗线方向重合,两者都会使爆破力由抵抗最弱点冲击,造成眼壁和炮眼口不同程度的破坏,产生空炮。二、放空炮的预防措施1、充填炮眼的炮泥质量要符合《煤块安全规程》的规定,水炮泥水量充足,粘土炮泥软硬适度。封泥应用水炮泥,水炮泥外剩余的炮眼部分应用粘土炮泥或用不燃性的、可塑性软散材料制成的炮泥封实。严禁用煤粉、块状材料或其他可燃性材料作炮眼封泥。无封泥、封泥不足或不实的炮眼严禁爆破。2、保证炮泥的充填长度和炮眼封填质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329条规定:炮眼深度和炮眼的封泥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炮眼深度小于0.6m时,不得装药、爆破;在特殊条件下,如挖底、刷帮、挑顶确需浅眼爆破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炮眼深度可以小于0.6m,但必须封满炮泥。(2)炮眼深度为0.6~1m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炮眼深度的1/2。(3)炮眼深度超过1m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0.5m。(4)炮眼深度超过2.5m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1m。(5)光面爆破时,周边光爆炮眼应用炮泥封实,且封泥长度不得小于0.3m。(6)工作面有2个或2个以上自由面时,在煤层中最小抵抗线不得小于0.5m,在岩层中最小抵抗线不得小于0.3m。浅眼装药爆破大岩块时,最小抵抗线和封泥长度都不得小于0.3m。3、要根据煤、岩层的硬度,构造发育情况和施工要求进行布置炮眼,炮眼的间距、角度和深度要合理,装药量要适当。爆破伤人事故的原因及预防一、爆破伤人及炮烟熏人的原因1、爆破伤人的原因(1)爆破母线短,躲避处选择不当,造成飞煤、飞石伤人。(2)爆破时,未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爆破警戒的规定,有漏警戒的通道,或警戒人员责任心不强,人员误入正在爆破作业的地点。爆破未完成,擅自进入工作面检查、作业。(3)处理拒爆、残爆未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操作,随意使用《煤矿安全规程》严禁使用的处理方法,导致拒爆炮眼突然爆炸伤人。(4)通电后出现拒爆时,等候进入工作面的时间过短,或误认为是电网故障而提前进入,造成崩人。(5)连线前,电雷管脚线没有扭结成短路,导致杂散电流等通过爆破网路或雷管,造成雷管突然爆炸而崩人。(6)爆破作业制度不严,发爆器及其把手、钥匙乱扔乱放;任意使用固定爆破母线,造成爆破工作混乱,当工作面有人工作时,另有他人用发爆器通电起爆,造成崩人。(7)一个采煤工作面使用两个发爆器同时进行爆破。2、炮烟熏人的原因(1)掘进工作面停风或风量不足,风筒有破损漏风处,局部通风机的风筒口距离迎头太远,无法把炮烟吹散排出。(2)掘进工作面爆破后,炮烟尚未排除就急于进入爆破地点。(3)炸药变质引起炸药爆燃,使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大量增加,导致作业人员中毒的可能性增大。(4)采煤工作面爆破时,爆破工在回风流中起爆,或爆破距离过近,炮烟浓度大,而又不能及时躲避。(5)长距离单孔掘进工作面爆破后,炮烟长时间漂游在巷道中,使人慢性中毒。(6)工作面杂物堆积影响通风或使用串联通风。(7)未按规定使用水炮泥,封泥长度和质量达不到要求。二、预防爆破伤人及炮烟熏人的措施1、预防爆破伤人的措施(1)爆破母线要有足够的长度,躲避处要选择能避开飞石、飞煤袭击的安全地点;掩护物要有足够的强度。(2)爆破时,安全警戒必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班组长必须亲自安排布置专人在警戒线和可能进入爆破地点的所有通路上担任警戒工作。爆破未结束,任何人都不能进入爆破地点;警戒人员必须在安全地点警戒;必须指定责任心强的人当警戒员,一个警戒员不准同时警戒两个通路;警戒位置不能距离爆破地点过近;爆破后,只有在班组长通知解除警戒,方可到爆破地点检查爆破结果及其他情况。(3)通电以后装药炮眼不响时,如果使用瞬发雷管,至少等5min,如果使用延期电雷管,至少等15min,方可沿线路检查,找出炮不响的原因,不能提前进入工作面
本文标题:爆破工培训教案1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40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