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模型与算法(思考题4道)
模型与算法(思考题共4题)思考题1大小包装问题题目:在超市购物时你注意到大包装商品比小包装商品便宜这种现象吗?比如洁银牙膏50g装的每支1.50元,120g装的每支3.00元,二者单位重量的价格比是1.2:1,试用比例方法构造模型解释这种现象。(1)分析商品价格C与商品重量w的关系。(2)给出单位重量价格c与w的关系,并解释其实际意义。Tips:决定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生产成本、包装成本、其他成本。23Cww;13cww;4321'3cww;7334''29cww解:(1)问题分析:商品价格C随着商品重量w的增加而增加,由题可得二者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商品的价格C=成本D+利润P(其中,成本D包括生产成本sC、包装成本bC、其他成本qC)。为得到商品价格C与商品重量w的关系,需要细化组成价格的成本及利润与商品重量的关系。(2)模型假设:1)包装的重量对商品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即包装重量为零。2)生产单位重量的商品投入的劳动力无差别,即单位重量的商品生产成本相同。3)不同重量大小的包装的材料(厚度质量)无差别,即包装成本只与使用材料的多少相关。4)不同重量的商品形状一致,即23Sw5)每件商品都有固定的其他成本为qC。6)商品的利润与商品的重量呈线性相关关系。(3)模型建立:根据模型假设得:1)生产成本1sCaw2)包装成本23223bCaSaaw3)利润4Paw4)商品价格sbqCPCCC234123qawawaawC23ww其中:1a、2a、3a、4a——单位重量生产成本、单位面积包装成本、23:Sw的比值、单位重量的利润S、w——商品包装面积、商品重量41()aa、23aa、qC且1a、2a、3a、4a、S、w、、、0(4)模型求解与检验分析:1)经模型建立,得商品价格C与重量w的关系表达如下:23sbqCPCCCww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随着商品重量的增加商品价格也随之增加,但并非成比例增加。2)单位重量价格c与商品重量w的关系为:2133Cwwc由4321'03cww,7334''209cww即单位重量价格c随之商品重量w的提高而减小,减小速度随商品重量的增加而变缓慢。可得,当商品重量较轻时,商品包装成本及其他成本对价格影响力大,当商品重量比较重时,包装成本及其他成本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当商品重量趋近于无穷时,单位重量价格趋近于(单位生产成本+单位重量利润),符合实际情况。思考题2划艇比赛的成绩题目:赛艇是一种靠浆手划桨前进的小船,分单人艇、双人艇、四人艇、八人艇四种。各种艇虽大小不同,但形状相似。T.A.McMahon比较了各种赛艇1964—1970年四次2000m比赛的最好成绩(包括1964年和1968年两次奥运会和两次世界锦标赛),见下表。建立数学模型解释比赛成绩与浆手数量之间的关系。表1比赛成绩与浆手数量之间的关系表艇种2000m成绩t(min)艇长l(m)艇宽b(m)l/bW0(kg)与n之比1234平均单人7.167.257.287.177.217.930.29327.016.3双人6.876.926.956.776.889.760.35627.413.6四人6.336.426.486.136.3211.750.57421.018.1八人5.875.925.825.735.8418.280.61030.014.7解:(1)问题分析:1)受力分析:前进方向动力F阻力f浮力f浮总重力G总赛艇前进时受到的阻力主要是艇浸没部分与水之间的摩擦力,桨手提供动力克服阻力保持一定的速度前进。2)阻力影响分析:阻力的大小受到划艇速度、艇浸没部分与水的接触面积影响。人数越多,速度越快,单位阻力越大。又由于浮力f浮等于艇排水的质量,即赛艇和桨手总质量的增加会使艇浸没面积加大,从而增大阻力。因而水中阻力大小与赛艇的形状关系密切。表1第7至10列可得桨手数n增加时,艇的尺寸l,b及赛艇重0都随之增加,但比值l/b和0/n变化不大。由题得赛艇大小不同但形状相似,因而假定l/b是常数,则可得到艇浸没面积与排水体积之间的关系。3)建模目的:建立数学模型解释比赛成绩与浆手数量之间的关系。由于赛艇加速是一个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其过程较为复杂。注意到在实际比赛中桨手在极短的时间内使艇加速到最大速度,然后把这个速度保持到终点。因而可合理假设艇速在整个赛程中保持不变,使问题简化为建立桨手数量与艇速之间的关系。此外还需对桨手体重、划桨功率、阻力与艇速的关系等方面做出简化且合理的假设,才能运用合适的物理定律建立需要的模型。(2)模型假设:1)各种艇的几何形状相同,1/lbC;艇重与桨手数呈线性关系,02/nC。2)桨手的体重相同,为;在比赛中每个桨手的划桨功率p保持不变,且p与成正比。3)赛艇前进时受的阻力f只与赛艇浸没面积S以及划艇速度v相关。其中单位面积阻力f与v2成正比。4)赛艇可看作长方体,浸没面积为+2=+2SSlbhlblbh深深底()(),排水质量等于浮力为=fShglbhg深深浮底水水。5)在赛艇前行过程中,赛艇及浆手作为整体,只受到动力F、阻力f、浮力f浮、总重力G总四个力。(3)模型建立:在赛艇匀速前进过程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可得以下方程式:1)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动力功率Pnp动阻力功率31fPvfSvSav阻,其中21fav为单位面积阻力与速度平方的比值。浸没面积+2Slblbh深()PP阻动3311(+2)npSavalblbhv深()(式1.1)2)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总重力0(+)Gng总浮力为=fShglbhg深深浮底水水Gf浮总0(+)=nglbhg深水,又02/nC化简得02+(+)=nnChlblb深水水(式1.2)3)将式1.2带入式1.1得:321()(+2)npvnCalblblb水()由1/lbC,30b,02/nC,得33/bnC。23123111331313233121113313 2(1)()[()+]()2(1)()[+] npvnCCaCCnCCnnpCCaCCCC水水令213312141133132(1)(){[+]}CCCpaCCCC水,得194vnC,则19vn4)由上述推倒,得赛艇时间19tn艇种(人数n)2000m成绩t(min)m=n^(-1/9)t/m单人7.2117.21双人6.880.937.43四人6.320.867.37八人5.840.797.36(4)模型求解与检验分析:1)根据(3)模型建立中的推导,设:19tn,图1赛艇成绩t与n^(-1/9)关系图根据excel中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的线性关系,得7.335,即197.335tn,相关系数²0.9774R拟合效果较好。2)结果检验与分析艇种m=n^(-1/9)t'(min)=αn^(-1/9)实际成绩t(min)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单人1.007.347.210.131.73%双人0.936.796.88-0.09-1.29%四人0.866.296.32-0.03-0.51%八人0.795.825.84-0.02-0.31%这个模型建立在一些不太精细的假设的基础上,因为我们只关心各种赛艇成绩与浆手人数的关系,所以数学工具只用到比例方法。用这种方法建模虽然不能得到关于艇速的完整的表达式,但是对于我们的建模目的来说已经足够了。结果与实际数据吻合较好,有数据量过少的成分在里面。思考题3旅行商问题的数学模型y=7.3347xR²=0.9774012345678900.20.40.60.811.2题目:旅行商问题,即TSP问题(TravelingSalesmanProblem)是数学领域中著名问题之一。假设有一个旅行商人要拜访N个城市,他必须选择所要走的路径,路径的限制是每个城市只能拜访一次,而且最后要回到原来出发的城市。路径的选择目标是要求得的路径路程为所有路径之中的最小值。解:(1)问题分析:对于n个城市,如果城市两两之间可以直接联系,那么就可以有n!种排列组合。若固定起点城市,同时认为路网是对称的,则有(1)!2n种可能性。TSP问题是一个NPC问题。传统方法可以采用:枚举法(适合小规模,搜索时间长,可以得到最优解);贪婪算法(得到较优解,搜索时间较短);动态规划法(适用规模较大,比枚举法好,可以得最优解)等等。随机分布的TSP城市,假定采用欧式距离度量,则关于最短的TSP路径的期望长度*L的一个经典公式:*LknR其中n为城市数目,R是一个正方形面积,随机放置的各城市均位于该正方形之内,k为一个经验常数,成为Held-Karp下界。对于100n,k与n的期望比例关系为:0.708050.522291.315723.07474()knnnn相关文献建议采用k=0.749(2)模型假设:1)城市之间的距离为平面物理距离,即可用公式22(xx)()ijijyy计算。2)运费与运距成线性关系,不同路段的单位运费一致。(3)模型建立:目标:路径的选择目标是要求得的路径路程为所有路径之中的最小值:11min(x)nnijijijijFcdX约束:路径的限制是每个城市只能拜访一次,而且最后要回到原来出发的城市:每个点只能出发一次:1 1nijjXiV(式1.1)每个点只能到达一次:11 nijiVXj(式1.2)各城市子集的路段选择不构成回路(如下图,满足式1.1&式1.2但不满足题目要求):1234567,1,21,1,2,ijijsXSSnS…,n(式1.3) ,? ,0,11,2,iXijjnij、…,(式1.4)其中:ijc——OD点i到j路段,单位里程的费用;ijd——OD点i到j路段的里程ijX——OD点i到j路段是否被选择,若选择为1,若不选为0。S——城市点的子集。思考题4排课问题的数学描述问题描述及分析:排课涉及到资源合理分配、多任务交叉安排、冲突协调及组合优化等同题。排课流程:确定学生的培养方案(各年级每学期的课程)确定老师的授课任务(教学任务分配)上课时间地点安排最终排课结果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学院在确定每个年级的教学任务后,课程安排中主要涉及以下问题:(1)问题主要因素:1)教学资源(即教师):某教师能上哪些课程,所上每门课程的效果2)任务配置(即课程):课程由哪些教师讲授,需要提供多少课容量供学生选课3)地点选择(即课室):某课程在某课室的开课时间,容纳的人数(2)相关约束:1)时间的约束:①排课时间(如一周按五天,每天按四个时间段:上午2次、下午1次、晚间1次)。②同一教师不同课程的上课时间不能冲突③某一年级的必修课的上课时间不能冲突2)课容量的约束:①课程提供的总课容量大于等于需要选课的学生数量②一门课程的课容量小于分配到的课室的容纳人数3)排课数量的约束排课次数不能多于容许安排的时间次数(3)排课效果评价:1)每个教师开课数目相对平均2)时间安排与上课效果的关系3)课室的合理利用课表编排规则:每周以5天为单位进行编排;每天最多只能编排6节课,上午2节,下午2节,晚上2节。模型假设(1)假设学院四个年级共开课程b门,编号为Cb,每个课程需要的课容量为Cba;教师共有m名,编号为Tm;教室间n,编号为Rn,课室容量为Rna。(2)一周的课程时间按先后进行编号,编号为t,如第一周第一节课为1,第二节课为2。(3)编号Cb的课程,前q门课程为必修课,后b-q门为选修课。(4)在确定课室安排前,学院已经规划好教师的教课任务。(5)假设学校在安排课程数量的时候会充分考虑到课室资源,能够将课程全部排好。(6)1bbcbai开
本文标题:模型与算法(思考题4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4432 .html